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江地震

时间:2024-04-24 16:54:09编辑:揭秘君

湖南省历史上是否发生过地震?如果有具体到多少次?

发生过。1、据国家地震台网官方微博消息,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6月29日10时12分在湖南娄底市双峰县(北纬27.57度,东经112.07度)发生3.4级地震,震源深度8千米。2、2016年02月24日19时48分16秒在湖南益阳市桃江县(东经112.04度,北纬28.56度)发生ML3.2级地震,震源深度7公里,3、1631年常德地震据史料记载,该震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从新近长沙发现的古地震遗迹分析,湖南至少有过2期强度在7级以上的地震活动。历史上长沙记载的中强地震三次。长沙市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13个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城市之一。扩展资料地震前兆地震前自然界出现的可能与地震孕育、发生有关的各种征兆称作地震前兆。大体有两类:微观前兆:人的感官不易觉察,须用仪器才能测量到的震前变化。例如,地面的变形,地球的磁场、重力场的变化,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变化,小地震的活动等。宏观前兆:人的感官能觉察到的地震前兆。它们大多在临近地震发生时出现。如井水的升降、变浑,动物行为反常,地声、地光等。1、地下水异常①、水位、水量的反常变化。如天旱时节井水水位上升,泉水水量增加;丰水季节水位反而下降或泉水断流。有时还出现井水自流、自喷等现象。②、水质的变化。如井水、泉水等变色、变味(如变苦、变甜)、变浑,有异味等。③、水温的变化。水温超过正常变化范围。④、其他,如翻花冒泡、喷气发响、井壁变形等。2、生物异常动物是观察地震前兆的“活仪器”,它们往往在震前出现各种反常;地震先兆之动物行为异常行为,向人们预示灾难的临近。已发现有上百种动物震前有一定反常表现,其中异常反应比较普遍的有20多种,最常见的动物异常现象有:惊恐反应:如大牲畜不进圈,狗狂吠,鸟或昆虫惊飞、非正常群迁等。抑制型异常:如行为变得迟缓,或发呆发痴,不知所措;或不肯进食等。生活习性变化:如冬眠的蛇出洞,老鼠白天活动不怕人,大批青蛙上岸活动等。3、电磁异常电磁异常是指地震前家用电器,如收音机、电视机、日光灯等出现的失灵现象。最常见的是收音机的失灵、手机信号减弱或消失、电子闹钟失灵等现象。4、地声临近地震发生前,往往有声响自地下深处传来,这就是“地声”。地声一般出现在震前几分钟、几小时、几天或更早;以临震前几分钟出现得最多。地声的声响与平日人们熟悉的声音不同且多种多样。如:“犹如列车从地下奔驰而来”“似采石放连珠炮般的声响”“类似于机器轰鸣声”“狂风呼啸声”“石头相互摩擦声”等等。但是,有时地声也不易与远处传来的风声、雷声、机器轰鸣声等相鉴别。5、地光地光也是临震前的一种宏观现象,中国已在多次地震前观测到,它们一般出现在临震前或震时,也有出现于震前数小时或更早的。地光的颜色很多,有红、黄、蓝、白、紫等,有的也像电火光。它们的形状各异,有带状光、片形光、球状光、柱状光、火样光等。地光出现的时间一般很短,所以不易观测。鉴别地光也有一定难度,因为它的形状和颜色有时也与电焊光、闪电等有相似之处。参考资料人民网-湖南娄底市双峰县发生3.4级地震震源深度8千米参考资料湖南省地震局-常德市地震局积极处置益阳桃江ML3.2级地震参考资料百度百科-1631年常德地震

湖南省历史上发生过多少次地震?

湖南省历史上是否发生过地震,如果有多少次,具体如下:湖南不是一个多震地区。1972年,湖南开始对地震进行定量观测。在此之前的2000多年时间里,湖南地震记载不多,烈度也不大。1631年,崇祯四年,常德发生了湖南有史料记载以来的最大地震。这场震级约为7级的地震,不仅波及湖南33个州县,湖北、四川、江西、贵州、安徽等地也有波及。余震竟然持续数年,在湖南历史上实属罕见。此后,湖南的地震多是小打小闹。1931年,湖南大公报在最后一版《小新闻》栏目,报道了湘乡地震,这场民国湖南的最大地震,新闻只有短短不到200字。因为地震破坏力不强,媒体当然也不重视。大地震一直是湖南的小概率事件,天佑湖南。这样的文字:“周鲁襄公十六年(春秋时期,公元前557年)甲子地震”,这是湖南文献中对地震的最早记录。东汉末年开始,地震有了较确实的记录:公元3世纪和4世纪,湖南地震各有两次,5世纪没有记载,6世纪有一次,7世纪没有,8世纪有一次,9世纪有一次,10世纪没有,11世纪有一次,12世纪没有,13世纪有一次。1000年的时间里,文献上记录的湖南地震只有寥寥9次。如果采用技术手段对湖南进行地质分析,地震次数将有所增加。2004年湖南省政府新址土方工程剖面的古地震遗迹,专家经过地质分析得出结论,长沙曾有过至少两次强度在7.0以上的地震活动,这在文献中并未记载。明清时期,文献记载的地震次数明显增加。之所以会增加,不是地震突然滚滚而来,而是之前对地震的记载有大量遗漏。明清时期,史料记载更加详细和权威。1500年以后,我国史料记载的较大地震才是基本可靠的。1449年9月1日,湖南宜章发生地震,“三日泉水流出尽赤”,这是明代对于湖南地震最早的记录。从1449年到1630年,这180年里,有49年发生了地震,平均每三年半有一次。27个县有地震记录:其中地震五次者有岳阳、沅江、衡阳三县;地震三次者有临湘、浏阳、常德、汉寿、益阳、宁乡、湘乡、新宁、安化九县;地震两次者有靖州、安乡、永定、常宁等县。数据可以看出,洞庭湖区的常德、汉寿、沅江、澧县、安乡、岳阳、临湘已形成一个多地震区,几次4级以上地震,多发生在洞庭湖滨湖各县。除了湖区,邵阳、新化、新宁、安化等县又是一个小地震区。1556年1月23日,中国山陕大地震,至少82万人被压死。山陕大地震震级为8级,以山西、陕西和河南为核心,波及到了湖南。临湘、澧县、平江、安乡、浏阳发生地震,房屋震塌,压死人畜甚多。1631年常德大地震荣王府倒塌1631年,羊年。崇祯皇帝忧心忡忡。李自成自号闯将,与张献忠会合后金兵围大凌城(今辽宁锦县),明朝守将降金。运气已不站在明王朝这一边。那一年,还有一件事被计入了当年的大事记,常德发生了湖南有地震记载以来第一次大地震,震级约为7级。8月15日夜,荣王府静谧如常。突然,轰隆隆巨响从西北传来。巡按白士麟向朝廷奏报了这次地震,并特意突出了荣王府的灾情,可见荣王府是常德的标志性建筑。地震以常德至澧县包括安乡为中心,影响了省内外68个县。之后余震不断,持续了几年。与震中距离愈远,震情愈轻,一些地方只能算是有震感:岳州(今岳阳),距离震中120公里,震时仿佛有金睛闪烁,环绕民居,所在地裂,黑沙喷涌,腥气逼人;大庸(今张家界),距离震中138公里,声吼如雷,内城房屋崩倒压死多人,乡村遍地裂陷;善化(今长沙),距震中约170公里,地大震有声;零陵(今永州),距震中约360公里,1631年的地震仅仅记述为“地震”二字。常德大地震后几年,湖南一直为地震所扰。清朝时期,湖南地震多为零星小震,仍以洞庭湖西北各县最多。值得注意的是,地震范围有所扩大,湘西三县辰溪、吉首、凤凰都有了地震记载,说明落后地区的文明程度有所提高。民国初年常常春节闹地震。1931年8月12日,湘乡铜梁乡蒋市街。下午两点,发生地震,地震持续约两三分钟。湖南大公报称,湘乡发生强烈地震。地震有多强烈?不过是墙壁微有倒塌,田禾树木倒地甚多。池塘里的鱼虾跃起,地震没有造成人畜伤害。此次地震震级不到5级,成为民国时期湖南唯一的较大地震。湖南大公报的这篇报道,还提及七月初的一场地震。地震发生在新化县城西南三十里的洋溪,是轻微地震。床铺摇动、桌椅震动发响、人站不稳,是民国地震的典型描述,地震都不大。1972年,湖南开始对地震进行定量观测。从1911年到1972年的61年时间里,湖南有31年发生了地震,地震次数为83次,分布于26个县:临湘12次,湘潭8次,慈利7次,长沙6次,澧县5次,石门4次,宁乡、醴陵、株洲、安乡、华容、永顺、汝城各三次,望城、沅陵、岳阳、常德各两次,桃源、汉寿、南县、益阳、大庸、双峰、新化、隆回、嘉禾各一次。这一时期,地震次数较以往各个朝代都有所增加,主要原因是记录较为详细,缺漏较少。多震地区仍然是洞庭湖周边各县。民国初年的地震多发生在春节:1914年,正月初三,南县、安乡、长沙;1915年,正月初三,长沙、湘潭、醴陵、株洲;1917年正月初二,岳阳、长沙、湘潭;1918年正月,宁乡、醴陵、岳阳、湘潭。春节里闹地震,想必是非常深刻的记忆。曾国藩长孙曾广钧为此写了一首诗,描写了1917年和1918年发生在春节的两次地震:去年正月二,地震人不觉,但闻老渔言,君山搴一角;今年正月三,震势剧于昨,忽然头昏眩,杯盏相击搏。1972年,湖南开始用仪器记录地震。从1972年到2013年,湖南共发生可测定参数的地震962次,其中4级以上的地震为6次,3.0-3.9级地震44次,2.0-2.9级地震共497次,1.0-1.9级地震共415次。期间发生的最大地震是发生在常德澧县的4.3级地震。这一时期地震主要分布在湘中的宁乡及娄邵地区、湘北的常德地区以及南面的郴州三个区域。湖南是地震活动比较少也比较弱的一个省份,历史上发生的地震也不多。有记载的最大的一次,是1631年8月发生在常德澧县震级为6.8级的地震。长期以来,湖南省发生2级以上的地震平均每年六七次,3级以上大概平均每年1次,不过都没有造成大的破坏。湖南处于华南地震区内相对活跃的中强地震带——长江中下游地震带汉水与大娄山-雪峰山地震小区,区内活动断裂众多,地质条件复杂,具有发生中强地震的历史和构造背景。此外湖南地震还具有震源浅、烈度偏高的特点,一个3级地震即有强烈震感,并可能造成破坏,4级左右的地震就有可能成灾。自公元1500年以来,全省有10个市发生过破坏性地震,共计20多次,所有的市、州都发生过强有感地震。从新近长沙发现的古地震遗迹分析,我省曾发生过至少两次强度在7级以上的地震。自1973年以来,湖南地震监测台网共记录到长沙行政区域内地震92次,而在历史上长沙记载的中强度地震也有3次。

桃江县什么历史时期发生过地震

据湖南省地震台网测定:2016年2月24日19时48分16秒在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东经112.04度、北纬28.56度)发生ML3.2级地震,震源深度7公里。

湖南,远离地震带,在很多人心里,始终觉得地震离我们遥远。然而,地震终究还是让我们大家都感受到了。我们脚下的土地,并不如想象中那样安全和平静。

湖南曾发生破坏性大地震 地震次数居华南第一

湖南有地震吗?据统计,湖南有史可查且大于4.7级的地震约有20次,地震总数更是多达200余次。在华南诸省里,湖南的地震是最多的。

尤其是在三百八十多年前的明崇祯四年,常德澧县曾发生破坏性地震,史称“常德地震”。《明实录·崇祯长编》对这一地震有详细的记述,“澧州亦震数次,城内地裂,城墙房屋崩坏,压死居民十余人,王家井喷出黄水,铁尺堰喷出黑水,彭山崩倒河为之淤”。

《湖湘地理》地质顾问童潜明考证,“彭山崩倒”的所在地是彭山,“河为之淤”的河是澧水。因为地震最易引起滑坡,史书说的崩倒就是滑坡,这个地震滑坡是湖南有史记述的最早的滑坡,也是华南内陆唯一的地震引起的滑坡。

我们走在洞庭湖边上,也许脚下正发生小地震,只是感觉不到罢了

湖南的地震主要集中在洞庭湖的周边,全省大于4.7级地震20次,洞庭湖区就有12次。这是因为洞庭湖盆地在现代新构造运动中仍在沉降,每年下沉1厘米左右,它周边的山地丘陵却在上升,一边上升,另一边下降就会形成断裂或引起老断裂的复活,如此地震就发生了。

我们走在洞庭湖边上,也许脚下正发生小地震,只是我们感觉不到罢了。一般3.8级以上的才是有感地震。

湖南不在大地震带上,但地壳沉降的新构造运动可能导致地震

地壳运动是不均衡的,它的发生与所处大地构造单元有关。大地构造单元一般以隆起与坳陷来定;也可以根据地壳运动的强度分为活动区与稳定区。

活动区大都在隆起区与坳陷区的过渡部位,这里的地壳差异性升降会使岩层错断(即断裂),或使原有的断裂重新活动,这就是常说的活动断裂。活动断裂最强的表现就是地震。因此可以说地震是断裂活动的结果,也可以说因为有地震才认为断裂在活动。
  
湖南的地震、地质工作者将湖南划分出一系列的隆起区与坳陷区,它们的边界往往有活动断裂。

现知有记录的4级以上的历史地震往往又沿这些断裂带分布,如太阳山断裂、湘江断裂、常德-益阳-长沙断裂、桃江-城步断裂、浏阳-衡阳-江华断裂、三都-郴州断裂等。

应该指出的是,这些断裂是确实存在的,但仅凭地震就说在活动,多少有点牵强附会,不过断裂活动的确是地震的元凶。因此为了预测地震,研究断裂的活动是最重要的。

童潜明介绍,湖南省1971年开始使用仪器观测地震,测得郴州东江水库自蓄水以来已发生地震4000余次,最大震级达3.2级。水库诱发地震的前提是库区具有一定的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条件,以及一定的原始应力积累。

另外,矿山地震则多是地下体积亏空,导致塌陷、断裂活动诱发地震。总之是因为蓄水与采矿改变了原来应力平衡状态。这种地震一般震级小、震源浅,不会造成大地震,但山体出现裂缝、矿巷塌方、房屋受损之事经常有。

环洞庭湖区域建设,应对可能的地震有所预防

洞庭湖周边是地震多发区,常德-澧县间又是重点区。常德到澧县中间区域发育有走向北东的六条断层组成的“太阳山断裂带”,在8万年前它有过一次断错地层的强烈活动。

据查可能是湖南历史上最近的一次错断地层活动,后来虽然没有发现很剧烈的断错地层,但是断裂继续活动是存在的,1631年6.7级澧县地震、1979年2月18日的3.8级澧南地震即是其证明。
  
因此,在环洞庭湖区经济建设中对地震就要预防,关注的重中之重应是常德-澧县沿太阳山断裂带。

一是加强对环洞庭湖区的新构造运动的研究;

二是沿太阳山断裂带按抗8—9级地震裂度设防;

三是房屋建筑及其它工农业建筑应尽量避开岩层层面与山坡坡面一致或大体一致的地方。


桃江为什么会发生地震

据湖南省地震台网测定:2016年2月24日19时48分16秒在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东经112.04度、北纬28.56度)发生ML3.2级地震,震源深度7公里。



湖南,远离地震带,在很多人心里,始终觉得地震离我们遥远。然而,地震终究还是让我们大家都感受到了。我们脚下的土地,并不如想象中那样安全和平静。

湖南曾发生破坏性大地震 地震次数居华南第一

湖南有地震吗?据统计,湖南有史可查且大于4.7级的地震约有20次,地震总数更是多达200余次。在华南诸省里,湖南的地震是最多的。

尤其是在三百八十多年前的明崇祯四年,常德澧县曾发生破坏性地震,史称“常德地震”。《明实录·崇祯长编》对这一地震有详细的记述,“澧州亦震数次,城内地裂,城墙房屋崩坏,压死居民十余人,王家井喷出黄水,铁尺堰喷出黑水,彭山崩倒河为之淤”。

《湖湘地理》地质顾问童潜明考证,“彭山崩倒”的所在地是彭山,“河为之淤”的河是澧水。因为地震最易引起滑坡,史书说的崩倒就是滑坡,这个地震滑坡是湖南有史记述的最早的滑坡,也是华南内陆唯一的地震引起的滑坡。

我们走在洞庭湖边上,也许脚下正发生小地震,只是感觉不到罢了

湖南的地震主要集中在洞庭湖的周边,全省大于4.7级地震20次,洞庭湖区就有12次。这是因为洞庭湖盆地在现代新构造运动中仍在沉降,每年下沉1厘米左右,它周边的山地丘陵却在上升,一边上升,另一边下降就会形成断裂或引起老断裂的复活,如此地震就发生了。

我们走在洞庭湖边上,也许脚下正发生小地震,只是我们感觉不到罢了。一般3.8级以上的才是有感地震。

湖南不在大地震带上,但地壳沉降的新构造运动可能导致地震

地壳运动是不均衡的,它的发生与所处大地构造单元有关。大地构造单元一般以隆起与坳陷来定;也可以根据地壳运动的强度分为活动区与稳定区。

活动区大都在隆起区与坳陷区的过渡部位,这里的地壳差异性升降会使岩层错断(即断裂),或使原有的断裂重新活动,这就是常说的活动断裂。活动断裂最强的表现就是地震。因此可以说地震是断裂活动的结果,也可以说因为有地震才认为断裂在活动。
  
湖南的地震、地质工作者将湖南划分出一系列的隆起区与坳陷区,它们的边界往往有活动断裂。

现知有记录的4级以上的历史地震往往又沿这些断裂带分布,如太阳山断裂、湘江断裂、常德-益阳-长沙断裂、桃江-城步断裂、浏阳-衡阳-江华断裂、三都-郴州断裂等。

应该指出的是,这些断裂是确实存在的,但仅凭地震就说在活动,多少有点牵强附会,不过断裂活动的确是地震的元凶。因此为了预测地震,研究断裂的活动是最重要的。

童潜明介绍,湖南省1971年开始使用仪器观测地震,测得郴州东江水库自蓄水以来已发生地震4000余次,最大震级达3.2级。水库诱发地震的前提是库区具有一定的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条件,以及一定的原始应力积累。

另外,矿山地震则多是地下体积亏空,导致塌陷、断裂活动诱发地震。总之是因为蓄水与采矿改变了原来应力平衡状态。这种地震一般震级小、震源浅,不会造成大地震,但山体出现裂缝、矿巷塌方、房屋受损之事经常有。

环洞庭湖区域建设,应对可能的地震有所预防

洞庭湖周边是地震多发区,常德-澧县间又是重点区。常德到澧县中间区域发育有走向北东的六条断层组成的“太阳山断裂带”,在8万年前它有过一次断错地层的强烈活动。

据查可能是湖南历史上最近的一次错断地层活动,后来虽然没有发现很剧烈的断错地层,但是断裂继续活动是存在的,1631年6.7级澧县地震、1979年2月18日的3.8级澧南地震即是其证明。
  
因此,在环洞庭湖区经济建设中对地震就要预防,关注的重中之重应是常德-澧县沿太阳山断裂带。

一是加强对环洞庭湖区的新构造运动的研究;

二是沿太阳山断裂带按抗8—9级地震裂度设防;

三是房屋建筑及其它工农业建筑应尽量避开岩层层面与山坡坡面一致或大体一致的地方。


桃江地震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据湖南省地震台网测定:2016年2月24日19时48分16秒在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东经112.04度、北纬28.56度)发生ML3.2级地震,震源深度7公里。



湖南,远离地震带,在很多人心里,始终觉得地震离我们遥远。然而,地震终究还是让我们大家都感受到了。我们脚下的土地,并不如想象中那样安全和平静。

湖南曾发生破坏性大地震 地震次数居华南第一

湖南有地震吗?据统计,湖南有史可查且大于4.7级的地震约有20次,地震总数更是多达200余次。在华南诸省里,湖南的地震是最多的。

尤其是在三百八十多年前的明崇祯四年,常德澧县曾发生破坏性地震,史称“常德地震”。《明实录·崇祯长编》对这一地震有详细的记述,“澧州亦震数次,城内地裂,城墙房屋崩坏,压死居民十余人,王家井喷出黄水,铁尺堰喷出黑水,彭山崩倒河为之淤”。

《湖湘地理》地质顾问童潜明考证,“彭山崩倒”的所在地是彭山,“河为之淤”的河是澧水。因为地震最易引起滑坡,史书说的崩倒就是滑坡,这个地震滑坡是湖南有史记述的最早的滑坡,也是华南内陆唯一的地震引起的滑坡。

我们走在洞庭湖边上,也许脚下正发生小地震,只是感觉不到罢了

湖南的地震主要集中在洞庭湖的周边,全省大于4.7级地震20次,洞庭湖区就有12次。这是因为洞庭湖盆地在现代新构造运动中仍在沉降,每年下沉1厘米左右,它周边的山地丘陵却在上升,一边上升,另一边下降就会形成断裂或引起老断裂的复活,如此地震就发生了。

我们走在洞庭湖边上,也许脚下正发生小地震,只是我们感觉不到罢了。一般3.8级以上的才是有感地震。

湖南不在大地震带上,但地壳沉降的新构造运动可能导致地震

地壳运动是不均衡的,它的发生与所处大地构造单元有关。大地构造单元一般以隆起与坳陷来定;也可以根据地壳运动的强度分为活动区与稳定区。

活动区大都在隆起区与坳陷区的过渡部位,这里的地壳差异性升降会使岩层错断(即断裂),或使原有的断裂重新活动,这就是常说的活动断裂。活动断裂最强的表现就是地震。因此可以说地震是断裂活动的结果,也可以说因为有地震才认为断裂在活动。
  
湖南的地震、地质工作者将湖南划分出一系列的隆起区与坳陷区,它们的边界往往有活动断裂。

现知有记录的4级以上的历史地震往往又沿这些断裂带分布,如太阳山断裂、湘江断裂、常德-益阳-长沙断裂、桃江-城步断裂、浏阳-衡阳-江华断裂、三都-郴州断裂等。

应该指出的是,这些断裂是确实存在的,但仅凭地震就说在活动,多少有点牵强附会,不过断裂活动的确是地震的元凶。因此为了预测地震,研究断裂的活动是最重要的。

童潜明介绍,湖南省1971年开始使用仪器观测地震,测得郴州东江水库自蓄水以来已发生地震4000余次,最大震级达3.2级。水库诱发地震的前提是库区具有一定的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条件,以及一定的原始应力积累。

另外,矿山地震则多是地下体积亏空,导致塌陷、断裂活动诱发地震。总之是因为蓄水与采矿改变了原来应力平衡状态。这种地震一般震级小、震源浅,不会造成大地震,但山体出现裂缝、矿巷塌方、房屋受损之事经常有。

环洞庭湖区域建设,应对可能的地震有所预防

洞庭湖周边是地震多发区,常德-澧县间又是重点区。常德到澧县中间区域发育有走向北东的六条断层组成的“太阳山断裂带”,在8万年前它有过一次断错地层的强烈活动。

据查可能是湖南历史上最近的一次错断地层活动,后来虽然没有发现很剧烈的断错地层,但是断裂继续活动是存在的,1631年6.7级澧县地震、1979年2月18日的3.8级澧南地震即是其证明。
  
因此,在环洞庭湖区经济建设中对地震就要预防,关注的重中之重应是常德-澧县沿太阳山断裂带。

一是加强对环洞庭湖区的新构造运动的研究;

二是沿太阳山断裂带按抗8—9级地震裂度设防;

三是房屋建筑及其它工农业建筑应尽量避开岩层层面与山坡坡面一致或大体一致的地方。


桃江地震有没有余震

据益阳市地震局报告,2016年2月24日19:48分16秒,桃江县境内发生3.2级地震,震中位于桃江县(东经112.04度,北纬28.56度)境内,震源深度距地面7公里,居民感觉有轻微震感。目前没有接到人员伤亡情况报告。

  桃江县委、县政府对此高度重视,迅速组织县应急办、县科工局、浮邱山乡等单位,调查核实情况,部署后续工作,有关情况将第一时间在桃江公众信息网发布。

这个震级有余震也不会高 甚至感觉不到


湖南桃江核电站会有辐射吗,湖南桃江核电站危害有多大_湖南内陆核电项目_月亮岛教育网

我们一直把安全放在第一位,至今无不良事故发生,可以说是利大于弊。

核电站(nuclear power plant)是利用核裂变(Nuclear Fission)或核聚变(Nuclear Fusion)(目前暂无)反应所释放的的能量产生电能的发电厂。目前商业运转中的核能发电厂都是利用核裂变反应而发电。核电站一般分为两部分:利用原子核裂变生产蒸汽的核岛(包括反应堆装置和一回路系统)和利用蒸汽发电的常规岛(包括汽轮发电机系统),使用的燃料一般是放射性重金属:铀、钚。

建议多了解核电站的运行以及相关知识。
http://baike.baidu.com/view/30503.htm?fr=wordsearch


前几年益阳桃江就测出有地震

据湖南省地震台网测定:2016年2月24日19时48分16秒在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东经112.04度、北纬28.56度)发生ML3.2级地震,震源深度7公里。


湖南,远离地震带,在很多人心里,始终觉得地震离我们遥远。然而,地震终究还是让我们大家都感受到了。我们脚下的土地,并不如想象中那样安全和平静。

湖南曾发生破坏性大地震 地震次数居华南第一

湖南有地震吗?据统计,湖南有史可查且大于4.7级的地震约有20次,地震总数更是多达200余次。在华南诸省里,湖南的地震是最多的。

尤其是在三百八十多年前的明崇祯四年,常德澧县曾发生破坏性地震,史称“常德地震”。《明实录·崇祯长编》对这一地震有详细的记述,“澧州亦震数次,城内地裂,城墙房屋崩坏,压死居民十余人,王家井喷出黄水,铁尺堰喷出黑水,彭山崩倒河为之淤”。

《湖湘地理》地质顾问童潜明考证,“彭山崩倒”的所在地是彭山,“河为之淤”的河是澧水。因为地震最易引起滑坡,史书说的崩倒就是滑坡,这个地震滑坡是湖南有史记述的最早的滑坡,也是华南内陆唯一的地震引起的滑坡。

我们走在洞庭湖边上,也许脚下正发生小地震,只是感觉不到罢了

湖南的地震主要集中在洞庭湖的周边,全省大于4.7级地震20次,洞庭湖区就有12次。这是因为洞庭湖盆地在现代新构造运动中仍在沉降,每年下沉1厘米左右,它周边的山地丘陵却在上升,一边上升,另一边下降就会形成断裂或引起老断裂的复活,如此地震就发生了。

我们走在洞庭湖边上,也许脚下正发生小地震,只是我们感觉不到罢了。一般3.8级以上的才是有感地震。

湖南不在大地震带上,但地壳沉降的新构造运动可能导致地震

地壳运动是不均衡的,它的发生与所处大地构造单元有关。大地构造单元一般以隆起与坳陷来定;也可以根据地壳运动的强度分为活动区与稳定区。

活动区大都在隆起区与坳陷区的过渡部位,这里的地壳差异性升降会使岩层错断(即断裂),或使原有的断裂重新活动,这就是常说的活动断裂。活动断裂最强的表现就是地震。因此可以说地震是断裂活动的结果,也可以说因为有地震才认为断裂在活动。
  
湖南的地震、地质工作者将湖南划分出一系列的隆起区与坳陷区,它们的边界往往有活动断裂。

现知有记录的4级以上的历史地震往往又沿这些断裂带分布,如太阳山断裂、湘江断裂、常德-益阳-长沙断裂、桃江-城步断裂、浏阳-衡阳-江华断裂、三都-郴州断裂等。

应该指出的是,这些断裂是确实存在的,但仅凭地震就说在活动,多少有点牵强附会,不过断裂活动的确是地震的元凶。因此为了预测地震,研究断裂的活动是最重要的。

童潜明介绍,湖南省1971年开始使用仪器观测地震,测得郴州东江水库自蓄水以来已发生地震4000余次,最大震级达3.2级。水库诱发地震的前提是库区具有一定的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条件,以及一定的原始应力积累。

另外,矿山地震则多是地下体积亏空,导致塌陷、断裂活动诱发地震。总之是因为蓄水与采矿改变了原来应力平衡状态。这种地震一般震级小、震源浅,不会造成大地震,但山体出现裂缝、矿巷塌方、房屋受损之事经常有。

环洞庭湖区域建设,应对可能的地震有所预防

洞庭湖周边是地震多发区,常德-澧县间又是重点区。常德到澧县中间区域发育有走向北东的六条断层组成的“太阳山断裂带”,在8万年前它有过一次断错地层的强烈活动。

据查可能是湖南历史上最近的一次错断地层活动,后来虽然没有发现很剧烈的断错地层,但是断裂继续活动是存在的,1631年6.7级澧县地震、1979年2月18日的3.8级澧南地震即是其证明。
  
因此,在环洞庭湖区经济建设中对地震就要预防,关注的重中之重应是常德-澧县沿太阳山断裂带。

一是加强对环洞庭湖区的新构造运动的研究;

二是沿太阳山断裂带按抗8—9级地震裂度设防;

三是房屋建筑及其它工农业建筑应尽量避开岩层层面与山坡坡面一致或大体一致的地方。


湖南桃江县为什么会发生地震

据湖南省地震台网测定:2016年2月24日19时48分16秒在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东经112.04度、北纬28.56度)发生ML3.2级地震,震源深度7公里。



湖南,远离地震带,在很多人心里,始终觉得地震离我们遥远。然而,地震终究还是让我们大家都感受到了。我们脚下的土地,并不如想象中那样安全和平静。

湖南曾发生破坏性大地震 地震次数居华南第一

湖南有地震吗?据统计,湖南有史可查且大于4.7级的地震约有20次,地震总数更是多达200余次。在华南诸省里,湖南的地震是最多的。

尤其是在三百八十多年前的明崇祯四年,常德澧县曾发生破坏性地震,史称“常德地震”。《明实录·崇祯长编》对这一地震有详细的记述,“澧州亦震数次,城内地裂,城墙房屋崩坏,压死居民十余人,王家井喷出黄水,铁尺堰喷出黑水,彭山崩倒河为之淤”。

《湖湘地理》地质顾问童潜明考证,“彭山崩倒”的所在地是彭山,“河为之淤”的河是澧水。因为地震最易引起滑坡,史书说的崩倒就是滑坡,这个地震滑坡是湖南有史记述的最早的滑坡,也是华南内陆唯一的地震引起的滑坡。

我们走在洞庭湖边上,也许脚下正发生小地震,只是感觉不到罢了

湖南的地震主要集中在洞庭湖的周边,全省大于4.7级地震20次,洞庭湖区就有12次。这是因为洞庭湖盆地在现代新构造运动中仍在沉降,每年下沉1厘米左右,它周边的山地丘陵却在上升,一边上升,另一边下降就会形成断裂或引起老断裂的复活,如此地震就发生了。

我们走在洞庭湖边上,也许脚下正发生小地震,只是我们感觉不到罢了。一般3.8级以上的才是有感地震。

湖南不在大地震带上,但地壳沉降的新构造运动可能导致地震

地壳运动是不均衡的,它的发生与所处大地构造单元有关。大地构造单元一般以隆起与坳陷来定;也可以根据地壳运动的强度分为活动区与稳定区。

活动区大都在隆起区与坳陷区的过渡部位,这里的地壳差异性升降会使岩层错断(即断裂),或使原有的断裂重新活动,这就是常说的活动断裂。活动断裂最强的表现就是地震。因此可以说地震是断裂活动的结果,也可以说因为有地震才认为断裂在活动。
  
湖南的地震、地质工作者将湖南划分出一系列的隆起区与坳陷区,它们的边界往往有活动断裂。

现知有记录的4级以上的历史地震往往又沿这些断裂带分布,如太阳山断裂、湘江断裂、常德-益阳-长沙断裂、桃江-城步断裂、浏阳-衡阳-江华断裂、三都-郴州断裂等。

应该指出的是,这些断裂是确实存在的,但仅凭地震就说在活动,多少有点牵强附会,不过断裂活动的确是地震的元凶。因此为了预测地震,研究断裂的活动是最重要的。

童潜明介绍,湖南省1971年开始使用仪器观测地震,测得郴州东江水库自蓄水以来已发生地震4000余次,最大震级达3.2级。水库诱发地震的前提是库区具有一定的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条件,以及一定的原始应力积累。

另外,矿山地震则多是地下体积亏空,导致塌陷、断裂活动诱发地震。总之是因为蓄水与采矿改变了原来应力平衡状态。这种地震一般震级小、震源浅,不会造成大地震,但山体出现裂缝、矿巷塌方、房屋受损之事经常有。

环洞庭湖区域建设,应对可能的地震有所预防

洞庭湖周边是地震多发区,常德-澧县间又是重点区。常德到澧县中间区域发育有走向北东的六条断层组成的“太阳山断裂带”,在8万年前它有过一次断错地层的强烈活动。

据查可能是湖南历史上最近的一次错断地层活动,后来虽然没有发现很剧烈的断错地层,但是断裂继续活动是存在的,1631年6.7级澧县地震、1979年2月18日的3.8级澧南地震即是其证明。
  
因此,在环洞庭湖区经济建设中对地震就要预防,关注的重中之重应是常德-澧县沿太阳山断裂带。

一是加强对环洞庭湖区的新构造运动的研究;

二是沿太阳山断裂带按抗8—9级地震裂度设防;

三是房屋建筑及其它工农业建筑应尽量避开岩层层面与山坡坡面一致或大体一致的地方。


桃江今天怎么会地震

据湖南省地震台网测定:2016年2月24日19时48分16秒在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东经112.04度、北纬28.56度)发生ML3.2级地震,震源深度7公里。


湖南,远离地震带,在很多人心里,始终觉得地震离我们遥远。然而,地震终究还是让我们大家都感受到了。我们脚下的土地,并不如想象中那样安全和平静。

湖南曾发生破坏性大地震 地震次数居华南第一

湖南有地震吗?据统计,湖南有史可查且大于4.7级的地震约有20次,地震总数更是多达200余次。在华南诸省里,湖南的地震是最多的。

尤其是在三百八十多年前的明崇祯四年,常德澧县曾发生破坏性地震,史称“常德地震”。《明实录·崇祯长编》对这一地震有详细的记述,“澧州亦震数次,城内地裂,城墙房屋崩坏,压死居民十余人,王家井喷出黄水,铁尺堰喷出黑水,彭山崩倒河为之淤”。

《湖湘地理》地质顾问童潜明考证,“彭山崩倒”的所在地是彭山,“河为之淤”的河是澧水。因为地震最易引起滑坡,史书说的崩倒就是滑坡,这个地震滑坡是湖南有史记述的最早的滑坡,也是华南内陆唯一的地震引起的滑坡。

我们走在洞庭湖边上,也许脚下正发生小地震,只是感觉不到罢了

湖南的地震主要集中在洞庭湖的周边,全省大于4.7级地震20次,洞庭湖区就有12次。这是因为洞庭湖盆地在现代新构造运动中仍在沉降,每年下沉1厘米左右,它周边的山地丘陵却在上升,一边上升,另一边下降就会形成断裂或引起老断裂的复活,如此地震就发生了。

我们走在洞庭湖边上,也许脚下正发生小地震,只是我们感觉不到罢了。一般3.8级以上的才是有感地震。

湖南不在大地震带上,但地壳沉降的新构造运动可能导致地震

地壳运动是不均衡的,它的发生与所处大地构造单元有关。大地构造单元一般以隆起与坳陷来定;也可以根据地壳运动的强度分为活动区与稳定区。

活动区大都在隆起区与坳陷区的过渡部位,这里的地壳差异性升降会使岩层错断(即断裂),或使原有的断裂重新活动,这就是常说的活动断裂。活动断裂最强的表现就是地震。因此可以说地震是断裂活动的结果,也可以说因为有地震才认为断裂在活动。
  
湖南的地震、地质工作者将湖南划分出一系列的隆起区与坳陷区,它们的边界往往有活动断裂。

现知有记录的4级以上的历史地震往往又沿这些断裂带分布,如太阳山断裂、湘江断裂、常德-益阳-长沙断裂、桃江-城步断裂、浏阳-衡阳-江华断裂、三都-郴州断裂等。

应该指出的是,这些断裂是确实存在的,但仅凭地震就说在活动,多少有点牵强附会,不过断裂活动的确是地震的元凶。因此为了预测地震,研究断裂的活动是最重要的。

童潜明介绍,湖南省1971年开始使用仪器观测地震,测得郴州东江水库自蓄水以来已发生地震4000余次,最大震级达3.2级。水库诱发地震的前提是库区具有一定的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条件,以及一定的原始应力积累。

另外,矿山地震则多是地下体积亏空,导致塌陷、断裂活动诱发地震。总之是因为蓄水与采矿改变了原来应力平衡状态。这种地震一般震级小、震源浅,不会造成大地震,但山体出现裂缝、矿巷塌方、房屋受损之事经常有。

环洞庭湖区域建设,应对可能的地震有所预防

洞庭湖周边是地震多发区,常德-澧县间又是重点区。常德到澧县中间区域发育有走向北东的六条断层组成的“太阳山断裂带”,在8万年前它有过一次断错地层的强烈活动。

据查可能是湖南历史上最近的一次错断地层活动,后来虽然没有发现很剧烈的断错地层,但是断裂继续活动是存在的,1631年6.7级澧县地震、1979年2月18日的3.8级澧南地震即是其证明。
  
因此,在环洞庭湖区经济建设中对地震就要预防,关注的重中之重应是常德-澧县沿太阳山断裂带。

一是加强对环洞庭湖区的新构造运动的研究;

二是沿太阳山断裂带按抗8—9级地震裂度设防;

三是房屋建筑及其它工农业建筑应尽量避开岩层层面与山坡坡面一致或大体一致的地方。


请问今天桃江是真的地震了么 有人说是炸药引起的

据湖南省地震台网发布信息,2016年2月24日19时48分16秒,桃江县境内发生ML3.2级地震(ML即为里氏标准震级),震中位于桃江县境内(北纬28.56度,东经112.04度),震源深度7公里。
地震发生后,益阳市委、市政府,桃江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迅速组织市、县有关部门、有关乡(镇)成立应急指挥部,调查核实情况,部署各项应急工作。
不是炸药 不要瞎传


上一篇:威尼斯特产

下一篇: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百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