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ook是什么意思?
ebook - 简介eBook(Electronic Books),即所谓的“电子书籍”,这是一种利用互联网技术创造的全新网络出版方式,它将传统的书籍出版发行方式在计算机中实现,区别于传统的纸制媒介的出版物。将书的内容制作成电子版后,以传统纸制书籍1/3至1/2的价格在网上出售。购买者用信用卡或电子货币付款后,即可下载使用专用浏览器在计算机上离线阅读。电子图书不同于现在网上的免费线上阅读,它是与纸制版同步推出的最新书籍,所以阅读它要支付一定的费用;与光盘图书不同,e-book是基于因特网购买。就我们称为pBook的书籍来说,eBook也许不是十全十美,但也具备十分鲜明的优势,诸如:对于整个产业来讲,没有库存和环保的问题。众所周知,造纸业是浪费资源和造成污染的一个重要产业;对于我们的出版者来说,在印刷发行流程中的成本将极大降低,同时完全突破了印数的制约,因为很多具备学术价值和文化积累价值的图书它的印数是不大的,在传统发行中,出版这种书籍在经济上将会划不来,在eBook中这将不会再是问题;对于我们这些读者,方便查看和检索,任意增删批注点评,没有携带方面的困难,以及更具个性化的按需打印(POD--Printing on demand),将使我们更加享受作为一个数字时代读者的阅读快乐。当然我们必须意识到,从pBook到eBook,必须解决很多的困难,比如技术上硬件(阅读工具)和软件(阅读软件)上的强有力的支持,跨越人类根深蒂固的传统阅读习惯,还有一系列令人头痛的问题,例如版权保护,网上支付等等,但是网络出版将必定会是出版行业的一个发展方向,也许奢谈eBook完全替代pBook并不现实,但是在人类发展进程中,每种带来全新理念或者带来很多方便的事物也一定是大势所趋。
电子书内容是什么意思
一般在手机或p4等,不过电子书觉得还是一人一本有意思。不同于大多数电子书,e人e本的屏幕是全彩色的~能够减轻阅读者对于单色画面的视觉疲劳感。5种字体大小变化,既支持电子笔滑动翻阅,也支持手指翻阅,还原了真实的翻书体验。 e人e本电子书还内置了1000本畅销书、50多种杂志,还提供了数千本文本格式的国内外名著供使用者免费阅读。 e人e本的另一个实用而神奇的功能是剪报功能。当翻阅电子杂志时,如果看到漂亮的图片,你就可以用电磁笔实现剪报,并将所剪内容贴入“剪报”文件夹内保存了下来,还可在旁做些批注。简直就想在真正的书上操作一样,非常简单方便。 e人e本的功能超级多,除支持无限、有限、3G三种联网方式外,还带有原笔迹手写记事、管理名片、office办公、多语言翻译、GPS地图&航班查询、酒店预订、股市行情查询、个人理财等商务功能,图像、指纹的双重加密功能,让资料更为安全
什么是电子书
电子书为人们所阅读的数字化出版物。电子书代表人们所阅读的数字化出版物, 从而区别于以纸张为载体的传统出版物, 电子书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将一定的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信息, 通过数码方式记录在以光、电、磁为介质的设备中, 借助于特定的设备来读取、复制、传输 。ADOBE公司的Adobe Reader,Glassbook 公司的Glassbook,微软的MicrosoftReader,超星公司的S SReader等。可以看出,无论是电子书的内容、阅读设备,还是电子书的阅读软件,甚至是网络出版都被冠以电子书。扩展资料:电子书的特点:方便性,可搜寻内容,改变字体大小及字型,还可随身携带。时间上,容量大,随时可网络下载,不受地域限制,传播速度快,搜寻内容速度比以往人眼搜索或书签搜索快,省去大量时间。体力上,无论增加多少本电子书都是一样的重量,比过往纸质书重量上有优势。金钱上,降低图书成本,价格便宜。看的时间越长用的电费越多。空间上,节省保存书本所需空间。寿命上,可保存时间比纸质书长久。内容上,书本内容可更新,不像纸质书破损、污损后或残旧后,而使内容不完整;内容的复制比纸质书容易。体积上,增加大量电子书后,都不会使知识载体的体积产生膨胀。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电子书
电子书是什么意思?
电子书又称为e-book。简单的说,所谓的电子书是,必须透过特殊的阅读软件(reader),以电子文件的型式,透过网络连结下载至一般常见的平台,例如:个人计算机1(PC)、笔记型计算机(Note-book),甚至是个人数字助理(PDA)、WAP手机,或是任何可大量储存数字阅读数据(digi-tal reading material)的阅读器上阅读的书籍,是一种传统纸质图书的替代品。
简要介绍定义
新闻出版总署的定义,电子书是指将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讯息内容数字化的出版物以及植入或下载数字化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讯息内容的集存储介质和显示终端于一体的手持阅读器。
它由三要素构成:
(1)、E-book的内容,它主要是以特殊的格式制作而成,可在有线或无线网络上传播的图书,一般由专门的网站组织而成。
(2)、 电子书的阅读器,它包括桌面上的个人计算机,个人手持数字设备( PDA),专门的电子设备,如“翰林电子书”。
(3)、 电子书的阅读软件,如ADOBE 公司的Adobe Reader,Glassbook 公司的Glassbook,微软的MicrosoftReader,超星公司的S SReader等。可以看出,无论是电子书的内容、阅读设备,还是电子书的阅读软件,甚至是网络出版都被冠以电子书。
可查资料显示,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子书单一国家市场。2009年中国电子书出货量达382万台,2010年上半年出货量占全球总量超两成,仅次于美国,全年预计可达910万台!
特点
方便性,可搜寻内容,改变字体大小及字型。
容量大,随时可网络下载,不受地域限制,省去舟车劳顿之苦。
降低图书成本,价格便宜。
设计精美,灵活多样,有多媒体功能。
节省保存书本所需空间。
电子书实现了产品零库存,全球同步发行,购买方便快捷。
节省纸张,减轻地球负担,零树木砍伐量,真正的环保低碳。
分类
电子书一般都有2种含义,一指e-book,一指专门阅读电子书的掌上阅读器。电子书的主要格式有PDF、EXE、CHM、UMD、PDG、JAR、PDB、TXT、BRM等等,目前很多流行移动设备都具有电子书功能。电子书可支持于其阅读格式的手机终端,常见的电子书格式为UMD、JAR、TXT这三种。
电子书是一种便携式的手持电子设备,专为阅读图书设计,它有大屏幕的液晶显示器,内置上网芯片,可以从互联网上方便的购买及下载数字化的图书,并且有大容量的内存可以储存大量数字信息,一次可以储存大约30本传统图书的信息,特别设计的液晶显示技术可以让人舒适的长时间阅读图书。
电子书便携、容易使用、大容量的特点非常适合现代生活,数字版权贸易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电子书的用户可以以更低的价钱方便的购买到更多的图书,为电子书的流行奠定了基础。
电子书是否真的将带来网络时代的新的阅读方式,它是否真的能取代传统的阅读方式么?
功能
现在国内的PDA产品丰富,按功能大致分为三种:
一是以学习为主,有各种英汉互译、字典等,如好易通、快易通等;
二是以商务游戏为主,有记事本、万年历、汇率、股市行情、收发邮件、游戏等功能,如商务通、经理人、名人等;三是掌上电脑,可无线上网,WINDONSCE的操作系统……目前的PDA产品有些已经加上了阅读电子书的功能,虽然还不完善,毕竟EBOOK正处在初期,很多都在观 望,等待时机,整装待发。
国外 EBOOK 有 SOFTBOOK、ROCKETBOOK、MICROSOFTREADER 等,国内目前还没有完整的EBOOK 产品推出,它到底能否发展起来,是否会被 PDA 所兼容,能否发展以阅读为主功能的 EBOOK。目前国内的 Ebook 主要有 Foxit Eslick Book 以及汉王的电子书。
三是可以订阅众多电子期刊、书和文档,从网上自动下载所订阅的最新新闻和期刊,显示整页文本和图形,并通过搜索、注释和超链接等增强阅读体验,采用翻页系统,类似于纸制书的翻页,可随时把网上电子图书下载到电子阅读器上,也可以自己购买的书和文档储存到电子阅读器上。
电子本与电子书的区别
一言以蔽之,电子本包含电子书的功能,还具有其它功能:
1.电子本不但能“看”,还能“写”。电子本一般内置上千本电子图书,还具有原笔迹手写功能,可以对图书批注,还可以手写记事、手写邮件、远程签名等。
2.电子本还有上网、移动办公、炒股、GPS导航、玩游戏、QQ聊天、放电影、听音乐等移动互联网设备常用的的功能。
目前,广讯通已经先于微软推出了电子本。
性能概述原理
电子书又称e-book,是将书的内容制作成电子版后,放在网上出售。购买者用信用卡或电
子银行付款后,即可下载并使用专用浏览器在计算机、其他可以添加阅读器应用的工具,如手机、电子纸上离线阅读。电子图书不同于现在网上的免费线上阅读,它是与纸制版同步推出的最新书籍,所以阅读它要支付一定的费用;与光盘图书不同,e-book是基于因特网购买。
电子书的功能:可以订阅众多电子期刊、书和文档,从网上自动下载所订阅的最新新闻和期刊,显示整页文本和图形,通过搜索、注释和超链接等增强阅读体验,采用翻页系统,类似于纸制书的翻页,可随时把网上电子图书下载到电子阅读器上,也可以自己购买的书和文档储存到电子阅读器上。电子书是传统的印刷书籍的电子版本,它可以使用个人计算机或用电子书阅读器进行阅读。它流行的原因就是因为电子书允许进行类似纸张书本的操作--读者可以在某页做书签,记笔记,对某一段进行反选,并且保存所选的文章。
另外,电子书阅读器还包括内置字典,可变字体和样式。电子书的主要格式有PDF EXE CHM UMD PDG JAR PDB TXT等等目前很多流行移动设备都是支持其阅读格式的。目前网上提供较多的是PDF格式的书籍下载,如"E书坛"目前就提供这类电子书下载。现在手机电子书也逐渐流行起来,大多附带阅读器的手机都支持TXT格式电子书的阅读,部分不附带阅读器的手机如诺基亚5300,也可以通过安装特定软件如“MOTO TXT”来支持电子书的阅读。而大部分TXT格式电子书的下载都是以论坛的形式出现的,如"猛将论坛"就是其中资源比较齐全,下载比较方便的一个社区。
随着PC的普及和网络教学的不断进步,电子教科书已经越来越明显的成为e-book发展的一个方向。目前便携设备的普及程度尚远远不足,所以电子教科书的发展集中在高等院校之中,学员内建的教学用e-learnning平台和配套的e-book教材开发正越来越成熟,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就可以看到他们在中小学校网络教学中活跃的身影。
制作
电子杂志、电子书制作软件iebook超级精灵是全球第一家融入互联网终端、手机移动终端和数字电视终端三维整合传播体系的专业电子杂志(商刊、画册)制作推广系统。是国内唯一一家可以在手机上浏览的电子书制作软件。
iebook 革命性采用国际前沿的构件化设计理念,整合电子杂志的制作工序,将部分相似工序进行构件化设计,使得软件使用者可重复使用、高效率合成标准化的电子书;同时软件中建立构件化模版库,自带多套精美Flash动画模版及Flash页面特效,软件使用者通过更改图文、视频即可实现页面设计,自由组合、呈现良好制作效果;操作简单方便,可协助软件使用者轻松制作出集高清视频、音频、Flash动画、图文等多媒体效果于一体的电子杂志(商刊、画册)。
ie视窗系统的操作界面风格更切合用户习惯,,让用户操作简单易学,迅速掌握使用。开创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直接生成四种传播版本,独立EXE文件或者直接web在线版本直接浏览。生成的杂志不需要任何阅读器或插件就可直接观看——打开ie看book!已成为电子杂志、电子书业的风向标。iebook超级精灵在七年应用精髓及数千万用户的支持锤炼下,iebook超级精灵软件2011日趋稳定,所有新增功能都已经完善。为了感谢广大用户长期的厚爱和支持,并继续听取用户的意见改善产品的功能和易用性,iebook第一门户公司决定向所有公众发放完全免费的“iebook超级精灵2011”全功能体验版。
格式介绍电纸书和电子书
广义上电子书包含电纸书,但是细分起来,其实电子书的定义包括的内容中并不包含电纸书,具体区别:
简单说“电纸书”就是电子阅读器,是一种电子终端,再露骨一点讲就是可以读书的数码小电器;它是一种采用电子纸的显示屏幕的新式数字阅读器。可以阅读网上绝大部分格式的电子书比如PDF,CHM,TXT等。与传统的手机,mid,umpc等设备来看电子书相比,采用电子纸技术的电子书阅读器的优点是辐射小、耗电低、不伤眼睛、携带方便,而且它的显示效果逼真,看起来和纸质书本的效果一样。
电子书通俗来讲一般是指“电子书籍”,即数字化的出版物,您也可以理解为以PDF、DOC、CEB、TXT或者图片格式存在的书籍,是更直接可以理解为是数字化的文字内容。
电纸书和电子书的关系:
1.电纸书是电子书的一种展示平台,读者可以手持电纸书阅读里面的电子书;
2.电子书不仅仅在电纸书上展示,其还可以在电脑、手机、pda等终端展示,也就说你可以用电脑手机等终端看电子书;
3.电纸书又称电子书阅读器。
比较
txt电子书,其实就是未做任何加工的电子文本,是最简单的展现文本,它的编码分为ansi、unicode、unicode big endian、utf-8,这几种代码电脑中都可以正常浏览,我们电脑中常规用的是ansi编码,但手机就不同了,手机一般默认的是unicode编码,编码不认的情况下会出现乱码,当然随着手机的逐渐发展这种情况会有所改善,简而言之,txt电子书制作最简单的,将常规编码的电子资料“另存为”的时候将编码改成unicode编码形式的即可。
优势为体积小,是各种电子书的原始载质,缺点:没有功能,不美观
exe电子书,众多电子书格式中制作起来算是最复杂的一种,但也是最美观,功能最多的一种,它的过程是先将txt格式的内容文本,按章节分开多个TXT文本,再分别制成一个html的集合(页面插图及电子书封面),最后通过电子书的封装软件,制成一个后缀为.exe的电子书文件。
优势美观漂亮,功能多,可实现章节目录,翻页滚屏,排版整齐,不需要借助任何阅读软件。缺点:体积相对txt大,目前不能在手机上阅览
pdf电子书,一般是用Foxit PDF Editor来制作的,基本分为两种一种是文字版的,另一种更直接将纸质书籍文字全版影印成图片,集合一下便是pdf电子书。
优势直观,有章节目录,美观度一般,功能一般。缺点:在所有电子书格式中pdf电子书体积最大,安装pdf阅读器可以在手机阅览
jar电子书,其实就是将txt电子文本,转码成unicod编码,然后通过手机电子书制作软件,再次将功能实用性提升了一下,基本相当于txt电子书的升级版。
优势功能相对txt而言,加入了书签分节功能。缺点:仅限于在手机上观看,体积比txt格式稍大,不能在电脑中阅览
各种电子书的优劣
哪种格式的电子书好其实任何事物无所谓绝对的好与坏,没有最好,只有更适合,如果你喜欢在电脑中看电子书,不讲究美观的建议你看exe或pdf格式电子书,如果讲究赏心悦目那选择exe电子书,如果你只喜欢在手机上观看电子书,建议你选txt或者jar,如果想更细致一点,那就选择jar格式的。如果你是一个电子书发烧友,那仍然建议你选择exe电子书。以上各种电子书网络都中都不乏见,TXT的更是多如牛毛像起点中文网,红袖添香等都不少,exe格式的相对较少点例如58L电子书,或者无忧都挺不错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手机将会如电脑一样,或者说,手机与电脑基本相当于小电脑与大电脑的差别,相信到了那时候,所谓的任何形式的电子书的展现将会是一马平川,不存在介质的障碍。
文件格式
面对众多的电子书内容提供厂商和阅读设备,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些常用电子书文件格式的知识。
PC上常用的电子书格式
TXT文件格式 这是目前比较流行也是被许多人青睐的一种电子读物文件格式,这种格式的制作工具也是最多的。它最大的特点就是阅读方便,制作简单,制作出来的电子读物相当精美,这种格式电子书中内嵌了阅读软件,所以无需安装专门的阅读器就可以阅读,对运行环境并无很高的要求。
TXT格式的电子书在2004年以前主要应用于文本型的图书阅读,但是这种电子图书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如多数相关制作软件制作出来的TXT文件都不支持Flash和Java及常见的音频视频文件,需要IE浏览器支持等。
但是2004年以后,电子杂志和数字报纸开始流行,无一例外地都采用了EXE这种格式,并支持FLASH、多媒体甚至脚本语言,展现的内容更加丰富,制作相当精美,成为目前最流行的电子杂志的格式。目前,方正阿帕比的飞阅、XPLUS、ZCOM等厂商提供的数字报、刊、书都采用了这种格式。
阅读软件:内嵌阅读器,无需额外阅读软件。
PDF文件格式
PDF(Portable Document Format)文件格式是Adobe公司开发的电子文件格式。这种文件格式与操作系统平台无关,也就是说,PDF文件不管是在Windows,Unix还是在苹果公司的Mac OS操作系统中都是通用的。这一特点使它成为在Internet上进行电子文档发行和数字化信息传播的理想文档格式。越来越多的电子图书、产品说明、公司文告、网络资料、电子邮件开始使用PDF格式文件。PDF格式文件目前已成为数字化信息事实上的一个工业标准
电子书一般是什么格式?
关于“电子书一般是什么格式?”相关问题,库巴帮助小助手为您解答: 1.TXT 我个人觉得这个格式是电子书的最好的格式,不管你使用什么样看电子书的硬件,拥有这个格式的电子书都是最容易转换的,我转换的终极目标就是想把各种电子书转换成为TXT的文本文件。当然,很多人也许喜欢网页那样可以有一个目录的格式,看个人习惯了。 2.HTML 这个格式是在网上看得最多的格式,超链接的模式让每本书分章分节看起来很舒服,要看第几章到目录去点点就可以了,在PPC上面可以直接用IE打开,我猜测 PPC用户应该不会讨厌这种格式。可是在PALM的用户面前,这么多年都没有完美支持这种格式的软件,PALM用户只能使用各种不同的路子来将他进行转换,或者和我一样直接把它转换成为TXT。最近我试用Webpro的时候发现这个软件可以打开HTML文件,其中的图形连接什么都还可以用,但是对于 PALM来说太过巨大的这个软件加上他速度的超慢,我最后还是把它删掉了。 3.EXE 也算是常见的电子书格式,一般是作为版权的需要将电子书做成这种不方便编辑的格式,不过在很多电子书的网站,你只能找得到这种格式。这种电子书在PC上面可以直接阅读,在手持设备上就无能为力了。(我好像听说PPC上面有软件可以直接阅读EXE和CHM,希望清楚的高手给予说明) 4.CHM HTML帮助文件格式,似乎是偶然的某一天有人发现这种格式很适合拿来做电子书,但它和EXE文件一样讨厌,同样不方便进行编辑,因此在很多电子书网站也可以看到这种格式。这种格式在PC上面也是可以直接阅读的。 5.PDF ADOBE公司的ADOBE ACROBAT READER使用的专门的格式,因为安全性强,内容不能被编辑,而且大多数格式转换到PDF都很方便,所以成为网络上官方发布文档的最喜欢的格式,见得比较多的是一些说明书,有一段时间网络上面很多电脑学习类书籍都是使用PDF文件格式的。这种格式图文混排效果很好,在阅览器里面阅读就如同看一本书,可是想要完美转换图文到其他格式都相当困难,一直都没有见到比较好的工具。其格式英文书籍的在PALM上面可以用专门软件转换后阅读,目前还不支持中文书籍。 PDF文档最大的缺点就是文件很大,一本书在TXT格式下面可能只要几百K,成为这种格式,随便就上兆了。 6.DOC Microsoft WORD的专有格式,当然是要用WORD打开了,相兼容的什么WPS,OPEN OFFICE应该也能打开,只不过排版或者字体上可能会有些出入。DOC可以很容易转换成HTML和TXT,顶多就是丢失一些格式的信息,也算是比较开放的了。 7.PDB/PRC 这两个就是PDA专用的格式了,主要是PALM先使用的,后来PPC通过相关软件也支持了这种格式的电子书。 8.CLF 这个格式问得不多,但是还是有人问,就在这里简单说说。这个是LISTPRO这个软件的专有格式,由于在PALM,PPC和PC上面都有这个软件,因此只要大家在自己机器上安装这个软件就可以阅读了。至于这个格式的转换,应该是能够做到的,但我不熟悉,之后完善。
e-book是什么意思
e-book的英文全称是:Electronic Books,电子书籍,这是一种利用互联网技术创造的全新网络出版方式,它将传统的书籍出版发行方式在计算机中实现,区别于传统的纸制媒介的出版物。简单来说就是电子版的书,在网上就可以看到不同类型的书籍。e-book本身相较于传统纸质书籍具备很大的的优势:1.减少了纸质书存在的环保的问题。众所周知,造纸业是浪费资源和造成污染的一个重要产业,印制纸质书籍会需要大量的纸张,这就需要大量的去砍伐木材;此外,纸质书丢弃后作为垃圾也是很难去无污染的处理的。2.对于读者,电子书方便查看和检索,读者可以在电脑上或者平板上任意增删批注点评,这将使我们更加享受作为一个数字时代读者的阅读快乐。
e- book为什么是受欢迎的?
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Internet,e-books are gradually welcomed by the public.一、deepening:1、读音:英 ['diːpənɪŋ],美 ['diːpənɪŋ] 2、意思:n. 加深;深化3、例句:In the moribund patient deepening coma are the usual preludes to death.病人弥留之际,加深的昏睡通常是死的前兆。二、welcome:1、读音:英 ['welkəm],美 ['welkəm] 2、意思: vt. 欢迎adj. 受欢迎的n. 欢迎3、例句:You are always welcome to our house.欢迎你随时到我们家。词义辨析:welcome,welcomed:这两个词的共同意思是“受欢迎的”。其区别在于:welcome是形容词,在句中既可作定语又可作表语;而welcomed是过去分词,在句中只能作表语,不能作定语。例如:He seems to be the most welcome visitor.他似乎是最受欢迎的客人。He was warmly welcomed.他受到热烈的欢迎。
请大虾们指点一下迷津....
首先就是你的目标就不明确,你先要确定自己打算向哪方面发展
当好一名合格的程序员不仅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还要多思考,多实践,勤看书,更要有团队合作精神,平时多和别人交流,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多上网看看一些资料,看看别人对同一问题的看发会有很大的启发,要知道不是你一个人在写程序而是和大家一起写程序,注重团队的力量!编程是一种艺术,要好好的发挥团队的力量把它做的漂亮,完美。
勤奋联系,多写一些程序,然后在根据程序代码多想想用多种方法去测试运行它`实习基地给我们提供了实际做一些项目的机会`我会借这个机会多学习`多思考,多实践。多看一些相关的书,不断提高自己。
我觉得做一名程序员是很难的,特别是做一名合格的程序员就更要严格要求自己,增加团队合作能力,不断提高自身水平。
在实习基地的这三周里,使我从一个对程序一知半解到现在能过自己编写代码,虽然写的代码错误百出,在单元测试的时候很是麻烦,但是从中知道自己错在那里,吸取教训,总结问题都出在哪了,是由于知识方面的错误还是自己粗心造成的字母或是语法错误,把他们都记成笔记。
在这还能了解到整个软件开发的过程是怎么样的,以前都不知道一个编写一个软件要有那么多的步骤,没一个单元都要严格的经过评审之后没有问题了再进入下一个环节。
以上是我对程序员的一些理解,有人说:“程序员被称为‘软件蓝领“我在这为了我的蓝领梦而努力!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本书首先会试图告诉你什么是程序员?为什么要做这样的程序?正确的入门方法是什么?
程序员只有在理解了以上内容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更快地提高自身技能,这时候再开始程序的设计。其实,对一个软件的开发者来说,真正重要的不在于这行代码怎么写,那些代码应该怎么写,关键是思路的问题,而思路事实上是经验的积累。经验是使你从最初的封闭的思维方式,到最后形成开放式的思维的一个过程。将我十几年程序生涯中获得的一些经验告诉读者,使大家少走弯路也是我想写这本书的主要目的。
1.1 程序≠软件
现在很多人以为程序就是软件,软件就是程序。事实上,软件和程序在20世纪80年代时,还可以说是等同的,或者说,在非pc领域里它们可能还会是等同的,比如说某个嵌入式软件领域,软件和程序可能是等同的。但是,在pc这个领域内,现在的程序已不等于软件了。这是什么意思呢?
1. 软件发展简述
在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pc刚诞生,这时国内还没有几个人会写程序。那么,如果你写个程序,别人就可以拿来用。这时候的程序就能产生价值,这个程序就直接等同于软件。
但软件行业发展到现在,这里以中国的情况为例(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程序已经不等同于软件了),程序也不等同于软件了。因为现在会写程序很容易,但是你的这个程序很难产生什么样的商业意义,也不能产生什么价值,这就很难直接变成软件。要使一个程序直接变成软件,中间就面临着很高的门槛问题。这个门槛问题来自于整个行业的形成。
现在,你写了一个程序以后,要面临商业化的过程。你要宣传,你要让用户知道,你要建立经销渠道,可能你还要花很多的时间去说服别人用你的东西。这是程序到软件的一个过程。这门槛已比较高了。
我们在和国内的大经销商的销售渠道的人聊天时,他们的老板说,这几年做软件的门槛挺高的,如果你没有五、六百万做软件,那是“玩”不起来的。我说:“你们就使门槛很高了。”他说:“那肯定是的。如果你写个“烂”程序,明天你倒闭了,你的东西还占了我的库房,我还不知道找谁退去呢。我的库房是要钱的呀!现在的软件又是那么多!”
所以,如果你没有一定的资产的话,经销商都不理你。实际情况也是这样的,如果你的公司比较小,且没什么名气,你的产品放到经销商库房,那么他最多给你暂收,产品销不动的话,一般两周绝对会退货。因为现在经销商可选择的余地已很多了,所谓的软件也已经很多了。而程序则更多,程序都想变成软件,谁都说自己的是“金子”。但只有经受住用户的检验,才能成为真正的“金子”。
这就是美国为什么在20世纪90年代几乎没有什么新的软件公司产生的原因。只是原来80年代的大的软件公司互相兼并,我吞你,你吃我。但是,写程序的人很多,美国的程序变软件的门槛可能比我们还高,所以很多人写了程序就丢在网上,就形成了共享软件。
2. 共享软件
共享软件是避开商业渠道的一种方法。它避开了商业的门槛,因为这个行业的门槛发展很高以后就轻易进不去了。我写个程序丢在网上,你下载就可以用,这时候程序又等于软件。共享软件是这样产生的,是因为没有办法中的办法。如果说程序直接等于软件的话,谁也不会轻易把程序丢到网上去。
开始做共享软件的人并不认为做它能赚钱,只是后来用的人多了,有人付钱给他了。共享软件使得程序和软件的距离缩短了,但是它与商业软件的距离会进一步拉大。商业软件的功能和所要达到的目标就不是一个人能“玩”得起来的了。这时的软件也已不是几个人、一个小组就能做出来的了。这就是在美国新的软件公司没法产生的原因。比如netscape网景是在1995~1996年产生的新软件公司,但是,两三年后它就不见了。
1.1.1 商业软件门槛的形成
1. 商业软件门槛的形成
商业软件门槛的形成是整个行业发展的必然结果。任何一个行业初始阶段时的门槛都非常低,但是,只要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后,它的门槛就必然抬高。比如,现在国内生产小汽车很困难,但在20世纪50年代~60年代的时候,你装4个轮子,再加上柴油机等就形成汽车。那时的莱特兄弟装个螺旋桨,加两个机翼,就能做飞机。整个行业还没有形成的时候,绝对可以这样做,但是,到整个行业形成时,你就做不了了。所有的行业都是这样的。
为什么网站一出来时那么多人去挤着做?这也是因为一开始的时候,看起来门槛非常低,人人都可以做。只要有一个服务器,架根网线,就能做网站。这个行业处于初始阶段时,情况就是这样的。但这个行业形成后,你就轻易地“玩”不了了。
国内的软件发展也是如此。国内的软件自从软件经销商形成以后,这个行业才真正地形成。有没有一个渠道是判断一个行业是否形成的很重要的环节。任何一个行业都会有一个经销渠道,如果渠道形成了,那么这个行业也就形成了。第一名的经销商是1994年~1995年成立的,也就是说,中国软件行业大概也就是在1995年形成的,至今才经历8年时间的发展。
有一种浮躁的思想认为,中国软件产业应该很快就能赶上美国。美国软件行业是上世纪80年代形成的,到现在已经发展了20多年了。中国软件行业才8年,8年才是一个懵懂的小孩,20多岁是一个强壮的青年,那么他们的力量是不对等的。但也要看到,当8岁变成15岁的时候,它真正的能量才会反映出来。
2. 软件门槛对程序员的影响
现在中国软件行业正在形成。所以,现在做一个程序员一定要有耐心,因为现在已经不等于以前了。你一定要把所有的问题搞清楚,然后再去做程序。
对于程序员来说,最好的工作环境是在现有的或者初始要成立的公司里面,这是最容易成功的。个人单枪匹马闯天下已经很困难了。即使现在偶尔做两个共享软件放在网上能成名,但是也已经比较困难了。因为现在做软件的人已经很多了。这也说明软件已经不等于程序了,程序也不等于软件。
程序要变成软件,这中间是一个商业化的过程。没有门槛以前,它没有这个商业过程,现在有这个行业了,它中间就有商业化的过程。这个商业的过程就不是一个人能“玩”的。
如果你开始做某一类软件的时候,别人已经做成了,这时你再决定花力气去做,那么你就要花双倍的力气去赶上别人。
现在的商业软件往往是由很多模块组成的,模块是整个系统的一部分。个人要完整地写一个商业系统几乎是不可能的。软件进入windows平台后,它已经很复杂了,不像在dos的时候,你写两行程序就能卖,做个zip也能卖。事实上,美国的商业编译器也不是一个人能“玩”的。现在你可能觉得它是很简单的,甚至linux还带了一个gcc,且源程序还在。你可以把它改一改,做个vc试一试,看它会有人用吗?它能变成软件吗?即使你再做个界面,它也还是一个gcc,绝对不会成为visual c++那样能商业化的软件。
可见,国外软件行业的门槛要比中国的高很多了。我觉得我们中国即使再去做这样的东西,也没有多大的意义了。这个门槛你是追不过来的。不仅要花双倍的力气,而且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你还要完成别人已经完成过的工作,包括别人所做的测试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你的软件与别人有竞争力,能与它做比较。
1.1.2 认清自己的发展
如果连以上认识都不清楚,很可能就以为去书店买一本mfc高手速成之类的书,编两个程序就能成为软件高手。就好像这些书是“黄金”,我学两下,学会了vc、mfc,就能做一个软件拿出去卖了。这种想法也不是不行,最后一定能行,但要有耐心,还要有机遇。机遇是从耐心中产生的,越有耐心,就越有机遇。你得非常努力,要花很多的精力,可能还要走很多的弯路。
如果你是从mfc入手的,或是从vb入手的,则如要做出一个真正的能应用个人领域的通用软件,就会走非常多的弯路。直接的捷径绝对不是走这两条路。这两条路看起来很快,而且在很多公司里面确实需要这样的东西,比如说我这家公司就是为另一个家公司做系统集成的,那我就需要这样的东西,我不管你具体怎么实现,我只需要达到这个目标就行了。
任何软件的实现都会有n种方法,即使你是用最差的那种方法实现的,也没有问题,最后它还是能运行。即使有问题,再改一改就是。但是,做通用软件就不行了,通用是一对多,你做出来的软件以后要面向全国,如果将来自由贸易通到香港也好,通到国外也好,整个产品能销到全世界的话,这时候,通用软件所有做的工作就不是这么简单了。所以说,正确的入门方法就很关键。
如果你仅仅只是想混口饭吃,找个工作,可能教你成为mfc的高手之类的书对你就足够了。但是,如果你想做一个很好的软件,不仅能满足你谋一碗饭吃,还能使你扬名,最后你的软件还能成为很多人用,甚至你还想把它作为一个事业去经营,那么这第一步就非常关键。这时就绝对不能找一本mfc或找一本vb的书学两下就行,而是要从最底层开始做起,从最基本做起。
1.2 高手是怎样练成的
1.2.1 高手成长的六个阶段
程序员怎样才能达到编程的最高境界?最高境界绝对不是你去编两行代码,或者是几分钟能写几行代码,或者是用什么所谓的可视化工具产生最少的代码这些工作,这都不是真正的高手境界。即使是这样的高手,那也都是无知者的自封。
我认为,一个程序员的成长可分为如下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
此阶段主要是能熟练地使用某种语言。这就相当于练武中的套路和架式这些表面的东西。
第二阶段
此阶段能精通基于某种平台的接口(例如我们现在常用的win 32的api函数)以及所对应语言的自身的库函数。到达这个阶段后,也就相当于可以进行真实散打对练了,可以真正地在实践中做些应用。
第三阶段
此阶段能深入地了解某个平台系统的底层,已经具有了初级的内功的能力,也就是“手中有剑,心中无剑”。
第四阶级
此阶段能直接在平台上进行比较深层次的开发。基本上,能达到这个层次就可以说是进入了高层次。这时进入了高级内功的修炼。比如能进行vxd或操作系统的内核的修改。
这时已经不再有语言的束缚,语言只是一种工具,即使要用自己不会的语言进行开发,也只是简单地熟悉一下,就手到擒来,完全不像是第一阶段的时候学习语言的那种情况。一般来说,从第三阶段过渡到第四阶段是比较困难的。为什么会难呢?这就是因为很多人的思想变不过来。
第五阶级
此阶段就已经不再局限于简单的技术上的问题了,而是能从全局上把握和设计一个比较大的系统体系结构,从内核到外层界面。可以说是“手中无剑,心中有剑”。到了这个阶段以后,能对市面上的任何软件进行剖析,并能按自己的要求进行设计,就算是ms word这样的大型软件,只要有充足的时间,也一定会设计出来。
第六阶级
此阶段也是最高的境界,达到“无招胜有招”。这时候,任何问题就纯粹变成了一个思路的问题,不是用什么代码就能表示的。也就是“手中无剑,心中也无剑”。
此时,对于练功的人来说,他已不用再去学什么少林拳,只是在旁看一下少林拳的对战,就能把此拳拿来就用。这就是真正的大师级的人物。这时,win 32或linux在你眼里是没有什么差别的。
每一个阶段再向上发展时都要按一定的方法。第一、第二个阶段通过自学就可以完成,只要多用心去研究,耐心地去学习。
要想从第二个阶段过渡到第三个阶段,就要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例如有一个高手带领或公司里有一个好的练手环境。经过二、三年的积累就能达到第三个阶段。但是,有些人到达第三个阶段后,常常就很难有境界上的突破了。他们这时会产生一种观念,认为软件无非如此,认为自己已无所不能。其实,这时如果遇到大的或难些的软件,他们往往还是无从下手。
现在我们国家大部分程序员都是在第二、三级之间。他们大多都是通过自学成才的,不过这样的程序员一般在软件公司也能独当一面,完成一些软件的模块。
但是,也还有一大堆处在第一阶段的程序员,他们一般就能玩玩vb,做程序时,去找一堆控件集成一个软件。
现在一种流行的说法是,中国软件人才现在是一个橄榄型的人才结构,有大量的中等水平的程序员,而初级和高级程序员比较少。而我认为,现在中国绝大多数都是初级的程序员,中级程序员很少,高级的就更少了。所以,现在的人才结构是“方塔”形,这是一种断层的不良结构。而真正成熟的软件人才结构应该是平滑的三角形结构。这样,初级、中级、高级程序员才能充分地各施所长。三种人才结构对比如图1.1所示。
图1.1 三种人才结构对比
1.2.2 初级程序员和高级程序员的区别
一般对于一个问题,初级程序员和高级程序员考虑这个问题的方法绝对是不同的。比如,在初级程序员阶段时,他会觉得vb也能做出应用来,且看起来也不错。
但到了中级程序员时,他可能就不会选择vb了,可能会用mfc,这时,也能做出效果不错的程序。
到高级程序员时,他绝对不是首先选择以上工具,vb也好,vc也好,这些都不是他考虑的问题。这时考虑的绝对是什么才是具有最快效率、最稳定性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软件和别的产品不同。比如,在软件中要达到某个目标,有n种方法,但是在n种方法中,只有一种方法或两种方法是最好的,其他的都很次。所以,要做一个好的系统,是很需要耐心的。如果没有耐心,就不会有细活,有细活的东西才是好东西。我觉得做软件是这样,做任何事情也是这样的,一定要投入。
程序员到达最高境界的时候,想的就是“我就是程序,程序就是我”。这时候我要做一个软件,不会有自己主观的思路,而是以机器的思路来考虑问题,也就是说,就是以程序的思考方式来思考程序,而不是以我去设计程序的方式去思考程序。这一点如果不到比较高的层次是不能明白的。
你设计程序不就是你思考问题,然后按自己的思路去做程序吗?
其实不是的。在我设计这个程序的时候,相当于我“钻”入这个程序里面去了。这时候没有我自己的任何思维,我的所有思维都是这个程序,它这步该怎么走,下步该怎么走,它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我动这个部分的时候,别的部分是否要干扰,也许会动一发而牵全身,它们之间是怎么相互影响的?
也只有到达这个境界,你的程序才能真正地写好,绝对不是做个什么可视化。可视化本身就是“我去设计这个程序”,而真正的程序高手是“我就是程序”,这两种方法绝对是不同的。比如,我要用vb去设计一个程序,和我本身就是一个程序的思维方式,是不一样的。别人也许觉得操作系统很深奥,很复杂,其实,如果你到达高手状态,你就是操作系统,你就能做任何程序。
对待软件要有一个全面的分析方法,光说理论是没有用的。如果你没有经过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这四个阶段,则永远到达不了高境界。因为空中楼阁的理论没有用,而这些必须是一步一步地去做出来。
一个高级程序员应该具备开放性思维,从里到外的所有的知识都能了解。然后,看到世界最新技术就能马上掌握,马上了解。实际上,技术到达最高的境界后,是没有分别的。任何东西都是相通的,只要你到达这个境界以后,什么问题一看就能明白,一看就能抓住最核心的问题,最根本的根本,而不会被其他的枝叶或表象所迷惑,做到这一步后才算比较成功。
从程序员本身来说,如果它到达这一步以后,他就已经形成了开阔的思维。他有这种开放性思维的话,他就能做战略决策,这对他将来做任何事情都有好处。事实上,会做程序后,就会有一种分析问题的方法,学会怎么样把问题的表象剖开,看到它的本质。这时你碰到任何具体的问题,只要给点时间,都能轻而易举地解决。实际上,对开发计算机软件来说,没有什么做不了的软件,所有的软件都能做,只是看你有没有时间,有没有耐心,有没有资金做支撑。
这几年,尤其是这两三年,估计到2005年前,中国软件这个行业里面大的软件公司就能形成。现在就已经在形成,例如用友,它上市后,地位就更加稳固了。其他大的软件企业会在这几年内迅速长大。这时候,包括流通渠道、经销商的渠道也会迅速长大。也就是说,到2005年以后,中国软件这个行业的门槛比现在还要高很多,与美国不会有太大的差别。此时,中国软件才真正体现出它的威力来。如果你是这些威力中的一员,就已经很厉害了。
别人可能知道比尔•盖茨是个谈判的高手,是卖东西的高手,其实,比尔•盖茨从根本上来说是个程序高手,这是他根本中的根本。他对所有的技术都非常敏感,一眼就看到本质,而且他本身也能做程序,时常在看程序。现在他不做董事长,而做首席设计师,这时他就更加接近程序的本质。因为他本身就有很开阔的思维,又深入到技术的本身,所以他就知道技术的方向。这对于一个公司,对他这样的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他判断错误一步,那公司以后再回头就很难了。计算机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不能走错半步。很多公司以前看上去很火,后来就
销声匿迹了,就是因为它走错一步,然后就不行了。为什么它会走错?因为他不了解技术的本质在哪里,技术的发展方向在哪里。
比尔•盖茨因为父母是学法律的,所以他本身就很能“侃”,很有说服力,而他又是做技术的,就非常清楚技术的方向在哪里,所以他才能把方向把握得很准确,公司越来越大。而别的公司只火一阵子,他却火了还会再火。就算微软再庞大,你如果不把握好软件技术的最前沿,一样也会玩完。就像intel时刻把握着cpu的最新技术,才能保证自己是行业老大。技术决定它的将来。
所以,程序员要能达到这样的目标,就要有非常强的耐心和非常好的机遇才有可能。事实上,现在的机会挺好的,2005年以前机会都非常大,以后机会会比较小。但是,如果有耐心的话,你还是会有机会的,机会都是出在耐心里。我记得有句话说“雄心的一半是耐心”,我认为雄心的三分之二都是耐心。如果你越有野心,你就越要有耐心,你的野心才有可能实现。如果你有野心而没有耐心,那都是胡思乱想,别人一眼就能看穿。最后在竞争中,对手一眼就看到你的意图,那你还有什么可竞争的?
1.2.3 程序员是吃青春饭的吗
很多人都认为程序员是三十岁以前的职业,到了三十岁以后,就不应再做程序员了。现在的很多程序员也有这种想法,我觉得这种想法很不对。
在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那时软件还没有形成行业,程序员不能以此作为谋生的手段时,你必须转行,因为你年轻的时候不用考虑吃饭的问题,天天“玩”都可以,但是以后就不可能了。
据我了解,微软里面的那些高手,几乎都是四五十岁的,而且都是做底层的。他们是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玩”程序的,所以对于整个计算机,他们是太清楚了。现在有些人主观臆断地希望微软第二天倒闭就好了,但那可能性太小了。因为那些程序员是从cpu是4004的时候开始,玩到现在奔腾iv,没有哪一代东西他们没有经历过。
你知道他们现在正在玩什么吗?现在正在玩64位的cpu。你说你普通的程序员,有这个耐心吗?没有这个耐心,你绝对做不了,你也绝对做不了高手。他为什么能做?因为他不仅是玩过来的,而且他还非常有耐心,每一步技术他都跟得上,所以对他来说,没有任何的难度和压力。
因为计算机技术没有任何时候是突变的。它的今年和去年相差不会很大,但是回过头来看三年以前的情况,和现在的距离就很大。所以说,如果你每年都跟着技术进步的话,你的压力就很小,因为你时刻都能掌握最新的技术。但是,如果你落下来,别说十年,就是三年,你就赶不上了。
如果你一旦赶不上,就会觉得非常吃力;如果你赶不上,你就会迷失方向;如果你迷失了方向,你就觉得计算机没有味道,越做越没劲。当你还只是有个思路的时候,别人的产品都做出来了,因为你的水平跟别人相差太远,人家早就想到的问题,你现在才开始认识。水平越高,他就看得越远,那么他的思维就越开阔;水平越低,想的问题就越窄。
64位cpu是这个十年和下个十年最重要的技术之一,谁抓住这个机会,谁就能抓住未来赚钱的商机。cpu是英特尔设计的,对这一点他肯定清楚。举例来说,如果从64位的角度来看现在的32位,就像从现在的角度去看dos。你说dos很复杂吗?当你在dos年代的时候,你会觉得dos很复杂。你说现在的windows不够复杂吗?windows太复杂了,但是你到了64位的时候再去看windows,就如同现在看dos一样。
整个64位系统的平台和思维方式、思路都比现在更开阔,打个比方说,现在的windows里面能开n个dos窗口,每个dos窗都能运行一个程序。到达64位的时候,操作系统事实上能做到开n个x86,开n个windows 98,然后再开n个windows 95都没有问题,系统能做到这一步,甚至你的系统内开n个windows nt都没有关系。这就是64位和32位的差别。所以,微软的那些“老头”,四、五十岁的那几个做核心的人,现在正在玩这些东西。你说微软的技术它能不先进吗?是linux那几个玩家能搞定的吗?
微软的技术非常雄厚,世界计算机的最新技术绝对集中在这几个人手里。而且这几个人的思维模式非常开阔,谁都没有意识到的东西他早就开始做了。现在64位的cpu都出来一二年了,你说有什么人去做这些应用吗?没有,有的就是那几个unix厂商做好后给自己用的。
所以,追求技术的最高境界的时候,实际上是没有年龄限制的。对我来说,现在都三十三了,我从来没有想过退出这行,我觉得我就能玩下去,一直玩到退休都没有问题。我要时刻保持技术的最前端,这样的话对我来说是不困难的,没有任何累的感觉。
很多人说做程序不是人干的事情,是非人的待遇。这样,他们一旦成立一个公司,做出一点成绩,在辉煌的时候马上就考虑退出。因为他们太苦了,每天晚上熬夜,每天晚上烧了两包烟还不够,屋子里面简直就缺氧了,好像还没有解决问题。
白天睡觉,晚上干活,那当然累死了,这是自己折腾自己。所以,做程序员一定要有一种正常的心态,就是说,你做程序的时候,不要把自己的生活搞得颠三倒四的。如果非得搞得晚上烧好多烟才行,这样你肯定折腾不到三十岁,三十岁以后身体就差了。
事实上,我基本上就没有因为做程序而熬夜的。我只经历过三次熬夜,一次是在学校的时候,1986年刚接触计算机时,一天晚上跟一个同桌在计算机室内玩游戏,研究了半天,搞着搞着就到了天亮,这是第一次。然后在毕业之前,在286上做一个程序。还有一次就是超级解霸上市前,那时公司已吹得很大了,那天晚上没法睡觉。
一般来说,我也是十二点钟睡觉,第二天七点就起了。所以说,只有具有正常的生活、正常的节奏,才有正常的心态来做程序员,这样,你的思路才是正常的,只有正常的东西才能长久。搞疲劳战或者是黑白颠倒,时间长久后就玩不转了,玩着玩着就不想玩了。
圣才e书可以转成PDF或者word吗?
圣才E书不能直接转换成PDF或者Word格式。 唯一的办法就是截图,然后使用ocr软件进行识别,间接进行转换。转换过程如下: 把截图文件转成word,需要用ocr汉字识别软件,以下用汉王OCR软件(百度搜索、免费下载)把扫描文件改成word文档为例,可按以下操作办理: 1、用汉王ocr软件打开它。 2、按F8进行识别。 3、导出txt文件。 4、复制、粘贴文字内容进word,重新进行排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