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风日下,人心不蛊怎么翻译啊
人心不古
古:古代的社会风尚。指今人的心地失淳朴而流于诈伪,慨叹社会风气变坏 只因三代以后,人心不古。——清·李汝珍
“士风日下”与“人心不古”齐用,慨叹社会上读书人气质变坏,有失淳朴善良而流于獝诈虚伪、心地不再像古人那么淳朴。“士风日下、人心不古”是感叹‘读书人品德今不如昔’的意思。也有写成“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这打击的范围就更大了,那就真的成感叹‘今不如昔’了!
Mores of society are declining daily, and public morality is not what is used to be
人心不古
【解释】:古:指古代的社会风尚。旧时指人心奸诈、刻薄,没有古人淳厚。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五回:“奈近来人心不古,都尚奢华。”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是一个贬义词。
典故来源: 由于元代的统治者为蒙古部族,爱好音乐与歌舞,此性格反映在文学上,于是产生了丰富多样的戏剧与歌舞,散曲亦是一种新兴的文学体裁。 刘时中即为著名曲家之一。元顺帝天历二年,江西大旱,刘时中见到灾民受难的情况,于是作了两套散曲《端正好》,上呈江西道廉访使高纳麟。第一套的内容陈述饥荒时「谷不登,麦不长」,民无以食的悲惨遭遇,而且愤怒地斥责了奸商富豪趁火打劫的罪行,展现元代社会严重的阶级压榨。第二套则是揭露官吏的无能与违法乱纪。他形容一群暴发户般的官员为「没见识街市匹夫」,彼此狼狈为奸,勾结作恶,尽日将精力耗费在吃喝嫖赌,完全不顾百姓生计。并申辩说:「不是我要讲他们的坏话,但怎么能眼睁睁地看着邪恶战胜正义?现在的人根本完全丧失了旧时代的淳朴,明明是人,但行事却如禽兽一般。」 后来「人心不古」演变为成语,用来感叹现在的人,失去古人的忠厚淳朴。 此成语就是出自刘时中的《端正好.上高监司.既官府甚清明套.十二月》曲:“不是我论黄数黑,怎禁他恶紫夺朱?争奈何人心不古,出落著马牛襟裾。” 近义词:世风日下、世衰道微 反义词:古道热肠、古貌古心
世太炎凉!是什么意思
世态炎凉
shì tài yán liáng
〖解释〗世态:人情世故;炎:热,亲热;凉:冷淡。指一些人在别人得势时百般奉承,别人失势时就十分冷淡。 指看人的起落做事.形容世界冷淡
〖出处〗元·无名氏《冻苏秦》第四折:”也索把世态炎凉,心中暗忖。
用 法 主谓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示 例 茅盾《一个女性》:“那他对于~的感觉,大概要加倍的深切罢?”
近义词 人情世故
反义词 一如既往、炙手可热
灯 谜 冷暖人间
英文为:the fickleness of the world; inconstancy of human relationships
青海有哪些著名作家
青海的著名作家有龙仁青、梅卓、井石、曹有云、马光星等。1、龙仁青龙仁青,男,当代青年作家。1967年3月生于青海湖畔铁卜加草原(这里也是中华对角羚(普氏原羚)的家园)。1986年7月毕业于青海海南民族师范学校藏语言文学专业。系青海作家协会理事。1992年前后开始文学创作,主要作品有:《锅庄》、长篇纪实文学《藏域春秋》(合作)、长篇纪实文学《仓央嘉措秘史》、小说《锅庄》、小说《情歌》、小说《鸟瞰孤独》、小说《奥运消息》、小说《光荣的草原》等。2、梅卓梅卓,女,1966年7月10日生,青海化隆人,藏族代表女作家、诗人,中共党员,青海民族大学中文系毕业。1987年开始发表作品。199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现任青海省作家协会主席。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太阳部落》《月亮营地》,散文诗集《梅卓散文诗选》《土伯特香草》,中篇小说《佛子》、《青稞地》、《庄园》、《极地》、《月亮下的铜扣腰刀》等。小说集《人在高处》《麝香之爱》,散文集《藏地芬芳》《吉祥玉树》等。3、井石原名孙胜年,号煮字坊主。1953年9月出生于青海省湟源县一个叫纳隆的山沟里。1973年毕业于青海省卫生学校。2001年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称号。 著有长篇小说《麻尼台》、《金梦劫》,散文集《花海采风录》(合集),散文随笔《煮字坊笔记1》, 《煮字坊笔记2》, 中篇小说集《湟水谣》,《古堡的主人们》等,长篇纪实文学《故乡故事》等。4、曹有云曹有云,1972年生于青海。诗歌作品在《十月》、《诗刊》、《诗选刊》、《作家》、《星星》诗刊、《绿风》诗刊、《扬子江》诗刊、《作家》、《青年文学》等刊发表,并入选多种诗歌选本。诗集《时间之花》入选中国作家协会、中华文学基金会“二十一世纪文学之星丛书”2009年度卷,并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诗歌曾获首届青海文学奖(青海省最高文学奖),首届《青海湖》文学奖,第三、四届青海青年文学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青海省作家协会委员、青海省诗歌学会常务理事、青海省青少年作家协会副主席,鲁迅文学院第五届高级研讨班学员。5、马光星马光星,1953年11月11日出生于青海省民和县中川乡金田村,土族。青海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文学创作研究室主任。主要作品有《塔尔寺的传说》(合著)、《中国各民族宗教神话大词典》、《果洛·朝霞如火》、《青海风俗简志》、《小白兔智斗百兽王》、《土族文学史》、《西海文探》等。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龙仁青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梅卓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井石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曹有云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马光星
青海省西宁市人文怎么样
不错,从这下面的文章就可以看到
有一位诗人参加过一次在青海举行的诗歌活动后,感慨地说:只有在青海高原,才会有如此深厚的诗歌情怀。诗人在青海过节,诗歌在青海过节,青海使我们享受着诗人与诗歌的荣誉,这是青海的可贵。眼下,八月的高原,处处涌动着诗歌的情愫,处处攒动着诗人们兴冲冲的身影。
为什么今天的青海这般热闹?
因为这片离天最近的地方,还有无数的地方遗存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还有无数的人群心中盛放有人类最纯朴、善良、宽和、慈悲的人性;因为这片高大陆潜藏着无数诗的遐想和梦幻,更多地体现着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相处;因为这里是一个养育诗人的地方,一个让诗人的想象力可以扩展到无限空间的所在;因为这里诞生了中国历史上一些伟大的神话和传说;这里有世界上至今还在传唱的最长的英雄史诗《格萨尔王》;因为这里有无数的高原人在极为恶劣、严酷、艰难的环境下,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奇迹,创造着一个又一个让世人感佩的光荣与梦想。
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青海自古就是北方各民族交流融合的前沿地带,自13世纪就形成了汉、藏、回、土、蒙古、撒拉等六个民族和谐共存的格局。他们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和灿烂的文明。青海各民族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经过相互影响,彼此融合,兼收并蓄,互渗共存而形成的“和而不同”、多元一体的地域、民族文化,为世人展示出独特的人文内涵与无穷的精神魅力。也正是这些丰富而多样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使青海成为文艺家的天堂。翻开历史的一页,我们还可以从我省著名学者、已故历史学家李文实先生那里得知青海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份光荣的简历:“青海的壮丽山河,自唐代诗人王昌龄、高适、杜牧始,以迄元明间马祖常、宗泐等,都有名作流传,或歌颂边将定边固疆的功业,或描述昆仑河源的雄奇壮阔,或惊羡雪岭的寒光素彩,均足为河山生色,旅客壮行。而西宁本地人士,自明初设西宁卫,也始有人出境应试,此后才渐有诗人。自西宁府设学应试和开办书院后,诗人便日渐增多”。
青海湖,作为一个久负盛名的高原大湖,作为青海省的标志与化身,在全国乃至全世界有着广泛的知名度,因此,以青海湖冠名的国际诗歌节的举办,将有助于在文学、文化的层面上提升青海的文化品位,将有利于青海的对外宣传,塑造青海的新形象。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文学艺术家走进青海这片神奇的土地,并在其中获得了审美的新视野、创作的新灵感。青海的独特与丰富,也一定能够激发各位诗人、作家的创作热情。只要用心触摸这片神奇的高原,便会有深深的感悟,便会有优美的华章自心底流出。各位诗人、作家将因为了解青海而爱上青海,青海也将因为你们的热爱而插上七彩的翅膀,飞进更多人的心中。
青海是自然的青海,也是人文的青海,诗意的青海。(作者: 马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