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高祖

时间:2024-04-15 03:34:36编辑:揭秘君

乾隆是清高宗、努尔哈赤是清太祖、皇太极是清太宗,那剩下的清十二帝中的其他人分别叫什么呢?

庙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年号 皇陵
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1616年~1626年 天命 福陵
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 1627年~1643年 天聪/ 崇德 昭陵
世祖;爱新觉罗福临 1644年~1661年 顺治 孝陵
圣祖;爱新觉罗玄烨 1662年~1722年 康熙 景陵
世宗:爱新觉罗胤禛 1723年~1735年 雍正 泰陵
高宗:爱新觉罗弘历 1736年~1795年 乾隆 裕陵
仁宗:爱新觉罗颙琰 1796年~1820年 嘉庆 昌陵
宣宗:爱新觉罗旻宁 1821年~1850年 道光 慕陵
文宗:爱新觉罗奕詝 1851年~1861年 咸丰 定陵
穆宗:爱新觉罗载淳 1862年~1874年 祺祥/ 同治 惠陵
德宗:爱新觉罗载湉 1875年~1908年 光绪 崇陵
(无庙号)爱新觉罗溥仪 1909年~1911年 宣统 华龙陵园


清太祖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什么关系

  清太祖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父子关系。
  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年2月21日—1626年9月30日),清朝的奠基者,后金开国皇帝,通满语和汉语,喜读《三国演义》。二十五岁时起兵统一女真各部,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汗,建立后金,割据辽东,建元天命。萨尔浒之役后,迁都沈阳。之后席卷辽东,攻下明朝在辽七十余城。
  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11.28—1643.09.21),即清太宗,又译黄台吉 、洪太主,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第八子,清初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后金第二位大汗、清朝开国皇帝。自少年起常随父兄狩猎和征战,骑射娴熟。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尔哈赤去世后,皇太极受推举袭承汗位,改次年为天聪元年。皇太极即位之后进行大刀阔斧的封建化改革,加强中央集权;在战略上定先征服朝鲜和漠南蒙古,以解除攻明后顾之忧的战略方针。对明则采纳汉族降官建议,确立"讲和与自固之策",重用汉将,削弱明朝实力,志在入关夺取全国政权。


清太祖是甚么人?

清太祖努尔哈赤(满文:1559年2月21日-1626年9月30日),原姓不明,后改姓爱新觉罗(明朝文献称:童、佟),名努尔哈赤,号淑勒贝勒,后金太祖高皇帝。 关于努尔哈赤的名字,明朝人文献多记载为童或佟奴儿哈赤,朝鲜人早期文献记载为老乙可赤、奴儿哈赤,清朝官方文献中则记载为努尔哈齐(见《清太祖实录》)或努尔哈奇,现多称其为努尔哈赤。 尔哈赤在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出生于建州左卫苏克素护部赫图阿拉城(后改称兴京,今中国辽宁省新宾县)。祖父觉昌安(明代译作叫场)、父塔克世(明代译作他失)为建州左卫指挥,母为显祖宣皇后。 在当时的东北地区,最主要的军事力量是辽东总兵李成梁的部队。他利用女真各部落之间以及和其他民族部落之间的矛盾纵横捭阖,以控制局势。明朝建州右卫指挥使王杲(努尔哈赤的外祖父)于万历二年(1574年)叛明被李成梁诛杀。李成梁把努尔哈赤从小就收养在身边,以控制觉昌安、塔克世的建州左卫。所以努尔哈赤小时受到很深的汉文化的熏陶,并担任过明朝的下级军官。 万历十一年(1583年)李成梁攻打王杲的儿子阿台所在的古勒寨。阿台之妻是觉昌安的孙女(努尔哈赤的堂姐),所以觉昌安、塔克世进城去劝降阿台,因战事紧急被围在寨内。建州女真苏克素浒河部图伦城的城主尼堪外兰在李成梁的指挥下攻破古勒寨之后屠城,觉昌安、塔克世也未能幸免。努尔哈赤闻讯决心报仇。 万历十二年(1584年)努尔哈赤率领部众去攻打尼堪外兰(当时装备短缺,仅有十三副盔甲),也正式开始统一女真的大业。1587年攻克佛阿拉城,自称可汗。据满洲实录,1599年努尔哈赤采用了蒙古文字而为满语配上了字母。1603年迁都到赫图阿拉。1616年明万历四十四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成为后金大汗。1618年明万历四十六年,因为努尔哈赤认为朝廷偏袒叶赫部而心生不忿的缘故,愤然颁布「七大恨」,起兵反明,由此可见,努尔哈赤已经彻底地弃置了他对当时汉族朝廷的信任。次年三月,后金发动萨尔浒之战,掌握有利战机,集中兵力,「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大败明军,歼灭明军约六万人,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1621年努尔哈赤迁都辽阳,兴建东京城。天启二年即天命七年(1622年),努尔哈赤大败辽东经略熊廷弼和辽东巡抚王化贞,夺取明辽西重镇广宁(今辽宁北宁市),熊廷弼兵败被斩,王化贞下狱论死。1625年迁都沈阳,改沈阳为盛京。1626年一月发起宁远之战,明朝守将袁崇焕以葡萄牙制的红夷大炮击败之,兵退盛京(沈阳)。同年四月,又亲率大军,征蒙古喀尔喀,「进略西拉木轮,获其牲畜」。五月,毛文龙进攻鞍山,努尔哈赤回师盛京。七月中旬,身患毒疽,七月廿三往清河汤泉疗养,八月初七,大渐,十一,乘船顺太子河而下,病逝于靉(ài)福陵隆恩门鸡堡(今沈阳市于洪区翟家乡大挨金堡村),终年六十八岁。 努尔哈赤死因众说纷纭,一般人相信是受到炮击重伤而死。根据有些学者考证,努尔哈赤的死因应是抑郁症(李鸿彬《满族崛起与清帝国建立》)。驰骋疆场的沙场老将竟败于进士出身袁崇焕之手,精神上受到很大的创伤;再者鞍马劳累,积劳成疾,对于传位大事,萌含着家庭之变,也是深怀隐忧。至于他当时有无受伤,此为满人所忌,今日已经无法考证。 努尔哈赤葬于沈阳福陵(今沈阳东陵),庙号「太祖」。
参考: zh. *** /wiki/%E6%B8%85%E5%A4%AA%E7%A5%96
清太祖 努儿哈赤 (1559-1626) 后金太祖高皇帝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年明嘉靖三十八年—1626年9月30日天命十一年八月十一日),原姓不明,后改姓爱新觉罗,名努尔哈赤(一作努尔哈齐),号淑勒贝勒,出生喺建州左卫苏克素护部赫图阿拉城(后改称兴京,今中国辽宁省新宾县)。父亲系塔克世(明代译作塔矢)-建州左卫指挥,母亲系喜塔拉氏。 姓爱新觉罗,女真人。清王朝的奠基者
通汉语
喜读《三国演义》,二十五岁时
在祖居起兵统一女真各部
平定中国东北部,并屡次打败明朝军队,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建立后金,割据辽东,建元天命。萨尔浒之役后,迁都沈阳。次年于宁远城之役被明将袁崇焕炮石击伤。忧愤而死。 清朝建立后,尊为清太祖。
参考: zh-yue. *** /wiki/%E6%84%9B%E6%96%B0%E8%A6%BA%E7%BE%85%E5%8A%AA%E7%88%BE%E5%93%88%E8%B5%A4 and greatchinese/emperors/nuerhachi
... 崇祯、清太祖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如果他不是被人谋杀的
那么是惟一的例外)、蒙古人的首领林丹汗、朝鲜国王李佑;始终是死路一条的将军和大臣(奋勇抗敌的将军与降敌做汉奸的将军
忠鲠正直的大臣与奸佞 *** 的大臣
命运都没甚么分别
... cbooks/textsearch?job=3&subnameID=4745... - 更多此站结果
参考: yahoo
清太祖努尔哈赤1559年2月21日-1626年9月30日),原姓不明,后改姓爱新觉罗(明朝文献称:童、佟),名努尔哈赤,号淑勒贝勒,后金太祖高皇帝。 关于努尔哈赤的名字,明朝人文献多记载为童或佟奴儿哈赤,朝鲜人早期文献记载为老乙可赤、奴儿哈赤,清朝官方文献中则记载为努尔哈齐(见《清太祖实录》)或努尔哈奇,现多称其为努尔哈赤。 2007-08-27 16:00:36 补充: ~女真族人~1616年明万历四十四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成为后金大汗。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616年-1626年间执政) 继任:八子皇太极 后金:天命 • 天聪崇德 • 顺治 • 康熙 • 雍正 • 乾隆 • 嘉庆 • 道光 • 咸丰 • 同治 • 光绪 • 宣统
清太祖 努儿哈赤 (1559-1626) 姓爱新觉罗,女真人。清王朝的奠基者
通汉语
喜读《三国演义》,二十五岁时
在祖居起兵统一女真各部
平定中国东北部,并屡次打败明朝军队,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建立后金,割据辽东,建元天命。萨尔浒之役后,迁都沈阳。次年于宁远城之役被明将袁崇焕炮石击伤。忧愤而死。 清朝建立后,尊为清太祖。
参考: greatchinese/emperors/nuerhachi


清太祖、清世祖、清圣祖分别指谁?

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清世祖:清世祖顺治皇帝名爱新觉罗福临,清圣祖:清圣祖康熙,名爱新觉罗·玄烨。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清朝的奠基者,后金开国之君,通满语和汉语,喜读《三国演义》。二十五岁时起兵统一女真各部,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汗,建立后金,割据辽东,建元天命。萨尔浒之役后,迁都沈阳。之后席卷辽东,攻下明朝在辽七十余城。清世祖:清世祖顺治皇帝,名爱新觉罗福临清朝第三位皇帝,清朝入关后的首位皇帝。清太宗第九子,生母为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清圣祖:清圣祖康熙,名爱新觉罗·玄烨清朝第四位皇帝(1661年-1722年在位),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蒙古人称他为恩赫阿木古朗汗或阿木古朗汗(蒙语“平和宁静”之意,为汉语“康熙”的意译)。西藏方面尊称为“文殊皇帝”。顺治帝第三子,母亲为孝康章皇后佟佳氏。扩展资料福临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代皇帝。他亲政以后不过10年。一方面革除了明朝末年的许多弊政,另一方面又克服了满族统治者自身的某些落后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以笼络汉族士大夫洗刷关外伧荒,从而缓和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实现了除台湾以外的中国领土的统一。这就为康雍乾时期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坚固的基础。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福临是清朝开国时的关键君主,在中国历史上起了进步的作用。康熙帝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有学者尊之为“千古一帝”,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农历十一月十三日崩于畅春园,终年68岁。庙号圣祖,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葬于景陵。传位于第四子胤禛。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爱新觉罗福临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爱新觉罗·玄烨

皇清显祖是什么意思

应该是皇清显考吧。
考,父亲。皇清显考,大清朝去世的先父。这四个字一般用于墓碑上。

皇清:
在表现与立碑人关系之外,有时“中榜”行文的最上端会出现“清”、“皇清”、“皇明”、“中华”、“民国”、“皇清待赠”的字样。这些虽都说明自认客死异乡的先人的归属感,但政治立场则显然已不相同。尤其是同一时代的死者各用“皇清”与“皇明”的刻文,或者反清复明组织领袖碑上被刻上“皇清待赠”的字样,都表明政治立场的变化。其中也有些墓碑会把清朝或本地政府所赐给墓中人的官衔,或会党的私谥赠号刻在中榜的姓名之上端,藉以说明墓中人生前的荣耀。
谢谢采纳。


皇清高高祖是什么意思

  这个准确说叫庙号 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等
  庙号是中国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宣奉祀时追尊的名号,一般认为,庙号起源于商朝,如太甲为太宗、太戊为中宗、武丁为高宗(成汤有可能是太祖)。庙号最初非常严格,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开国君主一般是祖、继嗣君主有治国才能者为宗。(“古者天子庙号,祖有功而宗有德,始自三代,迄于两汉,名实相允,今古共传。”)
  汉朝以后承袭了庙号这一制度。汉朝对于追加庙号一事极为慎重,不少皇帝因此都没有庙号。刘邦是开国君主,庙号为太祖(但自司马迁时就称其为高祖,后世多习用之),谥号为高皇帝(谥法无「高」,以为功最高而为汉之太祖,故特起名焉)。汉朝强调以孝治天下,所以除刘邦外,继嗣皇帝谥号都有「孝」字。两汉皇帝人人都有谥号,但有庙号者极少。西汉刘邦为太祖高皇帝(孝景帝刘启上庙号)、刘恒为太宗(孝景帝刘启上庙号)、刘彻为世宗孝武皇帝(孝宣帝刘询上庙号)、刘询为中宗孝宣皇帝(刘秀上庙号)、刘?#93;为高宗孝元皇帝(刘衎上庙号)、刘骜为统宗孝成皇帝;东汉刘秀为世祖光武皇帝(孝明帝刘庄上庙号)、刘庄为显宗孝明皇帝(孝章帝刘炟上庙号)、刘炟为肃宗孝章皇帝(孝和帝刘肇上庙号)。另外东汉还有几个皇帝有庙号:刘肇为穆宗孝和皇帝、刘佑为恭宗孝安皇帝、刘保为敬宗孝顺皇帝、刘志为威宗孝桓皇帝,不过这一些庙号在孝献帝时被取消。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庙号开始泛滥(“降及曹氏,祖名多滥”)。而到了唐朝,除了某些亡国之君以及短命皇帝之外,一般都有庙号。
  庙号常用「祖」字或「宗」字。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太祖」或「高祖」,如汉太祖、唐高祖、宋太祖;后面的皇帝一般称为「宗」,如唐太宗、宋太宗等。但是也有例外。「祖」之泛滥,始于曹魏。到十六国时期,后赵、前燕、后秦、西秦等等小国,其帝王庙号几乎无不称祖。
  在称呼时,庙号常常放在谥号之前,同谥号一道构成已死帝王的全号。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
  一般来说,庙号的选字并不参照谥法,但是也有褒贬之意。太祖、高祖开国立业,世祖、太宗发扬光大,世宗、高宗等都守成令主的美号,仁宗、宣宗、圣宗、孝宗、成宗、睿宗等皆乃明君贤主,中宗、宪宗都是中兴之主。另外,哲宗、兴宗等都是有所作为的好皇帝。神宗、英宗功业不足,德宗、宁宗过于懦弱,玄宗、真宗、理宗、道宗等好玄虚,文宗、武宗名褒实贬,穆宗、敬宗功过相当,光宗、熹宗昏庸腐朽,哀宗、思宗只能亡国。


清朝第一个皇帝是谁?

清朝的第一个皇帝(开国皇帝)其实可以分成以下几类——
1.清朝的前身是后金汗国,是一个酋长类的国家,其建立者是努尔哈赤。他在世的时候只不过是后金的大汗,并不是皇帝。
清朝建立后追封他为清太祖,谥曰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在位时间为1616年-1626年,年号天命(足可见其心必异)。
他二十五岁时起兵统一女真各部,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汗,建立后金,割据辽东,建元天命。萨尔浒之役后,迁都沈阳。之后席卷辽东,攻下明朝在辽七十余城,之后与袁崇焕交战,被袁将军轰伤而死。不过女真人从他开始逐渐强大了起来,所以死后追封为太祖。
2.清朝是在第二任大汗皇太极的时候改的国号,皇太极算得上是清朝的开国君主,不过一般清朝多继承后金的天命,以努尔哈赤为开国之君,从庙号也能看得出来。
皇太极,本名黄台吉,乾隆时期为了显示皇家的尊容改为皇太极。后金第二位大汗,1636年改国号为大清,虽然不曾入主中原,但是其在东北称帝,故算得上清朝的皇帝。据说“金”改“清”不只是为了避嫌宋辽时代的那个“金”,而是清朝原为金国,而明朝之“明”属火,火克金,努尔哈赤被袁崇焕打得大败,“焕”字也属火,金属溶化后会变成液体,故由五德终始说改为“清” 。
1643年,皇太极猝死,庙号太宗,谥号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葬于沈阳昭陵。在位17年,年号天聪和崇德。


清朝第一位皇帝是谁?

清朝第一位皇帝是顺治。顺治,清朝第三位、清军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崇德八年(1643)年,顺治子承父位,时年六岁,做了皇帝,由摄政王多尔衮和郑亲王济尔哈朗辅政。1644年4月26日,清军经过激战,大败李自成。同年10月,顺治帝迁都北京,成了清朝入关的第一位皇帝。1644年明朝退出了历史舞台,清朝正式登场,清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而那个时候,少年天子顺治帝刚刚登基一年左右,所以说顺治帝才算清朝的第一个皇帝。详情:1636年,汉满蒙三族共呈劝进表,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大清。1644年,驻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降清,多尔衮率领清兵入关。入关后20年时间里,平定大顺、大西、南明等政权。 后又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完成全国统一。

康熙,雍正,乾隆的顺序

康熙,雍正,乾隆的顺序为:康熙——雍正——乾隆。清圣祖仁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即康熙帝,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 。《清史稿》:“圣祖仁孝性成,智勇天锡。早承大业,勤政爱民。纬武,寰宇一统,虽曰守成,实同开创焉。圣学高深,崇儒重道。几暇格物,豁贯天人,尤为古今所未觏。而久道化成,风移俗易,天下和乐,克致太平。其雍熙景象,使后世想望流连,至于今不能已。爱新觉罗·胤禛(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清朝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康熙帝第四子,母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乌雅氏。年号雍正。雍正在位13年,对清廷机构和吏治,做了一系列改革。如为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统治,实行改土归流、耗羡银归公,建立养廉银制度等。特别是雍正七年(1729年)在出兵青海,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后,为提高军务效率,在离养心殿百步之遥的隆宗门内设立军机处,更是铸就了沿袭至清末的帝后独揽军政要务的集权模式。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入关之后的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乾隆继位后,在政治上矫其祖宽父严之弊,实行“宽严相济”之策,务实足国,整顿吏治,厘定各项典章制度,优待士人,安抚雍正朝受打击之宗室。经济上奖励垦荒,兴修水利,全国呈现出一派繁荣昌盛之势。

爱新觉罗·弘历的儿子有几个?

一共有17个儿子,留下名字的只有14个,分别是永璜、永琏、永璋、永珹、永琪、永瑢、永琮、永璇、永瑆、永璂、永璟、永璐、永琰、永璘。1、永璜爱新觉罗·永璜(1728年7月5日-1750年4月21日),乾隆帝长子,生母哲悯皇贵妃富察氏,生于雍正六年五月廿八日。乾隆十三年,因不懂礼数,被乾隆责备,因而失宠。乾隆十五年三月,薨。追封定亲王,谥“安”。2、永琏爱新觉罗·永琏,清高宗乾隆帝次子,生于雍正八年(1730年),卒于乾隆3年(1738年),生母孝贤纯皇后富察氏。乾隆帝称其“朕之嫡子,聪明贵重,气宇不凡”,乾隆元年(1736年)被秘立为皇太子。永琏此名为其皇祖清世宗雍正帝所赐,隐示承宗器之意。清朝前四个皇帝均为庶出,于是乾隆帝决心从自己的儿子开始,由嫡子继承皇位,便将永琏密定为皇储,但未想两年多以后,永琏得病而死,年仅九岁。乾隆帝极为伤感,赠谥号“端慧皇太子”,并于乾隆八年十二月十一日入葬端慧皇太子园寝。3、永璋爱新觉罗·永璋(1735-1760),清高宗乾隆帝第三子,雍正十三年(1735年)五月廿五日生,其母当时为宝亲王格格(相当于侍妾)即后来的纯惠皇贵妃苏氏。初封循郡王。后母子二人均逝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永璋于是年七月十六日去世,年26岁,追封循郡王。4、永珹爱新觉罗·永珹(1739~1777年),满洲正黄旗人。乾隆帝第四子,母为淑嘉皇贵妃金佳氏。乾隆四年正月十四日,卯时生。乾隆二十八年十一月,奉旨出继和硕履懿亲王胤裪后。四十二年二月二日辰时薨逝,终年三十九岁,谥号为"端"。嘉庆四年三月,追赠亲王。5、永琪爱新觉罗·永琪(1741年3月23日-1766年4月16日),清王朝宗室。字筠亭,号藤琴居士,清高宗乾隆皇帝第五子,母亲愉贵妃珂里叶特氏。乾隆三十年十一月,封荣亲王。永琪少习骑射,娴国语,上钟爱之。乾隆三十一年三月,薨,谥曰纯。6、永瑢爱新觉罗·永瑢(1743-1790年),号九思主人,清朝宗室大臣,乾隆帝六子。乾隆二十四年冬,出继给慎靖郡王允禧,封贝勒,管理内务府、充四库全书玉牒馆总裁、监管钦天监事务。五十四年,晋封质亲王。五十五年薨,年四十八岁,谥号为庄。工诗擅画,主要作品有《岁朝图》、《枫溪垂钓图轴》。7、永琮爱新觉罗·永琮,乾隆帝第七子,乾隆十一年丙寅四月初八日子时生,生母为孝贤纯皇后富察氏,他出自正嫡且天资聪慧,因此深惬乾隆帝心意,乾隆有意立他为太子。乾隆十二年丁卯十二月二十九日亥时因出痘薨,年二岁,乾隆命丧仪较皇子从优,谥曰悼敏皇子。随葬于朱华山端慧皇太子园寝。嘉庆四年(1799年)三月,追封为哲亲王。8、永璇爱新觉罗·永璇(1746-1832年)乾隆帝第八子。生母为淑嘉皇贵妃金氏,封号和硕仪慎亲王。乾隆四十四年三月,初封多罗仪郡王。嘉庆四年正月,晋封和硕仪亲王,命总理吏部事,清除和珅党羽。二月自请罢管部务;七年十二月,以功劳加给其一子贝子爵位;十八年九月,以禁中制贼功,开复所有处分。二十五年十月,以王属尊行,免宴见行叩拜礼。道光十二年八月初七日薨,年八十七,是清朝最长寿的皇子,谥号曰慎。9、永瑆爱新觉罗·永瑆(1752年3月22日-1823年5月10日),号少厂,一号镜泉,别号诒晋斋主人,满洲正黄旗人。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第十一子,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异母兄。乾隆十七年(1752)二月初七出生,生母为淑嘉皇贵妃金佳氏,封成亲王,嫡福晋为富察氏,大学士傅恒之女,嫡母孝贤纯皇后亲侄女。嘉庆四年,在军机处行走,亲王总领军机自永瑆始,总理户部三库。二十四年,以永瑆年老多病,罢黜一切差使,毋庸在内廷行走。道光三年,薨,年七十二,谥号为哲,是为成哲亲王。10、永璂爱新觉罗·永璂(1752年6月7日-1776年3月17日),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宗室,清高宗乾隆帝第十二子,继皇后辉发那拉氏之子 。天资淳粹,至性过人。乾隆三十六年,负责编纂《御制满蒙文鉴》总纲。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卒,无爵。嘉庆四年(1799年)三月,追封贝勒。11、永璟早夭,生平不详。12、永璐早夭,生平不详。13、永琰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yóng yǎn](1760年11月13日—1820年9月2日),原名永琰,清朝第七位皇帝,清军入关后的第五位皇帝,乾隆帝的第十五子。年号嘉庆,在位二十五年。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十一月十三日出生,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汉族)。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封为和硕嘉亲王。颙琰在位前四年并无实权。乾隆帝死后才独掌大权。颙琰对贪污深恶痛绝,他肃清吏治,惩治了贪官和珅等人。但他为了维护政权稳定对统治阶级的肃贪力度有限,以致于收效不大。终嘉庆一朝,贪污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倒更加严重。他在位期间正值世界工业革命兴起的时期,也是清朝由盛转衰的时期。这时期发生了白莲教之乱,八旗生计、河道漕运等问题也日益凸显,鸦片亦流入中国。清朝出现了中衰。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驾崩,庙号仁宗,谥号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光裕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葬于清西陵之昌陵。14、永璘爱新觉罗·永璘(1766年6月17日-1820年4月25日),清朝宗室大臣,清高宗乾隆帝第十七子,嘉庆皇帝同母弟弟。乾隆三十一年五月十一日生,生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永璘是乾隆最小的儿子,据说是最不成器的,四处游荡,明哲保身。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晋封贝勒。嘉庆帝亲政,封庆郡王。嘉庆二十五年,晋封庆亲王,不久去世,时年55岁,谥号为僖。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弘历

爱新觉罗·胤礽有几个儿子?

长子:直郡王(爱新觉罗胤褆)
次子:废皇太子(爱新觉罗胤礽)
三子:成隐郡王(爱新觉罗胤祉)
四子:雍亲王(爱新觉罗胤禛)雍正皇帝
五子:恒亲王(爱新觉罗胤祺)
六子:早夭(爱新觉罗胤祚)
七子:晋亲王(爱新觉罗胤祐)
八子:晋廉亲王(爱新觉罗胤禄)
九子:早夭(爱新觉罗胤塘)
十子:敦郡王(爱新觉罗胤我)
十一子:早夭(爱新觉罗胤子)
十二子:履郡王(爱新觉罗胤韬)
十三子:恰贤亲王(爱新觉罗胤祥)
十四子:逊秦郡王(爱新觉罗胤禵)
十五子:晋逾郡王(爱新觉罗胤偶)
十六子:庄克亲王(爱新觉罗胤吕)
十七子:果翼亲王(爱新觉罗胤里)
十八子:早夭
十九子:早夭
二十子:简静贝勒(爱新觉罗胤伟)
二十一子:申静郡王(爱新觉罗胤喜)
二十二子:龚勤贝勒(爱新觉罗胤祜)
二十三子:成郡王(爱新觉罗胤祺)
二十四子:克贤郡王(爱新觉罗胤秘)


清高宗的皇帝是谁?

乾隆后面的皇帝是嘉庆。在位皇帝:嘉庆帝颙琰,清高宗弘历第十五子。生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初名永琰,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被密建为皇储。五十四年(1789)被封为嘉亲王。六十年(1795年)九月,被正式宣布立为皇太子。第二年正月初一日,受乾隆帝禅位即帝位。其后,朝政仍被太上皇乾隆帝控制,颙琰暂时居住在毓庆宫。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乾隆帝死后,开始亲政。面对乾隆末年危机四伏的政局,嘉庆帝打出“咸与维新”的旗号,整饬内政,整肃纲纪。诛杀权臣和珅,罢黜、囚禁和珅亲信死党。诏求直言,广开言路,祛邪扶正,褒奖起复乾隆朝以言获罪的官员。诏罢贡献,黜奢崇俭。要求地方官员对民隐民情“纤悉无隐”,据实陈报,力戒欺隐、粉饰、怠惰之风。但其对内政的有限整顿,未能从根本上扭转清朝政局的颓败。

清高宗有几皇子?

  ○清高宗(名弘历,年号乾隆)诸子
  定亲王-永璜(高宗第一子)
  端慧太子-永琏(高宗第二子,九岁薨)
  循郡王-永璋(高宗第三子)
  荣亲王-永琪(高宗第五子)
  哲亲王-永琮(高宗第七子)
  仪亲王-永璇(高宗第八子,八十八岁薨)
  成亲王-永瑆(高宗第十一子,七十二岁薨)
  贝勒-永璂(高宗第十二子)
  清仁宗-颙琰(高宗第十五子,初封嘉亲王)
  庆亲王-永璘(高宗第十七子,其孙奕劻封为铁帽子王)


  乾 隆 诸 子

  序 名 出生日期 封爵 卒年、月 生母
  1.永璜 雍正06年05月28日 追封安亲王 乾隆15年03月 哲悯皇贵妃富察氏
  2.永琏 雍正08年06月26日 追封皇太子 乾隆03年10月 孝贤纯皇后
  3.永璋 雍正13年05月25日 追封遁郡王 乾隆25年07月 纯惠皇贵妃苏佳氏
  4.永(玉成) 乾隆04年正月14日 履端亲王 乾隆42年02月 淑嘉皇贵妃金佳氏
  5.永琪 乾隆06年02月07日 荣亲王 乾隆31年03月 愉贵妃珂里叶特氏
  6.永瑢 乾隆08年12月14日 盾庄亲王 乾隆55年05月 纯慧皇贵妃苏佳氏
  7.永琮 乾隆11年04月01日 追封哲亲王 乾隆12年 孝贤纯皇后
  8.永璇 乾隆11年07月15日 仪亲王 道光12年08月 淑嘉皇贵妃金嘉氏
  9.---------乾隆13年07月09日-------------乾隆14年04月 淑嘉皇贵妃金嘉氏
  10.--------乾隆16年05月19日-------------乾隆18年06月 舒妃叶赫纳喇氏
  11.永瑆 乾隆17年02月07日 诚哲亲王 道光03年03月 淑嘉皇贵妃金嘉氏
  12.永璂  乾隆17年04月25日 追封贝勒 乾隆31年 废皇后纳喇氏
  13.永璟 乾隆20年12月21日-------------乾隆22年 废皇后纳喇氏
  14.永璐 乾隆22年07月17日-------------乾隆25年 孝仪纯皇后
  15.永琰 乾隆25年10月06日 清仁宗 嘉庆25年07月 孝仪纯皇后
  16.--------乾隆27年11月30日-------------乾隆30年 孝仪纯皇后
  17.永璘 乾隆31年05月11日 庆禧亲王 嘉庆25年 孝仪纯皇后

  总——按生年大小排行:

  雍6年5月 永璜 皇长子 1728-1750 23岁亡 哲悯皇贵妃
  雍6年10月 皇长女 1728-1729 2岁亡 孝贤皇后
  雍正8年 永琏 皇2子 1730-1738 9岁亡 孝贤皇后
  雍正9年4月 皇2女 1731-1731 即亡 哲悯皇贵妃
  雍正9年 固伦和敬 皇3女 1731-1792 62岁亡 孝贤皇后
  雍正13年 永璋 皇3子 1735-1760 26岁亡 纯惠皇贵妃
  乾隆4年 永珹 皇4子 1739-1777 39岁亡 淑嘉皇贵妃
  乾隆6年 永琪 皇5子 1741-1766 26岁亡 愉贵妃
  乾隆8年 永瑢 皇6子 1743-1790 48岁亡 纯惠皇贵妃
  乾隆10年 和硕和嘉 皇4女 1745-1767 23岁亡 纯惠皇贵妃
  乾隆11年 永琮 皇7子 1746-1747 2岁亡 孝贤皇后
  乾隆11年 永璇 皇8子 1746-1832 87岁亡 淑嘉皇贵妃
  乾隆13年 皇9子 1748-1749 2岁亡 淑嘉皇贵妃
  乾隆16年 皇10子 1751-1753 3岁亡 舒妃
  乾隆17年 永瑆 皇11子 1752-1823 72岁亡 淑嘉皇贵妃
  乾隆17年 永璂 皇12子 1752-1776 25岁亡 皇后纳喇氏
  乾隆18年 皇5女 1753-1755 3岁亡 皇后纳喇氏
  乾隆20年 皇6女 1755-1758 4岁亡 忻贵妃
  乾隆20年 永璟 皇13子 1755-1757 3岁亡 皇后纳喇氏
  乾隆21年 固伦和静 皇7女 1756-1775 20岁亡 孝仪皇后
  乾隆22年 皇8女 1757-1767 11岁亡 忻贵妃
  乾隆22年 皇14子 1757-1760 4岁亡 孝仪皇后
  乾隆23年 和硕和恪 皇9女 1758-1780 23岁亡 孝仪皇后
  乾隆25年 嘉庆皇帝 皇15子 1760-1820 61岁亡 孝仪皇后
  乾隆27年 皇16子 1762-1765 4岁亡 孝仪皇后
  乾隆31年 皇17子 1766-1820 55岁亡 孝仪皇后
  乾隆40年 固伦和孝 皇10女 1775-1823 49岁亡 淳妃


上一篇:淘口令

下一篇:火线三兄弟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