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油速度法
主要讨论用采油速度计算注水强度的方法。传统的方法只是单纯用采油速度来计算合理的注水强度,但是有些油田边底水能量很强,造成合理注水强度过大,如果按此方案注水容易发生水淹;在本书中把原来公式稍作修改,综合考虑水侵量的影响,把水侵速度考虑进去,按此改进的方法计算得到的注水强度比较符合实际情况,既能使注水补充地层亏空,又不会发生水淹。8.3.2.1 传统采油速度法注水强度与采油速度的关系采用下式:低渗透油藏渗流机理及应用式中:Qi——注水量,m3;h——注水层厚度,m;vo——采油速度,%;φ——孔隙度,%;A——流体流经横截面积;So——含油饱和度,%;fw——综合含水率,%;Nw——注水井数。根据式 (8.29)计算,沙102油藏 (表8.7)的合理注水强度为1.9m3/d·m。表8.7 沙102油藏相关计算参数8.3.2.2 改进采油速度法注水强度的计算方法为:低渗透油藏渗流机理及应用低渗透油藏渗流机理及应用式中:vl——合理采液速度,%;ve——水侵速度,%;其他字母意义同前。
采油速度是除以当年储量还是最大的储量
采油速度是年采出油量与地质储量之比。
指年产油量与地质储量、可采储量、剩余可采储量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如按实际年产量计算,则称实际采油速度。它表示每年实际采出的油量占地质储量或可采储量的百分数,也是衡量油田开发速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如按折算年产量计算,则称折算采油速度。它表示按目前生产水平所能达到的采油速度。
满意请采纳。
油田开发的早期阶段指什么?
这个阶段油田开发工作者有两项很重要的工作,一是进行预开发可行性研究,或称为概念设计;另一项是集中力量编制好油由的开发总体方案,进行投资决策及组织钻生产井、建设油田的油气集输工程、供电、供水、排水、交通、通信及生产基本建设等地面工程和投产。
油田勘探中有了发现井,预期有油田开发的前景后即可开展概念设计。其基本任务是充分应用地球物理资料和发现井地质及试采资料进行早期油藏评价,详细阐述后续详探评价的步骤及转入实施开发的条件,提出需进一步获取的资料及需要开展的先导试验,对油藏开发着重进行机理研究和油层敏感性分析,为进行早期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油田开发概念设计阶段往往只有发现井及少数评价井的资料,对油藏的认识还存在许多不确定性。不同的油藏类型和获得的资料信息量的多少对设计的可信度影响很大。在地质构造简单、含油面积大、油层多、储量丰富、获得较多储藏信息的情况下,概念设计的可信度比较高;对于复杂的断块、构造—岩性油藏,必须采用勘探和开发交替进行的滚动勘探开发程序进行滚动评价和滚动开发。对这两大类油藏概念设计所提出的开发程序应该有明显的区分,对所提出的油田开发基本原则、可能采用的开发部署、开发指标、经济指标都应指明可能波动的幅度。
在油田的详探工作基本结束,开发准备程度比较成熟的情况下,就可以着手编制油田开发总体方案设计。所谓“开发准备程度比较成熟”指的是:地震工作量比较多,测线密度比较大,测网通常不低于1千米×0.5千米,已经做了三维地震;钻了一定数量的评价井或资料井,油层取心进尺不少于油层累积厚度的30%;在区块分布密度及层系纵向分布密度上,有足够具有代表性的岩心及分析化验资料,测井系列齐全并与储层相适应;地层测试及高压物性测试资料齐全准确;通过试油、试气、试水及试采,对储层生产能力有了基本了解;油田地质储量计算可靠程度达到了探明及基本探明的标准,而且探明的地质储量达到70%以上,可以保证制定的开发方案有比较可靠的基础。
油田开发总体设计是油田开发工程项目立项和投资估算的决策性蓝本。它的主要任务是要确定油田开发层系的划分、注水与采油井网的部署和开采方式。也就是要明确先开采哪些层,要打多少井,打什么类型的井,用什么方法把油采出来,油田生产规模能搞多大,油藏动态监测系统、钻井、采油、地面建设及实施程序如何合理进行。这一系列的技术问题都要从油藏特性出发,尽可能满足国家与企业的政策需求,并归结到经济效益这一目标上,这就需要对多个方案进行优化评价,以进行开发决策。
油气田开发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
油气田开发工程是一门认识油气藏、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发油气藏的学科。它不仅是方法学,而且是指导油气田开发决策的学科。油气田开发工程是在油藏描述建立地质模型和油藏工程模型的基础上,研究有效的驱油机制及驱动方式,预测未来动态,提出改善开发效果的方法和技术,从而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一、油气田的早期评价从发现油气田或一个构造到拥有若干口评价井,并取得相应的钻井、测井、试油、分析化验以及地震资料后,需要进行油气田的早期评价和开发可行性研究。可根据具体情况做出若干开发试验设计(又称先导性试验),为油气田是否全面开发提供依据。评价包括构造、油气水分布、油层和流体物性、油田压力系统、驱动类型及采收率研究等。
二、油气田的开发设计与全面开发油气田基本探明,有了可靠的开发储量后,即可进行油气田的开发设计,主要内容有:
(1)进行油气藏描述,建立油气藏的实际地质模型。要求将勘探直至设计前已完钻井的各种资料及信息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搞清储集层状况、构造、断层的位置及几何形态、深度、油气水分布、各项地质参数如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油层真实厚度、含油气面积、各小层分布及储量大小、各区域井的产能大小和含油层位等。
(2)选择合理的开采方式。确定一个油气田是利用天然能量开发,还是依靠人工补充能量(如注水或注气)开发;生产井以自喷方式还是以机械采油方法生产,这些取决于该油气田的地质、工艺特点及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因素。对特殊的油气田要采用特殊的方式进行开发。如高粘度稠油油田可采用注蒸汽、燃烧油层或化学方法开采,埋藏不深的高粘油还可采用矿坑开采。
(3)合理划分开发层系。许多油气田是由多油藏或多油层组成。是多层联合开采还是分层开采?是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或是同时开采?这需要考虑把哪几个相近的油层组合在一起开采比较合理。
(4)部署井网。一般一套油层的组合需要单独钻一套井网。在布置井网时要考虑到几套井网之间的互相转换,还要考虑到今后的加密问题。井网密度取决于油田产量的要求。由于所有的井都在同一个水动力场中,井与井之间将会发生干扰。油藏总产量并不是随着井数的增长而成正比的增长,而是一种逐渐变缓的递增函数。因此,有一个合理井网密度的问题。
(5)确定油气田合理的开发速度及生产水平。
(6)采用油气藏数值模拟等方法对各种开发方案进行计算,以便对比各项开发指标。
(7)确定油气田钻采工艺及测井技术。
(8)结合地面设施,全面进行经济技术指标的分析和对比,选择出最佳的开发方案。
(9)制订方案实施细则。包括注采井钻井及投产次序、时间,油田的增产措施及开发过程监测等内容。在油气田开发设计方案的基础上,确定井的完成方式并制订实施方案。此外,还要根据产量的要求,制订出油田的年生产方案。
三、方案调整认识地下情况往往不是一次能完成的。井钻得越多,资料信息越丰富,对地层的认识就越清楚。对油气藏的地质构造、形态、断层、含油层系的认识总是在不断修正和完善。油气田与相对静止的固体矿藏不同,应以运动的观点来了解地下油气水的分布。对于流体,任何相邻处的流失都会引起整体的变化,应从水力联系上考察它在不同时期的变化。此外,在油气田的整个开发期内,油气田的增产措施随着科技进步而发展。经济效益也随着时间、市场的变化而有所改变。因此,油气田开发过程中要对油气藏进行动态监测。不断分析生产情况,根据油层变化进行开发方案的局部或全面调整,以提高油气田的最终采收率。
四、提高采收率油田进行人工注水或注气等称为二次采油。注水、注气后期,井的注采比越来越高,石油产量越来越低。此时,应不失时机地制订出三次采油、四次采油方案,进行地面和地下调整,以利于进一步提高油田的采收率。
高含水油田的成因
原因:不同的油藏类型,含水上升规律不同。底水或边水活跃的油藏,在稳定开采、保持合理采油速度的情况下,无水采油期长、含水上升慢,但油井一旦见水,含水上升就比较快;人工切割注水开发的油藏,因受注采井距大小、油藏非均质性、注水和采油强度等多种因素影响。研究背景油田进入高含水阶段后,由于长期的强注强采,地下油水分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开采挖潜的对象不再是大片连通的剩余油,而是转向了剩余油高度分散而又局部相对富集的区域,因此后期的油藏开发管理工作极端重要。在严峻的经济条件下,从已发现的油田增加产量和提高最终采收率是当务之急。而搞清剩余油的分布规律是降低开采成本、增加产量、提高最终采收率的关键。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高含水期油藏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