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门令

时间:2024-04-19 00:14:58编辑:揭秘君

黄门官是什么官?

又称黄门郎,秦代初置,即给事于宫门之内的郎官,是皇帝近侍之臣,可传达诏令,汉代以后沿用此官职,明清时期为从二品官员,负责协助皇帝处理朝廷事务。 秦汉时,宫门多油漆成黄色,故称黄门。东汉始设为专官,或称之给事黄门侍郎。扩展资料:官吏历史:秦汉时,宫门多油漆成黄色,故称黄门。东汉始设为专官,或称之给事黄门侍郎。 隋唐时,黄门侍郎隶属门下省,成为门下省的副官,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称门下侍郎。宋神宗时,元丰改制,首相称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次相称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宋徽宗时,政和时,改左仆射为太宰兼门下侍郎,右仆射为少宰兼中书侍郎。靖康间复改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建炎间,再改宰相官名为尚书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副相为参知政事,乾道间又改为左、右丞相。门下侍郎金元时废除;明朝改回黄门侍郎,官阶为从二品,官阶初授中奉大夫,升授通奉大夫,负责协助皇帝处理日常事物和参议朝廷事物,明朝担任此职位者多为皇家贵族。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门侍郎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门

古代为什么要把太监叫黄门?

宫门之内,凡是禁门,皆用黄色,故称黄门。《通典》:“其官给事于黄闼之内,故曰黄门。”《汉书》说:“罢黄门乘舆。”汉时黄门官参用士人及宦者,晋以后始专用士人,建为门下省。唐人张说的《玄武门侍射·序》说:“乃命紫微、黄门、九卿、六事。”紫微指中书,黄门指太监。又后汉黄门令中黄门诸官,皆宦者任之。世因称宦者为黄门。


古代古代黄门是指什么

  1、黄门在古代是官名。

  2、黄门侍郎、给事黄门侍郎的简称。

  3、汉有黄门令、小黄门、中黄门等,侍奉皇帝及其家族,皆以宦官充任。故后世亦称宦官为黄门。

  4、官署名。《汉书.霍光传》“上乃使黄门画者周公负成王朝诸侯以赐光(霍光)。”颜师古注:“黄门之署,职任亲近,以供天子,百物在焉,故亦有画工。”


古时黄门是指什么

黄门,官名 (1)黄门侍郎、给事黄门侍郎的简称。(2)汉有黄门令、小黄门、中黄门等,侍奉皇帝及其家族,皆以宦官充任。故后世亦称宦官为黄门。1、官署名。《汉书.霍光传》“上乃使黄门画者周公负成王朝诸侯以赐光(霍光)。”颜师古注:“黄门之署,职任亲近,以供天子,百物在焉,故亦有画工。”2、指天生没有生育能力的男子。周密《齐东野语.黄门》:“世有男子虽娶妇而终身无嗣育者,谓之天阉,世俗命之曰黄门。”梵语pan!d!aka。音译半择迦、般吒、般荼迦、半择、半挓迦。意译为阉人、不男。即指男根损坏之人。据十诵律卷二十一、四分律卷三十五、卷五十九等记载,将黄门分为五种,故又称五种黄门(梵pan~ca pan!d!aka^h! )、五种不能男、五种不男,即:(一)生不能男,又作生黄门(梵ja^ti -pan!d!aka ),指天生即不能行淫者。(二)半月不能男,又作半不男、半月黄门(梵paks!a -pan!d!aka ),乃半月能淫,半月不能淫者。(三)妒不能男,又作妒黄门(梵I^rs!ya^ -pan!d!aka ),指见他人行淫而起淫心者。(四)变不能男,又作变黄门、抱生黄门、精不能男、触抱黄门(梵a^saktapra^durbha^vi^ -pan!d!aka ),指欲行淫时,忽失男根者。(五)病不能男,又作犍黄门、犍不男、形残黄门(梵a^pat -pan!d!aka ),指生已腐烂,或因虫啖等而截去男根者。俱舍论卷十五将黄门分为扇搋(梵s!an!d!ha )、半择迦(梵pan!d!aka )。俱舍论光记卷三复加以解释而举出五种黄门,即本性扇搋(相当于生不能男)、损坏扇搋(相当于病不能男)、嫉妒半择迦(见他人行淫时,男根方能勃起)、半月半择迦(相当于半月不能男)、灌洒半择迦(澡浴时,男根方能勃起)。又摩诃僧祇律卷二十三有‘六种不男’之说,即生、捺破、割却、因他、妒、半月六种。其中,捺破不男,指妻妾同时生子,因两女彼此嫉妒,故于对方之子幼时即捺破其根。割却不男,指王公大臣取人割却男根,以备作为阉吏役使。因他不男,指因前人之触,故身根勃然而起。戒律规定上述诸种人皆不得出家受具足戒。[毗昙毗婆沙论卷三、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卷八、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卷上三之一、俱舍论光记卷十五、玄应音义卷二十四]


东汉官职表

东汉官职表如下:秩万石即:月奉三百五十斛上公:太傅、大司马(东汉末年于三公之外别置大司马,位在三公之上)三公:太尉、司徒、司空将军:大将军(大将军有时位在三公上,有时位在三公下)、骠骑将军、车骑将军秩中二千石即:月奉百八十斛太尉领:太常卿、光禄勋、卫尉司徒领:廷尉、太仆、大鸿胪司空领:少府、宗正、大司农、将军:卫将军、前将军、后将军、左将军、右将军太子太傅、执金吾、河南尹、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秩真二千石即:月奉百五十斛后汉书未记载有“秩真二千石”及其官职,或言真二千石即为二千石。存疑秩二千石即:月奉百二十斛地方长吏:郡守、州牧诸王国属官:国相、国傅、(王国)御史大夫及诸卿大长秋、太子少傅、将作大匠、度辽将军等诸杂号将军(骁骑、楼船、伏波、龙骧等)秩比二千石即:月奉百斛少府属官:侍中、中常侍光禄勋属官:五官中郎将、左中郎将、右中郎将、虎贲中郎将、羽林中郎将、奉车都尉、驸马都尉、骑都尉、光禄大夫北军中候监领:屯骑校尉、步兵校尉、越骑校尉、长水校尉、射声校尉将军部曲:大将军营五部校尉诸王国属官:中尉司隶校尉、属国都尉、使匈奴中郎将、护乌桓校尉、护羌校尉、城门校尉、都护将军秩千石即:月奉九十斛将军府属官:将军长史、将军司马太傅府属官:太傅长史三公属官:三公长史少府属官:御史中丞、尚书令廷尉属官:廷尉正、廷尉左监光禄勋属官:太中大夫大长秋属官:中宫仆太子少傅属官:太子率更令、太子家令、太子仆城门校尉属官:城门司马、平城门屯司马北军属官:屯骑司马、步兵司马、越骑司马、长水司马、胡骑司马、 射声司马诸王国属官:郎中令、仆诸侯国属官:诸侯国相地方长吏:县令、汤沐邑令、道令

汉朝的官职有哪些?

汉朝的主要官职:一品三公:太尉,司徒,司空。九卿:太常,光禄勋,大鸿胪,宗正,卫尉,太仆,廷尉,大司农,少府。二品三辅:京北尹,右扶风,左冯翊。三师:太师,太傅,太保。三品中大夫令,中书令,大尚书,尚书郎,大长秋,侍郎,执金吾,将作大匠,郡守,国相,光禄大夫,大理少卿,都尉,西域都护,西域都护副校尉,中常侍,散骑常侍,羽林中郎将,侍中,左、右中郎将,五官中郎将,虎贲中郎将。四品御史中丞,丞相司直,太中大夫,卫尉丞,丞相长史,太常丞,光禄丞,少府丞,尚书令,宫殿掖门司马,太仆丞,宗正丞,大司农丞,车郎将,户郎将,骑郎将。五品黄门侍郎,符节令,庶子,中庶子,给事黄门侍郎,军师,丞相征事,礼官大夫,侍御史,御史员,赞飨,太史令,太乐令,太祝令,太宰令,太卜令,太医令,左都侯,郡史。长史,食监,祭酒,博士,中散大夫,谏议大夫,议郎,谒者,常侍谒者,公车司令,南宫卫士令,北宫卫士令,右都侯,考工令,尚书仆射(即左、右仆射)中郎。六品从事中郎,县令。七品左长史,右长史,参军,侍御史,丞相史,东、西曹掾,文学掾,中书郎,太常掾,太史丞,太卜丞,太医丞,太乐丞,太祝丞,太宰丞,校长,给事谒者,尚书丞。八品史令,监丞,丞相少史,县尉,县丞。九品侍诏,明堂丞,灵台丞,县史。汉景帝时,汉朝在地方实行郡国并行的制度,郡国同级。郡国制相当于今日省级别。郡国的属官有: 郡守(国王)、国相、都尉、郡丞、长史、功曹史、五官掾、督邮、掾史、少府史、门下督贼曹、门下贼曹、府门亭长、门下议曹史、门下掾、门下史、门下书佐、门下小吏、户曹掾史、 田曹掾史、水曹掾史、 时曹掾史、比曹掾史。仓曹掾史、金曹掾史、计曹掾史、市掾、兵曹掾史、尉曹掾史、贼曹掾史、塞曹掾史、贼捕掾、决曹掾史、辞曹掾史、督邮掾、法曹掾史、漕曹掾史、学官掾史、郡掾祭酒、学经师、文学史、医曹掾史。

汉朝宦官官职等级介绍

东汉以后,由宦官担任的职务有:中常侍、小黄门、黄门令、黄门、画室、玉堂、丙等署长、中黄门冗从仆射,中黄门及掖庭、永巷、御府、祠祀、钩盾等令。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鉴于秦亡教训,间用文士充中常侍,以抑制宦官势力。元帝以后,宦官势力复萌。东汉时,侍从皇帝的中常侍专由宦官充任。他们传达诏令,掌理文书,左右皇帝视听。其时,外戚势大,皇帝常利用宦官牵制外戚,往往造成宦官集团专政局面。扩展资料“太监”本是宦官的尊称,源起于皇帝保卫自己后宫成员贞操的需要。成为太监的前提是“净身”,清朝规定,选用太监必须是没有妻室的十六岁以下的男孩子。晚清宫中多寡妇,皇帝年纪小,所以,十岁以下的小男孩更受欢迎,太监出现低龄化的趋势。对于太监,朝廷大臣不敢轻视,而太监一旦算计大臣,大臣更是有苦说不出。比如,清朝道光年间,一个大臣给皇帝写字,道光发现其中一个字写错了,于是让太监告诉大臣改正。但太监存心刁难,不告诉大臣哪个字错了,光告诉他重写。大臣再写一遍错字照旧,惹得道光皇帝十分不快,结果自然影响到大臣的前途。在历史上,汉朝、唐朝、明朝太监势力都很大,甚至成为左右朝政的一股特殊力量。对太监约束最严的是清朝,清统治者规定太监只负担杂役,绝不许参与政务,也不许结交官员,甚至不许出京。晚清纲纪废弛,太监势力有所抬头,出现了安得海、李莲英那样的大太监,但他们无法插手国政,只靠向太后替官员求情获得“佣金”,或者靠通风报信拿点“信息费”而已。1912年清帝逊位,中华民国允许溥仪保留皇帝的尊号,并可以继续使用太监。然而,溥仪无权无势,根本约束不了成百上千的太监,以致宫中盗窃成风,甚至建福宫被大火付之一炬。1923年,溥仪一怒之下把太监全部撵出紫禁城,太监离开皇宫,大多无家可归,栖身于寺庙,在贫困中度过余生。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古代宦官制度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宦官

汉朝宦官官职等级介绍

东汉以后,由宦官担任的职务有:中常侍、小黄门、黄门令、黄门、画室、玉堂、丙等署长、中黄门冗从仆射,中黄门及掖庭、永巷、御府、祠祀、钩盾等令。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鉴于秦亡教训,间用文士充中常侍,以抑制宦官势力。元帝以后,宦官势力复萌。东汉时,侍从皇帝的中常侍专由宦官充任。他们传达诏令,掌理文书,左右皇帝视听。其时,外戚势大,皇帝常利用宦官牵制外戚,往往造成宦官集团专政局面。扩展资料“太监”本是宦官的尊称,源起于皇帝保卫自己后宫成员贞操的需要。成为太监的前提是“净身”,清朝规定,选用太监必须是没有妻室的十六岁以下的男孩子。晚清宫中多寡妇,皇帝年纪小,所以,十岁以下的小男孩更受欢迎,太监出现低龄化的趋势。对于太监,朝廷大臣不敢轻视,而太监一旦算计大臣,大臣更是有苦说不出。比如,清朝道光年间,一个大臣给皇帝写字,道光发现其中一个字写错了,于是让太监告诉大臣改正。但太监存心刁难,不告诉大臣哪个字错了,光告诉他重写。大臣再写一遍错字照旧,惹得道光皇帝十分不快,结果自然影响到大臣的前途。在历史上,汉朝、唐朝、明朝太监势力都很大,甚至成为左右朝政的一股特殊力量。对太监约束最严的是清朝,清统治者规定太监只负担杂役,绝不许参与政务,也不许结交官员,甚至不许出京。晚清纲纪废弛,太监势力有所抬头,出现了安得海、李莲英那样的大太监,但他们无法插手国政,只靠向太后替官员求情获得“佣金”,或者靠通风报信拿点“信息费”而已。1912年清帝逊位,中华民国允许溥仪保留皇帝的尊号,并可以继续使用太监。然而,溥仪无权无势,根本约束不了成百上千的太监,以致宫中盗窃成风,甚至建福宫被大火付之一炬。1923年,溥仪一怒之下把太监全部撵出紫禁城,太监离开皇宫,大多无家可归,栖身于寺庙,在贫困中度过余生。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古代宦官制度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宦官

九卿: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分别掌管什么?

九卿是指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九个机构。同时执金吾,大长秋,将作大匠的地位和秩俸都与九卿相同,因此把他们和九卿统称为诸卿。京北尹,右扶风,左冯翊是三辅即京师地区的地方行政长官,有资格参加朝议,具有高与一般郡国长官的特殊地位,因此也得以列于诸卿。
1,太常
太常原名为奉常,汉朝景帝时改名为太常。掌宗庙事,一般不参加具体的行政事务,是九卿之首。
属官主要有太史,太乐,太祝,太宰,太卜,太医六令丞,博士祭酒以及诸庙寝陵园,机构复杂,编制庞大。
太常机构的官吏,俸禄,印件及其掌职如下:
官名 秩俸 印件 掌职
太常卿, 秩俸中二千石,银印青绶,掌宗庙礼仪。
太常丞, 秩俸千石, 铜印黑绶,掌凡祭祀及行礼之事,总署曹事,典诸陵邑。
赞飨, 秩俸六百石, 铜印黑绶,掌赞天子。
礼官大夫, 千石至六百石,散职无印,是太常礼仪顾问。
太常掾, 秩俸四百石, 铜印黑绶,助太常丞。
掌故, 秩俸六百石, 铜印黑绶,主政事。
均都长丞, 主山陵上槁输入。
都水长丞, 主宗庙陵园治水堤。
曲台署长, 主典台殿事。
太史属官:
太史令, 秩俸六百石, 铜印黑绶,掌天时,星历。
太史丞, 秩俸四百石, 铜印黑绶,辅佐太史令。
侍诏, 秩俸二百石, 分掌星历,龟卜,请雨事。
治历, 主历法。
太常掾, 秩俸四百石, 铜印黑绶,助太常丞。
掌故, 秩俸二百石, 主故事,掌历史上国家祭祀,丧娶事。
大典星, 掌星历。
望气佐, 主望气。
明堂丞, 秩俸二百石, 铜印黄绶,掌守明堂。
灵台丞, 秩俸二百石, 铜印黄绶,掌守灵台。
灵台侍诏, 分掌星,日,天象,钟律之事。
太乐属官:
太乐令, 秩俸六百石, 铜印黑绶,凡国祭祀,掌请奏乐及大飨用乐之事。
太乐丞, 秩俸四百石, 铜印黑绶,太乐令助手。
员吏, 秩俸百石, 太乐丞手下的具体办事者。
乐人八佾舞, 凡祭祀时为之乐舞。
太祝属官:
太祝令, 秩俸六百石, 铜印黑绶,凡国祭祀时掌读祝词及迎送诸神。
太祝丞, 秩俸四百石, 铜印黑绶,掌祝小神事。
员吏, 秩俸百石至斗食, 协助令,丞。
祝人, 祭祀时司告鬼神的人。
宰人, 主厨。
太宰属官:
太宰令, 秩俸六百石, 铜印黑绶,凡国祭祀时掌陈馔具。
太宰丞, 秩俸四百石, 铜印黑绶,掌宰工鼎俎馔具之物。
明堂丞, 秩俸二百石, 铜印黑绶,凡国祭祀掌明堂馔具。
员吏, 百石至斗食, 太宰丞下具体办事者。
宰人, 主厨。
屠者, 主屠牲。
卫士, 主警卫。
太卜属官:
太卜令, 秩俸六百石, 铜印黑绶,国有大事时主卜问。
太卜丞, 秩俸三百石, 铜印黄绶,助佐太卜令。
员吏, 具体办事者。
太医属官:
太医令, 秩俸六百石, 铜印黑绶,掌医药。
太医丞, 秩俸四百石, 铜印黑绶,掌医药。
太医 掌医药。
诸宗庙寝属官:
令, 秩俸六百石, 铜印黑绶,守宗庙,掌案行扫除。
食监, 秩俸六百石, 铜印黑绶,主食官令号。
丞, 秩俸四百石, 铜印黑绶,助令守庙。
校长, 秩俸四百石, 铜印黑绶,主宗庙寝兵戎盗贼事。
监丞, 秩俸三百石, 铜印黄绶,食监助手。
中黄门, 食监助手。
寝陵园食官属官:
庙郎, 主宗庙。
寝郎, 主守寝。
园郎, 主守园。
员吏,
卫士, 主诸庙陵园警卫。
博士属官:
祭酒, 秩俸六百石, 铜印黑绶,主教育。
博士, 秩俸比六百石, 掌教育弟子,国有疑问,掌承问对。
博士弟子,
歌吹诸生。

2,光禄勋
光禄勋,由秦郎中令演化而来,主管宫廷内的警卫事务,但是实际的权力不止于此。
皇帝的智囊班子集中在这里,同时这里又是候补官员集中训练的地方。
光禄勋官吏:
光禄卿, 秩俸中二千石,银印青绶,
光禄丞, 秩俸千石,
车郎将, 秩俸比千石,
户郎将, 秩俸比千石,
骑郎将, 秩俸比千石, 此三郎将统称郎中三将,主宿卫护从。
做中郎将, 秩俸比二千石,
五官中郎将,秩俸比二千石,
右中郎将, 秩俸比二千石, 此三郎将统称中郎将,主宿卫护从。
虎贲中郎将,秩俸比二千石,
羽林中郎将,秩俸比二千石, 此二将统称为虎贲羽林,主宿卫护从。
光禄大夫, 秩俸比二千石,
太中大夫, 秩俸比一千石,
中散大夫, 秩俸六百石,
谏议大夫, 秩俸六百石, 此四大夫掌故问应对,为皇帝谋事。
议郎, 秩俸六百石, 为皇帝谋事。
仆射, 秩俸比千石, 主宾赞受事。
谒者, 秩俸比六百石, 主宾赞受事。
常侍谒者, 秩俸六百石, 主宾赞受事。
给事谒者, 秩俸四百石, 主宾赞受事。
主事,
员吏,
掾。

3,卫尉
卫尉,秦时官名,西汉景帝初更名为中大夫令,有元年复为卫尉。
卫尉职掌宫门卫屯兵,是一个武职,是皇帝的禁卫司令,西汉兵制在京师有南北两军,北军由执金吾领,掌京师的徼巡,南军由卫尉统领,掌官门内屯兵。
卫尉官吏:
卫尉卿, 秩俸中二千石, 银印青绶。
卫尉丞, 秩俸千石, 卫尉卿助手。
公车司令, 秩俸六百石, 掌殿司马门,夜缴宫中。
南宫卫士令,秩俸六百石,
南宫卫士丞,
南宫卫士员吏,
南宫卫士,
北宫卫士令,秩俸六百石
北宫卫士丞,
北宫卫士员吏,
北宫卫士,
卫尉员吏,
卫尉卫士,
左都侯, 秩俸六百石, 掌剑戟,缴巡宫。
右都侯, 秩俸六百石,
宫殿掖门司马,秩俸比千石。

4,太仆
太仆掌管宫廷车马及牲畜事务。
太仆官吏:
太仆卿, 秩俸中二千石,银印青绶, 掌车马,天子每出,负责安排前后的礼仪队伍。
太仆丞,
太厩令,
太厩丞,
太厩尉;
未央令,
未央丞,
未央尉;
家马令,
家马丞,
家马尉;
边郡六牧师苑令,
边郡六牧师苑丞;
考工令, 秩俸六百石, 制作兵器,弓弩刀铠。
考工左丞, 协助考工令。
考工右丞, 协助考工令。

5,廷尉
廷尉主管刑法和监狱以及审判案件。
廷尉官吏:
廷尉, 秩俸中二千石。银印青绶。
廷尉丞,
廷尉左监,
廷尉右监,
廷尉左平,
廷尉右平,
廷尉正。

6,大鸿胪
大鸿胪,原称为典客,景帝中六年更名为大行令,汉武帝太初元年更名为大鸿胪。
大鸿胪分管边区少数民族事务和诸王列侯朝聘事务。
大鸿胪官吏:
大鸿胪, 秩俸中二千石,银印青绶。
鸿胪文学,
大行治礼丞,
大行卒史,
行人,
翻译,
主客。

7,宗正
宗正主管皇室的宗室事务,皇帝,诸侯王,外戚男女的姻亲嫡庶等关系都由宗正来记录。
宗正官吏:
宗正卿, 秩俸中二千石,银印青绶。
宗正丞, 秩俸比千石,
宗正员吏,
公主家令,
公主丞。

8,大司农
大司农主管全国的赋税钱财,是汉朝的中央政府财政部,凡国家财政开支,军国的用度,诸如田租,口赋,盐铁专卖,均输漕运,货币管理等都由大司农管理。
大司农官吏:
大司农, 秩俸中二千石,银印青绶。
大司农丞,秩俸千石, 掌财政收支的统计财会事。
大司农部丞, 共有是三人,负责十三州事务。
治粟都尉,
太仓令,
太仓丞;
均输令,
均输丞;
平淮令,
平淮丞;
都内令,
都内丞;
籍田令,
籍田丞;
斡官令,
斡官丞;
盐市令,
盐市丞;
郡国盐铁官,
常平仓官,
大司农史,
稻田使者,
郡国农官,
榷沽官。

9,少府
少府主管皇室的财钱和皇帝的衣食住行等各项事务以及山海池泽之税。
少府机构官吏:
官名 俸禄 职掌
少府卿, 秩俸中二千石,银印青绶 掌山河池泽之税,以供皇室之用。
少府丞, 秩俸比一千石, 辅佐少府卿治事。
符节令, 秩俸六百石, 率符节台,主符节事。
兰台属官:
御史中丞,秩俸一千石, 领殿中兰台,掌图书秘籍,受公卿奏事,纠举不法。
侍御史, 秩俸六百石, 分五曹办事。
御史员, 秩俸六百石, 留台治百官。
尚书属官:
尚书令, 秩俸一千石, 掌皇上的奏章及出纳。
尚书仆射,秩俸六百石, 主章奏文书,尚书令不在时,可代行时。
尚书丞, 秩俸四百石, 佐尚书仆射。
侍曹尚书, 主丞相御史事。
二千石曹尚书, 主刺史二千石事。
户曹尚书, 主吏民上书事。
客曹尚书, 主外国四夷事。
三公尚书, 主断狱事。
太医令, 秩俸六百石, 掌诸医。
协律都尉, 掌校正乐律。
供皇帝服御诸令丞属官:
织室令, 主织。
东园匠令, 做陵内器物,有十六丞。
钩盾令, 主近苑囿。
尚方令, 主作器物。
尚书待治, 尚书令的属官。
御府令, 主天子衣服。
采珍宝金玉令, 主才珠宝金玉。
太官令, 主膳食,属官有尚食,尚席,食监三丞。
汤官令, 主饼饵。
导官令, 主择米。
若卢令, 主藏兵器。
水衡都尉, 掌上林苑,有五丞。
水衡都尉丞, 协助水衡都尉。
上林令, 主上林,有八丞,十二尉。
均输令, 有四丞。
均输丞, 协助均输令。
御羞令,
禁圃令,
辑濯令,
钟官令, 主铸钱。
技巧令,
六厩令, 掌天子六厩。
辩铜令, 主分辨铜之种类。
黄门令丞属官:
黄门令, 掌侍左右,通报内外。
中黄门, 掌侍左右,通报内外。
黄门驸马, 掌侍左右,通报内外。
中谒者, 掌侍左右,通报内外。
黄门署长, 掌侍左右,通报内外。


《汉书》卷四·文帝纪第四(3)

四年冬十二月,丞相灌婴薨。夏五月,复诸刘有属籍,家无所与。赐诸侯王子邑各二千户。秋九月,封齐悼惠王子七人为列侯。绛侯周勃有罪,逮诣廷尉诏狱。

作顾成庙。五月春二月,地震。夏四月,除盗铸钱令。更造四铢钱。六年冬十月,桃、李华。

十一月,淮南王长谋反,废迁蜀严重,死雍。

七年冬十月,令列侯太夫人、夫人、诸侯王子及吏二千石无得擅征捕。夏四月,赦天下。六月癸酉,未央宫东阙罘罳灾。八年夏,封淮南厉王长子四人为列侯。

有长星出於东方。九年春,大旱。十年冬,行幸甘泉。将军薄昭死。

十一年冬十一月,行幸代。春正月,上自代还。夏六月,梁王揖薨。匈奴寇狄道。十二年冬十二月,河决东郡。

春正月,赐诸侯王女邑各二千户。二月,出孝惠皇帝后宫美人,令得嫁。三月,除关,无用传。

诏曰“道民之路,在於务本。朕亲率天下农,十年於今,而野不加辟。岁一不登,民有饥色,是从事焉尚寡,而吏未加务也。吾诏书数下,岁劝民种树,而功未兴,是吏奉吾诏不勤,而劝民不明也。且吾农民甚苦,而吏莫之省,将何以劝焉。其赐农民今年租税之半”

又曰“孝悌,天下之大顺也。力田,为生之本也。三老,众民之师也。廉吏,民之表也。朕甚嘉此二三大夫之行。今万家之县,云无应令,岂实人情。是吏举贤之道未备也。其遣谒者劳赐三老、孝者帛,人五匹。悌者、力田二匹。廉吏二百石以上率百石者三匹。及问民所不便安,而以户口率置三老、孝、悌、力田常员,令各率其意以道民焉”

十三年春二月甲寅,诏曰“朕亲率天下农耕以供粢盛,皇后亲桑以奉祭服,其具礼仪”夏,除秘祝,语在《郊祀志》。五月,除肉刑法,语在《刑法志》。

六月,诏曰“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今廑身从事,而有租税之赋,是谓本末者无以异也,其於劝农之道未备。其除田之租税。赐天下孤寡布、帛、絮各有数”

十四年冬,匈奴寇边,杀北地都尉卯。遣三将军军陇西、北地、上郡,中尉周舍为卫将军,郎中令张武为车骑将军,军渭北,车千乘,骑卒十万人。上亲劳军,勒兵,申教令,赐吏卒。自欲征匈奴,群臣谏,不听。皇太后固要,上乃止。於是以东阳侯张相如为大将军,建成侯董赫、内史栾布皆为将军,击匈奴,匈奴走。

春,诏曰“朕获执牺牲、珪币以事上帝宗庙,十四年於今。历日弥长,以不敏不明而久抚临天下,朕甚自愧。其广增诸祀坛场、珪币。昔先王远施不求其报,望祀不祈其福,右贤左戚,先民后己,至明之极也。今吾闻祠官祝釐,皆归福於朕躬,不为百姓,朕甚愧之。夫以朕之不德,而专乡独美其福,百姓不与焉,是重吾不德也。其令祠官致敬,无有所祈”

十五年春,黄龙见於成纪。上乃下诏议郊祀。公孙臣明服色,新垣平设五庙,语在《郊祀志》。

夏四月,上幸雍,始郊见五帝,赦天下。修名山大川尝祀而绝者,有司以岁时致礼。

九月,诏诸侯王、公卿、郡守举贤良能直言极谏者,上亲策之,傅纳以言,语在《晁错传》。十六年夏四月,上郊祀五帝於渭阳。五月,立齐悼惠王子六人、淮南厉王子三人皆为王。

秋九月,得玉杯,刻曰“人主延寿”。令天下大酺,明年改元。后元年冬十月,新垣平诈觉,谋反,夷三族。春三月,孝惠皇后张氏薨。

诏曰“间者数年比不登,又有水旱疾疫之灾,朕甚忧之。愚而不明,未达其咎。意者朕之政有所失而行有过与。乃天道有不顺,地利或不得,人事多失和,鬼神废不享与。何以致此。将百官之奉养或费,无用之事或多与。何其民食之寡乏也。夫度田非益寡,而计民未加益,以口量地,其於古犹有馀,而食之甚不足,者其咎安在。无乃百姓之从事於末以害农者蕃,为酒醪以靡谷者多,六畜之食焉者众与。细大之义,吾未能得其中。其与丞相、列侯、吏二千石、博士议之,有可以佐百姓者,率意远思,无有所隐也”

二年夏,行幸雍棫阳宫。

六月,代王参薨。匈奴和亲。诏曰“朕既不明,不能远德,使方外之国或不宁息。夫四荒之外不安其生,封圻之内勤劳不处,二者之咎,皆自於朕之德薄而不能达远也。间者累年,匈奴并暴边境,多杀吏民,边臣兵吏又不能谕其内志,以重吾不德。夫久结难连兵,中外之国将何以自宁。今朕夙兴夜寐,勤劳天下,忧苦万民,为之恻怛不安,未尝一日忘於心,故遣使者冠盖相望,结彻於道,以谕朕志於单于。今单于反古之道,计社稷之安,便万民之利,新与朕俱弃细过,偕之大道,结兄弟之义,以全天下元元之民。和亲以定,始於今年”


《后汉书》志第五·礼仪中

  立夏 请雨 拜皇太子 拜王公 桃印 黄郊 立秋 貙刘 案户 祠星立冬 冬至 腊 大傩 土牛 遣卫士 朝会

  立夏之日,夜漏未尽五刻,京都百官皆衣赤,至季夏衣黄,郊。其礼:祠特,祭灶。

  自立春至立夏尽立秋,郡国上雨泽。若少。郡县各扫除社稷。其旱也,公卿官长以次行雩礼求雨。闭诸阳,衣皂,兴土龙,立土人舞憧二佾,七日一变如故事。反拘朱索萦社,伐朱鼓。祷赛以少牢如礼。

  拜皇太子之仪:百官会,位定,谒者引皇太子当御坐殿下,北面。司空当太子西北,东面立。读策书毕,中常侍持皇太子玺绶东向授太子。太子再拜,三稽首。谒者赞皇太子臣某,中谒者称制曰“可”。三公升阶上殿,贺寿万岁。因大赦天下。供赐礼毕,罢。

  拜诸侯王公之仪:百官会,位定,谒者引光禄勋前。谒者引当拜者前,当坐伏殿下。光禄勋前,一拜,举手曰“制诏其以某为某”读策书毕,谒者称臣某再拜。尚书郎以玺印绶付侍御史。侍御史前,东面立,授玺印绶。王公再拜顿首三。赞谒者曰“某王臣某新封,某公某初除,谢”中谒者报谨谢。赞者立曰“皇帝为公兴”重坐,受策者拜谢,起就位。供赐礼毕。罢。

  仲夏之月,万物方盛。日夏至,阴气萌作,恐物不楙。其礼:以朱索连荤菜,弥牟朴蛊钟。以桃印长六寸,方三寸,五色书文如法,以施门户。代以所尚为饰。夏后氏金行,作苇茭,言气交也。殷人水德,以螺首,慎其闭塞,使如螺也。周人木德,以桃为更,言气相更也。汉兼用之,故以五月五日,朱索五色印为门户饰,以难止恶气。日夏至,禁举大火,止炭鼓铸,消石冶皆绝止。至立秋,如故事。是日浚井改水,日冬至。钻燧改火云。

  先立秋十八日,郊黄帝。是日夜漏未尽五刻,京都百官皆衣黄。至立秋,迎气于黄郊,乐奏黄钟之宫,歌《帝临》,冕而执干戚,舞《云翘》、《育命》,所以养时训也。

  立秋之日,夜漏未尽五刻,京都百官皆衣白,施皂领缘中衣,迎气于白郊。礼毕,皆衣绛,至立冬。

  立秋之日,白郊礼毕,始扬威武,斩牲于郊东门,以荐陵庙。其仪:乘舆御戎路,白马朱鬣,躬执弩射牲,牲以鹿麛。太宰令、谒者各一人,载以获车,驰驷送陵庙。于是乘舆还宫,遣使者赍束帛以赐武官。武官肄兵,习战阵之仪、斩牲之礼,名曰貙刘。兵、官皆肄孙、吴兵法六十四阵,名曰乘之。立春,遣使者赍束帛以赐文官。貙刘之礼:祠先虞,执事告先虞已,烹鲜时,有司告,乃逡巡射牲。获车毕,有司告事毕。

  仲秋之月,县道皆案户比民。年始七十者,授之以王杖,哺之糜弱。八十九十,礼有加赐。王杖长九尺,端以鸠鸟为饰。鸠者,不噎之鸟也。欲老人不噎。是月也,祀老人星于国都南郊老人庙。

  季秋之月,祠星于城南坛心星庙。

  立冬之日,夜漏未尽五刻,京都百官皆衣皂,迎气于黑郊。礼毕,皆衣绛,至冬至绝事。

  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绝事之日,夜漏未尽五刻,京都百官皆衣绛,至立春。诸王时变服,执事者先后其时皆一日。

  日冬至、夏至,阴阳晷景长短之极,微气之所生也。故使八能之士八人,或吹黄钟之律间竽。或撞黄钟之钟。或度晷景,权水轻重,水一升,冬重十三两。或击黄钟之磬。或鼓黄钟之瑟,轸间九尺,二十五弦,宫处于中,左右为商、徵、角、羽。或击黄钟之鼓。先之三日,太史谒之。至日,夏时四孟,冬则四仲,其气至焉。

  先气至五刻,太史令与八能之士即坐于端门左塾。大予具乐器,夏赤冬黑,列前殿之前西上,钟为端。守宫设席于器南,北面东上,正德席,鼓南西面,令晷仪东北。三刻,中黄门持兵,引太史令、八能之士入自端门,就位。二刻,侍中、尚书、御史、谒者皆陛。一刻,乘舆亲御临轩,安体静居以听之。太史令前,当轩溜北面跪。举手曰“八能之事以备,请行事”制曰“可”。太史令稽首曰“诺”。起立少退,顾令正德曰“可行事”正德曰“诺”。皆旋复位。正德立,命八能士曰“以次行事,间音以竽”八能曰“诺”。五音各三十为阕。正德曰“合五音律”先唱,五音并作,二十五阕,皆音以竽。讫,正德曰“八能士各言事”八能士各书板言事。文曰“臣某言,今月若干日甲乙日冬至,黄钟之音调,君道得,孝道褒”商臣、角民、徵事、羽物,各一板。否则召太史令各板书,封以皂囊,送西陛,跪授尚书,施当轩,北面稽首,拜上封事。尚书授侍中常侍迎受,报闻。以小黄门幡麾节度。太史令前白礼毕。制曰“可”。太史令前,稽首曰“诺”。太史命八能士诣太官受赐。陛者以次罢。日夏至礼亦如之。


小黄门是什么官职

小黄门是皇帝身边的,主要侍奉皇帝及王族,尚书等人
中黄门主要是仆从侍卫,简单说根据离皇帝的远近
黄门是宦官中的机构。比如黄门令 西汉少府属官有此职,东汉因之。秩六百石,宦者充任,主省中诸宦者。
黄门
1、官名 (1)黄门侍郎、给事黄门侍郎的简称。(2)汉有黄门令、小黄门、中黄门等,侍奉皇帝及其家族,皆以宦官充任。故后世亦称宦官为黄门。 2、官署名。《汉书.霍光传》“上乃使黄门画者周公负成王朝诸侯以赐光(霍光)。”颜师古注:“黄门之署,职任亲近,以供天子,百物在焉,故亦有画工。” 3、指天生没有生育能力的男子。周密《齐东野语.黄门》:“世有男子虽娶妇而终身无嗣育者,谓之天阉,世俗命之曰黄门。”


大黄门是什么官?

大黄门就是黄门侍郎。两个是一个官职一样大。
黄门侍郎,又称黄门郎,秦代初置,即给事于宫门之内的郎官,是皇帝近侍之臣,可传达诏令,汉代以后沿用此官职,明清时期为从二品官员,负责协助皇帝处理朝廷事务。 秦汉时,宫门多油漆成黄色,故称黄门。东汉始设为专官,或称之给事黄门侍郎。《后汉书·百官志三》:“黄门侍郎,六百石。本注曰:无员。掌侍从左右,给事中,关通中外。及诸王朝见于殿上,引王就座。”《后汉书·献帝纪》:“初令侍中、给事黄门侍郎员各六人。”隋唐时,黄门侍郎隶属门下省,成为门下省的副官,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称门下侍郎。宋神宗时,元丰改制,首相称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次相称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宋徽宗时,政和时,改左仆射为太宰兼门下侍郎,右仆射为少宰兼中书侍郎。靖康间复改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建炎间,再改宰相官名为尚书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副相为参知政事,乾道间又改为左、右丞相。门下侍郎金元时废除。
“黄门侍郎”与小黄门、黄门令、黄门署长、中黄门冗从仆射这些官职不同,黄门侍郎是官职,由士人充当,是尚书台的侍郎,而小黄门、黄门令、黄门署长、中黄门冗从仆射则是宦者。秦汉时,宫门皆黄色,故号黄门。黄门侍郎因最初在黄门内供职而得名。


三国中的荀攸是太监么

不是,荀家使世家大族,荀攸是他们荀家的直系,不是太监,他只是当过黄门侍郎
黄门侍郎,又称黄门郎,秦代初置,即给事于宫门之内的郎官,是皇帝近侍之臣,可传达诏令,汉代以降沿用此官职。   秦汉时,宫门多油漆成黄色,故称黄门。东汉始设为专官,或称之给事黄门侍郎。《后汉书·百官志三》:“黄门侍郎,六百石。本注曰:无员。掌侍从左右,给事中,关通中外。及诸王朝见于殿上,引王就座。”《后汉书·献帝纪》:“初令侍中、给事黄门侍郎员各六人。”[1]   隋唐时,黄门侍郎隶属门下省,成为门下省的副官,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称门下侍郎。宋神宗时,元丰改制,首相称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次相称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宋徽宗时,政和时,改左仆射为太宰兼门下侍郎,右仆射为少宰兼中书侍郎。靖康间复改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建炎间,再改宰相官名为尚书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副相为参知政事,乾道间又改为左、右丞相。门下侍郎金元时废除。


上一篇:黄金大劫案票房

下一篇:狗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