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莫过于心死

时间:2024-04-08 09:04:02编辑:揭秘君

哀莫大于心死出自哪里?

指最可悲哀的事,莫过于思想顽钝,麻木不仁。(国家或社会上)最可悲的,是朝野上下,举国的臣民都噤口不言了。“哀莫大于心死”出自《庄子·田子方》:第三部分至“吾有不忘者存”,写孔子对颜渊的谈话,指出“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要得不至于“心死”,就得像“日出于东方而入于西极”那样地“日徂”;所谓“日徂”即每日都随着变化而推移。扩展资料:颜渊问于仲尼曰:“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夫子驰亦驰,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矣!”夫子曰:“回,何谓邪?”曰:“夫子步亦步也,夫子言亦言也;夫子趋亦趋也,夫子辩亦辩也;夫子驰亦驰也,夫子言道,回亦言道也;及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者,夫子不言而信,不比而周,无器而民滔乎前,而不知所以然而已矣。”仲尼曰:“恶!可不察与!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日出东方而入于西极,万物莫不比方,有目有趾者,待是而后成功。是出则存,是入则亡。万物亦然,有待也而死,有待也而生。吾一受其成形,而不化以待尽。效物而动,日夜无隙,而不知其所终。薰然其成形,知命不能规乎其前。丘以是日徂。吾终身与汝交一臂而失之,可不哀与?女殆著乎吾所以著也。彼已尽矣,而女求之以为有,是求马于唐肆也。吾服,女也甚忘;女服,吾也甚忘。虽然,女奚患焉!虽忘乎故吾,吾有不忘者存。”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庄子·外篇·田子方

“哀莫大于心死”的意思是什么?

“哀大莫过于心死”的意思是:最可悲哀的事,莫过于思想顽钝,麻木不仁。也就是说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心情沮丧、意志消沉到不能自拔。古义是指最悲哀的莫过于人没有思想或失去自由的思想,这比人死了还悲哀。在这里对心的理解可以是人的思维器官,如孟子“心之官则思”,这里把“心”理解为思想或观念,意思是心这个器官职在思考。源自战国庄周的《庄子·田子方》:“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译文: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心如死灰,精神毁灭,而人的身体的死亡还是次要的。扩展资料:哀莫大于心死同义词: 心灰意冷,心如死灰。1、心灰意冷,汉语成语,拼音为xīn huī yì lěng,意思是指灰心丧气,意志消沉;形容失望已极,失去了进取之心。出自明吴承恩《西游记》“故我意懒心灰,说各人散了”(因此我对他十分的失望,各说各的走了。)2、心如死灰,汉语成语,拼音是xīn rú sǐ huī,意思是原指心境淡漠,毫无情感;现也形容意志消沉,态度冷漠到极点。出自《庄子·齐物论》“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人的样子可以像毫无生气的枯木一样,但是人的内心可以像死灰一样吗?)

哀莫大于心死什么意思?

“哀莫大于心死”的意思是再大的哀伤也大不过心死了。所谓“心死”就是指心如死灰,人虽然活着,心却就像一滩毫无生气的灰烬一样,思想和意识变得异常混沌,对自己周围的一切人和事都已无动于衷,毫无感觉,简言之,就像是一个活着的“死人”,或者是行尸走肉。人大凡到了这样一种地步时,精神的彻底崩溃、心情的异常沮丧、意志的完全消沉,都已经到了无法自拔的程度。因此,再大的哀伤也大不过心死了。“悲莫过于无声”的意思是说,再大的悲哀,也大不过连一句话都说不出来的无声无语了。人只有悲痛到了极致的地步程度时,才会欲哭无泪,欲说无声的。人如果悲痛到了这种境地时,会因为过于巨大的痛苦,而导致说不出一句话来,只能用无声无表情来表达了。可见,悲痛已经到达了极点了,还会有什么样的悲痛,能让人到了说不出话的无声模样,更令人感到痛苦悲伤万分的呢?

哀莫大于心死是什么意思

“哀莫大于心死”是指最悲哀的莫过于人没有思想或失去自由的思想,这比人死了还悲哀。“心死”指心如死灰的灰烬,思想顽钝,对周围的事无动于衷。“哀莫大于心死”出自《庄子·田子方》:“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原文:仲尼曰:恶,可不察与!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日出东方而入于西极,万物莫不比方。

翻译:孔子说:唉,这怎么能够不加审察呢!悲哀没有比心灵的僵死更大,而人的躯体死亡还是次一等的。太阳从东方升起而隐没于最西端,万物没有什么不遵循这一方向。

“哀莫大于心死”的近义词:心灰意冷、心如死灰、灰心丧气。“哀莫大于心死”的反义词:发愤图强、雄飞雌伏、纵横之气。


哀莫大于心死下一句是心死莫过于会心一笑吗?

不是,下一句是而人死亦次之。这句话出自出自《庄子·田子方》:“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意思是:悲哀没大过心死,而身死还在其次。“哀莫大于心死”意思解释:古意理解:在这里对心的理解可以是人的思维器官,孟子:"心之官则思”,这里把“心”理解为思想或观念,那么庄子这句话就可以理解为:最悲哀的莫过于人的没有思想或失去自由的思想,这比人死了还悲哀。因为庄子主张自由自在的活。现代意义:指最悲哀的事,莫过于思想顽钝,麻木不仁。

哀大莫过于心死什么意思?

哀莫大于心死,悲莫过于无声的意思是:指最悲哀的事,莫过于思想顽钝,麻木不仁。一般的悲伤不能超过无声的悲伤。“哀莫大于心死”出自《庄子·田子方》:“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心死:指心像死灰的灰烬,思想顽钝,麻木不仁。在这里对心的理解可以是人的思维器官,孟子:"心之官则思”,这里把“心”理解为思想或观念,那么庄子这句话就可以理解为:最悲哀的莫过于人的没有思想或失去自由的思想,这比人死了还悲哀。因为庄子主张自由自在的活。扩展资料: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汉族。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后人称之为“南华真人”,战国时期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又说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民权县境内)人。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成语示例:人说:“哀莫大于心死。”心已经死了。我不该再到你们公馆里来,打扰你们。”(巴金《家》二回)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庄子·外篇·田子方百度百科---哀莫大于心死

哀莫大于心死是什么意思?

“哀莫大于心死”的意思是再大的哀伤也大不过心死了。所谓“心死”就是指心如死灰,人虽然活着,心却就像一滩毫无生气的灰烬一样,思想和意识变得异常混沌,对自己周围的一切人和事都已无动于衷,毫无感觉,简言之,就像是一个活着的“死人”,或者是行尸走肉。人大凡到了这样一种地步时,精神的彻底崩溃、心情的异常沮丧、意志的完全消沉,都已经到了无法自拔的程度。因此,再大的哀伤也大不过心死了。“悲莫过于无声”的意思是说,再大的悲哀,也大不过连一句话都说不出来的无声无语了。人只有悲痛到了极致的地步程度时,才会欲哭无泪,欲说无声的。人如果悲痛到了这种境地时,会因为过于巨大的痛苦,而导致说不出一句话来,只能用无声无表情来表达了。可见,悲痛已经到达了极点了,还会有什么样的悲痛,能让人到了说不出话的无声模样,更令人感到痛苦悲伤万分的呢?

哀莫大于心死下一句 原文跟翻译是怎样的

1、下一句是:而人死亦次之。意思是指最可悲哀的事,莫过于思想顽钝,麻木不仁。出自:战国时期宋国庄子《庄子·田子方》。

2、原文:仲尼曰:恶,可不察与!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日出东方而入于西极,万物莫不比方,有目有趾者,待是而后成功,是出则存,是入则亡。万物亦然,有待也而死,有待也而生。吾一受其成形,而不化以待尽,郊物而动,日夜无隙,而不知其所终,薰然其成形。

3、释义:孔子说:唉,这怎么能够不加审察呢!悲哀没有比心灵的僵死更大,而人的躯体死亡还是次一等的。太阳从东方升起而隐没于最西端,万物没有什么不遵循这一方向。

4、有眼有脚的人,期待着太阳的运行而获取成功,太阳升起便获得生存,太阳隐没便走向死亡。万物全都是这样,等候太阳的隐没而逐步消亡,仰赖太阳的升起而逐步生长。


哀莫大于心死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最悲哀的事,莫过于思想顽钝,麻木不仁。一般的悲伤不能超过无声的悲伤。哀莫大于心死——出自春秋战国庄子《庄子·田子方》。原文: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译文:最悲哀的莫过于人的没有思想或失去自由的思想,这比人死了还悲哀。心死:指心像死灰的灰烬,思想顽钝,麻木不仁。扩展资料:作者简介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号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济宁邹城)人。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韩愈《原道》将孟子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孟子为“亚圣公·树宸”,尊称为“亚圣”,《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的弟子共同编写完成,倡导“以仁为本”。代表作有《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富贵不能淫》和《寡人之于国也》被编入中学语文教科书中。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他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属孔子第四代弟子,是曾子的再传弟子。他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孔子是大成至圣,孟子被称为亚圣。孟子与孔子合称孔孟其道,多数人称为“孔孟之道”。孟子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周游各国,但不被当时各国所接受,随后退隐与弟子一起著书。孟子与其弟子的言论汇编于《孟子》一书,是儒家学说的经典著作之一。孟子的文章说理畅达,气势充沛并长于论辩,逻辑严密,尖锐机智,代表着传统散文写作最高峰。孟子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善论,即人性是善的。《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贵君轻)和政治行动,属儒家经典著作。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孟子

哀大莫过于心死什么意思

  1、哀莫大于心死是一个汉语成语,古意为最悲哀的莫过于人没有思想或失去自由的思想,这比人死了还悲哀。现在指最可悲哀的事,莫过于思想顽钝,麻木不仁。出自《庄子·田子方》:“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2、对一件事或一个人,失望到了极点,心已经不在那件事上或是心里不再有那个人了,心已经死了。 哀伤,说明还会对对那件事那个人存在关心,还会为此难过; 但心死了,就一点都没感觉了。


心死莫大于哀是什么意思

哀莫大于心死是一句汉语成语,指最可悲哀的事,莫过于思想顽钝,麻木不仁。出自:《庄子·田子方》“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读音:āi mò dà yú xīn sǐ。示例:人说:“哀莫大于心死。”心已经死了。我不该再到你们公馆里来,打扰你们。扩展资料:“哀莫大于心死”出自于《庄子》,《庄子》的成书过程如下:《庄子》约成书于先秦时期。《汉书·艺文志》著录五十二篇,今存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庄子》除内八篇外都是后人所作。全书以“寓言”、“重言”、“卮言”为主要表现形式,继承老子学说又发展了新说。他蔑视礼法权贵而倡言逍遥自由,内篇的《齐物论》、《逍遥游》和《大宗师》集中反映了此种批判哲学思想。行文汪洋恣肆,瑰丽诡谲,意出尘外。庄子全书以超越精神、博物审美、批判思维为其特色。成玄英云:庄子“内篇明于理本,外篇语其事迹,杂篇明于理事。内篇虽明理本,不无事迹;外篇虽明事迹,甚有妙理。”故王叔岷先生认为,研习庄子当“破除内外杂篇观念。”庄子属于道家,从《庄子》中很容易得出这个结论。司马迁评价:“庄子著书十万余言”,而今本《庄子》仅33篇6万5千多字,分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汉书·艺文志》载“《庄子》五十二篇”,在晋代郭象注。庄学是庄子学派的简称。庄学是研究庄子其人、《庄子》其书、庄子其思想以及《庄子》文学性、艺术性等的一门学问与哲学流派,其研究者、传播者被称作庄学家。具体参见《庄子学史》。

上一篇:咸竹蜂

下一篇:哪款手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