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唯一没杀的兄弟是谁?
雍正没杀的兄弟是七皇子胤祐。参与到夺皇位中的孩子,除了最后上位的雍正外,其他的几个几乎都是没有什么好下场,于是大家都说雍正这个帝王性格孤僻,阴晴不定,同时还没有任何的兄弟之情,那些和他年龄相仿的兄弟都被他除掉了。雍正除掉的都是他的政敌,对其他的兄弟都还是非常好的。例如七皇子胤祐,不仅没有除掉他,还重用了他。雍正继位,总共杀死了自己的四个兄弟,他们分别是大阿哥,二阿哥,八阿哥和九阿哥。大阿哥跟二阿哥是雍正当皇帝之前就被圈禁起来的,雍正刚当上皇帝之后他们就死了。八阿哥允禩是雍正兄弟中最为优秀、最有才能的一位。雍正上位后,为稳定人心,先进封其为和硕廉亲王,命办理工部事务,兼理藩院尚书。雍正四年(1726年),雍正帝坐稳根基后,找各种借口削其王爵,圈禁,改名为“阿其那”。雍正四年(1726年)九月薨,享年45岁。九阿哥允禟在雍正四年(1726年)初,被革去黄带子,削除宗籍。同年八月,定罪状二十八条,送往保定,加以械锁,暂交直隶总督李绂监禁,令改名塞思黑。胤禟在狱中被折磨而死,也有传说是被毒死的。享年四十三岁。
雍正杀了几个兄弟?
雍正杀了四个兄弟,老大,老二,老八和老九。1、大阿哥允禔,在太子废立中得罪皇父,被夺封爵,幽于府第。康熙派贝勒延寿等轮番监守,并严谕:疏忽者,当族诛。允已成为一只不见天日的死老虎。雍正十二年(1734年)死,以贝子礼殡葬。 2、二阿哥即废太子允礽,被禁锢在咸安宫。雍正仍不放心,一方面封其为理郡王,另一方面又命在山西祁县郑家庄盖房驻兵,将允移居幽禁。雍正二年(1724年),允死去。 3、八弟允禩,是雍正兄弟中最为优秀、最有才能的一位。雍正继位后,视允及其党羽为眼中钉、肉中刺。允心里也明白,常怏怏不快。雍正继位,耍了个两面派手法:先封允为亲王—其福晋对来祝贺者说:“何贺为?虑不免首领耳!”这话传到雍正那里,命将允福晋赶回娘家。不久,借故命允在太庙前跪一昼夜。后命削允王爵,高墙圈禁,改其名为“阿其那”。“阿其那”一词,学者解释有所不同,过去多认为是“猪”的意思,近来有学者解释为“不要脸”。允幽禁多年,受尽折磨,终被害死。 4、九弟允禟,因同允结党,也为雍正所不容。允心里明白,私下表示:“我行将出家离世。”雍正哪能容许允出家!他借故将允革去黄带子、削宗籍,逮捕囚禁。改允名为“塞思黑”。不久又给允定28条罪状,送往保定,加以械锁,命直隶总督李绂幽禁之。允在保定狱所备受折磨,以“腹疾卒于幽所”,传说是被毒死的。雍正其他兄弟的情况1、十弟允禩,为雍正所恨。雍正元年(1723年),哲布尊丹巴胡图克图来京病故,送灵龛还喀尔喀(今蒙古国),命允印册赐奠。允称有病不能行,命居住在张家口。同年借故将其夺爵,逮回京师拘禁。直到乾隆二年(1737年)才开释,后死。 2、十一弟胤禌,康熙二十四年生,母宜妃郭络罗氏,康熙三十五年夭折。 3、十二弟允祹,康熙末年任镶黄旗满洲都统,很受重用,也很有权,但没有结党谋位。雍正刚即位,封允为履郡王。不久,借故将其降为“在固山贝子上行走”,就是从郡王降为比贝勒还低的贝子,且不给实爵,仅享受贝子待遇。不久,又将其降为镇国公。乾隆即位后被晋封为履亲王。这位允较之其他兄弟气量大,一直活到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享年78岁。
《步步惊心》中的十三弟在历史上真名叫什么?马尔泰若曦是否真的存在?
步步惊心中的十三弟在历史上真名叫爱新觉罗·胤祥,康熙的第十三个儿子,是敏妃章佳氏的所生。\x0d\x0a \x0d\x0a马尔泰若曦是小说编撰的。\x0d\x0a八皇子允禩妻妾史料记载如下:\x0d\x0a康熙四十五年,嫡妃郭络罗氏(安亲王岳乐外孙女)、庶妃王氏。(来自康熙四十五年玉牒)\x0d\x0a康熙四十七年,使女张氏生子弘旺、使女毛氏生一女。(妾张氏,张之碧之女;媵妾毛氏,毛二格之女) \x0d\x0a雍正年间的记载,侧福晋姓氏不详。(来自允禩侧福晋祭文) \x0d\x0a乾隆年间的记载,弘旺生母张氏及允禩的其他两位侍妾。(来自允禩侧福晋祭文)\x0d\x0a庶妃又作侧福晋,王氏,因而马尔泰多为作者编剧杜撰,史料无考
步步惊心中的十三弟在历史上真名叫啥?马尔泰若曦是否真的存在?
步步惊心中的十三弟在历史上真名叫爱新觉罗·胤祥,康熙的第十三个儿子,是敏妃章佳氏的所生。
马尔泰若曦是小说编撰的。
八皇子允禩妻妾史料记载如下:
康熙四十五年,嫡妃郭络罗氏(安亲王岳乐外孙女)、庶妃王氏。(来自康熙四十五年玉牒)
康熙四十七年,使女张氏生子弘旺、使女毛氏生一女。(妾张氏,张之碧之女;媵妾毛氏,毛二格之女)
雍正年间的记载,侧福晋姓氏不详。(来自允禩侧福晋祭文)
乾隆年间的记载,弘旺生母张氏及允禩的其他两位侍妾。(来自允禩侧福晋祭文)
庶妃又作侧福晋,王氏,因而马尔泰多为作者编剧杜撰,史料无考
《步步惊心》中的十三弟在历史上真名叫什么?马尔泰若曦是否真的存在?
步步惊心中的十三弟在历史上真名叫爱新觉罗·胤祥,康熙的第十三个儿子,是敏妃章佳氏的所生。
马尔泰若曦是小说编撰的。
八皇子允禩妻妾史料记载如下:
康熙四十五年,嫡妃郭络罗氏(安亲王岳乐外孙女)、庶妃王氏。(来自康熙四十五年玉牒)
康熙四十七年,使女张氏生子弘旺、使女毛氏生一女。(妾张氏,张之碧之女;媵妾毛氏,毛二格之女)
雍正年间的记载,侧福晋姓氏不详。(来自允禩侧福晋祭文)
乾隆年间的记载,弘旺生母张氏及允禩的其他两位侍妾。(来自允禩侧福晋祭文)
庶妃又作侧福晋,王氏,因而马尔泰多为作者编剧杜撰,史料无考
雍正对十三弟好到什么程度?
雍正对十三弟胤祥好到封胤祥为铁帽子王。康熙六十一年,皇四子胤禛继位,胤祥被封为和硕怡亲王,又出任议政大臣,处理重要政务。雍正元年,命总理户部。自此即全力辅佐胤禛治理国家,胤禛亦对其十分信任。雍正三年,总理京畿水利营田事务。雍正七年因准噶尔部窜扰边陲,命其办理西北两路军机,叙协赞功待诏增仪仗一倍。因胤祥对雍正朝的治绩助力甚大,遂得世袭罔替的许可,为铁帽子王。清朝有史以来第九位铁帽子王。雍正八年五月初四日去世,时年44岁。配享太庙,上谥号为“贤”,另赐有匾额“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冠于谥前。将其名“允祥”的“允”字改回“胤”字,这成为有清一代臣子中不避皇帝讳的唯一事例。胤祥的个人成绩会:胤祥审案,堪称善辨真伪。他主持审理大案数十次,每次审理,疑犯口供都会牵连到许多人,胤祥总是慎重从事,不轻下断语。他总结审狱的经验说:“审案的原则,先观察其言语表情以洞悉真伪,假设用诚心去打动他,用合理的推断去折服他,没有得不到实情的。雍正称赞他的话是“仁人之言”,命各省有司将此言科成木榜堂署,时时省览。胤祥还承办了大量繁杂事务。雍正对胤祥极为信任,故委任他的事务也很多。如管领汉侍卫,督领圆明园八旗守卫禁兵,养心殿监理制造,诸皇子事务,雍正旧邸事务,选择雍正陵址等均交给胤祥经营。
历史十三阿哥胤祥的结局?
清朝十三阿哥胤祥是因为积劳成疾最后病死的。雍正皇帝在争储成功并且顺利的登上了皇位以后,就立即命人把被康熙皇帝囚禁的十三阿哥胤祥放了出来并封胤祥为和硕怡亲王,和议政大臣等职位。让胤祥开始处理重要的国家大事,胤祥在担任户部总理的大臣的时候事必躬亲做出了很多成效,但是他在被康熙皇帝囚禁期间就已经患病。最后在1729年的是胤祥的身体已经非常的差,雍正皇帝派御医跟随在胤祥身边为他随时治疗,但是胤祥还是经常的翻身越岭去视察工作,经常一天只吃一顿饭,这种身心俱疲的状态加速了他病情的恶化。在1730年的出月初四胤祥在家里病死,死的时候只有四十四岁。历史上的十三阿哥胤祥,生母敬敏皇贵妃章佳氏,满洲镶黄旗人。就章佳氏为康熙生儿育女的数量和时间看,她还是挺得宠的。可是在胤祥14岁的时候去世。胤祥在一废太子之前是除太子之外康熙最宠爱的儿子,从13岁起只要康熙出巡必定带着胤祥,他也是唯一一个跟着康熙南巡达四次之多的皇子。尤其康熙四十一年第四次南巡的时候,撇下随行的太子和四阿哥,命胤祥单独一个人祭拜泰山。泰山在古代就是权力的象征,秦始皇汉武帝都曾数次封禅泰山以示最高皇权,这个意味不能算不深,第二年索额图就被康熙斥责“天下第一罪人”,康熙对太子信任大减。注意事项胤祥是康熙皇帝的第十三子,自幼追随雍正帝胤禛,文武双全,曾多次随康熙皇帝出巡,深得康熙帝的喜爱。康熙四十七年,胤祥受到了第一次废太子事件的影响而莫名其妙被圈禁,十分苦逼的度过了好多年,一直到雍正皇帝即位。1723年,雍正帝继承大统后,立马任命胤祥为总理事务大臣,同时晋升为和硕怡亲王。雍正七年,命允祥办理西北两路军机,同年十月,下令仪仗增加一倍。胤祥掌政时,兢兢业业,为雍正朝立下了汗马功劳,雍正八年五月病重去世,雍正帝十分悲伤,辍朝三日,这相当于现在的全国默哀三日。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 爱新觉罗·胤祥
十三阿哥胤祥和四阿哥胤禛关系有多好?他的后代结局如何?
康熙十三子胤祥和四阿哥胤禛的关系有多好?可以这样说,两个人好到快活成一个人了。雍正皇帝在历史上的形象给人的感觉是“刻薄寡恩,猜忌多疑,喜怒不定”“对手足残忍,痛恨朋党”,对这位十三弟却是真正的宠爱到可以说是离谱的地步,他们即是兄弟又是知己还是最好的政治搭档!十三子胤祥生母位份低,去世早,雍正与胤祥同父异母,从小一起长大,雍正长胤祥八岁,受命教十三弟算学。胤祥在早期十分受康熙的宠爱,后期因为不明政治事故被冷藏了十几年。而雍正的亲妈从小就不疼他,还帮着他的亲弟弟十四阿哥,巴不得雍正早死才好,九子夺嫡更是有七个兄弟想干掉他,胤祥和雍正这两个人在深宫中也算是同病相怜了,所以打小这两人晨夕聚处,形影相依。雍正对胤祥有多好,可以说恩赏有加,信任有加,私交甚笃康熙皇帝驾崩后,四阿哥胤禛即位当了新皇帝,也就是雍正皇帝,雍正登基后就命胤祥总理事务,封为和硕怡亲王,世袭罔替,也就是铁帽子王,在此之前的八大铁帽子王都是因为开国战功受封,还有两个是郡王,而胤祥在康熙朝是个光头阿哥,没有任何受封,也没有任何功绩,平地成了恩封的铁帽子王,此举逾制首开先例。雍正还觉得不够,又逾制把怡亲王的仪仗翻了一倍,又逾制让胤祥一门两王,封另一个儿子为郡王也是世袭罔替,对怡亲王的子女视同己出,待遇和诸皇子几乎等同,还把胤祥的小女儿收为养女封和惠公主,让五阿哥弘昼称胤祥为父。雍正登基后,那些兄弟为了避讳改名,雍正特别交代胤祥不用改字,不过十三自己坚决推拒还是改为“允”字,等十三去世后,雍正下谕改回“胤”字。雍正对胤祥不但恩赏有加,还分权给他,将怡亲王名义下兼管的旗兵军队实际掌控权给了胤祥,并添护卫亲军,给了他一支直接管辖调动的私兵,还特逾:凡朕加与吾弟之恩典后代子孙,不可任意稍减。佐领属下等项,亦不可挪移更改。《清世宗实录》提防一朝天子一朝臣,特此以照看十三弟身后事。雍正对怡亲王胤祥的信任可以看看都给他掌管了什么职务:1.总理事务大臣,后议政大臣;2.总理户部,会考府管钱粮;3.八旗禁军圆明园护卫兼管汉军侍卫,佐领旗兵;4.内务府皇帝日常饮食起居及造办处,雍亲王府邸和皇帝私房钱;5.军机处首席军机大臣,主司西北用兵军务;6.临时交办的外交、水利、祭祀、案件深度审断等事宜。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雍正把自己手中大半的权力分给了十三,把兵权、财权、行政权交给一个人,这对于一般皇帝来说都不敢这样,而以猜忌闻名的雍正却很放心的都交给十三,这两个人的关系可见一斑。对于痛恨朋党的雍正,却要求朝中大臣和怡亲王结交靠近,还特别提点有些官员“除怡亲王外,不许结交一人”。两个人的密折密信都会互相拿给对方看,真可谓一体同心彼此信任。这两个一个皇帝一个亲王好到什么程度,看看他们通信奏折写了什么:怡亲王:“倘若确实发胖,而不堪寓目,则将如何好。”雍正帝:“对发胖后不堪寓目之事,尔等丝毫勿虑,尽量发胖,愉快而回。”十三的身后荣耀和后代结局怡亲王胤祥生前,雍正曾考虑两人百年后同葬泰陵,在自己的陵寝旁边选择一块“中吉之地”,以示百年之后兄弟二人可以常欢聚于地下,但是作为臣子却不能不考虑,所以胤祥坚决拒绝了兄长的美意,雍正才不得已作罢。胤祥病重期间,雍正心急如焚,亲自问医寻药,并将十三的医生从太医院册封为户部侍郎,每日随诊,上朝汇报怡亲王的病情。雍正八年,怡亲王病逝,雍正悲痛欲绝重病不起,当天开始拟遗诏布置身后事,因为太过于悲痛,差点也跟着十三去了,怡亲王棺中陪葬其兄随身香囊,内置“血泪巾帕”以示永决之哀。雍正抱病为怡亲王素服一月,安葬时亲往奠送,命配享太庙,上谥号为“贤”,另赐有匾额“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冠于谥前,怡王陵严重逾制而建,成了有清一代占地面积最大、建筑等级最高的亲王园寝。十三爷胤祥的后代都得到世袭,第五世孙爱新觉罗•载垣,任咸丰帝顾命八大臣之首,咸丰十一年,与端华、肃顺等人受顾命为赞襄政务大臣,掌握实权。同年,慈禧太后和恭亲王奕欣发动“褀祥政变”,载垣在北京被捕,赐白绢自尽。
十三爷胤祥和雍正关系那么好为何他的子嗣结局都不好
大概是被命运制裁了吧,我们有句俗语叫富不过三代,这即使是帝皇家也不过凡胎俗子,既然钱是花不完的情况下(毕竟这天下都是皇帝的,跟皇帝要好的亲人自然是备受优待的)那只能给你几个傻儿子来作作妖了。 人生嘛,不可能一帆风顺的。 不过其实话又说回来了,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这十三爷英明神武,不代表他的儿女拥有同样头脑呀又不是克隆人对吧,即便是双胞胎这命运都截然不同呢。 而且我觉得雍正对十三爷的家人已经非常宽容忍让了。 自我作死一号选手:庶出的长子弘昌,惹事生非的一把好手,雍正看在十三爷的份儿上赐封为贝子,要知道在当时庶子没有过人的战功基本是不可能受封的,这无疑是天大的殊荣,但弘昌像撞了邪一样,封了贝子之后就更加目中无人了起来,于是雍正都忍无可忍要十三爷将其圈禁在家加以管教,意思就是看好你那儿子不要出来祸害别人了,这倒是消停了,直到十三爷去世了他才被允许出门… 自我作大死的二号选手弘皎,这个真的是自我作大死了,他的老父亲深谙为臣之道,是为了避免这傻儿子惹祸上身,安稳度日,想要告诉雍正自己包括自己的后代都对他忠心耿耿毫无觊觎皇位之心,所以把爵位传给了当时年纪最小的儿子弘晓,但弘皎不懂老父亲胤祥的苦心,没有得到爵位愤愤不平的他居然还参与“弘皙逆案”。 我看这位爷吧就是好日子过惯了,要给自己创造点低谷来体验人间苦况来了。
雍正唯一没杀的兄弟是谁?
雍正没杀的兄弟是七皇子胤祐。参与到夺皇位中的孩子,除了最后上位的雍正外,其他的几个几乎都是没有什么好下场,于是大家都说雍正这个帝王性格孤僻,阴晴不定,同时还没有任何的兄弟之情,那些和他年龄相仿的兄弟都被他除掉了。雍正除掉的都是他的政敌,对其他的兄弟都还是非常好的。例如七皇子胤祐,不仅没有除掉他,还重用了他。背景:胤祐是康熙的成功存活下来的第七个儿子,很多人都说这个老七生下来就有残疾,但是书中并没有明确的记载,所以并不能辨别真伪。老七的母亲是非常平凡的戴佳氏,只是康熙身边一个庶妃,直到快60多岁的时候才被康熙册封为正妃,所以实在谈不上什么受宠。而且戴佳氏的母家势力也很低微,戴佳氏的父亲只是一个小小的七品官,做的还是记录的活,根本就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存在。母亲不受宠,儿子自然也得不到多少的喜爱,所以老七也只是一个儿子而已。而且因为母亲位份太多低微,所以都没有资格抚养自己的儿子,老七还是由惠妃养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