钴鉧潭记

时间:2024-04-14 02:28:38编辑:揭秘君

钴鉧潭记翻译

一、译文:钴鉧潭,在西山的西面。它的源头大概是冉溪自南向北奔流如注,碰到山石阻隔,曲折向东流去;潭水的上游和下游水势湍急,撞击更加激荡,侵蚀钴鉧潭的潭岸边,潭边广阔而中间水深,水流冲荡到山石才停止。水流形成车轮般的漩涡,然后才缓缓而流。潭水清澈而平缓,而且十亩有余,钴鉧潭四周有树木环绕,有瀑布垂悬而下。山上有居住的人,因我多次来游玩,一天早晨敲门就来告诉我:“(我因为)无法负担越欠越多的官租私债,(没办法),想在山上锄草开荒,并愿意卖掉我潭上的田,暂时缓解一下债”。我很高兴答应了他的话。我就加高台面,延伸栏杆,疏导高处的泉水使泉水坠落入潭中,发出了悦耳的声音。特别是到了中秋时节赏月更为合适,可以看到天空更高,视野更加辽远。是什么使我乐于住在这夷人地区而忘掉故土?难道不是因为这钴鉧潭?二、原文:出自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钴鉧潭记钴鉧潭在西山西。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东流;其颠委势峻,荡击益暴,啮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流沫成轮,然后徐行,其清而平者且十亩余,有树环焉,有泉悬焉。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游也,一旦款门来告曰:“不胜官租、私券之委积,既芟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贸财以缓祸。”予乐而如其言。则崇其台,延其槛,行其泉,于高者而坠之潭,有声潀然。尤与中秋观月为宜,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扩展资料一、作者简介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理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二、创作背景柳宗元因参加王叔文革新运动,于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被贬到永州担任司马。到永州后,其母病故,王叔文被处死,他自己也不断受到统治者的诽谤和攻击,心情压抑。永州山水幽奇雄险,许多地方还鲜为人知。柳宗元在这漫长的戴罪期间,便到处游览,搜奇探胜,借以开拓胸襟,得到精神上的慰藉。《永州八记》就是这种心态之下的游历结晶,这篇文章写于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年)。

《钴鉧潭西小丘记》翻译及赏析

《钴鉧潭西小丘记》是唐代的柳宗元创作的一篇山水游记散文,选自其代表作《永州八记》,是其中的第三篇。《钴鉧潭西小丘记》语言简约精炼、清丽自然,具有极高的艺术感染力。 其利用托物言志、融情于景等写作手法,巧妙地将柳宗元被贬永州的愤慨与兹丘的遭遇融汇在一起 ,静静的描绘中有一种生命的力量。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钴鉧潭西小丘记》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读。 《钴鉧潭西小丘记》 作者: 柳宗元 得西山(2)后八日,寻(3)山口西北道(4)二百步(5),又得钴鉧潭(6)。西二十五步,当湍(7)而浚者为鱼梁。梁之上有丘)焉(8),生竹树。其石之突怒(9)偃蹇,负土而(10)出,争为奇状者,殆(11)不可数。其嵚然(12)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13)角列而上者,若熊罴(14)之登于山。 丘之小不能(15)一亩,可以笼(16)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17)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余怜(18)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19)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20)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21)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22)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泠(23)之状与目谋,瀯瀯(24)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25)而得异地者二,虽(26)古好事之士,或(27)未能至焉。 噫!以兹丘之胜(28),致之沣(29)、镐(30)、鄠(31)、杜(32),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弃是州(33)也,农夫渔父过而陋(34)之,贾四百,连岁(35)不能售。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36)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37)贺兹丘之遭也。 【注释】 (1)钴鉧(gǔmǔ)潭:潭名。钴鉧,熨斗。潭的形状像熨斗。故名。 (2)西山:山名。在今湖南零陵县西。 (3)寻:通“循”,沿着。 (4)道:这里是行走的意思。 (5)步:指跨一步的距离。沿着山口向西北走两百步。 (6)潭:原选本无,据中华书局版《柳河东集》补。 (7)湍(tuān):急流。浚(jùn):深水。而:连接两个词,起并列作用。鱼梁:用石砌成的拦截水流、中开缺口以便捕鱼的堰。正当水深流急的地方是一道坝。 (8)焉:用于句中,表示语气停顿一下。 (9)突怒:形容石头突出隆起。偃蹇(yǎnjiǎn):形容石头高耸的姿态。 (10)而:连接先后两个动作,起顺承作用。 (11)殆:几乎,差不多。 (12)嵚(qīn)然:倾斜。相累,相互重叠,彼此挤压。 (13)冲(chòng)然:向上或向前的样子。角列:争取排到前面去。一说,像兽角那样排列。 (14)罴(pí):人熊。 (15)不能:不足,不满,不到。 (16)笼:等于说包笼,包罗。 (17)货:卖,出售。不售:卖不出去。 (18)怜:爱惜。售之:买进它。这里的“售”是买的意思。 (19)更:轮番,一次又一次。器用:器具,工具。异:同刈(yì)割。 (20)其中:小丘的当中。以:同“而”,起顺承作用。 (21)举:全。熙熙然:和悦的样子。回巧:呈现巧妙的姿态。技:指景物姿态的各自的特点。 (22)效:效力,尽力贡献。兹:此,这。 (23)清泠(líng):形容景色清凉明澈。谋:这里是接触的意思。 (24)瀯瀯(yíngyíng):象声词,像水回旋的声音。 (25)匝(zā)旬:满十天。匝,周。旬,十天为一旬。 (26)虽:即使,纵使,就是。好(hào)事:爱好山水。 (27)或:或许,只怕,可能。焉:表示估量语气。 (28)胜:指优美的景色。 (29)沣(fēng):水名。流经长安(今陕西西安市)。 (30)镐:地名。在今西安市西南。 (31)鄠(hù):地名,在今陕西户县北。 (32)杜:地名。在今陕西长安县东南。 (33)是州,这个州。指永州。 (34)陋:鄙视,轻视。 (35)连岁:多年,接连几年。 (36)其:岂,难道。遭遇:遇合,运气。 (37)所以:用来……的。所,助词,以,介词。“所”先与介词“以”相结合,然后再与动词“贺”(包括它后面的宾语)组成名词性的词组,表示祝贺这小土山运气的手段。 【译文】 找得西山后的第八天,循着山口向西北走两百步,又发现了钴鉧潭。离潭西二十五步,正当水深流急的地方是一道坝。坝顶上有一座小丘,上面长着竹子和树木。小丘上的石头拔地而起曲折起伏,破土而出,争奇斗怪的,几乎多得数不清。那些重叠着相负而下的,好像牛马俯身在小溪里喝水;那些高耸突出,如兽角斜列往上冲的,好像熊在登山。 这小丘小得不足一亩,可以装到笼子里占为己有。我打听它的主人是谁,有人说:“这是唐家不要的地方,想出售而没人买。”问它的价钱,说:“只要四百文。”我很喜欢它,就买了下来。李深源、元克己这时和我一起游览,他们都非常高兴,以为是出乎意料的收获。我们就轮流拿起镰刀、锄头,铲去杂草,砍掉那些乱七八糟的树,点起一把大火把它们烧掉。好看的树木竹子显露出来了,奇峭的石头也呈现出来了。站在其中眺望,只见四面的高山,天上的浮云,潺潺的溪流,飞禽走兽的遨游,全都自然融洽地呈巧献技,表演在这小丘之下。枕石席地而卧,清澈明净的溪水使我眼目舒适,潺潺的水声分外悦耳,那悠远寥廓恬静幽深的境界使人心旷神怡。不满十天就得到二处风景胜地,即使古代爱好山水的人士,也许没有到过这地方哩。 唉!凭着这小丘优美的景色,如果把它放到京都附近的.沣、镐、鄠、杜等地,那么,喜欢游览观赏的人士争先恐后地来买它的,每天增加重价恐怕更加买不到。如今被抛弃在这荒僻的永州,连农民、渔夫走过也瞧不上眼,售价只有四百文钱,一连几年也卖不出去。而我和深源、克己独独为了得到它而高兴,这个小丘难道真的有遇合或不遇合吗?我把这篇文章写在石碑上,用来祝贺这小丘的遇合。 【赏析】 《钴鉧潭西小丘记》是《永州八记》的第三篇。钴鉧潭的形势,主体是水;小丘的形势主体则是石。作者着重描写石的“奇”,同样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突怒偃蹇”,不仅写出了石的形状,更写出了石的神态,再进一步,用一个“负土而出”的出字,又写出了石的动作。石的奇状既多到殆不可数,作者无法写尽,于是举出其中的两组作为代表,“其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生动细致,可谓“词出意表,而刻画无上”。 然而如此美好奇特的小丘,却是主人的“弃地”。弃到价止四百,而且连岁不能售。小丘的遭际震动了作者的心,于是他怜而买之。得到小丘后,“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这番去除务尽的行动,是对自然界秽草恶木的憎恶,又传达出作者对社会邪恶势力的深恶痛绝。声东击西,指桑骂槐而已。当铲刈焚烧之后,嘉木美竹奇石一下子展现在新主人面前,小丘恢复了它天然幽美的风姿,文中写道:“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作者得意之余,回想发现和得到小丘的过程,不禁感慨系之。小丘就是小丘,放在帝畿则为名胜,在远州则为弃地。被弃置的小丘“农夫过而陋之”,为作者和他的朋友所赏识,从而彻底地改变了命运,而这仅仅是偶然的机缘巧合,太难得了。如此前写小丘之胜,后写弃掷之感,高兴之余顿处凄清,转折之中独见幽怜。名为小丘,实为作者而已。 永州山水,在柳宗元之前,并不为世人所知。但是这些偏居荒芜的山水景致,在柳宗元的笔下,却表现出别具洞天的审美特征,极富艺术生命力。正如清人刘熙载在《艺概·文概》中所说:“柳州记山水,状人物,论文章,无不形容尽致;其自命为‘牢笼百态’,固宜。”柳宗元时而大笔挥洒,描摹永州山水的高旷之美,使寂寥冷落的永州山水给人以气势磅礴之感。 这篇文章不是客观描摹自然风景,而是蕴藏着作者深厚的思想感情。他慨叹这样美好的风景被遗弃在僻远的荒野中无人赏识,受人轻蔑,正是借以倾吐自己的抱负和才能被埋没、遭打击的不平之鸣。正如他在《愚溪诗序》中所说,他是以心与笔“漱涤万物,牢笼百态”。像《钴鉧潭西小丘记》中所写的景物是:“清泠之状与目谋,瀴瀴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这山水便不仅仅是一种视觉、听觉的客观对象,而是投射了作者心境的活生生的亲切的自然。所以,他笔下的山水,都具有他所向往的高洁、幽静、清雅的情趣,也有他诗中孤寂、凄清、幽怨的格调。在同病相怜的情况下,能够努力发掘、欣赏这遗弃的美好风景的只有柳宗元,而能够安慰孤苦受辱的柳宗元的也就是这些山水了。 《永州八记》对自然美的描绘,贵在精雕细刻出一种幽深之美。八记描写的大都是眼前小景,如小丘、小石潭、小石涧、小石城山等,柳宗元总是以小见大,犹如沙里淘金,提炼出一副副价值连城的艺术精品。如《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对小石潭周围环境的描写,“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创造出一种空无人迹的山野清幽之美。又如《石渠记》对小石渠之水流经之处细腻的刻画,在长不过十许步的小水渠上,一处处幽丽的小景,美不胜收。越过石渠是昌蒲掩映、苔藓环绕的石泓,又折而西行,旁陷岩石之下是幅员不足百尺、鱼儿穿梭的清深的小水潭,又向北曲行,则全都是诡石、怪木、奇卉、美竹。 作者眼前的这些小景,幽深宜人,展示出永州山水的特有风姿。柳宗元曾经说:“余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自 慰,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他的意思就是说虽然因永贞革新遭挫,但他未改本色,于是借山水之题,发胸中之气,洗涤天地间万物,囊括大自然的百态,在用笔赞赏山水美的同时,把自己和山水融化在一起,借以寻求人生真谛,聊以自 慰。因而,柳宗元在《永州八记》中刻画永州山水的形象美、色彩美和动态美,不是纯客观地描摹自然,而是以山水自喻,赋予永州山水以血肉灵魂,把永州山水性格化了。可以说,永州山水之美就是柳宗元人格美的艺术写照,物我和谐,汇成一曲动人心弦的人与自然的交响华章。

钴鉧潭记 原文 翻译 赏析

[编辑本段]『原文』
钴鉧潭在西山西.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东流;其颠委势峻,荡击益暴,啮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流沫成轮,然后徐行,其清而平者且十亩余,有树环焉,有泉悬焉.
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游也,一旦款门来告曰:“不胜官租、私券之委积,既芟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贸财以缓祸.”予乐而如其言.则崇其台,延其槛,行其泉,于高者而坠之潭,有声潀然.尤与中秋观月为宜,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
【译文】
钴鉧潭,在西山的西面.其开始大概是冉水从南边奔流下来,碰到山石阻隔,曲折向东流去;其头尾水势峻急,更加激荡,侵蚀岸崖,所以边缘广阔而中部水深,最后遇有石头停下来;水流形成的旋涡像车轮翻滚以后,慢慢流去.清澈而平静的水面有十亩.四周树木环绕,上有泉水流下.
山上有居住者,因我多次来游玩,刚一敲门就来告诉我:“无法负担越欠越多的官租私债,(没办法),我想在山上锄草开荒,并愿意卖掉我潭上的田,暂时缓解一下债”.我很高兴答应了他的话.我就加高台面,延伸栏杆,疏导高处的泉水使其坠落入潭中,发出了悦耳的声音.特别是到了中秋时节赏月更为合宜,可以看到天空更高,视野更加辽远.是什么使我乐于住在这旷野而忘掉故土?莫非是这钴鉧潭 ?
这一段78个字,主要内容是发表议论,谈感想.这是一篇游记文,一篇好的游记文,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这种美的享受来源于作者所创造的美的艺术形象,离开了具体的艺术形象,读者也就无法感受美的存在了.而作为山水游记,塑造形象的唯一工具就是语言文字,柳宗元的这篇小丘记,在运用语言方面很有一些特色.全文271个字,每一个字都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他选用的词语,看起来很平淡很质朴,没有丝毫雕琢的痕迹,但细细研究一番,就不难发现,作者是经过精心构思,很下了一些功夫的.我们随便举两个例子来谈谈.如写石头‘负土而出’,这个‘出’字是非常平常的一个字,可是它用在这个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跟石头一联系起来,就很不平常了.石头明明是耸立在山上,而作者却说它是从地里冒出来的.不经过深入构思,作者能随意吐口而出吗?由于作者在构思中找到了‘出’这个动词,这篇文章也就跟着活起来了.文章的艺术效果也就很不一样了.另外,最后一句,“所以贺兹丘之遭也”,这个“贺”字也不要等闲视之.在这个‘贺’中,我们能体会到什么呢?我们不只是体会到一种喜悦的健康的思想情绪,也体会到作者对前途充满了自信心,作者很相信自己的才干.很相信自己的理想.正因为作者有这样的自信心,所以才能在政治上遭受打击的情况下,事先祝贺自己将会有好的遭遇.另外,作者很注意语言的音乐美.作者喜欢在散句中夹杂一些韵语,如“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这三个词组中的‘浮、流、游’都是同一个韵部的字,读起来很顺口.


钴姆潭记》翻译

分类: 教育/科学 >> 学习帮助
问题描述:

谢谢了

解析:

钴鉧潭,位于永州市芝山区柳子街旁的愚溪之中。《钴鉧潭记》是柳宗元“得西山后八日”所作。

钴鉧潭是由冉水汇成的,因而作者先从冉水着笔:“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东流”。“奔注”二字描状冉水强悍的生命力,大有迅猛而来,一泻千里之势,但偏偏遇上了屹立不动的山石挡住了去路。“奔注”之水毫不示弱,抵石而下。但水毕竟“抵”不过山石,只得“屈折东流”似乎示弱了。转眼间又一奇迹出现了。经过山石激荡后的溪水,变得更加湍急狂暴了,直到“啮其涯”狠命地“啮”完了水涯的沙土,奔注之水全部流到潭中,有所归依,才甘罢休。在此,作者以飞动的笔势写出了湍急的溪水景象。接下来,作者则描绘“鸾广而中深”的水潭。约有十亩大的潭水则显得格外的平静,格外的清澈。至此,作者的笔势也由峻急而变得平缓起来,不仅表现了溪水因落差过大而迸发出的巨大冲击力,而且进一步写出了溪水“流沫成轮”的又一性情,生动地描画出旋涡溅沫卷雪、旋转如飞的奇景。由此我们看到,柳宗元笔下的永州山水是流动变幻的,神秘瑰伟的,并且是有着强悍的生命力的锦绣画卷。这似乎与作者顽强执着、自信自强的意愿相合,其精神不禁为之一振,长时间被压抑的内在不屈与傲岸的情绪得到了渲泄。

冉水由“奔注”而遇阻,而“屈折”,而“荡击”,而“啮”食,直至冲出个水潭来。这是一种充满了力度、骨气凛凛的壮观之景。“其清而平者且十亩余,有树环焉,有泉悬焉”。这又是一种安宁疏朗,深婉幽美的恬静之景。自古以来,人们都认为“山水有道”,“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人只有与大自然融合一体,才能识得天机,悟透人理。在柳宗元笔下,永州山水完全是为“我”而独有的。其一草一木,一泉一石,动静远近等等,都是或兴发感慨,或寄寓哲理的抒情载体。



作者在描桧了一番钴鉧潭的由来及潭状之后,则笔锋一转,写自己得潭的经过,由写景过渡到叙事。钴鉧潭岸边上居住的一户人家,见作者多次去那里游玩、观赏,有一天,便来敲门相告:因受不了官租私债的重重负担,要躲避到山里去开荒,情愿把潭上的田地卖给作者,以缓解当前的困境。作者“乐而如其言”,把田地买了下来。短短数语,便揭示了当时统治者的苛捐杂税,也表现了作者对老百姓的同情心。然后作者‘崇其岩,延其槛,行其泉于高者而坠之潭,有声淙然。“作者对潭进行了一番精心的改造,使钴鉧潭的环境便更优美了,更宜于”中秋观月“,更宜于站在潭上见天之高,气之迥了。这里,作者犹如一位画家,正陶醉在他刚完成的作品里,悠然自得地欣赏着自己改造的劳动成果。也只有在这幽丽清爽的大自然中,在这“天高气迥”的境界中,他才真正感觉到摈弃了尘世的一切烦扰、官场险恶的樊篱,全身心获得轻松,精神获得解脱。

文章到此,作者沿着买田修潭,再度抒发感慨,绾合二者,收束全篇。“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是谁使我乐于居住在边远地区而忘掉京城的呢?不就是你这个小潭吗?作者说因此潭而忘故土,但在这“乐”的背后,我们仿佛也看到作者心底的隐隐哀愁。表面说因此潭而忘故土,实则故土怎能忘呢?不思量,自难忘。这种忧郁,这种期待,始终剪不断,理还乱,这便是作者的矛盾心理。徐幼铮说得很中肯:“结语哀怨之音,反用一乐字托出,在诸记中,尤令人泪随声下。”


钴姆潭记原文(上段翻译)

【原文】
钻鉧潭,在西山西。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东流;其颠委势峻,荡击益暴,啮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流沫成轮,然后徐行。其清而平者,且十亩。有树环焉,有泉悬焉。
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游也,一旦款门来告曰:“不胜官租、私券之委积,既芟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贸财以缓祸。”
予乐而如其言。则崇其台,延其槛,行其泉于高者而坠之潭,有声潀然。尤与中秋观月为宜,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
【译文】
钻鉧潭,在西山的西面。其开始大概是冉水从南边奔流下来,碰到山石阻隔,曲折向东流去;其头尾水势峻急,更加激荡,侵蚀岸崖,所以边缘广阔而中部水深,最后遇有石头停下来;水流形成的旋涡像车轮翻滚以后,慢慢流去。清澈而平静的水面有十亩。四周树木环绕,上有泉水流下。
山上有居住者,因我多次来游玩,刚一敲门就来告诉我:“官租私债越欠越多,(没办法),我想在山上锄草开荒,并愿意卖掉我潭上的田,暂时缓解一下债”。
我很高兴答应了他的话。我就加高台面,延伸栏杆,疏导高处的泉水使其坠落入潭中,发出了悦耳的声音。特别是到了中秋时节赏月更为合宜,可以看到天空更高,视野更加辽远。是什么让我更喜欢住在这野旷而忘掉故土,莫非是这钻鉧潭吗?


钴鉧潭记文言文翻译

  《钴鉧潭西小丘记》是《永州八记》的第三篇。下面是我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原文   得西山(2)后八日,寻(3)山口西北道(4)二百步(5),又得钴鉧潭(6)。西二十五步,当湍(7)而浚者为鱼梁。梁之上有丘)焉(8),生竹树。其石之突怒(9)偃蹇,负土而(10)出,争为奇状者,殆(11)不可数。其嵚然(12)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13)角列而上者,若熊罴(14)之登于山。   丘之小不能(15)一亩,可以笼(16)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17)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余怜(18)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19)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20)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21)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22)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泠(23)之状与目谋,瀯瀯(24)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25)而得异地者二,虽(26)古好事之士,或(27)未能至焉。   噫!以兹丘之胜(28),致之沣(29)、镐(30)、鄠(31)、杜(32),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弃是州(33)也,农夫渔父过而陋(34)之,贾四百,连岁(35)不能售。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36)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37)贺兹丘之遭也。   注释   (1)钴鉧(gǔ mǔ):熨斗。钴鉧潭:形状像熨斗的水潭。也有学者认为钴鉧是釜锅。   (2)冉水:即冉溪,又称染溪。   (3)屈:通“曲”,弯曲。   (4)其颠委势峻:其,指冉水的源头。颠委,首尾,这里指上游和下游。势峻,水势峻急。   (5)荡击:猛烈冲击。益暴:更加暴怒。   (6)啮(niè)其涯:啮,咬、啃。   涯:边沿。这里指侵蚀着岸边。   (7)轮:车轮般的漩涡。   (8)然后徐行,徐:慢慢地。   (9)有树环焉,有泉悬焉:环:环绕。焉:在那里。兼指代词。悬:自高处而下。有树环绕在潭上,有泉水从高处流入潭里。   (10)以余之亟(qì)游:以:因为。余:我。亟:经常,多次。因为我经常去游玩。   (11)款门:敲门。   (12)不胜官租、私券之委积:不胜:承担不了。券:债务的借据。委积:累积的压力。承受不了官家租税和私人债务的重压。   (13)芟(shān):割草。   芟山:割草开山。更居:搬迁居住的地方。   (14)贸财以缓祸:贸财,以物变卖换钱。   缓祸,缓解目前灾难。这里指解救税债之灾难。   (15)崇其台:崇,加高。   其,指示代词,这里指潭。加高潭边的台沿。   (16)延其槛:延长那里的栏杆。   延:加长。   槛:栏杆。   (17)行其泉于高者坠之潭:引导那些高处的泉水,使之坠落到潭里。   (18)潨(cóng)然:水声淙淙的样子。   (19)尤与中秋观月为宜:尤其是在中秋晚上赏月更为适合。   (20)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在这里可以看见天空的高远,感受到空气的清爽。   于以:于此,在这里行。   迥:辽远。   (21)居夷:住在夷人地区。   译文   找得西山后的第八天,循着山口向西北走两百步,又发现了钴鉧潭。离潭西二十五步,正当水深流急的地方是一道坝。坝顶上有一座小丘,上面长着竹子和树木。小丘上的石头拔地而起曲折起伏,破土而出,争奇斗怪的,几乎多得数不清。那些重叠着相负而下的,好像牛马俯身在小溪里喝水;那些高耸突出,如兽角斜列往上冲的,好像熊在登山。   这小丘小得不足一亩,可以装到笼子里占为己有。我打听它的主人是谁,有人说:“这是唐家不要的地方,想出售而没人买。”问它的价钱,说:“只要四百文。”我很喜欢它,就买了下来。李深源、元克己这时和我一起游览,他们都非常高兴,以为是出乎意料的收获。我们就轮流拿起镰刀、锄头,铲去杂草,砍掉那些乱七八糟的树,点起一把大火把它们烧掉。好看的树木竹子显露出来了,奇峭的石头也呈现出来了。站在其中眺望,只见四面的高山,天上的浮云,潺潺的溪流,飞禽走兽的遨游,全都自然融洽地呈巧献技,表演在这小丘之下。枕石席地而卧,清澈明净的溪水使我眼目舒适,潺潺的水声分外悦耳,那悠远寥廓恬静幽深的境界使人心旷神怡。不满十天就得到二处风景胜地,即使古代爱好山水的人士,也许没有到过这地方哩。   唉!凭着这小丘优美的景色,如果把它放到京都附近的沣、镐、鄠、杜等地,那么,喜欢游览观赏的人士争先恐后地来买它的,每天增加重价恐怕更加买不到。如今被抛弃在这荒僻的永州,连农民、渔夫走过也瞧不上眼,售价只有四百文钱,一连几年也卖不出去。而我和深源、克己独独为了得到它而高兴,这个小丘难道真的有遇合或不遇合吗?我把这篇文章写在石碑上,用来祝贺这小丘的遇合。   钴鉧潭记文言文翻译 篇1   《钴鉧潭记》原文   钻鉧潭,在西山西。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东流;其颠委势峻,荡击益暴,啮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流沫成轮,然后徐行。其清而平者,且十亩。有树环焉,有泉悬焉。   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游也,一旦款门来告曰:“不胜官租、私券之委积,既芟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贸财以缓祸。”   予乐而如其言。则崇其台,延其槛,行其泉于高者而坠之潭,有声潀然。尤与中秋观月为宜,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   《钴鉧潭记》翻译/译文   钴鉧潭,在西山的西面。它的源头大概是冉溪自南向北奔流如注,碰到山石阻隔,曲折向东流去;潭水的上游和下游水势湍急,撞击更加激荡,侵蚀钴鉧潭的潭岸边,潭边广阔而中间水深,水流冲荡到山石才停止。水流形成车轮般的漩涡,然后才缓缓而流。潭水清澈而平缓,而且十亩有余,钴鉧潭四周有树木环绕,有瀑布垂悬而下。   山上有居住的人,因我多次来游玩,一天早晨敲门就来告诉我:“(我因为)无法负担越欠越多的官租私债,(没办法),想在山上锄草开荒,并愿意卖掉我潭上的田,暂时缓解一下债”。   我很高兴答应了他的话。我就加高台面,延伸栏杆,疏导高处的泉水使泉水坠落入潭中,发出了悦耳的声音。特别是到了中秋时节赏月更为合适,可以看到天空更高,视野更加辽远。是什么使我乐于住在这夷人地区而忘掉故土?难道不是因为这钴鉧潭?   《钴鉧潭记》注释   钴鉧(gǔmǔ)潭:形状像熨斗的水潭。钴鉧,熨斗,也有学者认为钴鉧是釜锅。   冉水:即冉溪,又称染溪。   屈:通“曲”,弯曲。   其:指冉水的源头。   颠委:首尾,这里指上游和下游。   势峻:水势峻急。   荡击:猛烈冲击。   益暴:更加暴怒。   啮:侵蚀。   涯:边沿。这里指侵蚀着岸边。   轮:车轮般的漩涡。   徐:慢慢地。   有树环焉,有泉悬焉:有树环绕在潭上,有泉水从高处流入潭里。环,环绕。焉,在那里,兼指代词。悬,自高处而下。   以予之亟(qì)游:因为我经常去游玩。以,因为。予,我。亟,经常,多次。   款门:敲门。   不胜官租、私券之委积:承受不了官家租税和私人债务的重压。不胜,承担不了。券,债务的借据。委积,累积的压力。   芟(shān)山:割草开山。芟,割草。   更居:搬迁居住的地方。   贸财以缓祸:这里指解救税债之灾难。贸财,以物变卖换钱。缓祸,缓解目前灾难。   崇其台:加高潭边的台沿。崇,加高。其,指示代词,这里指潭。   延其槛:延长那里的栏杆。延,加长。槛,栏杆。   行其泉,于高者坠之潭:引导那些高处的泉水,使之坠落到潭里。   潨(cōng)然:水声淙淙的样子。   尤与中秋观月为宜:尤其是在中秋晚上赏月更为适合。   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在这里可以看见天空的高远,感受到空气的清爽。于以,于此,在这里行。迥,遥远。   居夷:住在夷人地区。   钴鉧潭记文言文翻译 篇2   原文   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余怜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鄠、杜,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贾四百,连岁不能售。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注释   1.寻:通“循”,沿着。   2.道:行走。   3.步:指跨一步的距离。   4.潭:原选本无,据中华书局版《柳河东集》补。   5.湍(tuān):急流。   6.浚(jùn):深水。   7.鱼梁:用石砌成的拦截水流、中开缺口以便捕鱼的堰。   8.突怒:形容石头突出隆起。   9.偃蹇(yǎnjiǎn):形容石头高耸的姿态。   10.殆:几乎,差不多。   11.嵚(qīn)然:山势高峻的样子。   12.冲(chòng)然:向上或向前的样子。   13.角列:争取排到前面去,一说,像兽角那样排列。   14.罴(pí):棕熊。   15.不能:不足,不满,不到。   16.笼:包笼,包罗。   17.货:卖,出售。   18.不售:卖不出去。   19.怜:爱惜。   20.售:买。   21.更:轮番,一次又一次。   22.器用:器具,工具。   23.刈(yì):割。   24.其中:小丘的当中。   25.举:全。   26.熙熙然:和悦的样子。   27.回巧:呈现巧妙的姿态,   28.技:指景物姿态的各自的特点。   29.效:效力,尽力贡献。   30.清泠(líng):形容景色清凉明澈。   31.谋:这里是接触的意思。   32.瀯瀯(yíngyíng):象声词,像水回旋的声音。   33.匝(zā)旬:满十天。匝,周。旬,十天为一旬。   34.虽:即使,纵使,就是。   35.好(hào)事:爱好山水。   36.或:或许,只怕,可能。   37.焉:表示估量语气。   38.胜:指优美的景色。   39.陋:鄙视,轻视。   40.连岁:多年,接连几年。   41.其:岂,难道。   42.遭:遇合,运气。   43.所以:用来……的.。   译文   (我)找到西山后的第八天,沿着山口向西北走两百步,又发现了钴鉧潭。钴鉧潭西面二十五步(的地方),在水流急而深处是一道坝。坝顶上有一座小丘,(小丘)上面生长着竹子和树木。小丘上的石头突出隆起、高然耸立,破土而出、争奇斗怪的,几乎(多得)数不清。那些重叠着、相负而下的石头,好像是(俯身)在小溪里喝水的牛马;那些高耸突出、如兽角斜列往上冲的石头,好像是在山上攀登的棕熊。   小丘很小,不到一亩,可以把它装到笼子里占有它。(我)打听它的主人是谁,(有人)说:“这是唐家不要的地方,想出售却卖不出去。”(我)问它的价钱,(有人)说:“只要四百文。”我很喜欢(这个小丘),就(把它)买了下来。李深源、元克己这时和我一起游览,(他们)都非常高兴,(认为这是)出乎意料的收获。(我们)随即轮流拿起工具,铲割杂草,砍伐杂树,点燃大火把它们烧掉。美好的树木树立起来了,秀美的竹子显露出来了,奇峭的石头呈现出来了。(我们)站在小丘中间眺望,(只见)高高的山岭、漂浮的云朵、潺潺的溪流、自由自在游玩的飞鸟走兽,全都欢快地呈巧献技,来为这个小丘效力。(我们在小丘上)枕着石头席地而卧,眼睛触及的是清澈明净的景色,耳朵触及的是淙淙潺潺的水声,精神感受到的是悠远空旷的浩然之气,心灵感受到的是恬静幽深的境界。不满十天(我)就得到了两处风景胜地,即使古代爱好山水的人士,也许没有到过这地方吧。   唉!凭着这小丘优美的景色,(如果)把它放到(京都附近的)沣、镐、鄠、杜(等这些繁华的地方),那么喜欢游赏的、争相购买的人每天增加几千文钱(购买)反而(恐怕)更加买不到。如今(它)被抛弃在(这荒僻的)永州,连农民、渔夫走过也鄙视它,售价(只有)四百文钱,一连几年也卖不出去。而唯独我和李深源、元克己因为得到它了而高兴,难道遇到这个小丘真的要靠运气吗?(我)把这篇文章写在石碑上,用来祝贺(我和)这小丘的遇合。

柳宗元的钴鉧潭记

解题思路: 通读全文理解文意,把握文章内容,理解文中人物的内心情感,用比较简练的话概括大意,多积累,多记忆。如有不同意见,请在下面的继续讨论中留言,如果回复的晚些,请见谅。祝你:心情愉快.
解题过程:
1、柳宗元笔下的永州山水是流动变幻、神秘瑰伟的,并且是有着强悍的生命力的锦绣画卷。这与作者顽强执着、自信自强的意愿相合,让其精神为之一振,作者长时间被压抑的内在不屈与傲岸的情绪得到了渲泄。
2、钴鉧潭记和小石潭记都出自于柳宗元的手笔,都是《永州八记》中的作品。前文着重写景,后文着重写心情,前文主要突出景物凄凉的特点,后文主要突出景物美丽的特点,前文抒发了作者抑郁的内心情感,后文透露了当地农民贫苦的生活境况。


《钴 潭记 》 柳宗元 的翻译

作品译文钴鉧潭,在西山的西面。钴鉧潭水由冉水自南向北奔流如注,碰到山石阻隔,曲折向东流去;冉水的上游和下游水势峻急,撞击更加激荡,侵蚀钴鉧潭的潭岸边,潭边广阔而中间水深,水流冲荡到山石才停止。水流形成车轮般的漩涡,然后才缓缓而流。潭水清澈而平缓,而且十亩有余,钴鉧潭四周有树木环绕,有瀑布垂悬而下。山上有居住者,因我多次来游玩,一天早晨敲门就来告诉我:“(我因为)无法负担越欠越多的官租私债,(没办法),想在山上锄草开荒,并愿意卖掉我潭上的田,暂时缓解一下债”。我很高兴答应了他的话。我就加高台面,延伸栏杆,疏导高处的泉水使泉水坠落入潭中,发出了悦耳的声音。特别是到了中秋时节赏月更为合适,可以看到天空更高,视野更加辽远。是什么使我乐于住在这夷人地区而忘掉故土?难道不是因为这钴鉧潭?


求 钴鉧潭记的翻译

(1)钴鉧(gǔ mǔ):熨斗。钴鉧潭:形状像熨斗的水潭。也有学者认为钴鉧是釜锅。 (2)冉水:即冉溪,又称染溪。 (3)其颠委势峻:其,指冉水的源头。颠委,首尾,这里指上游和下游。势峻,水势峻急。 (4)荡击:猛烈冲击。益暴:更加暴怒。 (5)啮(niè)其涯:啮,咬。涯:边沿。这里指侵蚀着岸边。 (6)轮:车轮般的漩涡。 (7)有树环焉,有泉悬焉:环:环绕。焉:在那里。兼指代词。悬:自高处而下。有树环绕在潭上,有泉水从高处流入潭里。 (8)以余之亟(qì)游:以:因为。余:我。亟:经常,多次。因为我经常去游玩。 (9)款门:敲门。 (10)不胜官租、私券之委积:不胜:承担不了。券:债务的借据。委积:累积的压力。承受不了官家租税和私人债务的重压。 (11)芟(shān):割草。芟山:割草开山。更居:搬迁居住的地方。 (12)贸财以缓祸:贸财,以物变卖换钱。缓祸,缓解目前灾难。这里指解救税债之灾难。 (13)崇其台:崇,加高。其,指示代词,这里指潭。加高潭边的台沿。 (14)延其槛:延长那里的栏杆。延:加长。槛:栏杆。 (15)行其泉于高者坠之潭:引导那些高处的泉水,使之坠落到潭里。 (16)潨(cōng)然:形容水声淙淙。 (17)尤与中秋观月为宜:尤其是在中秋晚上赏月更为适合。 (18)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在这里可以看见天空的高远,感受到空气的清爽。于以:于此,在这里行。迥:辽远。 (19)居夷:住在夷人地区。[1]
作品译文
钴鉧潭,在西山的西面。钴鉧潭水由冉水自南向北奔流如注,碰到山石阻隔,曲折向东流去;冉水的上游和下游水势峻急,撞击更加激荡,侵蚀钴姆潭的潭岸边,潭边广阔而中间水深,水流冲荡到山石才停止。水流形成车轮般的漩涡,然后才缓缓而流。潭水清澈而平缓,而且十亩有余,钴姆潭四周有树木环绕,有瀑布垂悬而下。 山上有居住者,因我多次来游玩,刚一敲门就来告诉我:“(我因为)无法负担越欠越多的官租私债,(没办法),想在山上锄草开荒,并愿意卖掉我潭上的田,暂时缓解一下债”。我很高兴答应了他的话。我就加高台面,延伸栏杆,疏导高处的泉水使泉水坠落入潭中,发出了悦耳的声音。特别是到了中秋时节赏月更为合宜,可以看到天空更高,视野更加辽远。 是什么使我乐于住在这夷人地区而忘掉故土?难道不是因为这钴鉧潭?


<<钴鉧潭记>>的最后一段与<<小石潭记>>的那段意思相近

原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青树翠蔓(màn),蒙络摇缀,参(cēn)差(cī)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动;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xī)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liáo)无人,凄神寒骨,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gōng )古,余弟宗玄。隶(lì)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译文: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澈。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坻.屿.堪.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碧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任何依靠。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的样子,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身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一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凄清很少有人来。使人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寂静而且幽深,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
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


上一篇:重庆心理咨询师培训

下一篇:陈晓旭怎么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