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蛇添足的意思是什么? 寓意是什么?
画蛇添足:
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画蛇添足 (发音 huà shé tiān zú)
【解 释】 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反而有害无益,徒劳无功.
【出 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二》:“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用 法】 连动式;作宾语;含贬义
【示 例】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四部:“他想接上去说,又觉得是~,只好惋惜地坐着没动.”
【近义词】 徒劳无功、多此一举
【反义词】 画龙点睛、恰到好处、恰如其分
【灯 谜】 巳
【典 故】
故事发生在古代楚国.有一家人家祭祀祖宗.仪式完毕后,把剩下的一壶酒,赏给手下的办事人员喝.人多酒少,很难分配.这几个人就商量分酒的办法.有个人说:“一壶酒分给几个人喝,太少了.要喝就喝个痛快.给一个人喝才过瘾呢!”大家都这样想,可是谁也不肯放弃这个权利.另一个提议说:“这样吧,让我们来个画蛇比赛.每个人在地上画一条蛇,谁先画完,谁就喝这壶酒.”大伙儿都赞成这个办法.于是每个人折了一根树枝,同时开始画起来.有一个人画得最快,转眼之间,把蛇画好了.他左手抓过酒壶,得意地看看同伴,心想,他们要赶上我还差得远哩.便洋洋自得地说:“我再给蛇添上几只脚,也能比你们先画完.”正当他画第二只脚的时候,另一个人把蛇画完了.他一把夺过酒壶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画的根本就不是蛇.还是我先画完,酒应当归我喝.” 添画蛇脚的人无话可说,只好咽着唾沫,看别人喝酒.
[提示]
画蛇,就要象一条蛇;添上脚,就成了“四不象”.做任何事情都要实事求是,不卖弄聪明,不节外生技.否则,非但不能把事情做好,反而会把事情办糟.
[原文]
楚有祠者①,踢其舍人卮酒②.舍人相谓曰③:“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④;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⑤,子安能为之足⑥?”遂饮其
酒⑦.为蛇足者,终亡其酒⑧.——《战国策》
[注释]
①祠(cí)——春祭.
②舍人——古代王公贵族手下的办事人员.卮(zhī)—— 古代盛酒的器具.
③相谓——互相商量.
④引酒——拿过酒杯.引,取过来.且——将要.
⑤固——本来.
⑥子——对人的尊称.安——怎么.
⑦遂——就.
⑧亡——失去.
示例 将军功绩已成,威声大震,可以止矣.今若前进,倘不如意,正如“~”也.(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一百十回)
英文:draw a snake and add feet to it—ruin the effect by adding sth.superfluous 蛇本来没有脚有人却给它加上脚,故事见《战国策·齐策二》.比喻做事多此一举,反而坏事.例:今若前进,倘不如意,正如画蛇添足也.——《三国演义》
“杏林佳话”指的是谁
杏林佳话指“杏林文化”的开山鼻祖,即“建安三神医”之一的董奉隐居庐山,他医术高明,给人治病从不收钱,但要求被治愈的病人在他的宅旁种植杏树。患重病而被治好的人每人植杏树五株,轻病患者每人植杏树一株,几年后,董奉治愈患都成千上万,植下的杏树就有十几万株,蔚然成林。董奉在此修身养性,这片杏林便被称为“董林杏林”。每逢杏熟时节,董奉张榜公告,凡是到此买杏者,不收银钱,而是用稻谷换取,一斗稻谷换一斗杏。董奉又将用杏换来的稻谷。全部用来救济贫民百性??而遐迩闻名,留下了“杏林春满”“誉满杏林”的典故佳话。
杏林佳话
齐帆齐微课
“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这是2015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你知道是写给谁的吗?对,屠呦呦,她和她的团队因发明了抗疟药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的研发对人类的生命健康贡献突出。她的研究跟所有其他科研成果都不同,为科研人员打开了一扇崭新的窗户。”这是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委让·安德森的评价。
以屠呦呦为代表的杏林精英们救死扶伤,为中国医学走向世界、造福人类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获颁2018年舍贝里奖的陈竺,有一段采访谈话:“我感到,中国的医学应该可以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多贡献。这不仅是对我工作的认可,也是对中国肿瘤研究工作的肯定。我和法国同行已经有了30多年的合作,从一定意义上说,科学是没有国界的,医学科学更加没有国界,因为它是造福人类的重要领域,它是一种和平的语言、一种发展和进步的语言。好奇心和责任意识相结合能够产生巨大的原始驱动力。”
在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中,医学领域佳话不断,下面带你了解几个。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据史书记载,这句话是宋代名儒范仲淹所言。相传范仲淹去祠堂求签,当问签得知自己不可以做宰相时,便又求一签,说如果不能当宰相,愿意当良医。当人们问及缘由,他回答说既然当不成宰相普济万民,可以当良医为人民消除痛苦、利泽苍生。张仲景在《伤寒论》中说“进则救世,退则救民”,表达的也是同样的意思。这就是“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由来,范仲淹及当时的名儒的选择使中医药的地位得以提高,是因为中医药治病救人和儒学的治国平天下有很大的相似性。
悬壶济世:
《后汉书·方术列传》记载着一个传说:东汉时有个叫费长房的人,偶见街上有一卖药的老翁,悬挂着一个药葫芦兜售丸散膏丹。卖了一阵,街上行人渐渐散去,老翁就悄悄钻入葫芦之中。费长房看得真切,遂买了酒肉,恭敬地拜见老翁。后来,费长房随老翁进入葫芦十余日学得方术,返回故里时家人都以为他死了,原来已过了十余年。从此,费长房能医百病,驱瘟疫,普济众生。
杏林春暖:
三国时有位医生叫董奉,与华佗、张仲景齐名,号称“建安三神医”。他给人治病从不收钱,但要求被治好的人每人植杏树五棵,轻病患者每人种一棵。几年后,杏树蔚然成林。董奉在此修身养性,这片杏林被称为“董仙杏林”。每逢杏熟,董奉张榜公告,凡是到此买杏者不收银钱,而是用稻谷换取。董奉又用换来的稻谷救济贫民百姓。因此,后世常用“杏林春暖”“誉满杏林”等词称颂医生医术的高明和医德高尚。
橘井泉香:
葛洪《神仙传·苏仙公传》记载:苏耽由于德行出众,在汉文帝的时受天命为天仙。苏耽在超脱凡俗时告知母亲:“明年天下将流行瘟疫,咱们家庭院中的井水和橘树能治疗瘟疫。患瘟疫的人,给他井水一升,橘叶一枚,服下就能治愈。”后来果然瘟疫肆虐,前来求取井水、橘叶的人络绎不绝,都被治愈了。于是医学史上就有了“橘井泉香”的典故。
齐帆齐微课第二期28天(27)篇 1242字
南京雨花台的来历简概跪求,急用
雨花台为南京城南一处著名风景区,已有3000多年历史。公元前1147年,泰伯到这一带传礼农。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在此筑越城,雨花台遂成为江南登高揽胜之佳地。三国时,因岗上遍布五彩斑斓的石子,又称石子岗、玛瑙岗、聚宝山。南朝梁武帝时期,佛教盛行,高僧云光法师常在此地高座寺后的山顶设坛讲经,有僧侣五百余人,趺坐聆听,讲得精彩,听得入神,盛况空前。相传此事感动了佛祖,遂落花如雨,化作遍地绚丽的石子,雨花台由此得名。明、清两代,景区内的“雨花说法”和“木末风高”分别被列为“金陵十八景”和“金陵四十八景”之一。
马的典故和来历
楼主你好马属动物起源于6000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初期,其最原始祖先为原蹄兽,体长约1.5米,头部和尾巴都很长,四肢短而笨重,行走缓慢,常在森林或热带平原上活动,以植物为食。体格矮小,四肢均有5趾,中趾较发达。生活在5800万年前第三纪始新世初期的始新马,或称始祖马,体高约40厘米。前肢低,有4趾;后肢高,有3趾。牙齿简单,适于热带森林生活。进入中新世以后,干燥草原代替了湿润灌木林,马属动物的机能和结构随之发生明显变化:体格增大,四肢变长,成为单趾;牙齿变硬且趋复杂。经过渐新马、中新马和上新马等进化阶段的演化,到第四纪更新世才呈现为单蹄的扬首高躯大马。 家马是由野马驯化而来。中国是最早开始驯化马匹的国家之一,从黄河下游的山东以及江苏等地的大汶口文化时期及仰韶文化时期遗址的遗物中,都证明距今6000年左右时几个野马变种已被驯化为家畜。马的驯化晚于狗和牛。马的家称作“马厩”。典故:在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中排名第七位。中国人有姓马的。马姓是常见的姓氏之一。除了汉族以外,其他少数民族也有不少姓马的。马姓是回族的大姓之一。云南回族几乎清一色地姓马。昭陵六骏:(古代君王的马)昭陵六骏是指陕西礼泉唐太宗李世民陵墓昭陵北面祭坛东西两侧的六块骏马青石浮雕石刻。每块石刻宽约2米、高约1.7米。六骏是李世民在唐朝建立前先后骑过的战马,分别名为“拳毛騧”、“什伐赤”、“白蹄乌”、“特勒骠”、“青骓”、“飒露紫”。为纪念这六匹战马,李世民令工艺家阎立德和画家阎立本(阎立德之弟),用浮雕描绘六匹战马列置于陵前。 “昭陵六骏”造型优美,雕刻线条流畅,刀工精细、圆润,是珍贵的古代石刻艺术珍品。六骏中的“飒露紫”、“拳毛騧”1914年被打碎装箱盗运到美国,现藏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其余四块也曾被打碎装箱,盗运时被截获,现陈列在西安碑林博物馆。 这组石刻分别表现了唐太宗在开国重大战役中的所乘战马的英姿。 拳毛騧:黄皮黑嘴,身布连环旋毛。平刘黑闼时所乘,身中九箭。李世民赞曰:“月精按辔,天马行空,弧矢载戢,氛埃廓清。” 什伐赤:虎牢关大战逐个击破王世充、窦建德时所乘,臀中五箭。 白蹄乌:平薛仁臬时所乘,无箭伤。李世民赞曰:“倚天长剑,追风骏足,耸辔平陇,回鞍定蜀。” 特勒骠:白里沁黄,平宋金刚时所乘,无箭伤。 青骓:平窦建德时所乘,四蹄腾空,身中五箭,其中前体一箭,后体四箭。 飒露紫:征洛都王世充时所乘,前胸中箭,丘行恭与李世民换骑,并为飒露紫拔箭。李世民赞曰:“紫燕超跃,骨腾神骏,气詟三川,威凌八阵。”浮雕里附一人,仿丘行恭拔箭。望采纳。
杏林春暖的典故是称颂的医学家是
杏林春暖的典故是称颂的医学家是董奉。董奉,又名董平,字君异,号拔墘,候官县董墘村人。董奉从小就学医,信奉道教,他是一名道医。青年时期,董奉短暂入仕过一段时间,曾担任官县小吏,但是没过多久便归隐田园。他回到了家乡董墘村,在后山中一边练功,一边治病行医。相传董奉少年学医,信奉道教。年青时,曾任侯官县小吏,不久归隐,在其家村后山中,一面练功,一面行医。董奉医术高明,治病不取钱物,只要重病愈者在山中栽杏5株,轻病愈者栽杏1株。数年之后,有杏万株,郁然成林。春天杏子熟时,董奉便在树下建一草仓储杏。需要杏子的人,可用谷子自行交换。再将所得之谷赈济贫民,供给行旅。后世则以“杏林春暖”,“誉满杏林”称誉医术高尚的医家,唤中医为“杏林”。有关董奉的故事,如“杏林春暖”、“虎口取粳”、“虎守杏林”、“草堂求雨”、“虎溪三啸”、“浔东斩蚊”、“橘井泉香”、“敷浴治疠”、“斩鼍除魅”等,脍炙人口,流传甚广,感兴趣的同学可以了解一下。中医文化博大精深,弘扬中医文化我们每一个学中医的人都责无旁贷,我们在感慨先贤医术高超的同时,切记更要弘扬其医德,这也是一种传承。
杏林春暖的典故是称颂医学家
董奉“杏林”源于《太平广记》中第十二卷引《神仙传》中关于董奉的故事。“董奉者,字君异,侯官人也。…….杜燮(xie)为交州刺史,得毒病死,死已三日,奉时在彼,乃往,与药三丸,内在口中,以水灌之,使人捧举其头,摇而消之,须臾,手足似动,颜色渐还,半日乃能坐起,后四日乃能语。…….奉居山不种田,日为人治病,亦不取钱。重病愈者,使栽杏五株,轻者一株,如此数年,计得十余万株,郁然成林。"这里讲了一个董奉为人治病的故事:杜燮是交州的刺史,因为得了暴病,死去,已经停尸三天。此时正好董奉到了交州,听说后就到杜燮的府上,直接把三个药丸放进他的嘴里,又给他灌了一些水,同时让人把杜燮的头抬起来摇晃使得药丸溶化。没过一会儿,杜燮的手脚好像就能动了,脸上也有了活人的颜色,半天的工夫就能坐起来,四天后就能说话了。董奉在庐山隐居,并不种田,每天给人治病也不收取一文钱。得重病的患者经他医治痊愈,他就让这人在门前栽五棵杏树,病轻的痊愈后就栽一棵。经年累月,杏树十万余株,郁郁葱葱,林深茂密。讲到这里,小伙伴们是不是很想知道董奉为什么会让人种植杏树,而不是桃树、梨树呢?我想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因为杏花更漂亮呀!后来人们就用“杏林春暖”来形容医生医术高明,也可以写作“杏林圣手”、“誉满杏林”。
杏林佳话指的什么
杏林佳话指“杏林文化”的开山鼻祖,即“建安三神医”之一的董奉隐居庐山,他医术高明,给人治病从不收钱,但要求被治愈的病人在他的宅旁种植杏树。患重病而被治好的人每人植杏树五株,轻病患者每人植杏树一株,几年后,董奉治愈患都成千上万,植下的杏树就有十几万株,蔚然成林。董奉在此修身养性,这片杏林便被称为“董林杏林”。每逢杏熟时节,董奉张榜公告,凡是到此买杏者,不收银钱,而是用稻谷换取,一斗稻谷换一斗杏。董奉又将用杏换来的稻谷。全部用来救济贫民百性??而遐迩闻名,留下了“杏林春满”“誉满杏林”的典故佳话。
杏林一词起源于哪位名医?
杏林一词起源于董奉。董奉是汉代有名的中医大夫,相传他在府上给人治病时,不收取诊费,只要求患者在病愈之后,在他的家宅四周随意种下几棵杏树,一般是重病痊愈栽种五棵,轻病痊愈栽种一棵。几年之后,董奉住处的四周竟然有杏树十余棵了。远远望去,林深树密,茂盛葱郁,无边无际。春季繁花似锦,夏月浓荫葱葱,挂在树上的杏仁果实沉沉甸甸、金黄灿烂,令人目不暇接、心旷神怡。之后,人们看到杏林,便联想起医德高尚、医术高明的董奉先生,由此将给人健康保证的中医界称为“杏林”。人物事迹董奉也出行在南方一带行医。他所到地方除了治病赈济以外,还遍访名山大川,采集野生植物制成丹药给人治病。有一次到交州(今广东、广西、越南北部一带),恰遇交州太守士燮病危,垂死已3日。董奉把3粒药丸放入病人口中,用水灌下。稍后,病人手足能动,肤色逐渐转活,半日后即能坐起,4日后能说话,不久病愈。董奉住燮府中,后燮阴谋反叛朝廷,担心董奉泄漏其密谋,欲害之。董奉利用气功装死,骗过燮后逃走。
为什么用“杏林”来代称医学界?
无论是中医或西医,“杏林”一词在医学界都是常见的辞汇。许多医家也以杏林中人自居,有的名医家中都挂有杏林春暖、杏林高手、享誉杏林等匾额,这是称颂医生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古籍的记载则有,明朝杨珽《龙膏记。闺病》:“丹无橘井,医无杏林,投饵全无效也。” 那么,为什么用“杏林”来代称医学界呢? 根据《太平广记‧卷十二‧董奉》上记载,“杏林”一词的来源,是出自三国时代名医董奉的故事。 董奉是东汉末至三国时的东吴名医,医道高明,有妙手回春之术,并以高尚的医德修养闻名于世。董奉与华陀、张仲景同负盛名,被誉为“建安三神医”。 董奉后来到豫章庐山隐居。他住在山里不种田,每天为人治病,分文不取。重病的人被他治好,董奉就让患者种植五棵杏树,治好病况轻的,就种植一棵。这样经过了几年,已经有十万多棵,成了一片茂盛的杏树林。他让山中的鸟兽都在杏林中嬉戏,树下杂草不生,就像是故意把草锄光一样。 当杏子成熟后,董奉用草在杏林里盖了一间仓房,还告诉人们︰“想买杏子的人,不用告诉董奉,只要把一罐谷粮放进仓房,就可以自己取走一罐杏子。”曾经有人放进仓房的粮食少,却拿走很多杏子,这时杏林里突然有一群老虎吼叫着追出来,那人非常害怕,急忙提着杏子逃跑,却在路旁翻倒了。回家一量杏子,剩下的杏子正好和送去的谷粮一样多。 如果有人来偷杏子,老虎会一直追到偷杏人的家里把他咬死。死者的家人知道是是因为偷了杏子,就把杏子送还给董奉,并磕头认错,董奉会让死者再复活。 董奉每年卖杏得来的谷粮,全都用来救济贫穷人家,及提供给旅行在外缺少路费的人,一年能发出去两万多斛谷粮。董奉在人间三百多年才仙去,他的容貌仍然像三十岁的人。 董奉有精湛的医术却不重名利,为人乐善好施,他崇高的医德被人们敬仰、传颂,成为千古佳话。因此,“杏林”也就成为医学界的代称了
杏林佳话说的是谁
经常可以看到,人们为了对治愈自己或亲友病痛的医师表示感激之情,会赠送这
样的匾额:“杏林春暖”;称赞中医界后起之秀,言之为杏林新秀;称颂德高望
众的老中医,言之为“誉满杏林”。有些人会感到不解,中医与“杏林”有什么
关系呢?这其中有一段动人的佳话。 三国时期吴国的董奉,是一位杰出的医学家
。他精通医理,医术精湛,不仅善于治疗常见病,多发病,而且对于危重病人的
抢救与治疗,往往也能获得相当惊人的疗效。老百姓十分敬重他,甚至将他视为
“仙人”。更为难得的是,董奉医德十分高尚。虽然医名大振,求治者应接不暇
,他始终坚持为病人施治不计报酬,对于贫病者,赠医送药不取分文。只是,他
有一个很特殊的要求;凡治愈一个重病人,希望病愈者在他的房前屋后栽种5棵杏
树;治愈一个轻病人,则希望病愈者栽种1棵杏树。如此多年,董奉的房前屋后杏
树成林,郁郁葱葱。董奉自居杏林之中,淡泊宁静,以为人间佳境。每当春天到
来繁华似锦,春色满园。待杏黄时节,硕果累累,百里飘香。董奉在林中建一简
易仓房,置一容器于仓中,张榜宣誓,有欲买杏者,每一器谷易一器杏,自行取
去,不必通报。这样,每年以杏换得大量粮食,除自给之外,全部用于帮助无依
无靠的老弱贫病者及儿童,或行旅不逮之人。 董奉去世之后,妻女继承他的遗志
,依旧卖杏救贫。据《寻阳记》所载:“杏在此岭上,有树百株,今犹称董先生
杏林。”杏林佳话由此而流传下来,出于人们对董奉的崇敬与爱戴,“杏林”也
慢慢成为中医的誉称。
杏林是什么意思?
杏林是中医学界的代称。故址在今江西省庐山市和安徽凤阳,典出三国时期闽籍道医董奉,据《神仙传》记载:“君异居山间,为人治病,不取钱物,使人重病愈者,使栽杏五株,轻者一株,如此数年,计得十万余株,郁然成林…… ”根据董奉的传说,人们用“杏林”称颂医生。医家每每以“杏林中人”自居。后世遂以“杏林春暖”、“誉满杏林”等来称颂医家的高尚品质和精良医术。杏林精神董奉的杏林园创立于1800多年前的东汉末年,经久不衰的杏林文化从它的内涵层面上来说,董奉充分汲取了老子的“中和”思想和太平道追求的“均和”思想,使得所构筑的杏林文化内涵深深地打上了“道与德”的文化烙印。董奉在庐山几十年,追求的是“奉天地顺五行”,在现实中构建“和谐杏林园”,从而达到其修道从医的最高境界——无为而为。“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体现了一种超然境界。“敷浴治疠”、“斩鼍除魅”、“杏茶治癔”等故事无不体现董奉对平民百姓的宽厚善良,以及自然疗法、环境调适与心理调适的妙用。从“百禽群兽,游戏其下。卒不生草,常如芸治也”,山里山外群众往来杏林的恬淡惬意的画卷,使人们看到杏林文化的内涵是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杏林
杏林是什么意思
杏林是杏林树的意思也代指良医。引证解释:1、相传三国吴董奉隐居庐山,为人治病不取钱,但使重病愈者植杏五株,轻者一株,积年蔚然成林。后因以“杏林”代指良医,并以“杏林春满”、“誉满杏林”等称颂医术高明。参见“杏田”。宋秦观《念奴娇》词:“闻道久种阴功,杏林橘井,此辈都休说。”明杨珽《龙膏记·闺病》:“丹无橘井,医无杏林,投饵全无效也。”2、杏树林。唐储光羲《田家即事答崔二东皋作》诗之一:“玄鸟双双飞,杏林初发花。”《儿女英雄传》第三八回:“夕阳鞭影垂杨外,春雨笛声红杏林。”句子:1、直到现在,人们仍喜欢用“杏林春暖”、“誉满杏林”这类的话语,来赞美像董奉一样具有高风亮节的医者。2、你虽不能悬壶济世,却能驱散人们内心的雾霾,你虽不是杏林中人,却也留得杏林春满。3、他是一代宗师,扛鼎华南医学教育,八十高龄重返中山医学院,誉满杏林。4、后世遂以“杏林”代指医生,并用“杏林春暖”、“杏林春满”等成语来称颂医生医术高超和高尚医德。5、每当杏熟,董奉用来换谷米救济贫民,人们称这片杏林为“董仙杏林”,后人遂以“誉满杏林”称颂医家。6、古往今来,“杏林春满”、“杏林春暖”成为病家赞颂医家医德高尚、不计报酬、医术高明的常用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