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勇怎么殉职的?
6月4日上午,贵广线榕江站D2809次列车撞上泥石流,失联。火车司机杨勇不幸身亡。据中国铁道报报道,通过对车载数据的分析,值班司机在列车行驶至榕江站前岳寨隧道时发现线路异常,并在5秒内采取紧急制动措施。在关键时刻,杨勇坚守岗位。他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来保护一辆满载乘客的公共汽车的安全。杨勇在关键时刻的行动引发了网民的集体致敬和缅怀。为什么杨勇可以首先采取紧急刹车措施?据相关专业人士分析,这一方面离不开科学刻苦的训练,使得紧急制动成为一种“肌肉记忆”。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火车司机坚守岗位的敬业精神。“遇到危险,保证乘客的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救援现场从业者:紧急刹车是一种刻苦训练的肌肉记忆。4日下午,动车司机为守护一辆车牺牲自己的消息刚出,就引起了全网的关注。一开始公告里没有出现司机的名字,全网都在找司机的名字。随着西南铁路的宣告,大家终于知道了这个凡人英雄的名字叫杨勇。对于这位司机,网友们纷纷留言。“向英雄致敬!一路走好!”“感谢杨勇的司机救了一车人,但他没能救自己。他没有为自己考虑五秒钟,而是想着把乘客安全送回家。”“英雄死前五秒,向杨勇的司机致敬,一路顺风。”“杨勇,你真勇敢。你把他们安全地带回家,却忘了自己。一路顺风。”在当时如此紧急的情况下,杨勇能够提前五秒钟刹车,并坚持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有句话叫‘没有错停,只有瞎开’。在日常驾驶中,火车司机一旦发现不对劲,就会采取紧急制动措施。就算最后没有问题,他们也要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把乘客的安全放在第一位。”记者采访了多位行业相关专业人士,其中一位从业者告诉记者,火车司机在正式驾驶火车上路之前,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培训,让紧急制动成为肌肉记忆,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第一时间采取制动。https://p1.img.cctvpic.com/photoworkspace/contentimg/2022/06/05/2022060506114450222.jpg
杨勇简历,他是怎么一步一步被废的?
杨勇简历,他是怎么一步一步被废的? 杨勇是隋文帝的大儿子,跟独孤皇后所生。身为嫡长子,杨勇立为太子。后来却因不知宫闱之事的斗争,最终落败,被他的二弟杨广设计陷害被废。又贬为庶人,后来又被杨广即位假传诏书赐死。 杨勇有治世之能,却无御人之城府。本来很受器重,隋朝建立后又立为太子,前途一片光明。但是他心无城府,本性直率,总是喜怒表现在外,宫闱之事斗争激烈,他没有杨广那样的权谋,失败也是理所当然。 因为他不喜欢母亲为他挑选的王妃,就多年冷落,以至于这位可怜的太子妃暴毙宫中,因此得罪了他的母亲,从此就不受父母宠爱,而且杨勇生性好色,生活奢华,不如他的弟弟杨广那样善于隐藏,并且在杨勇参与朝政时总是直言敢谏,所以受到父母猜忌,杨勇还浑然不觉。当时杨广想自己当太子,于是就对他设计陷害,果然一举得逞。 杨勇虽然有很多缺点,但是心胸宽厚,一点也不斤斤计较,总是恣意享受,他后来的结局很悲惨,不仅被废为庶人,而且最后被自己的亲弟弟亲手赐死了。他的弟弟杨广即位成为隋炀帝,杨广原先知道他的父亲崇尚节俭,于是为了讨父母欢心,故意假装节俭,但是他自己当了皇帝,没有人约束,本性就立刻暴露出来,杨广不仅比杨勇奢华百倍,而且还生性残暴,好大喜功,隋朝在他的治理下很快就被农民起义军灭亡了,成为历史上著名的短命王朝,杨广本人也在江都被部下杀死。 隋朝的第一任太子杨勇是被他的亲弟弟隋炀帝杨广亲手赐死的。杨勇本来手握一副好牌,他在北周时期就担任了上柱国这样的高管,在朝中根基深厚,人脉广泛,隋朝立国后,又以长子身份被立为太子,而且杨勇也能直言敢谏,为人宽厚,善待大臣,礼贤下士,简直就是明君的模样,因此杨勇的前途可谓一片光明。但是他却轻易被杨广设计陷害,不仅丢了东宫之位,还被贬为庶人,最后还被隋炀帝杨广赐死,有人说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用在杨勇身上再恰当不过了。 杨勇这人性格直率,为人豪爽,没有心机,喜怒言于表,这在常人身上可能是美德,但是对于一个太子来说,这就是缺乏政治家的谋略和远见的表现。比如隋文帝和独孤皇后崇尚节俭,杨广等人都懂得伪装,在父母面前懂得假装节省,讨得父母欢心,其实杨广的奢华程度一点不比杨勇差,可是杨勇却不懂收敛,这就犯了隋文帝的忌讳,他渐渐在父母面前失去信任和宠爱。还有杨勇不喜欢他母亲独孤皇后为他挑选的妃子,就多年冷落,弄得独孤皇后很难堪,杨勇却跟自己喜欢的妃子生了一大堆孩子,独孤皇后是历史上有名的善妒的女人,杨勇这样做无疑犯了母亲的忌讳,所以隋文帝渐渐有了废掉太子的想法,恰好这时杨广陷害杨勇,所以隋文帝就轻易废黜饿杨勇,立杨广为太子,杨勇最后连申辩的机会都没有。 杨勇与杨广都是隋文帝与独孤皇后的儿子,可以说是真正的一母同胞的亲兄弟,然而杨勇最后却是被亲弟弟杨广给赐死的,不禁令人唏嘘。杨勇是隋文帝的长子,在北周时期便已经担任了上柱国这样的重臣,是个从政经验非常丰富的人,他为人直率,恣意妄为,又心胸宽广,知人善任,礼贤下士,朝中拥戴他的大臣很多。不过杨勇也有很多缺点,他为人奢华,沉溺女色,但是作为风气开放的隋代,贵族普遍都崇尚浮华,杨勇的这点缺点其实算不上什么大错,仅凭这点杨勇不至于被废黜,但是他有一点致命的弱点,就是没有政治家应该有的城府,他喜怒形于色,又不懂讨父母欢心,他对母亲为他选的太子妃不满意就多年冷落,遭到独孤皇后的猜忌,而且他明知父母不喜奢华,崇尚节俭,还不加掩饰,慢慢导致父母的厌恶,所以当杨广算计他的时候,他很快就被废掉,而且还遭到囚禁,连申辩的机会都没有,最终被杨广赐死。 反观杨广,虽然在奢靡好色方面一点不逊色于杨勇,但是他很善于掩饰,他总是很能讨隋文帝和独孤皇后的欢心,并且杨广很有计谋,他联合其他兄弟,找准机会构陷杨勇,使得杨勇孤立无援,终于成功把杨勇拉下马,自己当上了太子。为了不让杨勇有东山再起的机会,他竟然亲手赐死了自己亲哥哥。杨广的手段狠毒,诡计多端,是杨勇所无法相比的。
【杨勇简历】杨勇是怎么死的?
【杨勇简历】杨勇是怎么死的? 隋文帝杨坚共有5个儿子,长子就是太子杨勇。然而,众所周知,杨勇没有当上皇帝,当上皇帝的是杨广。那么,杨勇为何没有当上皇帝?他又是怎么死的? 隋文帝杨坚的长子杨勇简介 姓名:杨勇 字:地伐 性别:男 民族:汉 国籍:中国隋朝 出生地:大兴 出生日期:约6世纪565年—604年 逝世日期:604年 职业:太子 主要成就:颇好学,解属词赋 追封:房陵王 性格:宽仁和厚,率意任情,无矫饰之行 父亲:杨广 母亲:独孤皇后 妃子:元氏(元孝矩之女)、云昭训、高良娣、王良媛、成姬 儿子:长宁王俨、平原王裕、安城王筠、安平王嶷、襄城王恪、高阳王该、建安王韶、颍川王、孝实、孝范 女儿:丰宁邑公主杨静徽、大宁公主 杨勇一生经历概述: 杨勇,隋文帝长子。好学,喜词赋。北周时,曾任洛州总管、上柱国、大司马,统领禁卫。隋建国后,立为太子。虽性奢华,又多内宠,但当参预国政时,每多建议。其后渐受猜忌,弟杨广欲谋夺太子之位,遂乘机构陷杨勇。开皇二十年(600年),杨勇被废为庶人。及后杨广杀文帝,赐勇死,追封为房陵王。 杨勇详细介绍: 这寥寥数字,就已经把杨勇的生活概述了下来,那么,杨勇的人生,是怎样一步步的走向太子,然后走向死亡的? 杨勇,隋文帝长子。开皇二十年(600年),杨勇被废为庶人,后赐勇死,追封为房陵王。杨坚与皇后独孤氏有五个儿子,即太子杨勇、晋王杨广、秦王杨俊、蜀王杨秀、汉王杨谅,几个人确实是同父同母的“真兄弟”。隋文帝皇后独孤氏十四岁就嫁给杨坚,发誓生死同一,杨坚也发誓不与别的女人生孩子。独孤氏不仅对丈夫防护甚严,对儿子们也管束甚严,要求他们学她和杨坚一样从一而终。她为杨勇挑选的妃子元氏很受杨勇冷落,多年不得召见,突发心脏病而死。杨勇宠爱云妃、高妃和成妃等人,并和这几个妇人生下一大堆孩子。对此,独孤皇后非常生气,不断派人伺察自己这个儿子,访探他的举动,还不断在文帝耳边吹风,指摘杨勇的过失。太子杨勇虽然有些好色、奢侈,但为人宽厚,率意任情,没有矫饰假装的性格,常常优礼士人,宽接大臣。作为长子,总是这样的性格,其后唐朝的太子李建成,性格脾气也和杨勇相仿佛。晋王杨广一直觊觎太子宝位。得知父皇、母后对杨勇猜阻之意已生,更加矫饰伪装,平日只和正妻萧妃住在一起, *** 有宫人怀孕,都把胎儿打掉,以免外人知晓,独孤皇后因此十分喜爱杨广的“忠贞不二”。当晋王时的杨广十分谦虚自抑,史载:“晋王(杨)广美姿仪,性敏慧,沉深严重;好学,善属文,敬接朝士,礼极卑屈;由是声名籍甚,冠于诸王。”依此,青年时代的杨广真是一个有华有实的美男子。一次与军队观猎遇上大雨,左右进上雨衣,杨广说:“士兵们都淋得透湿,干吗我自己一个人要穿雨衣呢。”命左右拿走,仍冒大雨立马观览,将士们感动得一塌糊涂。文帝有一次去他家里观瞧,早有准备的杨广随文皇四处查看,只见殿内乐器灰尘满布,绞弦断绝,一看就知多久不用,老皇帝就认定三儿子不好声妓歌舞,是“又红又专”的好苗子,和那位连铠甲都以金玉装饰的太子杨勇形成鲜明对比。 杨广暗中派遣和他关系亲密的大臣宇文述、杨素等人在杨坚夫妇面前百般构毁太子杨勇。太子本性直率,不知矫饰,容易发怒,形于言表,隋文帝渐有废杨勇之意。 杨广当上杨州总管后,借入朝还镇的机会与母后独孤氏道别,装出十分依依不舍、万分可怜的样子,伏地流泪不止。独孤后也泣然涕下。杨广趁此机会大倒“苦水”:“儿臣非常看重兄弟情谊,不知哪里得罪太子,一直想杀掉我。每想到我自己不知哪天被毒死害死,真是恐惧得不得了。” 独孤后闻言大怒:“杨勇太过分,我给他娶的元妃他一点也不爱念,专宠云妃,还下毒毒死元妃(其实是心脏病发而亡)。我现在活着他还这样对待你,哪天我死了我不知怎样害你们兄弟呢。等你父皇驾崩以后,想到你们兄弟得向那个云妃小妖精拜跪称臣,为娘我真是心如刀绞!”杨广闻言再拜,呜咽不止。独孤后也抱持着儿子大哭。 由此,独孤皇后已经下了废掉杨勇的决心,日夜不停在杨坚面前说杨勇坏话,杨素等大臣也推波助澜,加之杨勇在冬至于太子宫中张乐接受百官朝贺,犯了大忌,老皇上最终也决定废嫡。 公元600年,冬十月,杨坚派人召杨勇入殿。心力交瘁的太子闻命大惊,问使者:“不是要杀掉我吧?”进宫后,发现父皇戎服陈兵,百官肃立。杨坚开金口,废掉太子杨勇,押回东宫看管。立晋王杨广为太子,并命杨广负责看押杨勇。 一番苦心,终未白废,杨广终于由晋王成为皇储。杨勇当庭被废,“泣下沾襟”,只言自己罪过,拜辞而去,竟无一言反讦二弟杨广,由此,可见杨勇仍是一个宽仁忠厚之人。反观李世民太子李承乾,被废后鱼死网破,死咬四弟李泰,最终两人同归于尽,才得懦弱的高宗李治成为皇太子。可以推论,假如杨勇继位,隋朝不至于二世而亡。
杨勇是哪里人
福建福州人。杨勇,男,汉族,摄影师,福建省青年协会副主席,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大众摄影十佳摄影师,福建省十杰摄影师。《娃》第二届“金鹤奖”全国数码摄影大赛(人像类金奖)。《船厂工人》(黑白)第十四届全国当代摄影艺术邀请赛纪实摄影类金奖。《艺术人体》(组照)香港第四届摄影艺术展览广告及人像类金奖。《娃》“郎静山摄影艺术奖”慈善摄影大赛金像奖。《那年夏天》中国摄影家网主题月赛《童年》二等奖。《船厂工人》(彩色组照)福建省“主力军”风采摄影大赛三等奖。《悦》福建省第23届摄影展获奖名单(艺术类)铜奖。作品介绍《岁月》:一扇火烧后碳化斑驳的木门,门板破败处,一位老人低头沉默着,恰似一幅挂在门上的个人肖像。作者并未摄取全景,而是抓取了局部特写,老宅、破败、老者、寂静……画面有限的信息量将故事浓缩在方寸之间,又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老人对老宅难以言说的眷恋和无奈,在静谧的氛围中,氤氲了画面。这幅作品也因此内敛的气质、无声的诉说,获得了2013年雪花纯生·中国古建筑摄影大赛寻踪营造学社奖类别的一等奖。
杨勇是怎么被废的
杨勇生性好色,喜爱奢侈,有许多妾侍、珍宝,其中有位云昭训,因姿色娇美,特别得到宠爱,并生下三个儿子,受到的待遇甚至与正室不相上下,这让独孤皇后相当不满。杨勇的正妻元妃不得宠爱,气出了心病,没两天就死了,杨勇随即让云昭训主持太子宫。独孤皇后认定是杨勇与云昭训合谋害死嫡妻,不但责备杨勇,又派人去暗察。晋王杨广知道母亲对兄长有不满,便假装自己没有什么姬妾,且只和萧妃厮守。于是独孤皇后更讨厌杨勇,并对杨广的德行大加称赞。独孤皇后每次抱怨云氏专宠、感叹元氏夭亡时,杨广也跟着痛心疾首,让皇后更加喜爱次子,有意废太子而立次子为太子。杨勇为此感到害怕,却又没有办法;文帝知道他内心不安,便派杨素去观察他,结果杨素却故意激怒杨勇,使杨勇说出抱怨的话,从此文帝更怀疑他了。皇后与杨广等人都在观察他的一举一动,向文帝进谗,加上杨勇多有埋怨之言语,文帝终于废太子为庶人,改立杨广为太子。
虽然有不少声音表示太子罪不至被废,且废立太子是大事,但文帝不听。杨勇也自认罪不至被废,屡屡要求面见文帝,想要告诉文帝有关自己的冤屈,但都被皇太子杨广给拦下,无法达成他的心愿。情急之下﹗杨勇爬到树上,大声呼喊文帝,希望文帝听见后可以见他一面。庶母宣华夫人趁机进谗言说:“杨勇已经心神丧失了,被妖魔附身,魂都收不回来了。”文帝也这么觉得,因此杨勇终究无法与文帝见到面。独孤皇后屡次诬陷杨勇,方式与罪名也大都如此。
直到文帝卧病于仁寿宫时,皇太子与文帝姬妾皆随侍在侧,《资治通鉴》、《隋书》载宣华夫人被太子杨广“无礼”之事。[3] [4][5]宣华夫人将此事告诉文帝后,文帝始知冤枉了杨勇,并大骂独孤皇后与杨广,派人召杨勇进宫,准备废杨广而复立杨勇为太子,但是此事被杨广拦截,随即文帝便暴崩了。
杨勇人物介绍
杨勇杨勇男。1957年生于武汉。1984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989-2005年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历届清华美院阅卷组老师、出题组老师中文名:杨勇国籍:中国出生地:武汉出生日期:1957年职业: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毕业院校: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代表作品:《冬天》《鸟语花香》《清芳四溢》、《江河图》研究领域工笔,基础教学主要代表作作品《花乡》入选中国艺术作品展,赴奥地利等国巡回展出。作品《冬天》入选“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50周年美术作品展”。作品《田园》入选第八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作品《谷垛》入选“97北京工笔重彩画精品展”。作品《荷塘晨曲》参加“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建院40周年作品展”。作品《情系故国乡》入选“全国首届中国花鸟画作品展”。作品《静静的荷塘》入选“中国当代著名花鸟画家作品展”,并获佳作奖。作品《白头偕老》入选海外中国画大展,并获枫叶奖。作品《花鸟》入选“艺术与科学美术作品展”,并获国际评委奖。作品《鸟语花香》入选“中国科技周艺术与科学美术作品展”。作品《池塘系列》入选“清华工美杯绘画大奖赛,并获最高奖。作品《清芳四溢》、《江河图》等被中信银行收藏展示。作品《牡丹》等十余幅作品被中旅大厦收藏展示。作品《头像》参加国际当代素描艺术展。在京、津地区多次举办工笔花鸟画个展。2006年内退后至今任教于北京清美屹立高考美术培训中心,连续多年创造美术高考极高的升学率。
肖华的人物简介
肖华他出生于贫苦工人家庭。其父母都是共产党员,他家是中共兴国县地下党组织的交通站。其父母后来都在革命斗争中献出了生命。肖华自幼天资聪颖,少年时代投身革命,经常担任送信任务。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12月20日参加兴国暴动。在暴动的头一天晚上,他邀集几名共青团员悄悄摸到全城反动分子的门前,在门上用木炭画了记号。暴动时,暴动队伍按记号把全城反动分子一网打尽。伪公安局长肖敬安被抓获。1929年4月,毛泽东率红四军第三纵队来到兴国城,肖华第一次见到了他。毛泽东在潋江书院崇圣举办了“土地革命干部训练班”,肖华是年龄最小的学员。同年12月,年仅13岁的肖华便任少共兴国县委书记。他奔走区乡,发动青年参加共青团组织,还以共青团员为骨干,组织少年先锋队。他的组织才能深得毛泽东称赞。1930年3月被调入中国工农红军,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四军军委青年委员,连政治指导员、营政治教导员、团政治委员,红军总政治部青年部长,少共国际师政治委员。1933年夏,肖华主持全军青年工作会议,向中央提出了在青年中扩大红军,创建“少共国际师”的建议。不久,在中央苏区掀起扩红高潮,组建起“少共国际师”,17岁的肖华被任命为师政治委员,他率领这支年轻的队伍投入反“围剿”激战。1934年,在广昌驿前高虎脑战斗中,他身先士卒,率领少共国际师同国民党军展开白刃格斗,与兄弟部队一起挫败了敌军三个主力师的进攻。长征中肖华任红一军团组织部长、二师政治委员。1935年3月21日,他指挥抢渡乌江先遣部队,冒着风雨,勇猛果敢再渡乌江,巩固和扩大乌江渡口阵地,使红军主力安全渡过了乌江。在越过大凉山时,他率先遣队向彝民耐心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协助刘伯承同彝族首领小叶丹结盟,使红军顺利通过彝族区。在强渡大渡河战斗中,他带领红军战士,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冲入敌阵,速战速决。到达陕北后,他参与指挥了直罗镇、东征、西征和山城堡等重大战役。在东征的兑久峪战斗中,他亲临前线指挥作战,不幸左腿负伤。抗日战争开始时,任八路军一一五师政治部副主任,参加了名震中外的平型关战斗。1937年11月,任一一五师三四三旅政治委员,与陈光一起指挥了广阳、义棠镇、午城、井沟等战斗。1938年6月,年仅22岁的肖华任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他于1938年7月中旬率领东进抗日挺进纵队,晓行夜宿,渡过汾河,穿过同蒲路,横跨太行山,越过津浦线,深入敌后的冀鲁平原,于1938年9月27日抵达山东乐陵县城。国民党委派的乐陵县长牟宜之没想到肖华如此年轻,说还是个“娃娃”,从此,八路军“娃娃司令”的名字便在冀鲁边不胫而走。挺进纵队到达冀鲁边后,肖华深入发动群众,迅速打开了局面,创建了冀鲁边抗日根据地。1939年11月,肖华出任鲁西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员,加强了共产党和八路军在鲁西的政治、军事力量。由于肖华所部英勇善战,当地群众称之为“肖华支队”。1940年7月,中央决定成立华北讨逆军,肖华任华北讨逆野战军政治委员、鲁西行政公署主任。他和司令员宋任穷一起,发动讨伐汉奸石友三战役,共歼石军2万余人,铲除了石友三顽固派的社会基础,粉碎了敌人妄图挤走八路军的企图。1943年3月,中央批准成立新的山东军区,肖华任军区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委员,协助罗荣桓指挥山东军民粉碎了日寇的频繁“扫荡”。抗战胜利后,肖华奉命率山东部队4个师横跨渤海,进军辽东,并任辽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辽东省委书记。在东北,他指挥部队长途奔袭,歼灭日伪残余2万余人和难以计数的小股土匪。1946年1月5日,国民党第五十二军空袭沟帮子、盘山地区,夺取营口。肖华指挥部队奋起还击,歼敌1759人,取得保卫营口首战胜利。从营口撤出后,又与号称“国内无敌”的国民党新六军及五十二军大战沙岭子,三战本溪,击毙敌五十二军副军长郑明新、二十五师师长刘世懋。撤出本溪后,肖华又指挥部队发起鞍(山)海(城)战役,歼敌一八四师五五一团和五五团一个营,毙伤敌人1200余名,俘敌团长以下官兵2100余名,迫使敌师长潘朔端率2700多人起义。党中央、毛泽东专门致电表扬:“鞍山战斗打得很好。”1946年10月,杜聿明亲自指挥8个师计10万之众再次进攻辽东,与肖华较量。肖华成竹在胸,选择杜聿明号称“千里驹”的敌二十五师开刀,主动放弃安东城,诱敌二十五师孤军冒进,在新开岭打伏击。肖华亲赴前线指挥。战斗结束,共毙伤敌团长以下3150人,俘敌师长李正谊、副师长段培德以下5877人,敌二十五师8000余人全部被歼。新开岭战役,创造了东北民主联军在解放战争中首次歼灭敌人一个师的先例。1946年11月后,肖华出任中共南满分局副书记、南满军区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第一兵团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特种兵司令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特种部队最早的领导人之一。在围困长春战役中,他提出“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策略,积极展开政治攻势,争取了国民党六十军和新七军先后起义和投诚,和平解放了长春。1949年3月,东北野战军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肖华任“四野”第十三兵团政治委员。3月31日,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在北平香山接见并宴请各位“四野”师以上干部。当肖华给毛泽东敬酒时,毛泽东笑着说:“肖华,你我多年不见,可是我的耳朵长得很,你一时司令,一时政委,一时山东,一时东北,出息好大哟!”新中国成立后,肖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委员,总政治部副主任、总干部部部长,总政治部主任,中央监察委员会副书记、解放军监察委员会书记,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常委、副秘书长。他致力于继承和发扬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参与领导制定具有重大历史意义、1954年颁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他创作的《长征组歌》,周恩来生前一共看过7次演出,能一字不漏地唱下全部歌词,在弥留之际还提出再听一次《长征组歌》。“文化大革命”中,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制造了“总政阎王殿”大冤案,对他进行恶毒诬陷和残酷迫害,使他身陷囹圄达七年之久。1975年恢复工作后任军事科学院第二政治委员,兰州军区第一政治委员、党委第一书记,中共甘肃省委书记。他努力探索现代战争条件下的战略战术和政治工作,总结新时期部队建设的经验,写出了《论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四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等重要论文。生前著作还有《铁流之歌》、《艰苦岁月》等。1977年4月肖华出任兰州军区政治委员,司令员韩先楚在为肖华举行的欢迎仪式上说:“肖华同志在很长时间里担任军队的重要领导职务,是我军的主要领导人之一。肖华同志文武兼备,军政兼优。论武,他有统军之才,当过纵队司令、军区司令;论文,他有丰富的政治工作经验,从红军的青年部长一直到人民解放军的政治部主任;论才,他能诗善文,《长征组歌》早已家喻户晓。因此,周恩来总理说肖华人才难得……”他是中国共产党第八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中央委员,第一届、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35年,曾被选为国际共产主义青联第六届执行委员。1949年7月,被选为第二届世界民主青年联盟理事。1985年8月1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优秀领导人、杰出的政治工作领导者肖华病逝于北京,享年69岁。 肖华之妻:王新兰后代:肖华和妻子王新兰共有5个孩子。1944年在沂蒙王新兰生下了他们的第一个女儿肖雨。1945年肖华率部挺进东北后,他们的第二个孩子又出生了。男孩下面,又是3个女孩。分别是肖雨、肖云、肖霜、肖露、肖霞。
肖华近况如何
肖华不是公众人物,与张艺谋离婚后就没有在公众视野里出现过。肖华是张艺谋的前妻,西影厂下岗职工,张艺谋和肖华初中相识,两人于1978年领取了结婚证。1988年张艺谋与肖华离婚,1992年,肖华出书《往事悠悠》,披露了她与张艺谋的婚姻如何因巩俐的介入而走向终点。现在的她住在北京一个小区,是一位普通的市民,2018年曾被网友拍到,完全是一个普通人的模样。情感经历:张艺谋和肖华的爱情始于一起去农村“插队”时,在“插队”三年的时间里,张艺谋为肖华“烧水洗头”同住一个窑洞,时间长了,日子久了,张艺谋与肖华谁也舍不得谁。“插队”生涯结束后,肖华与张艺谋分配到了两个不同的厂子里,相隔很远,对于一对初恋恋人来说现实实在是有点残酷,不过肖华对张艺谋的执著,对张艺谋刻骨铭心的爱,不管有多难,她都没有放在眼里,去给张艺谋洗衣服,去给张艺谋下面条吃。有一次张艺谋发高烧去了西安的医院就诊,肖华知道了毫不犹豫的去医院照顾张艺谋直至他病情好转,他们之间的爱情除了肖华拼命的努力外,张艺谋也相当珍惜,张艺谋拒绝了别人的好意介绍对象。1979年,张艺谋和肖华终于修得正果,两人举行了简单的婚礼。婚后,张艺谋考进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毕业后被分配到广西电影制片厂当摄影师。1983年,张艺谋和肖华的恩爱有目共睹,每次出差都会给她带礼物。张艺谋与肖华结婚不久,女儿张末出生,正在拍电影的张艺谋,接到电话时高兴得跳了起来。1988年在女儿张末7岁那年张艺谋由于种种原因与肖华离婚。张艺谋之后和巩俐相恋8年也分了手,而后一直单身。他一直在经济上资助肖华,肖华从西影厂下岗很多年了。
中国十大元帅与十大大将籍贯
十大元帅:朱德(四川仪陇人)…………彭德怀(湖南湘潭人)…………林彪(湖北黄冈人)…………贺龙(湖南桑植人)…………刘伯承(重庆开州人)…………陈毅(四川乐至人) …………罗荣桓(湖南衡东人)…………聂荣臻(重庆江津人)…………叶剑英(广东梅县人)…………徐向前(山西五台人)……
十大大将:粟裕(湖南会同人)…………陈赓(湖南湘乡人)…………张云逸(海南文昌人)…………黄克诚(湖南永兴人)…………徐海东(湖北黄陂人)…………王树声(湖北麻城人)…………许光达(湖南长沙人)…………萧劲光(湖南长沙人)…………罗瑞卿(四川南充人)…………谭政(湖南湘乡人)……
侯礼祥是谁?
侯礼祥侯礼祥(1912—1991),江陵县熊河镇侯垱村人,原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总部警备第一团副团长。中文名侯礼祥出生日期1912年逝世日期1991年政治面貌中国共产党员侯礼祥(1912—1991),江陵县熊河镇侯垱村人,早年读私塾四年,十五岁时离家到荆州谋生,后辗转到武汉,1928年5月到江西参加革命,1929年春节前夕,红军扩编,侯礼祥入红三军团五师十四团五连当兵,当年3月,由连长彭绍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侯礼祥在参加革命前后,人们常省其姓称呼其为“礼祥”以后被人误为“李祥”以致在登记载册时也写作李祥。对此,侯礼祥曾有过解释,到后来则习以为常,所以在红军中,他的名字一直是“李祥”。长征时,侯礼祥编入红一军团一师一团,曾任班长、排长、连长,当时团长为杨得志。杨得志任一团团长时,侯礼祥曾任一营营长。杨得志任一师师长时,侯任一团团长。1936年红军到达陕北后,侯礼祥在时任一师师长陈赓、政委杨勇的领导下工作,直到1937年冬进红军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38年,侯礼祥任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总部警备第一团副团长,负责保卫中央的工作。1939年初,因伤势严重,应本人要求和组织安排回到后方,年底转到武汉八路军办事处,组织安排他回家乡江陵,时任中共江陵中心县委书记魏西接受其组织关系,安排侯礼祥到监利县朱河一带开展地下工作。并先后在监利朱河、周老嘴及江陵普济观一带任国民党保长、联保主任,后因故与组织失掉联系。新中国成立后,因历史问题无法澄清,成为专政对象。1961年10月1日起,侯礼祥多次致信杨得志、杨勇将军,申诉自己的革命经历及掉队原因,1974年6月13日,经杨得志将军证明,1974年12月21日杨勇将军证明,后又经前江陵中心县委书记魏西证明,中共江陵县委于1975年1月对侯礼祥的政治历史问题作出审查结论,决定恢复其红军待遇。侯礼祥于1991年冬去世,享年80岁[1]。纠错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