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色密码

时间:2024-04-03 08:49:27编辑:揭秘君

紫色密码的内容简介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军方设立了“紫色密码”情报中心,由山本武夫少将亲率。为尽快破译”紫色密码”,中国军方集中了全国密码研究专家,联合组建“军事委员会密电技术研究室”,军统更是从美国高薪请来了美国海军密码之父钱德勒,组建第二梯队。于是,一场鲜为人知的中日两军间的密码大战就此展开。山本武夫派王牌间谍清田惠子潜入重庆,在内奸“豌豆尖”的配合下,从事反破译活动,并调来妹妹清田芳子色诱钱德勒,以窃取秘密情报;中共地下赏员林平为了将文为均从香港获得的有关日军“紫码”三号新式密码机结构图带回,流尽了最后一滴血。中方密码研究人员按照文为均获得的图纸,很快破译了密码并及时掌握了日本军队将偷袭珍珠港的重要情报,然而,美方得此消息却认为是“无稽之谈”……

《对手》的原型是什么?

《对手》是没有原型的,是作者虚构的故事情节。王小枪写过《对手》,也写过《功勋》的一个单元。他透露自己正在创作一部描写基层党员干部群像的作品。截然不同的题材,人物之间却有着共性。“人物的生动性,说到底,是编剧最关键、最基本的。”王小枪进而强调,人物的重要性是大于情节的。“经典电视剧,比如《潜伏》《西游记》《编辑部的故事》等等,一想起这些剧,就能想起那些人物。但一般很难想起情节。所以,一定要让观众对人物产生共情。哪怕是格外不讨喜的人物,也是成功的。”王小枪在创作《对手》时,就是先想好人物关系。“像蜘蛛织网一样,先织好李唐和丁美兮、李唐和段迎九的关系,在这个基础上再想情节。”人物塑造虽说无巧不成书,但戏剧逻辑上,王小枪建议,尽量不要用巧合。要做到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生活逻辑上,如李唐开着出租车,林彧让他去接人,他回应说现在是早高峰,堵车。这就是符合逻辑的。“现在有一些剧会有一些这种问题:外卖小哥住的房子,美术上呈现出来过于豪华,不符合人物身份,观众就不会接受。”“如果在生活逻辑和戏剧逻辑两方面都下了功夫,观众就会感知到。”王小枪说。在满足这两层逻辑的基础上,王小枪在《对手》中塑造出来的坏人,也不是典型的坏人。

电视剧《对手》中人物原型是谁?

电视剧《对手》并没有具体的原型,而是从很多案件里找到了创作的灵感。剧中由颜丙燕饰演的段迎九是国家安全局的侦查员,她学习能力极强,对工作非常热情认真,但生活却是一地鸡毛。《对手》的播出,给不少观众增加了一种观看谍战剧的新体验。在这部谍战剧中,一半以上的戏份,是一对叫李唐和丁美兮夫妻的生活日常。妻子丁美兮,嘴碎,话多,容易焦虑,中年女老师,大多数时候操心女儿的叛逆,物价又涨了,老公工作又累又不赚钱。不论哪一点,都和谍战一毛钱关系没有。但在编剧王小枪的脑中,现代间谍就是这样的人物,就过着这样的人生,就在踉踉跄跄中平衡着生活和谍战工作。剧情介绍:李唐与丁美兮设计捉奸李唐捉奸这出戏,其实并不是专门给段迎九上演的。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那便是刘晓华。为了在刘晓华的办公室里安装窃听器,李唐与丁美兮才设计了这一出捉奸大戏。他们并不知道这场戏,竟然会有观众到场。在我看来,段迎九虽然对李唐与丁美兮心存疑惑。但这也仅仅是她多年来养成的职业习惯,因为从事谍报工作的人,都不会轻易相信任何人。他们会习惯性地怀疑身边的任何一个人。而李唐与丁美兮完全是因为“做贼心虚”的缘故。所以,两人设计的这场捉奸,并没有骗过段迎九。反倒是让段迎九这位老侦查员,对他们二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弗里德曼研究的密码有什么作用?

在现代战争中,截获敌方电报和组织专家破译,是电子战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往往会关系到一场重大战役的得失成败和士兵的生死存亡,所以各国对电报通信,都严加保密。二次世界大战的前夕,日本海军于1937年便使用了一种为保护最高机密而研制出的“九七式”密码电报机。这种电报机发报时,是采用两本按字母顺序编写的45000组密码。日本军方认为,它保密性极强,其中密码,世人难以破译,有利于军事秘密通信。但是强中更有强中手,上述日本的密码,还是被人破译了。是谁破译的呢?这人便是美国的密码奇才、破译高级专家——弗里德曼。弗里德曼1912年毕业于美国康奈尔大学,毕业后就从事密码的研究工作。从1938年起,他全力以赴地做破译日本密码和仿制日本密码电报机的工作。经过两年多呕心沥血地钻研,终于在1940年9月,通过一架仿制的“九七式”密码电报机,初步破译了日本的密码。1941年1月20日,又正好有一艘日本商船“日新丸”号驶人美国旧金山,美国海军情报机关认为这是天赐良机,机不可失,便派出几名士兵,化装成海关人员抢走了“日新丸”商船上用的“电报密码本”。虽说这商船用的密码与日本海军用的密码不一样,但总有一定启发,这就给弗里德曼掌握日本密码规律和精确破译日本密码,提供了一个条件。此后半年多时间,弗里德曼破译了日本外务省与日本驻美大使馆之间的电报达270多份。此外,还破译了90%的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发出的密码电报。由于弗里德曼建立了这样大的功绩,先后荣获美国颁发的“公民特别勋章”、“最高功勋章”、“保障国家安全勋章”,并奖给他10万美元巨款。1942年5月20日,日本联合舰队总指挥官山本五十六海军大将,发给日本各舰的密码电报,又被弗里德曼破译,这就关系重大了。因为,此时正是日美太平洋战争中一次大规模海战——“中途岛大海战”即将打响的前夕(日军6月4日凌晨发起攻击)。日本海军集中绝对优势兵力——航空母舰8艘(舰载飞机400多架)以及战列舰、巡洋舰、驱逐舰、潜艇等共120多艘,决心攻占中途岛,以达到消灭美国太平洋舰队的目的,迫使美军退守夏威夷和西海岸。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兹上将,从破译的密电码中得知日本海军的作战行动计划,喜出望外。但还有一事不明,就是日军这次军事行动要攻占的目标是哪里?密电码中只多次提到“AF”,这“AF”究竟是何地?这又难坏了尼米兹。尼米兹猜想是中途岛,于是从中途岛给美国国防部拍了一封电报,报文是“中途岛的蒸馏水厂遭到破坏,淡水供应十分困难。”有意让日军“窃收”。果然日本海军上当了:日军“窃收”到电文后,在发往日本东京的急电中说:“AF”淡水奇缺,必须在6月5日以前,把大量淡水运到“AF”。从日本海军这电文中使尼米兹证实了日军要攻占的目标“AF”就是中途岛,还进一步了解发起攻击日期可能是6月4日,因为日本海军自以为兵力强大,狂妄已极,想一天就拿下中途岛。全部歼灭美国太平洋舰队,像半年前(1941年12月7日)突袭美国珍珠港那样——炸沉、炸伤美国军舰40多艘、击毁美军飞机260架、炸死炸伤美军47575人,致使美国太平洋舰队丧失战斗力达半年之久。但是历史的进程并不都是按日本侵略者的意愿前进的。美国尼米兹海军上将,从弗里德曼破译的日军密电中,对日本海军的一举一动,都了如指掌。于是便巧作如下部署。由山本五十六指挥的日本联合舰队的第一机动部队4艘航空母舰,开进距中途岛西北240海里海域,派出第一批飞机180架扑向中途岛,企图歼灭美国太平洋舰队。此时,美国太平洋舰队的战斗群(也称航空母舰编队)已离开中途岛,开进日本第一机动部队4艘航空母舰附近,并派出了200多架飞机,前去轰炸日军的航空母舰。当日军第一批飞机轰炸中途岛返回、正在航空母舰上降落,日军第二批100多架飞机又挂鱼雷准备起飞的忙乱时刻,美国的两批机群先后扑过来,对日本的4艘航空母舰狂轰滥炸。此时,日本只有寥寥数架飞机拼死迎战,但如飞蛾扑火,已无济于事了。结果,日本联合舰队的第一机动部队4艘航空母舰,都被美军炸沉。美国航空母舰战斗群乘胜追击日本的残兵败将,使山本五十六想一举攻下中途岛的美梦彻底粉碎了。救救我们如果你看过英国电影《尼罗河惨案》,一定会记得这样一个场面:制造惨案的凶手,为了隐蔽他们的阴谋,施展出“借蛇杀人”之计。比利时的侦探波洛,在房间里突然遇到了可怕眼镜蛇,在十分危险、又无法走脱的情况下,他机警地用手指敲了敲墙壁,隔壁的雷斯上校听到敲墙的声音,急忙拿着剑冲进波洛的房间,刺死了毒蛇,解救了波洛。雷斯上校来得如此之快,他是怎样知道波洛遇到危险了呢?原来,波洛在墙上敲的是“莫尔斯电码”——“SOS”的响声(嘀嘀嘀,啦啦啦,嘀嘀嘀),这是国际上通用的遇险求救的信号,因此雷斯上校听到后,便急忙来援救。波洛巧用“莫尔斯电码”的国际上通用的遇险求救信号,因此雷斯上校听到后,便急忙来援救。波洛巧用“莫尔斯电码“的国际遇险求救信号,便化险为夷了。那么,这“SOS”的响声(嘀嘀嘀,哒哒哒,嘀嘀嘀)是什么意思呢?又是何时规定下来的呢?原来,在电报发明以前,航海的人们是以火花、音响和旗帜作为遇险求救信号。有了电报以后,1908年国际上一致同意,船只遇险时都用“SOS”作为呼救信号。这“SOS”是几个英语字的缩写,意思是“救救我们”。最早使用这一遇险求救信号的是美国“阿拉普豪伊”号轮船,那是在1909年8月,这艘轮船航行到哈特拉斯角附近时,机器发生了故障,无法继续航行,船上人员十分焦急。此时轮船不得不发出“SOS”信号,希望得到邻近海岸的救援。这莫尔斯电码“SOS”信号的意义十分重大,它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例如,1909年,白星轮船公司的“共和国”号船发生重大事故;1912年,“泰坦尼亚”号船的惨剧;1913年,“伏尔托诺”号船的火灾;1914年,“爱尔兰女皇”号船在圣劳伦斯河被撞沉……都是由于这些轮船及时发出“SOS”信号,得到援救,才大大减少了人员的伤亡。莫尔斯电码“SOS”信号,自1908年至今,究竟解救了多少人,这是难以统计的。但电报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

珍珠港事件有哪些疑团?

日军轰炸珍珠港成功后,美军破译神秘电波并在中途岛战役中重创日军。罗斯福是否早已知道日军轰炸珍珠港的计划?是意外,还是有意为之,历史留下的珍珠港事件迷雾仍然漂浮在眼前……


珍珠港事件疑云


轰动世界的珍珠港事件,没有人会对它陌生。但是,关于珍珠港事件还有许多疑问有待解答。多数学者认同下面这个说法:美国领导人早已知道珍珠港将被偷袭的消息,但为了刺激国内民众的战斗决心,才上演了一出“苦肉计”。


山本五十六


珍珠港位于夏威夷州瓦胡岛南岸,东距火奴鲁鲁10千米,它是美国太平洋舰队的所在地。1941年12月7日日本不宣而战,对珍珠港进行突然空袭,这一事件标志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在珍珠港事件中,日军击伤、击沉了美军战列舰8艘、轻巡洋舰6艘、驱逐舰1艘,损毁飞机270架。还有一种说法是损毁了180架飞机,造成美军伤亡三千余人。美国人向来心高气傲,盛气凌人,这样大的侮辱他们怎能甘心接受?事件发生的第二天,罗斯福总统便在国会大厦发表了世人瞩目的演讲和战争声明,对日战争打响了。美国公众彻底放弃了孤立主义,投入到了对轴心国的战争中。


神秘的破译


美国陆军于1935年重新设立了信号情报处,由密码专家威廉·弗里德曼领导,主要负责监听。随后,美军又成立了海军通信保密科,二者代号为“魔术”。


截止到1941年,“魔术”已能成功截获并破译出绝大多数日本人用“九七式”打字机发出的“紫色密码”外交电报。1941年底,他们破译的秘密外交电报平均每周高达200页。这其中自然有很多关于珍珠港的情报:1941年9月24日,日本海军通过外务省致电日本驻檀香山总领事馆,要求总领事馆了解美军太平洋舰队军舰在珍珠港的确切停泊位置;11月15日,日本外务省要求驻檀香山总领事馆每周至少报告两次在珍珠港的美国海军主力舰队的动向;11月18日,檀香山的日本领事馆向外务省作了一次汇报,汇报的内容是关于美军军舰在进港后确切的航向变化角度和从港口到达停泊点的时间;11月28日,日本外务省要求檀香山总领事馆立即销毁密码和密码机:12月2日,日本驻檀香山总领事馆用低级密码继续报告美军的一举一动……


罗斯福


这些重要情报经由“魔术”报告给总统、陆军部和海军部的部长、作战部部长、情报局长、国务卿等军政首脑,而其他人则极少能接触到这些情报。白宫没有透露这些关于珍珠港的情报,太平洋舰队司令金梅尔海军上将和夏威夷基地司令肖特陆军中将对此事也完全不知情。金梅尔将军后来在接受调查时讲道:“海军总部扣下了珍珠港将可能遭受袭击的有关情报,太平洋舰队被剥夺了一次作战机会,从而导致了1941年12月7日的灾难性结局。”其实,早在1941年初,太平洋舰队包括1艘航空母舰、3艘战列舰、4艘巡洋舰、17艘驱逐舰在内的约1/4的作战力量被调拨给了大西洋舰队。同时,舰队中素质最好的官兵也被成批派送到大西洋舰队,为此金梅尔还曾多次对当时任海军作战部部长的斯塔克强调要加强太平洋舰队的实力。他在1941年9月12日写给斯塔克的信中诚恳地说:“一支强大的太平洋舰队无疑是对日本的威慑,而弱小的舰队也许会引来日本人……在我们能够保持足够对付日本舰队的兵力之前,我们在太平洋是不安全的。”然而,金梅尔的建议并没有被海军总部采纳,更为巧合的是,在日本轰炸机疯狂肆虐在珍珠港上空时,太平洋舰队的主力——三艘航空母舰全部外出(“萨拉托加号”停在圣迭戈检修,“莱克星顿号”正在行驶途中,“企业号”在珍珠港以西200海里的归途中),因此它们毫发未损。


紧急调集医务人员和药品


1995年9月5日,当时的克林顿总统收到一位名叫海伦·哈曼的女士的来信。哈曼说她的父亲史密斯当时是美军后勤部主管,父亲曾对她讲过一些不为人知的内幕:珍珠港事件前,罗斯福总统召集了少数高级军官,开了一个紧急的秘密会议。会议上说:美国高层已经预见到日本将要偷袭珍珠港,会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他们命令出席的军官尽快准备召集一批医务人员和大量急救物资,随时待命启运。罗斯福总统特别强调会议内容严格保密,包括对珍珠港的军事指挥官和红十字会的官员。面对与会官员的惊讶与不解,总统解释说,只有当美国本土遭到攻击时,犹豫不决的美国民众才会同意他宣布参加战争。这一封信引起世界范围的关注,但是哈曼的父亲史密斯已经过世,哈曼也只是转述者,这一说法还是缺少真凭实据。


美国红十字会夏威夷分会的工作人员根据信件提示查阅了该会1941-1942年财政年度报告的影印件和有关国家档案。他们发现,在珍珠港事件前一两个月,美国红十字会和美军后勤医疗部队曾进行过不同以往的紧急调动,主要是人员和物资方面的储备。这些储备被投入到了珍珠港事件后的紧急救援工作中。1941年11月的美国红十字会总部的月度报告显示:当月夏威夷分会共接收了2534名医护人员,其中1505名是被紧急调去的临时人员。据内部资料称,有关人员还从夏威夷红十字分会会长阿尔弗雷德·卡瑟尔的弟弟威廉·卡瑟尔的日记中发现12月6日,夏威夷分会的全体人员奉命战备值班。


专家的猜测


有专家分析认为:罗斯福总统上演了一出“苦肉计”,他欲用该计消除国内强烈的孤立主义情绪,旨在让美国能赶在欧亚大陆被纳粹德国和日本法西斯全面占领之前投入战争,而且他预先调出了精良部队与装备,又暗中输送人员和物资,就是为了减少损失。但这一说法至今也没有得到证实。


《紫色密钥》txt全集下载

紫色密钥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内容预览:“珀月,陪姐姐去一下皇都废墟吧!”姐姐轻轻一笑,对着珀月说道。“嗯。”珀月淡笑。姐姐从口袋中拿出一把紫色钥匙:那是一把样子奇特的钥匙,紫色的外壳,上面细细的雕刻着图案,似乎是一只奔腾欲飞的凤凰;钥匙的齿痕也很有特色,前面是圆的,没有齿痕,后面才像是正常的钥匙。“这个叫做紫色密钥。”姐姐轻笑着解释道。“卟!”一个什么东西裂开了般的声音。姐姐把钥匙前面的小圆头插入了地板!珀月惊诧了一会儿,虽然看过很多次了,但还是觉得好神奇啊。而后,姐姐又把钥匙拔了出来,不过地上已经有一个圆圆的小洞了。她有用钥匙把周围的一片都挖开了:地板里面都是泥土,还在往下翻呢!姐姐回头:“珀月,要下去了哦!”说着,她轻轻一跳,跳入了她挖出的那个洞。珀月看着,等姐姐完全跳下去了以后,也轻轻一跃,跃入了洞穴。一种掉下的感觉充斥着她的全身,不过不一会儿,就出现了一个类似滑滑梯的东西。珀月坐在上边,滑了下去。滑滑梯的尽头……以上

二战中最出名的密码?

  二战中神奇的“无敌密码”


  孙子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二次大战中,英国倾全国之力,破译了德国的“谜语机”密码,为战胜纳粹德国作出重要贡献;美国则破译了日军密码,由此发动空袭,击毁日本大将山本五十六的座机。丘吉尔说,密码员就是“下了金蛋却从不叫唤的鹅”。

  今年7月26日,美国总统布什在国会山上举行隆重仪式,为一些已经沉默了半个多世纪的印第安“特殊密码员”颁发了美国政府最高勋章——国会金质奖章。当年,正是他们编制出不可破译的“无敌密码”,为盟军最终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攻占硫磺岛“无敌密码”显身手

  对这迟到了半个世纪的表彰,布什也不胜感慨。他说:“他们勇敢工作,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他们对国家的贡献值得所有美国人尊敬和感谢。”

  在表彰仪式上,4名白发苍苍的印第安老战士更是激动异常。当年,正是包括他们在内的29名印第安纳瓦霍族人,编制出了这套“无敌密码”。现在,其中25人已离开人世。

  一名叫布朗的密码员激动地说:“让我们永远不要忘记历史。”纳瓦霍族语密码员协会的主席萨姆·比利森也接受了奖章。他表示,他对此悲喜交加,但不觉得苦涩,因为“土地是我们的母亲,而保卫母亲是做人之本”。

  用纳瓦霍语编制军事密码,是一个叫菲利普·约翰逊的白人出的主意。约翰逊的父亲是传教士,曾到过纳瓦霍部落,能说一口流利的纳瓦霍语,而在当时,纳瓦霍语对部落外的人来说,无异于“鸟语”。极具军事头脑的约翰逊认为,如果用纳瓦霍语编制军事密码,将非常可靠而且无法破译。因为这种语言口口相传,没有文字,其语法、声调、音节都非常复杂,没有经过专门的长期训练,根本不可能弄懂它的意思。另外,根据当时的资料记载,通晓这一语言的非纳瓦霍族人全球不过30人,其中没有一个是日本人。

  1942年初,约翰逊向美国太平洋舰队上将克莱登·沃格尔提出了这个建议。约翰逊说,根据他的实验,用纳瓦霍语编制的密码可以在20秒内将三行英文信息传递出去,而同样的信息用机器密码却需要30分钟。

  沃格尔接受了约翰逊的建议。1942年5月,第一批29名纳瓦霍人被征召入伍,并被安排在加利福尼亚一处海滨编制密码。他们根据纳瓦霍语共创建了有500个常用军事术语的词汇表。由于纳瓦霍语没有描述现代军事设备的词语,因此他们经常使用比喻说法和拟声词。

  在太平洋战争期间,美国海军陆战队共征召了420名纳瓦霍族人充当密码通讯员。这些纳瓦霍族人参加了美军在太平洋地区发动的每一场战役。他们用密码下达战斗命令,通报战情,紧急时还参加战斗。他们的英勇献身,为最终打败日本军国主义者起到重要作用。

  攻占硫磺岛是美军在太平洋战争中打的一场经典战役,美军把旗帜插上硫磺岛的照片,成为美国在二战中浴血奋战的象征。硫磺岛战役结束后,负责联络的霍华德·康纳上校曾感慨地说:“如果不是因为纳瓦霍人,美国海军将永远攻占不了硫磺岛。”当时,康纳手下共有6名纳瓦霍密码员,在战斗开始的前两天,他们通宵工作,没有一刻休息。整个战斗中,他们共接发了800多条消息,没有出现任何差错。

  诺曼底登陆科曼切语密码报捷

  除了纳瓦霍语外,美军在二战中还曾使用另一种印第安语——科曼切语作为密码。纳瓦霍语主要在太平洋战场使用;而科曼切语则在欧洲战场大显身手。查尔斯·希比蒂是目前惟一在世的科曼切语密码员,现已78岁,居住在出生地俄克拉荷马。他仍然清楚地记得参战的经历。

  老人回忆说:“我是1941年1月入伍的,当时不满20岁,还是个孩子。我是看到当地报纸上的广告后参军的。广告说,‘征召年轻的科曼切人。要求未婚、无家庭拖累、会说本族语。’他们在语言方面要求极为严格。如果你说得不流利,他们就不要你。”

  应征入伍后,希比蒂和其他12人随即被送至佐治亚州本宁堡接受基本军事训练,学习无线电发报技术。但直到当年夏天,他们方才明白工作的真正性质。8月,他们被召集到了阅兵场。一名叫休·福斯特中尉告诉他们:“对信号连来说,你们的土语非常重要。它从未用文字书写。除了你们没有人说这种语言,也没有人听得懂。这意味着,它是无法破译的,是绝妙的密码。美国陆军需要你们去执行一项特殊的任务。需要你们成为密码通讯员。”

  美军根据科曼切语创建出包括250个军事术语的词汇表。在这个词汇表里,轰炸机成了科曼切语中的“怀孕的鸟”,自动化武器由于发出时断时续的声音而被称为“缝纫机”。一天,福斯特与这些印第安人见面时带来了一张照片:“我们需要给这个人起一个代号。”这些印第安人看了看照片,那是一个黑发、留着卓别林式胡子、表情严肃的德国男子。希比蒂想起了他看过的欧洲新闻短片,于是说:“‘疯了’怎么样?或者‘疯狂’?”后来就确定使用“疯狂的白人”来称呼这个元首,而此人就是希特勒。颇有意味的是,战后一些精神病专家分析说,希特勒确实有歇斯底里症和癔病。

  1944年1月,希比蒂在入伍近3年后被派往英国,旋即参加了诺曼底登陆战役。当他登上犹他滩时,他听到指挥官在向他喊话:“酋长,我需要你发报。通知总部我们成功登陆了。重复一遍——登陆成功,现正准备占领敌方阵地。”

  顶着炮弹掀起的沙子和海水,希比蒂掏出他的无线电发报机,迅速用科曼切语发出了这条信息。这似乎只是历史上一个微不足道的瞬间,但美国陆军竟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一直拒绝公开承认这个事实:科曼切密码通讯员希比蒂发出了第一条登陆诺曼底的信息。

  犹他滩上,炮弹和曳光弹不断在头顶上爆炸。一阵静电干扰之后,无线发报机重新开始工作:“信息收到。守住滩头阵地,弄清敌人方位。增援部队很快抵达。完毕。”希比蒂迅速将电文从科曼切语译成英语,并报告给他的指挥官。

  继在诺曼底滩头大显神通之后,希比蒂又被派往法国,亲眼目睹了盟军在巴黎的军事行动。

  对于这种密码,纳粹德国的情报部门也绞尽了脑汁,甚至他们在确认这是一种语言之后,也始终未能找到破译的方法。

  但同纳瓦霍族密码员一样,科曼切族密码员没有因为作战勇敢或为国服役而在战时或战后获得表彰。相反,五角大楼命令他们严格保守秘密。当时的五角大楼出于冷战的考虑,认为这些密码员可能再派上其他重要用场,因而不宜暴露。直到世界迈入新的世纪,密码技术的进步,使得这些密码显得多余,这些密码员才终于获得了迟到的荣誉,但他们当中的大多数都已经默默无闻地离开了人世。


珍珠港战役之谜

珍珠港战役之谜1941年12月7日夏威夷时间7点55分,从日本航空母舰上起飞的370多架飞机,分2 波次,历时2小时,向美国海军在太平洋上最大的基地珍珠港发动偷袭。美军毫无戒备,美太平洋舰队除3艘航空母舰外,几乎全军覆没。死伤官兵4000多人。日本获得了短暂的战术胜利。这一事件直接导致美国走出孤立主义,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与同盟国并肩作战。珍珠港遭受偷袭后的那个晚上,英国首相丘吉尔说了一句“我们总算赢了”,而后安然入睡。珍珠港事件是至今为止美国建国以来遭受损失最大的一次来自外国军队的偷袭。事件发生后,美国国会成立了一个珍珠港事件调查委员会,专门调查是什么原因使美国遭受到如此重大损失。二次世界大战后,史学界一直为珍珠港事件争论不休。有一种观点认为:珍珠港事件是美国总统罗斯福为摆脱国内孤立主义势力,为了使美国在纳粹德国和日本法西斯全面征服欧亚大陆之前投入战争,诱使日本向美国开出了第一枪,导演了这出“苦肉计”破译密码揭示战争警报我们知道:战争是外交的延续。根据著名美国历史学家舍伍德在其所著的《罗斯福与霍普金斯——二次大战时期白宫实录》一书,我们了解到,美、日在珍珠港事件前外交谈判的一些细节,以及战争即将发生的一些蛛丝马迹。1935年,美国陆军重新组建由密码专家威廉·弗里德曼领导的监听机关——信号情报处。它与随后成立的海军通信保密科被冠以“魔术”的代号。至1941年,“魔术”已能截获并破译出绝大多数日本人用九七式打字机发出的“紫色密码”外交电报。1941年11月22日。美国海军部截获并破译了日本外相给日本驻美国大使野村的电报。这份电报把野村大使递交给赫尔的照会称为日本的“最后通牒”。并说这是防止发生“某件事情”的“最后努力”,其期限为一个星期。美国海军部认为,这份电报表明,11月29日之后,美日关系中将会出现“某件事情”——也就是战争。这份电报作为急件,被送到了罗斯福总统那里。1941年底,他们破译的秘密外交电报平均每周多达200页。这其中包括许多有关珍珠港的情报:1941年9月24日,日本海军通过外务省致电檀香山总领事馆,要求了解美军太平洋舰队军舰在珍珠港的停泊位置;11月15日,日本外务省要求驻檀香山总领事馆每周至少报告两次珍珠港美军军舰的动向;11月18日,日本驻檀香山总领事馆向外务省汇报了美军军舰进珍珠港后航向变化角度和从港口到达停泊点的时间;11月28日,日本外务省要求檀香山总领事馆销毁密码和密码机;12月2日,日本驻檀香山总领事馆用低级密码继续报告美军的一举一动……12月6日是星期六,珍珠港事件的前一天,海军部又截获了一份日本政府给野村大使的电报。这份电报长达14段,后来被称为“14段电报”。海军部的密码专家把它破译了出来,其主要内容是通知美国政府,日本政府拒绝美国政府的建议,并着重说明“谈判实际上已经破裂”。“14段电报”的前13段破译出来后马上送入白宫,罗斯福读完之后说:“这么说,是要爆发战争了。”很快,电报的最后一段被破译出来。它要求野村大使于1点钟整,准时将电报转交给美国国务卿赫尔。海军部认为,所说的1点钟,就是日本发起进攻的时间。破译出来的这段文字又马上送入白宫,这份电报不仅表明了日本方面要不宣而战,而且给出了具体进攻时间,但美国最高当局没有采取任何紧急措施,甚至也没有向前沿部队打声招呼,以至海军前哨仍处于麻痹状态之中,没有采取任何应变措施。马歇尔无法回答问题珍珠港事件发生后,珍珠港事件调查委员会将时任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歇尔叫到了国会。他们要求参谋长解释清楚,12月7日早晨,他到底做了些什么。马歇尔边回忆着,边不紧不慢地向国会调查珍珠港事件委员会说:“12月7日的早晨,我起床之后吃早饭,翻翻星期天的报纸,骑马。几点到达作战部的,回想不起来了。一到那里,布雷登上校便给了我截获的电报,其中包括日本的‘14 段电报’。诸位可以想象得出来,电报很长,有些段落还得读两遍……”他几乎回忆出了那天早晨的每一个细节,也叙述的很详细,却始终无法回答一个尖锐的问题,早在珍珠港事件的半个月前,美国就截获了破日本称为“最后通牒”的电报。而以后的事态表明,日本要发动突然袭击已是确凿无疑,“14段电报”不仅是又一份“最后通牒”。而且给出了日本下手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军方为什么未采取任何预防措施?马歇尔回答不了这一问题。上述资料确切说明,美国总统确信日本将与12月7日对美国发动攻击,但不知攻击何处,珍珠港是可能遭受攻击的地点之一。美国最高当局为何没有通知前沿部队,因为马歇尔没有回答这一问题,我们只能妄加推断:一种原因是疏忽大意,另一种原因就是故意。海伦·哈曼女士披露惊人内幕1995年9月5日,当时的美国总统克林顿收到一名名叫海伦·哈曼女士的来信。她在信中称她的父亲史密斯曾向她讲述过一些关于珍珠港事件的惊人内幕,在二战时她父亲任美军后勤部副主管。她父亲说,珍珠港事件爆发前不久,罗斯福总统紧急召开了一个由极少数军官参加的秘密会议。总统在会议上透露了一个惊人的消息:美国高层已经预见到日本海军将要偷袭珍珠港,可能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他命令与会者尽快准备将一批医务人员和急救物资集结到美国西海岸的一个港口,随时待命启运。罗斯福总统特别强调禁止将会议内容向外透露,包括珍珠港的军事指挥官和红十字会的官员。面对与会官员的惊讶与不解,罗斯福解释说,只有当美国本土遭到攻击时,犹豫不决的美国民众才会同意他宣布投入战争。这封信引起了很大轰动。克林顿收到信后不久,美国红十字会夏威夷分会的工作人员在查阅该会1941年至1942年财政年度报告的影印件和有关国家档案时,意外发现美国红十字会和美军后勤医疗部队在珍珠港事件前一两个月曾进行过非常规的人员和储备物资紧急调动。例如,在那段时间里,夏威夷分会通过正常渠道从国家红十字会总部得到价值2.5万美元的医疗急救物品,同时,还通过秘密渠道接收到价值5万美元的药品和物资。这批额外补给,在偷袭珍珠港事件后的急救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41年11月的美国红十字会总部的月度报告也显示,那个月夏威夷分会共接收了2534名医护人员,其中1505名是被秘密调去的临时人员。有关人员还从夏威夷红十字分会会长阿尔弗雷德·卡瑟尔的弟弟威廉·卡瑟尔的日记中发现:12月6日,夏威夷分会的全体人员奉命战备值班。请注意:海伦·哈曼女士不是当事人,而她父亲史密斯已于1990年去世,人们无法从中得到更加详尽和更有说服力的材料。因此海伦·哈曼女士的信是不能作为珍珠港事件有关研究的直接证据的。美国红十字会夏威夷分会得到额外补给也不能直接证明海伦·哈曼女士信中内容的真实性。也有人问:珍珠港事件可以避免吗?史学界有一句至理名言:“历史没有假设”。日本在1937年“7,7卢沟桥事变”后正式发动侵华战争,直接影响了美国的在华利益。1940年7月,美国通过《出口控制法案》。罗斯福总统借助该法案对日本实施废铁和钢材出口禁令。不久,他又对日本实行了航空燃料和润滑油禁运。日本是个岛国,资源匮乏。日本在20世纪30年代末90%的国内石油需求来自于进口,而其中85%来自于当时最主要的石油出口国——美国。到1941年8月为止,日本石油储备只能维持日本陆军12个月、海军18个月。为了夺取战略资源,尤其是石油,日本最终确定了南下战略即侵占美、英等国的殖民地东南亚。这样,美、日之间的矛盾就是不可调和的,美、日必有一战。日本不偷袭珍珠港,也会袭击菲律宾,或者其它。看来珍珠港事件之谜可能石沉大海,也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大白于天下。

珍珠港战役

珍珠港战役1941年12月7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对美国太平洋舰队的海军基地珍珠港进行了一次突袭作战,从而揭开了太平洋战争的序幕。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开始全面入侵中国。在很短时间内占领了中国大片领土,把中国作为北进苏联南下东南亚及西南太平洋地区的基地。随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加上入侵苏联的作战行动受挫,日军统帅部深感同时进行两面作战力不从心。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随着欧洲战局的发展和《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的签订。日军统帅部利用英法忙于欧洲战事的有利时机,转而采取南攻北守的方针。1941年6月22日,德军入侵苏联,苏德战争的爆发解除了日本南进的后顾之忧。日军统帅部于7月初制定了计划,进一步扩大在东南亚的进攻行动,同时发动太平洋战争。由于日本南下进攻行动直接威胁到美国在太平洋的利益和特权,美国政府采取了一些经济制裁措施。这样,日美矛盾就日益尖锐起来。美国为了保卫其在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的既得利益,以珍珠港为主要基地和活动中心,组建了一支上百艘的庞大舰队。

珍珠港战役之谜

珍珠港战役之谜1941年12月7日夏威夷时间7点55分,从日本航空母舰上起飞的370多架飞机,分2 波次,历时2小时,向美国海军在太平洋上最大的基地珍珠港发动偷袭。美军毫无戒备,美太平洋舰队除3艘航空母舰外,几乎全军覆没。死伤官兵4000多人。日本获得了短暂的战术胜利。这一事件直接导致美国走出孤立主义,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与同盟国并肩作战。珍珠港遭受偷袭后的那个晚上,英国首相丘吉尔说了一句“我们总算赢了”,而后安然入睡。珍珠港事件是至今为止美国建国以来遭受损失最大的一次来自外国军队的偷袭。事件发生后,美国国会成立了一个珍珠港事件调查委员会,专门调查是什么原因使美国遭受到如此重大损失。二次世界大战后,史学界一直为珍珠港事件争论不休。有一种观点认为:珍珠港事件是美国总统罗斯福为摆脱国内孤立主义势力,为了使美国在纳粹德国和日本法西斯全面征服欧亚大陆之前投入战争,诱使日本向美国开出了第一枪,导演了这出“苦肉计”破译密码揭示战争警报我们知道:战争是外交的延续。根据著名美国历史学家舍伍德在其所著的《罗斯福与霍普金斯——二次大战时期白宫实录》一书,我们了解到,美、日在珍珠港事件前外交谈判的一些细节,以及战争即将发生的一些蛛丝马迹。1935年,美国陆军重新组建由密码专家威廉·弗里德曼领导的监听机关——信号情报处。它与随后成立的海军通信保密科被冠以“魔术”的代号。至1941年,“魔术”已能截获并破译出绝大多数日本人用九七式打字机发出的“紫色密码”外交电报。1941年11月22日。美国海军部截获并破译了日本外相给日本驻美国大使野村的电报。这份电报把野村大使递交给赫尔的照会称为日本的“最后通牒”。并说这是防止发生“某件事情”的“最后努力”,其期限为一个星期。美国海军部认为,这份电报表明,11月29日之后,美日关系中将会出现“某件事情”——也就是战争。这份电报作为急件,被送到了罗斯福总统那里。1941年底,他们破译的秘密外交电报平均每周多达200页。这其中包括许多有关珍珠港的情报:1941年9月24日,日本海军通过外务省致电檀香山总领事馆,要求了解美军太平洋舰队军舰在珍珠港的停泊位置;11月15日,日本外务省要求驻檀香山总领事馆每周至少报告两次珍珠港美军军舰的动向;11月18日,日本驻檀香山总领事馆向外务省汇报了美军军舰进珍珠港后航向变化角度和从港口到达停泊点的时间;11月28日,日本外务省要求檀香山总领事馆销毁密码和密码机;12月2日,日本驻檀香山总领事馆用低级密码继续报告美军的一举一动……12月6日是星期六,珍珠港事件的前一天,海军部又截获了一份日本政府给野村大使的电报。这份电报长达14段,后来被称为“14段电报”。海军部的密码专家把它破译了出来,其主要内容是通知美国政府,日本政府拒绝美国政府的建议,并着重说明“谈判实际上已经破裂”。“14段电报”的前13段破译出来后马上送入白宫,罗斯福读完之后说:“这么说,是要爆发战争了。”马歇尔无法回答问题珍珠港事件发生后,珍珠港事件调查委员会将时任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歇尔叫到了国会。他们要求参谋长解释清楚,12月7日早晨,他到底做了些什么。马歇尔边回忆着,边不紧不慢地向国会调查珍珠港事件委员会说:“12月7日的早晨,我起床之后吃早饭,翻翻星期天的报纸,骑马。几点到达作战部的,回想不起来了。一到那里,布雷登上校便给了我截获的电报,其中包括日本的‘14 段电报’。诸位可以想象得出来,电报很长,有些段落还得读两遍……”他几乎回忆出了那天早晨的每一个细节,也叙述的很详细,却始终无法回答一个尖锐的问题,早在珍珠港事件的半个月前,美国就截获了破日本称为“最后通牒”的电报。而以后的事态表明,日本要发动突然袭击已是确凿无疑,“14段电报”不仅是又一份“最后通牒”。而且给出了日本下手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军方为什么未采取任何预防措施?马歇尔回答不了这一问题。海伦·哈曼女士披露惊人内幕1995年9月5日,当时的美国总统克林顿收到一名名叫海伦·哈曼女士的来信。她在信中称她的父亲史密斯曾向她讲述过一些关于珍珠港事件的惊人内幕,在二战时她父亲任美军后勤部副主管。她父亲说,珍珠港事件爆发前不久,罗斯福总统紧急召开了一个由极少数军官参加的秘密会议。总统在会议上透露了一个惊人的消息:美国高层已经预见到日本海军将要偷袭珍珠港,可能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他命令与会者尽快准备将一批医务人员和急救物资集结到美国西海岸的一个港口,随时待命启运。罗斯福总统特别强调禁止将会议内容向外透露,包括珍珠港的军事指挥官和红十字会的官员。面对与会官员的惊讶与不解,罗斯福解释说,只有当美国本土遭到攻击时,犹豫不决的美国民众才会同意他宣布投入战争。这封信引起了很大轰动。克林顿收到信后不久,美国红十字会夏威夷分会的工作人员在查阅该会1941年至1942年财政年度报告的影印件和有关国家档案时,意外发现美国红十字会和美军后勤医疗部队在珍珠港事件前一两个月曾进行过非常规的人员和储备物资紧急调动。例如,在那段时间里,夏威夷分会通过正常渠道从国家红十字会总部得到价值2.5万美元的医疗急救物品,同时,还通过秘密渠道接收到价值5万美元的药品和物资。这批额外补给,在偷袭珍珠港事件后的急救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41年11月的美国红十字会总部的月度报告也显示,那个月夏威夷分会共接收了2534名医护人员,其中1505名是被秘密调去的临时人员。有关人员还从夏威夷红十字分会会长阿尔弗雷德·卡瑟尔的弟弟威廉·卡瑟尔的日记中发现:12月6日,夏威夷分会的全体人员奉命战备值班。海伦·哈曼女士不是当事人,而她父亲史密斯已于1990年去世,人们无法从中得到更加详尽和更有说服力的材料。因此海伦·哈曼女士的信是不能作为珍珠港事件有关研究的直接证据的。也有人问:珍珠港事件可以避免吗?史学界有一句至理名言:“历史没有假设”。日本在1937年“7,7卢沟桥事变”后正式发动侵华战争,直接影响了美国的在华利益。1940年7月,美国通过《出口控制法案》。罗斯福总统借助该法案对日本实施废铁和钢材出口禁令。不久,他又对日本实行了航空燃料和润滑油禁运。日本是个岛国,资源匮乏。日本在20世纪30年代末90%的国内石油需求来自于进口,而其中85%来自于当时最主要的石油出口国——美国。到1941年8月为止,日本石油储备只能维持日本陆军12个月、海军18个月。为了夺取战略资源,尤其是石油,日本最终确定了南下战略即侵占美、英等国的殖民地东南亚。这样,美、日之间的矛盾就是不可调和的,美、日必有一战。日本不偷袭珍珠港,也会袭击菲律宾,或者其它。

上一篇:籍贯英文

下一篇:苏铁是什么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