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旱三年

时间:2024-04-09 12:22:04编辑:揭秘君

关汉卿《窦娥冤》里窦娥被冤死时曾说过"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三年大旱"有人真的见过六月飞雪的景象没?

【六月飞雪的报道】
  南半球
  《澳洲夏天下雪!出现银色圣诞》报告:南半球的澳洲现在正值夏天,但是竟然下起雪来!这几天澳洲气候突变,气温从前两天的摄氏二、三十度多度,骤降到今天的零下一度,而且雪花纷飞,使澳洲人首次尝到银色圣诞的滋味。下雪前的二个月天气是“非常炎热,达到40℃,到处山林大火。维多利亚省焚烧面积广达四万多平方公里,全国的救火员疲于奔命,有一人被火烧死”。
  北半球
  ·《承德坝上变天,农历七月飞雪》报告:2006年9月8日和9日(农历闰七月16日、17日,16日是白露),河北省承德地区围场县和丰宁县坝上地区大降飞雪。其中,围场降雪最深处达30厘米,是该县有气象记录以来出现的最早的一次大范围降雪。
  ·《新疆哈密六月飞雪,东天山披银装》报告:2006年世界环境日——6月5日,新疆哈密地区巴里坤沿天山一带突降小到中雪,使刚刚染绿的东天山又披上了银装。东天山六月降雪十分罕见。
  ·《居民惊叹深圳“八月飞雪”,专家称其学名为霰》报告:2006年立秋前五天——公历8月2日下午五点左右,深圳在大雨中夹着十多分钟的飞雪。居民李先生拍下了十来分钟的“飞雪录像”。
  ·《南京七月飞雪,专家表示惊讶,称夏天下雪闻所未闻》报告:中国四大火炉之一的南京秦淮区,于2005年大暑后第七天——公历7月30日中午12点50分左右,在一阵狂风后飘了一阵几分钟的雪花,雪后气象是暴雨夹冰雹。
  ·《奇妙,惊喜!九寨之旅,遇到六月飞雪》报告:2005年6月,东莞旅游团在往九寨沟途中的松藩县城过夜时奇遇大雪,次日在游九寨沟五彩池时又喜遇漫天飞雪。
  ·《福州日前突降“六月飞雪”,专家解释其神奇成因》报告:2005年小暑后第六天——公历7月13日下午四点多,福州市区在狂风过后下雪一分钟,雪后下雹一分钟,雹后转成暴雨。
  ·《五月飞雪:北京门头沟5日飘起鹅毛大雪》报告:2005年立夏日——5月5日,北京门头沟部分地区飘起了一场鹅毛大雪。
  ·《四川江安7月飞大雪》报告:2004年大暑日的8点18分许,晴空万里的四川省江安县仁和乡百竹海中心校方圆一公里范围内,突然纷纷扬扬飘起了时长约5分钟的大雪。
  ·《山东临淄现“六月飞雪”奇观》报告:2002年大暑后第六天下午3点15分至3点20分,山东临淄市临淄城区上空飞下降暑的及时雪。
  ·《可可西里环保手记:卓乃湖七月飞雪》的飞雪时间是2002年7月28夜,地点在西藏可可西里区卓乃湖。
  ·《新疆巴仑台6月飞雪,竟酿30年不遇雪灾》报告:2002年6月17日16时起,新疆和静县北部的巴仑台山区连续两天降雪,雪深最深处达到了50至80厘米,致使216、218国道、321省道遭受雪阻,100多公里的道路全部中断,50多辆汽车和近百人受阻,给当地牧民造成了巨大损失。但两年前,《中新社:新疆巴仑台六月飞雪》就报告:进入六月中旬,新疆各地烈日炎炎,气温高达三十度,但新疆巴仑台县小山的查汗努尔一带飞降罕见的大雪。巴仑台县地处乌鲁木齐市南。截至六月十三日,降雪时间已长达三十六小时,积雪厚度达四十厘米以上,气温降至零下十五度,受灾被困人口一千六百八十八人,其中重灾民一千零一十三人,受灾牲畜七万零一百八十四头(只),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九十万九千二百元人民币。
  ·《成都四月雪纷飞,天降异象警世人》报告:2002年4月16晚8时半起,四川省西岭雪山下了十多个小时的大雪,积雪厚达五六十厘米。
  ·《石家庄的六月雪举市震惊!》报告:2001年小暑后第八天的公历5月30日,河北省灵寿县五岳寨在连日高温中忽然飞下一场漫天大雪,地上积雪一尺多
  厚。1999年6月,北京突然天降大雪四十多分钟。
  ·《夏季也会下雪的地方》报告:《新民晚报》曾报道:1987年8月18日(立秋后第十天)下午,上海人民广场雨中降雪一分钟:那天下午下着雨,窗外白茫茫一片,不少人亲眼目睹雨中夹带着白色絮状、长约2厘米、宽约1厘米的雪花,飘舞了约1分钟。《小学科技》2002年第6期也报告此事。
  ·《小学科技》2002年第6期报告:1981年6月1日,山西管涔山林区普降大雪,雪深达25厘米;1987年6月5日,河北张家口地区降了一场大雪,最低气温降至零下7摄氏度。


窦娥临死前为什么要发下三桩毒誓: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

《窦娥冤》是关汉卿一生最为杰出和脍炙人口的作品,是中国古代悲剧作品演绎的极致。故事本身取材于《列女传》中的《东海孝妇》。关汉卿通过剧中女主人公悲剧命运一而再、再而三地上演,乃至无以复加,让元蒙统治下现实社会的残酷、混乱与黑暗昭然若揭。主要是张驴儿得寸进尺,随后又胁迫窦娥与他成亲。窦娥宁死不屈,痛斥张驴儿。张驴儿因此怀恨在心,在窦娥给婆婆做的汤里偷偷下毒,想要毒死蔡婆婆后逼窦娥就范。可是,阴差阳错之下,张驴儿毒死了自己的父亲。一计不成的张驴儿恼羞成怒,把杀人之罪栽赃给窦娥,告到了楚州衙门。衙门的知府是个贪官,暗地里收受了张驴儿的贿赂,在衙门里不断折磨窦娥,试图屈打成招。在刑场上,临死前,窦娥都有冤无处申,有苦说不出。于是,她发下了三桩毒誓,想让老天爷睁眼,为她辩辩自己的冤屈。这三桩毒誓分别是: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血溅白练”是窦娥的三桩誓愿中为自己而发的一桩。故事中,窦娥在临刑前对监斩官提出:要一领干净的席子,又要丈二白练(也就是两丈白绫),挂在旗枪上。如果自己真的含冤莫白,刀过头落时所有的热血便都会沾在白练上。窦娥在唱词中提到两个典故:苌弘化碧、望帝啼鹃,我们可以看到窦娥在悲剧命运里最后的愿望,她希望死得悲壮,以一个英雄主义的结局来昭示自己的冤屈,就像历史上的苌弘和望帝一样。这个典故都用来比喻忠贞之人蒙冤致死,窦娥以此自比,希望自己死后能成为一个传奇,好让自己莫大的冤屈昭示天下。

3年自然灾害是哪几年

3年自然灾害是1959年、1960年和1961年,指中国从1959年至1961年期间由于牺牲农业发展工业的政策所导致全国性的粮食和副食品短缺危机。
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它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要有自然异变作为诱因,二是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


3年自然灾害是哪几年 3年自然灾害简介

1、“三年自然灾害”是指1959年、1960年和1961年。

2、1962年,“1-9月,全国大面积旱灾。去冬以来,南方湘西北、粤北、川北、苏北、皖中地区雨雪稀少,2月约有100万公顷呈旱象;3月,旱区扩至豫、鄂、黔、陕等省,共计360万公顷……

甘肃河西走廊、内蒙呼伦贝尔和乌兰察布地区、晋北、冀西北、吉西北地区,旱期长达200-400天,甚至井干河断、人畜吃水困难……年内,旱灾波及北方为主的24个省区(市)2174.6万公顷农田,成灾面积878.4万公顷。”

人们习惯上将这几年的灾害称为“三年自然灾害”,实际上从干旱灾害的延伸和转移看,影响我国农业生产的严重干旱灾害,大致延续了四年。时间上以1959年夏秋至1960年夏黄河流域、西南、华南为主,1961年春夏秋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连续干旱为主。

以及1962年春夏、夏秋的华北黄河流域、东北的干旱。人们在谈论和研究中往往忽视了1958和1962年也是较大旱灾年,从宏观角度看,集中在1959-1961年的特大干旱,是有一个发展、高峰、减弱的过程的。


文学包括哪些方面?

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1、中国文学奖老舍文学奖、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曹禺戏剧文学奖并称当代中国四大文学奖。2、文学巨匠古希腊诗人荷马; 意大利诗人但丁; 德国诗人、剧作家、思想家歌德; 英国积极浪漫主意诗人拜伦;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戏剧家、诗人莎士比亚;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 印度作家、诗人和社会活动家泰戈尔; 俄国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 苏联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高尔基;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鲁迅。

国内优秀文学作品有哪些?

1,钱锺书 《围城》《围城》是钱钟书所著的长篇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被誉为“新儒林外史”。第一版于1947年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故事主要写抗战初期知识分子的群相。并不仅仅是一部爱情小说。它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它的主题和象征是多层次的。2,老舍《四世同堂》《四世同堂》是中国作家老舍创作的,是一部表现抗战北平沦陷区普通民众生活与抗战的长篇小说。该书以北平小羊圈胡同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胡同内的祁家为主,钱家、冠家以及其他居民为辅,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反抗与顺从的选择,国家与个人的选择种种艰难的选择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3,巴金 《家》《家》,中国作家巴金的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为《春》、《秋》。最早于1931年在《时报》开始连载,原篇名为《激流》。开明书局于1933年5月出版首本《家》单行本。《家》中讲述家族故事的模式在启蒙主义话语中非常典型,它对后来的家族小说创作起了极强的示范作用。对传统家族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批判和彻底否定也成为这类小说一个持久而强大的主题,《家》中父子对立的结构模式也被或多或少地继承下来。4,余华《活着》《活着》是作家余华的代表作之一,讲诉了在大时代背景下,随着内战、三反五反,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社会变革,徐福贵的人生和家庭不断经受着苦难,到了最后所有亲人都先后离他而去,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活着》是不失朴素粗粝的史诗,斗争与生存的故事,给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残忍与善良的形象,在余华的笔下,人物在动物本能和人性之间的苦苦挣扎。余华加诸于叙述的那种冷酷的意志,使小说超出了常轨。5,林海音《城南旧事》《城南旧事》是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代表作。该作品通过英子童稚的双眼对童年往事的回忆,讲述了一段关于英子童年时的故事,反映了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北京城南的思念。《城南旧事》描写了20世纪20年代末北京城南一座四合院里一家普通人的生活,通过小姑娘英子童稚的眼睛,来看当时北京形形色色和许许多多的人和事,文章中的人物最后都离小英子而去,表达了告别童年的悲伤和怀念的情感。向世人展现了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有种说不出的天真,却道尽人世复杂的情感。通过看似狭小的描写,却反映了当时北京的整个历史面貌,有极强的社会意义。带领人们重温了当年那笼罩着愁云惨雾的生活。小英子作为一个主要人物出现在文章中,当她发现大人们的良好愿望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巨大反差时,她天真善良的幼小心灵就愈发显得孱弱。缠绕在文章中那种无往不复的悲剧轮回也就更加令人触目和深省,这也正是该小说显得丰富厚重的关键之笔

为什么云南会大旱?

关于云南大面积旱情说法,原因有二:其一,乱打“防雹弹”众所周知,云南经济支柱是烟草,每年正直雨季,该下雨的时候,为了保住云南的烟草,天空有点乌云就打防雹弹,大范围的打防雹弹的结果,乌云也就烟消云散了,冰雹是没有了,暴雨也没有了,连小雨也没滴几滴。雨季时没有下雨,地下水积蓄自然少,到每年入春时,本应要有潮湿空气上升,凝结成云雨时,却因底面水汽蒸发量较少,凝结不成云雨,自然造成了第二年的干旱~其二:政府对水利工程的忽视,听说十年前,水利都是由政府直属部门管理,但现在呢,连一个像样点的小坝塘都承包给了负责人,当雨季的时候,农民不要水,水库的承包人自然也怕因为山洪等原因造成决堤啊,水库水体浑浊等等使饲养的鱼收到损失,自然也不蓄水,等雨季快接近尾声的时候,才开始蓄水,水库蓄水量自然不能饱和,达不到用水要求。这是听了老农们的回答后,结合实际情况得出的一点点所谓“歪理”,不止是否欠当,还望相关专家给予鉴定,如有理,还望广大网友给政府提出建议,“杀鸡取卵”的事情已有前车之鉴,如果不当,干旱还将继续~


为什么云南一年比一年干旱

亲,你好。云南一年比一年干旱的原因有多种,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气候变化: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极端天气事件增多,云南的气候也发生了明显变化。近年来,云南出现了较长时间的无雨天气,导致土地干旱哦。2.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在云南也是不容忽视的。比如,过度的开垦、砍伐森林等行为改变了土地覆盖情况,导致水循环失衡。3.水资源短缺:云南地处东南亚内陆高原,水资源相对匮乏,而且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由于水资源的短缺,土地干旱问题日益突出。【摘要】
为什么云南一年比一年干旱【提问】
亲,你好。云南一年比一年干旱的原因有多种,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气候变化: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极端天气事件增多,云南的气候也发生了明显变化。近年来,云南出现了较长时间的无雨天气,导致土地干旱哦。2.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在云南也是不容忽视的。比如,过度的开垦、砍伐森林等行为改变了土地覆盖情况,导致水循环失衡。3.水资源短缺:云南地处东南亚内陆高原,水资源相对匮乏,而且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由于水资源的短缺,土地干旱问题日益突出。【回答】
云南一年比一年干旱,给当地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对于农业生产来说,干旱会导致农作物收成下降,甚至歉收,进而影响当地的粮食安全。另外的话,干旱还会加剧土地的侵蚀、荒漠化等问题,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针对云南干旱问题,应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水资源保护和管理、推广节水技术、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加强森林保护等。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减缓云南干旱的趋势。【回答】
亲亲您这边还有其他不明白的吗[开心]?可以详细的跟老师讲一下哈以便老师更好的为您解答哦~~[鲜花]【回答】


三年自然灾害是哪三年

三年自然灾害是1959年至1961年这三年。三年自然灾害是中国农田连续几年遭受大面积自然灾害所导致的全国性的粮食和副食品短缺危机。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全国出现了“受灾范围之大,在1950年代是前所未有的严重自然灾害,”受灾面积达4463万公顷,且集中在主要产粮区河南、山东、四川、安徽、湖北、湖南、黑龙江等省区。1960年,灾情继续扩大,北方持续爆发特大旱灾。进入1961年后,大旱蔓延黄河、淮河和整个长江流域,河北、山东、河南三个主要产粮区的小麦比上一年最低水平又减产50%。1959—1961年我国经历了“三年经济困难”时期。根据对灾情、受灾面积等资料图表的分析,证实这三年发生了持续的严重自然灾害;同时分析了各种决策错误带来的不同影响,重点把粮食作为决定国家经济兴衰的生命线和因果关系链的比较指数,用计量方法分析当时农村因灾减产、因决策错误减产、因高征购而减少粮食存量之间的比例状况。以1952年以来的5年平均的人均口粮和减产常例计算,在1959-1961年连续三年每年多减产粮食达838万吨,减产幅度达15%,按以前口粮平均消耗水平,大约空缺了2800万人口口粮。而这个减产幅度,是高于50年来同等受灾率条件下的减产幅度的。

上一篇:外焰温度最高的原因

下一篇:大班幼儿年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