真实与虚幻,佛教用什么来确认?
什么是真实?
眼见为实?抑或是只有自己看到的才算真实?
你真的相信你的感觉吗?我们的感觉究竟是真实的吗?
或者--那只不过是我们的“心”所变换的魔术?
我们所感知的世界是真实的吗?如果我们所感知的世界不是真实的,那么是否有独立于感知之外的真实世界?
这个独立的“真实”是什么?是某种物质存在?
01
“六根”识世界
佛教认为,认知是通过 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即六种感官)去体验和理解世界。
眼、耳、鼻、舌、身这五个感官比较一目了然,它们所感知的对象分别对应着色(可见之颜色、大小境界)、声(声音)、香(各种香臭气味)、味(酸甜苦辣之味觉)、触(身体过感受的涩、滑、软、硬),这些都是我们熟悉的感官体验。
“意根”则指意识,对应的认知对象为“法”,即概念与名相。
意识会对接受的感官体验加以概念化和抽象化,以此形成认知世界的一套符号范畴,并且对其作出好坏、善恶之判断。
02
梦为何物
佛学上说“梦”是什么东西?一起来看看《太虚大师大全》一书中怎么说。
第一种、是由“诸病”
即身体上四大不调发生出来的病态,难怪在身体虚弱的时候常常做梦。
第二种,是由“思惟”
即心理有所希求,因感情和思想的不安宁就生梦。
记得自己前阵子刚入手一个新包,内心的“我执”很是想在同事面前显摆一下。记得当晚的梦境便是借机朝着某位同事大声说“hi,包放在这,帮我照看一下哈”。
第三种,是由“曾更”
即前所经过留下来的习气,在梦中重演出来,凡人生的经验,都谓之曾更。
第四种、是由“当有”
所谓当有,就是将来要实现的事情,先在睡眠的梦中发现出来。
这个有点先知先觉的味道,这种梦不常见,也的确在街头巷尾听说过。
第五种、是由“他引”
由人心力底关系,所引生的梦,简名之曰“他引”。他字所包括的很广,凡他心等关系皆属之。
在《一个瑜伽行者的自传》里,尤迦南达说起他母亲去世前一天托梦给他即将离世,结果第二天早上就接到母亲去世的消息。
梦由以上几种来源导致,如果从未从梦中醒来,你如何知道自己是梦是醒?
《盗梦空间》里的几位造梦师,他们需要依靠图腾来确认自己是在梦中还是醒的。男主柯布先生通过陀螺的旋转与否来确认自己是在梦中还是醒的。
03
佛陀的觉悟
对当下生命状态的质疑,便是展开了人生觉醒的第一步。
佛陀离开皇宫进行苦修,即是对当生命状态的质疑。而他在菩提树下七七四十九天的禅定,就是一种在梦中的状态,当他醒来时,便已顿悟。
佛陀已顿悟,但是他看到终生却生活在梦中,犹如你我他,于是便开始了他的度终生之苦之路。
《黑客帝国》中的男主尼奥之所以走上一条拯救人类世界之路,也是对原有生活的质疑。
在佛教看来,我们的生命正是一场幻觉,而这种幻觉就是“轮回”,其本质在于我们从来不了解我们是在“梦”中,因为我们没有察觉这场“梦”的能力。
而我们之所以不断做梦,乃是因为其根源是--无明。
佛教所认知的“真实”,经由对物质世界的不断分解,而了解一切事物皆没有 某种本质可以确立。皆为因缘和合而成之生灭相,显现出事物的种种样貌。
因为是因缘和合,所以没有第一因或本体,这就是空。
佛教的空,指的是事物没有固有的本质。
比如拿出一支笔,问大家“这是什么”?大家一定马上回答说是“笔”。可是当我把这支笔丢给小狗时,它或许就认为它是一个玩具。
再比如说我们的老板,在办公室它可能是一位威严的老大,回到家里,可能就会是一位慈爱的、任其孩子“蹂躏”的大玩具。
所以我们说的“空性”,完全由我们对世界的认知来赋予其意义。
当我们观察自己的感官体验,进而去思考这背后到底蕴藏着什么逻辑,这其实就是“出离心”。
它意味着一个开端,让我们开始观察欲望,并且试图和它保持一定的审视距离。
04
如何担保自己不是在这困境之中
无论是虚拟还是真实的体验,其实都说明一个问题:欲望满足是我们人生的核心目标。
但是这种欲望的实现现在慢慢地可以通过技术模拟的手段来替代,这反而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过去所谓的欲望体验反而是不真实的,因为它无需通过现实的经验就可达到。
我们迷恋而且执着于感官欲望,所以很难对所生活的世界产生更深层的怀疑。
我们习惯于用感官来判断真实与虚幻,然而感官又常常欺骗我们。
学习佛教就是一个求智的过程,当然学习佛教不是去寻找一种全知全能的能力,而是让我们看清楚这个世界,知道世界是如何运作的。
觉悟很简单,就是一念之间的事情。当我们跳脱日常经验的牢笼,明白事物的空性所在,便了悟这个世界的真相,于是便可获得解脱。
愿你我都能在红尘中修得一颗智慧之心,明辨生活中的真实与虚幻。
以上内容来自成庆老师的课堂笔记及季风同学们的讨论及推荐阅读内容,再次感谢老师和同修们!
我是幸容,感谢您的阅读!
附成庆老师佛教课程其他相关文章:
寺庙禅修初体验
“风”是什么?为何“起风”?何为佛教的缘起缘落
佛陀到底觉悟到了什么?他为什么要出家
无戒365挑战营第21天
什么叫现实? 什么叫虚幻?从佛教的角度看
从佛教角度来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世人所说的现实。此理已是显而易见,但世人愚钝不知所云!!!
用现代科学来说明,对世人来说可能更有说服力。霍金写过这样的文章:题目是“何为真实”。物质是由分子构成,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直到质子、中子是由粒子构成。在量子力学的范畴内,有个波粒二象性原理。即粒子就是波动,波动就等同粒子。这样来说,我们及周围所有的一切都是粒子波动而已,物质之间没有本质的不同,可能是波动频率不同罢了。人由五官所得到的认识,只是一种心理图像。就像人的审美观一样,有人认为嘴唇上套上木盘是美,有人认为脖子上戴上铁颈圈是美,有人认为黑牙是美,当然还有人认为巨乳也是美~~~~~还有很多不同观点,请仔细想想,你认为美的就是绝对的美吗?那只能用来满足自己的心理图像,对认为嘴唇上套上木盘是美的人,你的观点荒诞至极。归根结底,所谓的“心理图像”哪个是真实的呢? 正是一切 皆虚幻!!!
虚幻与现实
我们都会有过做梦的体验,在虚幻与现实中,哪一个才是真实的自己?这个可能谁也说不清,因为有的人可能会因为一个梦而改变自己的人生,也可能会因为一件小事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当你回首往事的时候,也会有一种做梦的感觉,那么什么是虚幻什么又是现实呢?如果你说当下是现实,那么昨天是现实吗?昨天这个时候的自己难道不是在当下吗?
这个问题如果继续往下追的话,恐怕你就会对现实产生一种新的认识,现实与虚幻哪一个是真实的?哪一个又是虚幻的呢?这么说肯定有人会觉得有点可笑,会说你这不是在开玩笑吗?连虚幻与现实都分不清楚,这不是有病吗?
还真不是有病,事实上也确实有许多人是这样的,可以看一下哪些追求虚幻感觉的人,明明生活在现实中,却愿意活在一种虚幻的世界里。这样的人比比皆是,看那些猜忌、嫉妒、抱怨别人的人。
他们可以捕风捉影的寻找一些事情强加到别人的头上,然后使用一些自己认为是正当的行为攻击别人。当别人捍卫自己权利的时候,他们以为自己是正确,反而变本加厉的去对别人实施自己认为是正当的行为。
是活在虚幻的世界,还是现实的世界里,可能有些人连自己都分不清。他们被一些事物牵着自己的鼻子走,以为那是一种真实的生活,却不知道自己就像是行尸走肉一样,他们看别人的时候,以为别人都是傻子。
今天为什么会谈起这个话题?是因为忽然发现了一些很有意思的事。一些人认为很重要的事,在另一些人的眼里却不屑一顾。在那些不屑一顾人的眼里重要的事,在其他人眼里,却觉得是很无聊的事。
每一个人好像都觉得自己活在现实的世界中,可是却不知道现实究竟是什么?假如现在有人问你现实是什么的时候?你会如何回答?大概率你可能会说现实就是当下的一切,那么现实是不是就很短暂了?那些已经发生的事是现实还是虚幻呢?如果是现实的话,那些没有发生的事,和将要发生的事是虚幻吗?
对于这些问题,在各个学科中想必都会有自己的解释,那么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怎么样去辨别虚幻与现实呢?有人会说,我们根本就不需要去辨别什么虚幻和现实,认真过好自己当前的每一天就可以了,想那么多干什么?累不累呀。
如果有这样的想法,也不足为奇,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你可以选择苟且,也可以选择诗和远方。没有人会逼迫你做些什么,只是以后在你的头脑中闪现出一些奇怪想法的时候,你忽略无视他就罢了。
如果你对这些想法产生好奇,那么你就不得不去面对一些以前不曾面对的问题,就是思考带来的问题。每一个人都会去思考,只是有些人思考的深入一些,有些人思考的浅显一些。人与人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思考的方向和深度的差异。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在前面会说有人会因为一个梦,或者一件小事而发生了一些巨大的改变。当牛顿被苹果砸了头的时候,怎么就会思考出了万有引力?当阿基米德一个脚进入浴池的一霎那,怎么就能想到浮力的定理。
在心理学中有意识和潜意识这两个概念,心理学大师荣格就把人的潜意识比作冰山下面隐藏的部分,露出水面以上的称为意识。由此我们可以展开一下自己的想象,冰山露出水面的那一部分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在水下的那一部分才是主要的冰山主体部分。
也就是说,我们的潜意识是主要自我的来源,而露出水面的那一部分意识只是我们表面的自我。对于这一点的认识,我也是从荣格老师的红书中看到的。荣格老师有很大的研究,都是从自己的梦中获得的。
那么意识对我们有什么影响?潜意识对我们有什么影响?这好像是许多人关心的话题,也是许多人想要解开的谜题。以我今天的学识还不足以解释的清楚,简单来说,从我们的占卜术来看,还有周易五行,其中就有对人的梦进行解析。
相信有许多人去尝试过用那些方法去分析,包括我自己也曾经用过。在学习了心理学知识,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解释人的梦,也就没有再用过那些占卜的方式了。
梦就是潜意识的一种表现形式。可以想一下我们所做的那些梦,近乎真实的呈现在我们面前。在梦中我们会有自己的生活场景,那些场景就像真实存在一样。
在小说红楼梦中,曹雪芹就把贾宝玉在梦游太虚幻境中所遇到的一系列场景,隐喻地说出了十二金钗的命运,以及大观园的兴衰。
回到虚幻与现实的话题上,在现实世界中,我们不可能有像电影盗梦空间中那样的提示,只有我们自己去感受虚幻与现实的不同。你生活在一个现实的世界中,但是却没能体会到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头脑却活在一种虚幻的世界里。
在虚幻的世界里,你可能会乐此不疲的逍遥自由,而不愿回到现实生活中来。现实与虚幻的差别,在现实世界中,你可以感受到痛苦的存在,而在虚幻的世界里,你是没有感觉的,感觉到的东西也常常是那些用手触摸不到东西。
虚幻与现实是共存在这个世界上的,虚幻就像是一面镜子,它照见了你的内心世界,从虚幻的世界里你看到了什么?有可能就是你的未来,你的明天,如何让虚幻世界与现实接轨,这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
如何去做出选择?怎么做出选择?全由你自己说了算,如果你自己不能做出选择,那么你就是生活在一个虚幻的世界里,如果你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并且为了这个选择,而不懈努力,那么你就活在现实的世界里。
虚幻跟现实哪个好呢?
现实与虚幻常常有种暧昧的距离。人是种奇怪的动物,一种无法忍受距离感的动物。贴心贴肉才是真,亲身感受即成善,两眼亲见亦能美。可是,现实与虚幻的这层距离却是谁也无法消除的。有孤胆英雄试图向这一距离挑战,断然将二者合而为一,结果却是现实不让虚幻进入,虚幻进入现实随即变成了现实。他们是世上最愚蠢的人,好比证明一加一不等于二一样的痴呆。人世间有多少个这样的共存对立面啊。它们水火不容。耶和华造出这样的对立物,为的是提醒他的孩子们时刻感受到这个由他创造的世界时时刻刻的存在,他老人家才是存在主义的鼻祖。
人类活在这样的对立物中感受到了世界的存在。个体生命因此被诠释于宇宙的范围里。生活在现实与虚幻中,在时空交错的世界里寻找人之于天地万物间的位置,为生命体验蒙上神秘的色彩。虚幻世界的浪漫和现实世界的挑逗同时在灵魂深处磨练着人的意志。这是艰难的炼狱,为到达天堂而必须经受的考验。因“原罪”而受到上帝的惩罚。我们活在一幕幕悲剧中,在戏里扮演不同的角色,虚幻的情节和现实的场景将冲突发展到最高潮。这时,演员既是自己,又是角色。于是,现实和虚幻分不清了。一切都融合在了一起,甚至忘了上帝他老人家的存在。却不知,悲剧的导演正是耶和华自己。
其实,现实和虚幻从不曾接近过
中国著名文学小说?
有:《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儒林外史》等等。1、《红楼梦》《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等,被列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一般认为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可以说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以及中国古代社会世态百相的史诗性著作。《红楼梦》版本可分为120回“程本”和80回“脂本”两大系统。程本为程伟元排印的印刷本,脂本为脂砚斋在不同时期抄评的早期手抄本。脂本是程本的底本。2、《三国演义》《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后有嘉靖壬午本等多个版本传于世,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岗对《三国演义》整顿回目、修正文辞、改换诗文。《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全书可大致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的历史舞台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作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3、《水浒传》《水浒传》,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主要故事背景、类型上属于英雄传奇的章回体长篇小说。作者或编者一般被认为是施耐庵,现存刊本署名大多有施耐庵、罗贯中两人中的一人,或两人皆有。全书通过描写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受宋朝招安,以及受招安后为宋朝征战,最终消亡的宏大故事,艺术地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宋江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4、《西游记》《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现存明刊百回本《西游记》均无作者署名。清代学者吴玉搢等首先提出《西游记》作者是明代吴承恩。这部小说以“唐僧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全书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西行取经,一路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5、《儒林外史》《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成书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或稍前,先以抄本传世,初刻于嘉庆八年(1803年)。全书五十六回,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小说白话的运用已趋纯熟自如,人物性格的刻画也颇为深入细腻,尤其是采用高超的讽刺手法,使该书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佳作。
有什么好的文学小说?
钱钟书《围城》、王朔《浮出海面》、王小波《未来世界》、张爱玲《红玫瑰与白玫瑰》、贾平凹《废都》,具体解释如下:1、《围城》钱钟书所著的长篇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围城》并不仅仅是一部爱情小说,它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它的主题和象征是多层次的。钱钟书的《围城》,陆续看了好几遍,少年时代看只觉得搞笑。后来再看,非常不喜欢钱的掉书袋和优越感,再到今年读,只觉得头发麻,满心无奈。2、《浮出海面》《浮出海面》是王朔和沈旭佳合作写的中篇小说,这是王朔所有小说里写得最吃力也是最满意的,通篇写的是他们的感情生活。王朔是典型的北京顽主,嘴皮子那个快,痞子气浓稠至极。《浮出海面》是王朔爱情生活的真实写照,王朔对待爱情,其实是很传统很认真的,和他的言行一点也不一样,可能是爱情反应真实人格。3、《未来世界》王小波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作家,他的作品被誉为中国当代文坛最美的收获。王小波的《未来世界》基调是沉重的,沉重得没有声音,便用部分诙谐的内容穿插使整个故事进行下去。《未来世界》小说在人物设置上非常有趣,小说揭示了我们民族历史记忆中那段乌托邦实践荒谬的生存体验。4、《红玫瑰与白玫瑰》《红玫瑰与白玫瑰》是张爱玲诸多作品中一部广为流传的中篇小说。张爱玲的一生充满奇异而不协调的内容,虽然身出名门, 早年的生活环境却极端的阴冷和恶劣。孤僻寡情、与世隔绝、我行我素是她的个性。张爱玲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普通人隐秘的心理与情结,揭示了传统与现代融合下男权社会中女性难以摆脱的悲剧人生。5、《废都》《废都》是作家贾平凹创作的长篇小说。该书由于大量的性描写在国内遭禁16年,却在外国赢得声誉。小说还较多地运用了象征的手法,是该小说值得注意的一个艺术特点。《废都》小说核心人物庄之蝶,在他身上可能影印了作者的痕迹,他集合了现代都市生活赋予一个名人复杂多面的特征。
现实与虚拟
现实世界里
少了滤镜加持与假想美化
你是如此的真实
很多瑕疵,很多小毛病
但一点也不能掩盖你的有趣
还有触手可及的那份心动
还有温柔又满满善意的眼眸
不需要半点隔着屏幕后的臆想
很多人一直活在虚拟的世界里
脑补着各种美好情景
好似与最完美的伴侣
在虚拟的世界里
永远说着不冷不热的嘘寒问暖
跳不过一波又一波的暧昧
想逃,逃不离
痴迷不悟,上瘾成疾
就等哪一天
有一个突然清醒了
剩下的始终还在原地
始终觉得被抛弃似的
就是不肯抬头看看现实的真实
离开屏幕里的世界
他乱了所有的分寸
现实世界的不完美
才构成了有趣而多彩的生活
虚拟的世界 尽是非常完美
却分秒间就崩塌消失
即便虚拟世界只有甜
现实生活中有酸辣苦甜咸
我依然选择
不管不顾
活得真实
虚拟与现实
1、我觉得快乐就是自我陶醉的能力,可以无视现实的,可以省略现实的,可以虚拟现实的,都挺牛掰的。
2、你在虚拟中得到的越多,你在现实中失去的也越多。
3、为何你至今于我还是一个梦,你只是出现在我梦中的爱侣,难道是你妩媚的秋波,还是你传神的笑魇,令我迷失,迷失在漫漫情路里。为何?梦里你是真实,而现实里,你却幻化成虚拟.
4、我和你隔世的感觉,是上天造就的湖泊,涟漪朵朵。看似很美的距离,却徒增伤感。我可以永远保持二十岁的容颜和心态,却说服不了岁月现实的无奈。我可以在梦里笑的虚诞,梦醒叹个枉然。我可以把自己写进故事里,在故事中虚拟一个结局,一个不影响你现在的结局。你还是你,我还是我。只不过在另一个故事中,你不是你,我也不是我。
5、有时候我们不得不向现实低头。我在乞求生活,用我卑微的自尊 以前温馨的画面就像我不再是你的唯一,你也不在是我坚强的靠山。以后我哭只能自己擦掉眼泪,我的委屈你不再是我的倾听者,我的痛只能自己承受。这一切,怎么来的这么突然这么陌生这么让人害怕?告诉我,到底还有什么是永恒?电影一样在眼前挥霍,心里竟酸的如此之疼。过去,就像是已死的人,只能悼念,再也回不来了………… 现实就是残酷的痛,梦境才是向往的美。现实在眼前历历过目,梦境在虚拟中糜糜破灭,再美的梦都会被现实戳破。梦醒,早已物是人非!
6、很多人选择了向虚拟现实的魅力屈服,寄情于自我幻想,这纵然不切实际却更能与人安慰。
7、我们沉迷于游戏,但我们活在现实; 我们喜欢虚拟的世界,但我们要面对现实; 我们在游戏里披荆斩棘,但现实不一定能乘风破浪。
8、抱歉 我不想打扰你 也知道你非常重视隐私 但思念让人疯狂 我只能试著在网路上找寻你的痕迹 四年前爱上你感觉像看场电影 剧情让人印象深刻难以忘记 结局突然莫名令人婉惜 这次爱上你像毒品上瘾 过程让人陶醉迷幻分不清现实虚拟 明知危险却依然令人苦苦追寻
梦是虚幻还是现实
梦跟现实的关系,有很多种说法。一、梦境和现实相反有一种观点是说,梦境和现实相反,意思是你做梦梦到的一切,和你现实中发生的事情相反,所以梦要反着看。比如在梦境中,你发生了不好的事情,非常倒霉,那么在现实中你可能就会有好的运气,会非常幸运;如果在梦境中发生了喜事,那么在现实中你可能运气非常差。这或许是人潜意识的渴望,就像人在倒霉的时候,就会渴望自己的运气变好一点,这种心理的渴望就会体现在梦中,就会梦到自己运气很好。因此,有人觉得梦境和现实情况相反。二、梦境可以预测未来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每个人的心里都会有自己的渴望,这种渴望在现实中得不到满足,就会在梦中实现自己的愿望。梦境有时候也是自己内心的一种真实反应,那些深埋在我们内心中的想法,会通过梦境表现出来。要是这种想法在现实中的某一天实现了,你就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因为内心的渴望会让你不断朝着梦境中的方向努力,所以当渴望变成现实之后,这件事情仿佛已经发生过。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认为梦境对未来有预测的作用。三、梦境和现实平行存在有人说梦境和现实就是两个平行的空间,都是一种客观存在,两者互相关联,但是不会互相影响。现实,从头到尾,有始有终,有迹可循。梦境,断断续续,跳跃性很大,没有完整的过程,更多的是一个片段,无迹可寻。有时候梦境会真正的像现实一般的呈现,现实也会虚幻地像梦境一样展示,而当我们在这两者之间不停转换的时候,或者说现实的场景如果反复出现的梦中,那会让你很难再分得清现实与梦境。四、梦境一个意识的世界是一个人就会做梦,那么有没有想过,梦境或许是另外一个世界,或者说一个意识的世界,一个灵魂的世界。当我们陷入沉睡的时候,我们的意识进入到梦境的世界,在梦境的世界里过着另一段人生,当我们醒来的时候,意识归来,回归到现实的世界。意识可以说是一个人的灵魂,在现实世界,我们灵魂与肉体合一,在梦境的世界,我们肉体沉睡,灵魂进入其中。如果做一个比较极端的假设,一个人的肉体进入永恒的沉睡,意识进入梦境的世界,在梦境中开启一段新的人生,直到肉体的消亡。那么他的梦境和现实有什么区别?他的梦境不也是另一个现实,他在梦境中的人生,何尝不是一种另类的现实人生。人对于做梦已经有了好几千年的探索了,不过迄今为止都没有一个明确的研究结果,比较有科学依据的说法,梦境是一个人的意识活动。梦境的神秘,也可以说是一个未解之谜,它吸引了很多人的好奇心,也让很多人前仆后继的研究,终有一天,梦境的神秘面纱会被揭开。
虚幻的不真实的成语是什么
1、黄粱一梦:比喻虚幻不能实现的梦想,后喻荣华富贵如梦一般,短促而虚幻,美好之事物,亦不过顷刻而已,转眼成空,或喻梦寐以求之欲望落空;2、海市蜃楼:原指海边或沙漠中,由于光线的反射和折射,空中或地面出现虚幻的楼台城郭,现多比喻虚无缥渺的事物;3、子虚乌有:指假设的、不存在的、不真实的事情;4、空中楼阁:悬在半空中的阁楼,比喻虚幻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空想;5、镜花水月:镜里的花,水里的月,原指诗中灵活而不可捉摸的意境,后比喻虚幻的景象。
虚幻的不真实的成语是什么
1、黄粱一梦:比喻虚幻不能实现的梦想,后喻荣华富贵如梦一般,短促而虚幻,美好之事物,亦不过顷刻而已,转眼成空,或喻梦寐以求之欲望落空;
2、海市蜃楼:原指海边或沙漠中,由于光线的反射和折射,空中或地面出现虚幻的楼台城郭,现多比喻虚无缥渺的事物;
3、子虚乌有:指假设的、不存在的、不真实的事情;
4、空中楼阁:悬在半空中的阁楼,比喻虚幻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空想;
5、镜花水月:镜里的花,水里的月,原指诗中灵活而不可捉摸的意境,后比喻虚幻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