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共同体

时间:2024-04-22 09:33:03编辑:揭秘君

东亚共同体的进程

不过东亚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是不可阻挡的。随着科技和经济的不断进步,“地球村”的概念越来越明显,这加快了人类文明的融合和发展,地区经济政治一体化也更加突出。在欧洲,欧盟还在扩展和深化,设置统一的欧盟总统的构想在讨论中。在北美,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的一体化合作已经形成。在南亚,以印度为核心的南亚共同体也呼之欲出,此外,拉美、非洲等有自己的地区合作组织。因此,东亚建立一个以中日主导的共同体是大势所趋。 其次,东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往历史悠久,起源于中国的儒教文化深深影响着东亚各国。长期以来,中、日、韩共同组成了鲜明的东方文化。汉字文化圈或筷子经济圈一直为人所乐道。此外,东亚地区经济发展迅猛,成为继西欧、北美经济区之后的世界第三大经济区。统计数据显示,中、日、韩外贸总额超过两万亿美元,其中58%来自三国之间的区域内贸易,高于北美自由贸易区的55%,逊于欧盟的65.5%。一个“相互依赖”的区域性贸易链正在东北亚地区逐渐成型。有评论认为,鸠山首相还把东亚共同体定位为继欧盟、美国之后的世界经济的第三极,希望将东亚变成带动世界经济增长的“牵引机车”。实际上,东亚经济区不仅是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马达,更是促进东亚共同体形成的催化剂。东亚共同体虽然目前还只是一个概念,但是,东亚各国的合作早已经开始。东盟10国已经形成机制,而中、日、韩也参加了东盟的10+3会议。最近,中、日、韩三国也建立了自己的领导人会议制度,这些都可以说是东亚共同体的初级阶段。第二届中日韩三国峰会结束,象征意义和实质内涵都惹人关注。从象征意义而言,中日韩三国合作的10年迎来了一个全新合作的新时代,从实质内涵而论,三国峰会达成了一些列共识。从峰会发表的《中日韩合作十周年联合声明》看,三方在朝核问题上凝聚了共识,并明确指出,三国致力于在开放、透明、包容原则基础上建设东亚共同体的长远目标,致力于区域合作,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上的沟通与协调日益加强。“东亚共同体”得到三国确认,意味着三国合作的新水平和展示了区域合作的未来愿景。虽然,日本新首相提出的“东亚共同体”概念,从目前来看,还存在着诸多障碍。但是就像二战后丘吉尔首倡欧共体概念时的一样,时人也普遍认为不可能,但事实却是一个分裂的欧洲整合为当前的欧盟。东亚三国,中日韩文化背景相似,处于汉字文化圈和儒教文明的大坐标系下,更重要的是,三国属于G20集团,中日韩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合计后占世界的17%,这一数字不久后将达到20%,三国人口达15亿,而且,三国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由此可见,无论从文化还是经济来看,东亚共同体的构建都有现实基础。从不久前的匹兹堡G20峰会到中日韩三国峰会,中日韩三国首脑都认可了日方的提议。而且,日本新任首相鸠山在困扰中日韩三国的历史问题上,也做出了相当的承诺,如不参拜“靖国神社”、遵奉“村山讲话”、三国共编历史教材;而在中日东海争议问题上,鸠山亦强调将东海变成“友爱之海”等等。关键是,鸠山在三国峰会中承认日本依赖美国过重,期冀以亚洲为重,脱美返亚的意味较强。对之,中韩两国对日本新政府表现出来的善意表达赞赏。可以说,中日韩三国合作的10年征程,从未像今天这样气氛融洽,共识良多。当然,“东亚共同体”并非单指中日韩3国,而涵盖了包括东盟10在内的整个东亚。这体现了东亚合作的开放性,由于现有的东亚合作机制中已有APEC峰会、东亚峰会等多边架构,未来“东亚共同体”实质上存在着三个圈次的区域区间。一是中日韩三国主导的共同体基石;二是10+3为核心的共同体主体;三是吸引的印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显然,“东亚共同体”真要成为欧盟那样的区域整合,既要开放也不能过度松散,否则“东亚共同体”的区域整合意义就被稀释掉了。从欧盟的经验而论,先经济后政治无疑是明智的抉择。让人乐观的是,中日韩和东盟10国各在进行自贸谈判,而且自贸区建设都进入倒计时阶段。在此情景下,中日韩三国之间的自贸谈判应该提速,如果10+3自贸区建成联通,东亚13国的经济一体化也就完成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以经促政谈判也就水到渠成。这一愿景绝非理想主义的乌托邦,而有着现实的可能性。因为无论是东盟10国和中日韩三国的经济合作,抑或中日韩三国的经贸关系,当前已处于深度交融的利益攸关状态。“东亚经济一体化”差得就是政治家们用“共识”加“共建”去捅破那层薄纸。更大的愿景在于,“东亚共同体”彻底改变了东亚的地缘生态。首先,有助于破解相关国家的领土争端。东亚区域内,中国和东南亚相关国家在南海岛屿上存在争端;在东海和日本海,中日、日韩之间同样存在着岛屿主权争议。东亚一体化,这些领土争端从尖锐的双边矛盾变成区域内的多边问题。这种“人民内部的矛盾”最终可以通过联合开发和经济合作的方式来其三,破解外来干涉的魔咒。东亚各国的明争暗斗,说到底和外来干涉脱不了干系,说白了就是美国势力的介入,尤其是中日韩、中国和东盟之间的关系。东亚联合起来,各国关系深度互信,外来干涉的魔咒也就自然而解。愿景美好,但“东亚共同体”的实现之路却是坎坷不平。一是热心推动的鸠山政府执政根基不稳,日本政府缺乏政策的稳固性和连续性。在日本,主流媒体认为鸠山的提议过于超前,而实现起来不易。中国《环球时报》的民意调查显示,只有18.2%的人认为日本政策能够长期化。甚至有网民认为,“日本的首相换得太快了,几乎一年一个。你一套,他一套”,不利于日本政策的稳定性。韩国《朝鲜日报》则认为韩国应有自己的东亚整合思路,同时对20世纪初的帝国主义“东亚论”充满疑惧。二是中日韩三国互别苗头各有想法,尤其是中日两国未来的主导权之争。三是东盟各国和日本对美国的心挂两肠,导致“东亚共同体”所受外来因素的滋扰。但不管如此,有愿景就有希望,有宏图才有梦想。一个松散和地缘混乱的东亚显然不利于各国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所以,东亚联合起来也必然不是一个口号,而是一个集体行动,并且已有清晰的路线图。亚洲各国,所亟需的就是当年欧洲各国那样的耐心和勇气。

东亚共同体的提出

2002年,“10+3”领导人会议通过了东亚研究小组(EASG)提出的建立“东亚共同体”报告。2003年底,日本和东盟举行特别首脑会议,会后发表的《东京宣言》也确认了建立“东亚共同体”这一目标。目前,东亚各国已经确定了以建立“东亚共同体”为东亚合作的长远目标。2005年12月14日,首届东亚首脑会议将在马来西亚开幕。但日中两国在会议共同宣言的起草上出现了较大分歧。中国认为讨论建立未来东亚共同体的场合应该是“10+3”会议,但日本主张应该是包括“10+3”成员以及印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在内的东亚首脑会议。简单来说,日中两国对立的焦点就是“东亚共同体”的母体是“10+3”会议还是东亚首脑会议。

东亚共同体的四大障碍

其实,即便包括中、日在内的东亚国家领导人积极倡导地区一体化,即便有欧盟作为前例参考,但纵观欧盟的发展过程我们也能知道,东亚共同体的发展不会一帆风顺。首先,欧洲各国整体经济水平差别不大,地区一体化后不会对经济造成巨大波动。而在亚洲,仅仅中日韩三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就存在相当差距。其次,中国无论经济和政治体制都与日本、韩国不同。第三,东亚国家彼此间存在着历史及领土问题的纠纷。第四,一些国家内部还存在不同的声音。在欧盟的发展过程中,一些国家的议会曾阻止本国政府加入欧盟的一些条约,如爱尔兰议会就阻止了本国加入《里斯本条约》。而在东亚,日本国内的反对声音认为,日本应该与价值观相近的美国形成共同体,应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而非东亚共同体。更有一些人认为,日本加入共同体后,将会被强势发展的中国经济圈所蚕食。由此可见,东亚一体化的进程依然障碍重重。

东亚可能会形成一个共同体吗?如果形成会有什么影响?

在地理上所说的东亚,也就是中日朝韩蒙五国。如果说大东亚,那就还包括东南亚十国。本文所说的东亚,也就是大东亚地区。东亚是十五国在地理上是“一衣带水”,在文化上也有相似的地方,在历史上的渊源也颇深。我曾经对着地图想,这十五个国家可能组成一个国家吗?如今看来,建立一个国家是绝不可能的,那么建立一个经济共同体可能吗?一,东亚建立经济共同体的条件首先,从地理位置看,东亚各国都位于亚洲东侧,太平洋的西海岸。各国相互联系程度十分紧密。20世纪,人们曾经用“亚太”这个词语来称呼这个地区。整个东亚地区以东亚大陆为核心,东南亚、日本群岛就像一个弧形环绕在大陆周边,好像是拱卫。从民族上来说,东亚地区的大多数民族都是同宗同源,都是黄种人的一支演化而来,另外一支黄种人演化为了因纽特人。西方人一看到黄皮肤、黑眼睛,就知道是东亚这边的人。当今世界,白种人代表着西方文明,黑种人代表非洲文明,而东亚文明的代表就是黄种人。从文化上来说,东亚地区的文化总体上是比较相近的。东亚的中国、日本、朝鲜、韩国、越南、新加坡都是儒家文明圈国家。其他的,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柬埔寨、老挝属于印度文明圈;而印度尼西亚是伊斯兰文化为主,菲律宾是基督教文化为主。但是,由于东南亚的华人数量庞大,因而各国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很深。在历史上,东南亚各国从未统一过,但是属于中国建立的朝贡体系之内。朝鲜、韩国、越南长期是中国的藩属国,而东南亚国家长期接受中国王朝的册封。在明清时期,部分国家的国王都是华人担任。从现实来看,冷战结束后,意识形态的冲突会逐渐淡化,文明之间的冲突开始显现。目前,东亚是世界仅次于西方的经济力量,也是唯一可以威胁西方的力量。在西方文明的压力下,东亚地区应该团结在一起,避免成为美国等西方文明强国施展“大陆均势”外交的棋子。二,东亚组建共同体面临的阻力历史上,日本曾经试图以武力统一东亚,就如果拿破仑、希特勒企图以武力统一欧洲一样,都宣告失败了。在当今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不断紧密,发动大规模的战争是不可能的。在这种情况下,以武力统一东亚,那更是不可能了。因而,要想东亚建立共同体,就必须要各国放弃一定的主权,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其次,东亚地区的领土争端还比较多,国家利益冲突也时常出现。例如中国和日本、越南、菲律宾等都存在一些领土、领海纠纷。目前,为了不坏大局,中国都尽量避免冲突,保持东亚的稳定。第三,就是西方国家从中作梗。冷战时期,美国以日韩、东南亚为跳板,建立了许多的军事基地,形成第一岛链和第二岛链。如今,冷战的阴影过去了,但是美国依然将这些岛链国家作为制衡中国的工具,这就是美国对东亚采取的“大陆均势”政策。一旦东亚地区冲突加剧,美国就隔岸观火,发战争财。第四,东亚核心国家之间的经济还未实现“绑架”。欧共体形成的一个条件就是法德和解,建立“煤钢共同体”,将法国和德国的经济绑在一起。然而,东亚还不具备这种条件。东亚地区最强的经济体是中国和日本,两国的产业有许多都是相互竞争的关系。两国的经济体量都巨大,如果实现一体化,必将对两国、世界经济造成巨大的冲击。这也就导致“东亚经济共同体”难以建立。三,东亚国家建立共同体的努力二战后,世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在全球化的冲击下,越来越多的地区组建起了地区集团,例如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器、阿拉伯国家联盟、非洲联盟等。而东亚地区的国家不可避免会走向经济联盟。1967年,东南亚国家发表了《曼谷宣言》,标志着东南亚国家联盟正式成立。最初的东盟,只是个保卫自己安全利益及与西方保持战略关系的联盟,其活动仅限于探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合作。到2002年,东盟发展成为了一个自由贸易区。此后,东盟开始和中国、韩国、日本建立自由贸易区。20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启动;2011年成立了东盟—韩国自贸区;2012年成立了东盟—日本自贸区。东盟的经济和中日韩有巨大的互补性,成立自贸区有利于地区的经济发展。人们将这种自贸区叫做东盟:10+3。东亚三国方面,2002年,在中日韩三国领导人峰会上提出了“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概念,如果这个自贸区能够建立,将成为世界上第三大自贸区,仅次于欧盟和北美自贸区。如果中日韩自贸区成立,那么东盟10+3就演变为了东亚自贸区。不过,中日韩自贸区的发展是艰难的。从2012年开始,中日韩宣布启动自贸区的谈判。到目前为止,中日韩三国已经谈判了7轮。比较重要的就是2018年的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上,东盟十国领导人和东亚三国进行谈判,大家达成一致,要建立一个现代、全面、高水平、互惠共赢的自贸协定。如果东亚自贸区真正建立了起来,那么东亚的经济将会空前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成为和欧盟、北美并驾齐驱的三大经济力量。并且东亚地区的面积大,人口多,海岸线漫长,经济增长的空间更大。如果东亚实现一体化,那么东亚很有可能挑落西方在经济上的霸权地位,在21世纪的经济舞台上"执牛耳而舞"。

亚洲共同体构建的意义?

亚洲共同体构建的意义有:1. 政治上:亚洲共同体构建可以加强亚洲国家之间的政治联系,提高政治互信,减少政治分歧,促进政治稳定。2. 经济上:亚洲共同体构建可以加强亚洲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促进经济合作,推动经济发展,提高经济竞争力。3. 文化上:亚洲共同体构建可以加强亚洲国家之间的文化联系,促进文化交流,增进文化理解,促进文化多样性。4. 社会上:亚洲共同体构建可以加强亚洲国家之间的人民联系,促进社会融合,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总之,亚洲共同体构建可以促进亚洲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提高亚洲国家的整体实力和国际地位。


亚洲共同体国家间理解的重要性

亚洲共同体国家间理解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共同体理念对于亚洲的和平与发展尤为重要。作为一个整体,亚洲国家面临着许多共同的挑战和问题,例如贫困、疾病、环境问题等。只有通过相互理解和合作,才能够共同解决这些问题,实现亚洲的和平与发展。其次,亚洲共同体国家的理解有助于增进各国间的相互信任和合作。作为一个多样化的地区,亚洲各国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和政治制度。然而,通过共同体的建设,各国可以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加强经济、文化和安全等领域的合作,从而实现共同繁荣。最后,亚洲共同体国家的理解也有助于推动全球治理的改革。亚洲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地区之一,也是全球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通过共同体的建设,亚洲国家可以加强区域合作,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完善,为全球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因此,亚洲共同体国家间理解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它是亚洲地区和平、繁荣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什么是“大东亚共荣圈”?

大东亚共荣圈,为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提出的邦联制战略构想与政治号召。大东亚共荣圈,以日本与东亚与东南亚以“共存共荣的新秩序”作为建设目标为意义,1938年11月日本政府发表建立“大东亚新秩序”的宣言,欲树立“中日满三国相互提携,建立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互助连环的关系”,提出此基本政策构想的为日本首相近卫文麿发表的“近卫声明”。1940年8月,近卫文麿首相首度明白指出“大东亚共荣圈”的名称及指明中国、朝鲜、日本、满洲国、法属中南半岛、荷属印尼、新几内亚等大洋洲,及澳洲、新西兰、印度及西伯利亚东部等地为大东亚之范围。大东亚共荣圈中,日本本国与伪满洲国、中国为一个经济共同体,东南亚作为资源供给地区,南太平洋为国防圈。而且为实现大东亚共荣圈,日本在内阁设立大东亚省,并且于1943年11月5日日本首相东条英机与伪满洲国(代表:首相张景惠)、南京国民政府(代表:行政院长汪精卫)、泰国(皇室王子汪歪搭雅昆·瓦拉汪)、菲律宾(总统劳威尔)、缅甸(总理巴莫)、自由印度临时政府(首席代表钱德拉·鲍斯)等共同召开大东亚会议,并在会后发表《大东亚宣言》揭暨其目标。虽然大东亚共荣圈是以所谓“解放殖民地、相互尊重彼此独立”为号召,但是大东亚共荣圈中的独立国家却是由日本军队掌控或部分掌控,实为日本侵略亚洲国家的战争,而且大东亚共荣圈内的英属马来亚与荷属东印度群岛日方也没有使其独立;虽然日本在战争末期改变其目标,准备让爪哇岛独立。大东亚共荣圈随著日本的投降而结束,虽然日本被认为是“一时的侵略者”,但是日本军队排除东南亚殖民地宗主国的势力,并且企图建立现代化体制,同时也让菲律宾、缅甸等国独立,许多如苏卡诺、劳威尔等独立运动领袖也多与日本方面联合。至今关于这方面的正反讨论仍持续不断地进行。此外与之相对的是,中国、朝鲜、韩国等部分亚洲国家则一直坚持“大东亚共荣圈”是日本为取得侵略本国机会的大义名分而已,其实质是在这个共荣圈中接受日本的统治。事实上,日本现今有些民众仍认为中日战争为“被迫应战”,而大东亚共荣圈,更是“从欧美列强的统治中解放亚洲”的必有作为。另一方面,此历史定位与论点常成为日本与邻近国家地区﹔如中国、韩国外交关系发展的不利因素。日本军国主义的野心昭然若揭。

“大东亚共荣圈”是如何正式提出的?

1940年7月18日,第二届近卫内阁成立。它于7月26日抛出的《基本国策纲要》提出,日本的基本国策在于“建立以日本皇国为中心,以日满华的牢固结合为主干的大东亚新秩序。”次日,大本营与政府联席会议通过《适应世界形势演变的时局处理纲要》等决议案,规定,“把法属印度支那变为军事基地及从那里获取资源;获取荷属东印度的重要资源;占领原德属南太平洋岛屿及法属岛屿等等。”日本法西斯的侵略欲望迅速膨胀,其殖民大帝国的政治蓝图已不再局限于“日满华”三国合作,而是在强化“日满华”三国合作的基础上,把侵略触角伸向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地区,妄图打破英美等西方国家在该地区的旧殖民统治,而代之以日本军国主义的新殖民统治,并美其名曰“新秩序”。8月1日,外相松冈洋右会见记者,宣称日本的外交方针在于“建立以日满华为其一环的大东亚共荣圈”,更加明确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对外侵略意图。至此,“大东亚共荣圈”作为日本对外侵略的政略战略目标正式提出,其目的是要在包括整个中国、东南亚、印度乃至大洋洲在内的广大地域范围内建立日本军国主义的殖民统治。1940年9月27日,《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在柏林签订。条约规定:日本和德意相互承认各自在欧洲和“大东亚”建立“新秩序”的“领导权”,“大东亚共荣圈”的构想得到德意的认可。

东盟和东亚共同体是什么?

东南亚国家联盟
〔 简称东盟。英文Association of South East Asian Nations (=ASEAN)〕的前身是马来亚(现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于1961年7月31日在曼谷成立的东南亚联盟。1967年8月7-8日,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菲律宾四国外长和马来西亚副总理在曼谷举行会议,发表了《曼谷宣言》,正式宣告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1976年8月28-29日,马、泰、菲三国在吉隆坡举行部长级会议,决定由东南亚国家联盟取代东南亚联盟。成员10个(截至2009年底):文莱(1984年)、柬埔寨(1999年)、印度尼西亚、老挝(1997年)、马来西亚、缅甸(1997年)、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1995年)。总面积约446万平方公里,人口约5.6亿。观察员国:巴布亚新几内亚。候选成员国:东帝汶。

东亚共同体(又称亚洲共同体)
是在欧洲方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反省所做的欧洲共同体(及之后的欧盟)和同样地、在东亚所构想的共同体。这是地理邻近的东亚各国希望通过长期的相互合作和一体化进程而形成一个紧密整体。它建立在共同利益和地区认同的基础上,并非一个排他性的集团,也不针对任何区域外国家。
“东亚共同体”应以区域经济一体化为基石,通过自由贸易区、经济共同体、货币联盟等形式,由低级到高级,形成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利益交织、相互联结而成一体的关系状态,并由此进一步发展为安全共同体和社会共同体。其潜在成员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菲律宾、越南、泰国、缅甸、韩国、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柬埔寨、老挝、新加坡、新西兰、文莱
,东盟成员国候选国 东帝汶


东盟现在的合作机制是10+1(10+3,10+n)的拓展,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于2010年建成,这个自贸区是中国实现区域定价权,话语权和人民币结算的试点,起主导地位。东亚共同体还没有成熟,主要是日本想在这样的一个区域概念里掌握话语权,在日本方面,其外务省被视为在这个概念的实现上较为积极的一方。自民党及民主党均在他们的政纲中提到要在东亚地区建设一个共同体的构想。


上一篇:爱和乐

下一篇:ipod vid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