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观者清文言文翻译
旁观者清出自《旧唐书·元行冲传》。下面请看旁观者清文言文翻译的详细内容! 旁观者清文言文翻译 【原 文】 有二人弈者,虑子而未定,其旁观者先见之。二人以为能,求与之时,则不及二人远甚。故当局者工,而蔽于求胜之心;旁观者拙,而灼于虚公之见。故凡以利害之心虑事,是虑弥周而去道弥远。小数且然,况家国天下之事乎。 【译 文】 有两个在下棋的人,正考虑棋应该怎么走却还没做决定的时候,旁观他们下棋的人先看出了应对的办法。那两个下棋的认为他很厉害,但等到那人应邀对奕时,却远远比不上他们两个厉害。所以说,当局者因再厉害,却被求胜的心情所蒙蔽(显得不厉害了);旁观者再笨,却因为心里没有顾虑而看得准确。因此凡是考虑事情有利害想法的,会想得越多偏离周全越远。像这样的小事是这样,何况国家大事呢? 成语解释 【拼音】páng guān zhě qīng 【典故】当局称迷,傍观见审。 《旧唐书·元行冲传》 【释义】当事人被碰到的问题搞糊涂了,旁边观看的`人却看得很清楚。 【用法】作宾语、定语;常与“当局者迷”连用 【结构】主谓式 【相近词】了如指掌、洞烛其奸 【相反词】当局者迷 【同韵词】素昧平生、贯甲提兵、人不聊生、谈议风生、千里同风、暴殒轻生、人生如风灯、夏虫不可以语冰、口角春风、辞喻横生、...... 【灯谜】裁判 【歇后语】当局者迷 【英文】Theonlookersseemostclearly. 【德语】EinZuschauerhatdenbestenüberblick. 【日文】傍観者にははっきり见える,傍目八目(おかめはちもく 【法语】nuln'estbonjugeensaproprecause 【成语故事】唐朝大臣魏光上书唐玄宗要求把魏征整理修订的《类礼》列为经书。唐玄宗命元澹校阅,右丞相张说认为已经有郑玄作注成为经书。元澹写《释疑》表明自己观点:郑玄的注过时了,魏征不是下棋人,他是旁观者所以注解得比较真实 【示例】俗话说:“旁观者清。”这几年姑娘冷眼看着,或有该添减的去处,二奶奶没行到,姑娘竟一添减。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五回 【成语例句】 ◎ 旁观者清,近二十年来,一个一个的运动,你上台我下台,我下台,你上台,老地主看得多了。 ◎ 您看,无论什么事都是旁观者清,卖鸡的劝他: ◎ 反之,经友人介绍,旁观者清,即使未必准是半斤八两,到底是过了磅的有个准数。
旁观者清文言文翻译
有二人弈者,虑子而未定,其旁观者先见之。二人以为能,求与之时,则不及二人远甚。故当局者工,而蔽于求胜之心;旁观者拙,而灼于虚公之见。故凡以利害之心虑事,是虑弥周而去道弥远。小数且然,况家国天下之事乎。选自清《陈确集.瞽言二》
主旨句:故凡以利害之心虑事,是虑弥周而去道弥远。
译 文
有两个在下棋的人,正考虑棋应该怎么走却还没做决定的时候,旁观他们下棋的人先看出了应对的办法。那两个下棋的认为他很厉害,但等到那人应邀对奕时,却远远比不上他们两个厉害。所以说,当局者因再厉害,却被求胜的心情所蒙蔽(显得不厉害了);旁观者再笨,却因为心里没有顾虑而看得准确。因此凡是考虑事情有利害想法的,会想得越多偏离周全越远。像这样的小事是这样,何况国家大事呢?
呵旁观者文文言文翻译
天下最可厌、可憎、可鄙之人,莫过于旁观者。
旁观者,如立于东岸,观西岸之火灾,而望其红光以为乐;如立于此船,观彼船之沈溺,而睹其凫浴以为欢。若是者,谓之阴险也不可,谓之狠毒也不可,此种人无以名之,名之曰无血性。嗟乎,血性者,人类之所以生,世界之所以立也;无血性,则是无人类、无世界也。故旁观者,人类之蟊贼,世界之仇敌也。
人生于天地之间,各有责任。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自放弃其责任,则是自放弃其所以为人之具也。是故人也者,对于一家而有一家之责任,对于一国而有一国之责任,对于世界而有世界之责任。一家之人各各自放弃其责任,则家必落;一国之人各各自放弃其责任,则国必亡;全世界人人各各自放弃其责任,则世界必毁。
旁观云者,放弃责任之谓也。
翻译:世界最讨人厌,最可恨,最该被鄙视的人,除了旁观者就没有别人了。
旁观者,如果站在东岸,看见西岸的火灾,会把观看熊熊火焰当做乐趣;如果站在这艘船上,看见那艘船沉默,会因为看见船沉没而感到高兴。像这样的人,既不能说他阴险,也不能说他狠毒,这种人无法形容,只能说他没有人性。哎,有人性的人,是人类延续的原因,世界存在的理由,没有人性的人,就是眼中没有他人,没有世界。所以叫旁观者,人类里的小人,世界的敌人。
人生存在这个世界,都有自己的责任。明白自己的责任的人,是成为君子,大丈夫最基本的要求,履行自己的责任的人,是大丈夫的表现;自己放弃自己的责任得人,是自己放弃了自己为什么是人的原因。所以人,对于家庭来说应该承担家庭的责任,对国家而言就应该对国家负责,对世界而言就应该承担对世界的责任。一个家中的人大家都不履行自己的职责,那么这个家庭肯定会败落,国家也必然会灭亡,如果世界上每个人都不履行自己的职责,那么这个世界也将会毁灭。
旁观者,就是放弃了自己责任的人
呵旁观者文翻译
Between life in the world, each with responsibility. That those responsible, Taizhang Fu also the beginning; trip responsibility, the end Taizhang Fu also since given up its responsibility, is to give up its so since the people are also. Lee is also, for a while have a responsibility, for a country which has responsibility for a country of the world and a world of responsibility. One of the people to give up their respective responsibilities, the home will be charged; one country all their people to give up its responsibility, the country Biwang; everyone all around the world to give up their respective responsibilities, and destroy the world.
呵旁观者文的作品原文
天下最可厌可憎可鄙之人,莫过于旁观者。旁观者,如立于东岸,观西岸之火灾,而望其红光以为乐。如立于此船观彼船之沉溺,而睹其凫浴以为欢。若是者,谓之阴险也不可,谓之狠毒也不可。此种人无以名之,名之曰无血性。嗟乎,血性者,人类之所以生,世界之所以立也。无血性则是无人类无世界也。故旁观者,人类之蟊贼[1],世界之仇敌也。人生于天地之间,各的责任。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自放弃其责任,则是自放弃所以为人之责也。是故人也者,对于一家而有一家之责任,对于一国而有一国之责任,对于世界而有世界之责任。一家之人各各自放弃其责任,则家必落。一国之人各各自放弃其责任,则国必亡。全世界人人各各自放弃其责任,则世界必毁。旁观云者,放弃责任之谓也。中国词章家有警语二句:“济人利物非吾事,自有周公孔圣人。”中国寻常人有熟语二句曰:“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此数语者,旁观派之经典也,口号也。而此种经典口号,深入于全国人之脑中,拂之不去,涤之不净。质而言之,即旁观二字,代表吾全国人之性质也。是即无血性三字,为吾全国人所专有物也。呜呼,吾为此惧!旁观者,立于客位之意义也。天下事不能有客而无主。譬如一家,大而教训其子弟,综核其财产;小而启闭其门户,洒扫其庭除,皆主人之事也。主人为谁?即一家之人是也。一家之人,各尽其主人之职,而家以成。若一家之人,各自立于客位,父诿之于子,子诿之于父;兄诿之于弟,弟诿之以兄;夫诿之以妇,妇诿之于夫,是之谓无主之家。无主之家,其败亡可立而待也。惟国亦然。一国之主人为谁?一国之人是也。西国之所以强者无他焉,一国之人各其主人之职而已。中国则不然,入其国,问其主人为谁,莫之承也[2]。将谓百姓为主人与?是姓曰:此官吏之事也,我何与焉?将谓官吏为主人与?官吏曰:我之尸此位也[3],为吾威势耳,为吾利源耳,其他我何知焉?若是乎一国虽大,竟无一主人也。无主人之国,则奴仆人而弄之、盗贼从而夺之固宜。《诗》曰:“子有庭内,弗洒弗扫。子有钟鼓,弗鼓弗考。宛其死矣,他人是保[4]。”此天理所必至也,于人乎何尤?夫对于他人之空他人之国而旁观焉,犹可言也。何也?我固客也。(侠者之义,虽对于他家他园,亦不当旁观。今姑置勿论。)对于吾家国而旁观焉,不可言也。何也?我主人也。我尚旁观,而更望谁之代吾责也?大抵家国之盛衰兴亡,恒以其家中国中旁观者之有克多少为差。国人无一旁观者,国虽小而必兴。国人尽为旁观者,国虽大而必亡。今吾观中国四万万人,皆旁观者也。谓余人信,请征其流派。一曰浑沌派[5]。此派者,可谓之无脑筋之动物也。彼等不知者有所谓不知有所谓国,不知何者为可忧,不知何者为可惧。质而论之,即不知人世间有应做之事也。饮而食,饱而游,困而睡,觉而起。户以内即其小天地,争一钱可以陨其命。彼等既不知有事,何所谓办与不办。既不知有国,恨与不亡,譬之游鱼居将沸之鼎,犹误为水暖之春江。巢燕处半火之堂,犹疑为照赋予之出日。彼等之生也,如以机器制成者,能运动而不能知觉。其镪也,如以电气殛毙者[6],有堕落而不有苦痛。蠕蠕然度数十寒暑而已[7]。彼等虽为旁观者,然曾不自知其为旁观者。吾命之为旁观派中之天民。四万万人中属于此派者,殆不止三万万五千万人。然此又非徒不识字不治生之人而已。天下固有不识字不治生之人而浑沌者,亦有号称能识字能治生之人而实大浑沌者。大抵京外大小数十万之官吏,应乡会岁科试数百万之士子,满天下之商人,皆于其中有十有九属于此派者。二曰为我派。此派者,俗语所谓遇雷打尚按住荷包者也。事之当办,彼非不知。国之将亡,彼非不知。虽然,办此事而无益于我,则我惟旁观而已。高性能此国而无损于我,则我惟旁观而已。若冯道当五季鼎沸之际,朝梁夕晋,犹以五朝元老自夸[8];张之洞自言瓜分之后,尚不失小朝廷大臣,皆此类也。彼等在世界中,似是常立于主位而非立于客位者。虽然,不过以公众之事业,而计其一己之得害。若夫公众之利害,则彼始终旁观也。吾昔见日本报纸中,有一段最能摹写此辈情形者。其言曰:吾尝游辽东半岛,见其沿道人民,察其情态。彼等于国家存亡之危机,如不自知者。彼等之待日本军队,不见为敌人,而见为商店之顾客。彼等心目中不知有辽东半岛割归日本与否之问题,惟知有日本银色与纹银,兑换补水几何之问题。此实写出魑魅魍魉之情状[9],如禹鼎铸奸矣。推为我之敝,割数千里之地,赔数百兆之款以易其衙门咫尺之地[10],而曾无所顾惜。何也?吾者既已六七十矣,但求目前数年无事,至一瞑目之后虽天翻地覆,非所问也。明知官场积习之当改,而必不肯改,吾衣人生观饭确定之所在也。明知学校科举之当变,而不肯变,吾子孙出身之所由也。此派者,以老聃为先圣[11],以杨朱无元帅[12]。一国中无论为官绅为士为商,其据要津握重权者,皆此辈也。故此派有左右世界之力量。一国联盟才智之士,皆走集于其旗下。而方在萌孵芽卵之少年子弟,转率仿效之,如麻疯肺病者传于子孙,故遗毒遍于天下。此为旁观者中最有魔力者。三曰呜呼派。何谓呜呼派?彼辈以咨嗟太息痛哭流涕为独一无二之事业者也。其面常有忧国之容,其口不少哀时之语。告以事之当办,彼则曰:诚当办也,奈无从办起何?告以国之已危,彼则曰:诚极危也,奈已无救何?再穷诘之,彼则曰:国运而已,天心而已。无可奈何四字是其口诀,束手待毙一语是其真传。如见火之起,不务扑灭,而太息于火势之炽炎。如见人之溺,不思拯救,而痛恨于波涛之澎湃。此派者,彼固自谓非旁观者也,然他人之旁观也以目,彼辈之旁观也以口。彼辈非不关心国事,然以国事为诗料;非不好言时务,然以时务为谈资者也。吾人读波兰灭亡之记、埃及惨状之史,何尝不为之感叹!然无益于波兰埃及者,以吾固旁观也。吾人见菲律宾与美血战,何尝不为之惠民敬。然无助于菲律宾者,以吾固旁观也。所谓呜呼派者,何以异此?此派似无补于世界,亦无害于世界。虽然,灰国民之志气,阻将来之进步,其罪实为薄也。此派者,一国中号称名士者皆归之。四曰笑骂派。此派者,谓之旁观,宁谓之后观。以其常立于人之背后,而以冷言热语批评人者也。彼辈不惟自为旁观者,又欲逼人使不得不为旁观者。既骂守旧,亦骂维新。既骂小人,亦骂君子。对老辈则骂其暮气已深,对青年则骂躁进喜事。事之成也,则曰:竖子成名[13]。事败也,则曰:吾早料及。彼辈常自立于无可指摘之地。何也?不办事故无可指摘,旁观故无可指摘。己不办事,而立于办事者之后,引绳批根以嘲讽掊击[14]。此最巧黠之术,而使勇者所以短气,怯者所以灰心也。岂直使人灰心短气而已!而将成之事,彼辈必以笑骂沮之。已成之事,彼辈能以笑骂败之。故彼辈者,世界之阴人也。夫排斥人未尝不可,己有主义欲伸之,而排斥他人主义,此西国政党不讳也。然彼笑骂派果有何主义乎?譬如孤舟遇风于大洋,彼辈骂风骂大洋骂孤舟,乃至遍骂同舟之人。若问此船当以何术可达彼岸乎?彼等瞠然无对也。何也?彼辈藉旁观以行笑骂,失旁观之地位,则无笑骂也。五曰暴弃派。呜呼派者,以天下为无可为之事。暴弃派者,以我为无可为之人也。笑骂派者,常责人而不责己。暴弃派者,常望人而望己也。彼辈之意,以为一国四百兆人,其三百九十九光九亿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人中,才智不知几许,英杰不知几许,我之一人,岂足轻重。推此派之极弊,必至四百兆人,人人皆除出自己,而以国事望诸其余之三百九十九兆九亿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人。统计而互消之,则是四百兆人卒至实无一人也。夫国事者,国民人人各自夸有其责任者也。愈贤智,则其责任居。即愚不肖,亦不过责任稍小而已,不能谓之无也。他人虽有绝大智慧绝在能力,只能尽其本身分内之责任,岂能有分毫之代我。譬之欲不食而使善饭者为我代食,欲不寝而使善睡者为我代寝,能乎否乎?且我虽不肖,然既为人矣,即为人类之一分子也。既生此国矣,即为国民之一阿屯也。我暴弃己之一身犹可言也,污蔑人类之资格,灭损国民之体面,不何言也。故暴弃者实人道之罪人也。六曰待时派。此派者有旁观之实而不自居其名者也。夫待之云者,得不得未可当必之词也。吾待至可以办事之时,然后办之。若终无其时,则是终不办也。寻常之旁观则旁观人事,彼辈之旁观则旁观无时也。且必如何然后为可以办事之时,岂有空形哉。办事者,无时而非可办之时,不办事者,无时而非不可办之时。故有志之士,惟造时势而已,未闻用待时势者也。待时云者,欲见风潮之所向,而从旁拾其余利。向于东则随之布满东,向于西则随之而西,是乡愿之本色[15],而旁观派之最巧者也。以上六派,吾中国之性质尽于是矣。其为派不同,而其为旁观者则同。若是乎,吾中国四万万人,果无一非旁观埏也。吾中国四万万人!果无一主人也。以无一主人之国,而立于世界生存竞争最剧最烈万鬼环瞰丰虎眈视之大舞台,吾不知其如何机时可为!六派之中,第一派不知责任之人,以下五派为不行责任之人。知而不行,与不知等耳。且彼不知者犹有冀焉,冀其他日之知而即行也。若知而不行,则是自绝于天地也。故吾责第一派之人犹浅。责下五派之人最深。虽然,以阳明学知行合一之说论之[16],彼知而不行者,终是未知民。苟知之极明,则行之必极勇。猛虎在于后,虽跛者或能跃数丈之涧。燎火及于邻,虽弱者或能运千钧之力。何也?彼确知猛虎大火之一至,而吾之性命必无幸也。夫国亡种灭之惨酷,又岂止猛虎大火而已。吾以不举国之旁观埏直未知之耳,或知其一二而未故友其究竟耳。若真知之,若究竟知之,吾意虽箝其手箝其口,犹不能使之默然而息,块然而坐也。安有悠悠日月,歌舞太平,如此江山,坐付他族,袖手而作壁上之观,面缚以待死期之至,如今日者耶?嗟呼,今之拥高位,秩厚禄,与无号称先达名士有闻于时者,皆一国中过去之人也。如已退院之僧,如已闭房之妇[17],彼自顾此身之寄居此世界,不知尚有几年。固其于国也,有过客之观,其苟且以愉逸乐,袖手以终余年,因无足怪焉。若我辈青年,正一国将来之主人也。与此国为缘之日正长。前途茫茫,未知所届。国之兴也,我辈实躬享其荣。国之亡也,我辈实亲尝其惨。欲避无可避,欲逃无可逃。其荣也,非他人之所得攘;其惨也,非他人之所得代。言念及此,夫宁可旁观耶?夫宁可旁观耶?吾岂好不深文刻薄之言以骂尽天下哉!毋亦发于不忍旁观区区之苦心,不得不大专疾呼,以为我同胞四万万人告也。旁观之仅对曰:任。孔子曰:“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18]。”孟子曰:“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19]!”任之谓也。
呵旁观者文的作品赏析
本文发表于1900年2月的《清议报》,是梁启超的“新文体”代表作之一。此文从关系“国家之盛衰兴亡”的高度,提出了“国人无一旁观者,国虽小而必兴;国人尽为旁观者,国虽大而必亡”的论点;并深刻指出“旁观二字,代表吾全国人之性质”,具体入微地剖析了六派旁观者的面目。全文既有形象生动的比喻,又有严肃深刻的议论,条理清晰,笔锋犀利,与众不同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和对国民性的清醒认识。这可以说是鲁迅先生批判国民性一类作品的先声,对于今人仍有警示意义。
《呵旁观者文》的作者是谁?
全文既有形象生动的比喻,又有严肃深刻的议论,条理清晰,笔锋犀利,与众不同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和对国民性的清醒认识。这可以说是鲁迅先生批判国民性一类作品的先声,对于今人仍有警示意义。《呵旁观者文》发表于1900年2月的《清议报》,是梁启超的“新文体”代表作之一。此文从关系“国家之盛衰兴亡”的高度,提出了“国人无一旁观者,国虽小而必兴;国人尽为旁观者,国虽大而必亡”的论点;并深刻指出“旁观二字,代表吾全国人之性质”。扩展资料:梁启超从小就比较聪明,1889年就考中了举人,1890年参加会试,当时经过上海见到了一些介绍四方著作的书籍,就买了一些介绍西方的书籍,从此对西方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见到康有为,被康有为的维新思想所震撼,于是拜康有为为师,励志要有大作为。不久康有为和梁启超成立了强学会(此时袁世凯也加入其中,并与康梁关系密切),在北京办了《万国公报》之后又办了《中外纪闻》,梁启超就帮康有为做一些编辑工作,介绍西方的知识。但是由于北京保守势力强大,1896年,强学会就被封掉了。梁启超就和康有为转移了战场,跑到了上海,成为《时务报》的主笔。梁启超在上海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声名,发表的著名文章有《变法通议》《论变法不知本原之害》《论中国积弱由于防弊》等等。他认为:中国的积弱,是因为维新变法的时候,把西方东西的弊端放在首位,而忽略了它的好处。他强调变法的合理性。他的言论让当时并没有开眼看世界的国民,听之一耸。之后梁启超凭藉自己在社会上的影响和地位,全力拥护段祺瑞掌握北洋政府大权,先借助张勋“辫子军”赶走黎元洪,然后又反过来讨伐张勋复辟清室的罪行。1917年,孙中山发动护法战争,段祺瑞政府被迫辞职,梁启超也递送了辞呈,正式退出了政治舞台。开始从事更多的学术文化活动,组建了清华国学院,并反思西方政治制度的弊端,认为科学恐怕要破产。(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14年7月—1918年11月,同盟国与协约国两大阵营,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大约有6500万人参战,1000多万人丧生,2000万人受伤。)梁启超总是站在历史的风口浪尖上,他的一生把强学会、时务报、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袁世凯复辟、蔡锷与小凤仙、护国运动、护法运动、辫子军张勋复辟等等历史事件自然的串联了起来,给我们了解历史提供了生动的素材。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呵旁观者文
为什么天下最可厌可憎可鄙之人莫过于旁观者
世间之事,多是一团乱麻。如晚唐后主李煜所言:“剪不断,理还乱”,初读不解其意,经年之后,明白其中含义后,却是“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事物皆有两面性,比如说那可怜之人,佛家说“今日之因,皆是他日之果”。于是有人说道:“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何以产生如此想法?那么“可恨之人”,又当作如何解释?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单纯从字面意思去理解“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未免有些太过“武断”。武断的另一种解释就是片面,显然此处的“可怜之人”只是一小部分人,于是乎整句话,便可理解为是揭示生活哲学问题,和对少部分人的批判在这句话刚刚说出口的时候,大多数人是不在意的,曾经鲁迅先生在其笔下的《孔乙己》中,曾经引用了这句话,大体意思是对孔乙己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近些年来,随着网络的发达人们的眼界愈发开阔,逐渐看到一些奇葩的人和事,不知被谁提起,“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再一次被人频繁引用。“同情”是人类所独有的美德,可是当同情遇上人类的阴暗面,则更加容易被欺骗。近些年来,虽然碰瓷现象少了很多,但从未断绝,正是因为此类事件的恶劣影响,让大家在去同情他人时变得更加理智,或者说很难再相信他人的可怜。我们在生活中总是可以看到这样一些人,他们总是被动的等着别人的帮助,或许其本人“看起来”确实可怜,当他人的热情帮助越多,他们的自力更生的意愿便会越低。于是乎,可怜人就会变得更加可怜。曾经看过一个穷人努力想要变得富有的故事,一位穷人整天幻想着自己能拥有豪宅,成为世界上顶尖的富豪,他没有一天不这样幻想着。一年之后,他的所有尝试都失败了,但他仍然没有停止幻想,两年之后,他又做了少数的尝试,但依然失败,就这样直到如今。穷人的脑海里,不再去思考如何变富,因为他已经习惯了贫穷。理智是正确的,因为很多时候也需要一些热血和冲动,比如在面对真正的不幸之事,比如天灾,地震、旱涝、先天性疾病,面对这一类群体,我们理应伸出自己的援助之手。从此次疫情来看,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显然咱们国人,并没有因为生活中的阴暗面而丧失同情之心,大家的“冲动和热血”,让整个世界为之注目。再看这句“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就很好理解了。他们没有努力摆脱可怜的意愿,那么,只能一直可怜下去。而旁观者则会饱含着恨铁不成钢的意愿,觉得他们非常可恨。那么,可恨之人呢?可恨之人必有可悲之处人世间没有谁是天生的反派,必然是其后天的经历、或者说伤害,导致其走向了一条不归之路。科学研究表明,历史上许多人在当了太监之后,心理上会存在一定程度的扭曲。既然国待我不公,我为何还要这国?赵高是一个聪明人,在其大权独揽之后,不但没有对大厦将倾的秦帝国有任何同情之心,反而恨之入骨,于是秦帝国横征暴敛,百姓更加民不聊生。从这一点来看,赵高显然是可恨之人?但是从他最后的结局与其所处的环境及其经历来说,他又是可悲之人。历史上这样的人物很多,只不过因为史书都是胜利者书写的,他们站在胜利者的对立面成了可恨之人,他们的种种劣迹,或只是为了歌颂胜利者的丰功伟绩。如此说来,这些史书上的可恨之人,又莫不是可悲之人。“天雨虽宽,不润无根之草”,可怜之人不去努力摆脱可怜,那只能一直可怜下去,对待可悲可恨之人,也不要一味强行否定,溯其本源,或许另有一番可悲。简而言之,世间没有绝对之事,“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可恨之人必有可悲之苦”,古人用最肯定的语气告诉我们,人生在世,需要学会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