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尤未悔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来自于古代文学家屈原的《离骚》一诗。这句话的原文是:“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意思是:“我也追求我心中所喜欢的事物啊,即使冒着九死的危险,也不会悔恨。”
这句话表达了屈原坚定追求内心所珍爱的事物的决心和勇气。他愿意为了自己所钟爱的信念和追求不惜冒生命危险,即使付出极大的代价也不会后悔。这种坚定的信念和不畏牺牲的精神,常常被用来赞美一个人对事业、梦想或信念坚持不懈的精神,而不顾困难和风险。
亦余之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翻译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真心爱好修身洁行,即使死多次也不会后悔。出处:战国屈原《离骚》原文: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译文:我真心爱好修身洁行,即使死多次也不会后悔。怨就怨楚王这样糊涂啊,他始终不体察别人心情。那些女人妒忌我的丰姿,造谣诬蔑说我妖艳好淫。庸人本来善于投机取巧,背弃规矩而又改变政策。作品介绍:《离骚》是屈原用他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 以至于整个生命所熔铸而成的宏伟诗篇,其中闪耀着诗 人鲜明的个性光辉,这在中国文学史上,还是第一次出现。《离骚》的创作,既植根于现实,又富于幻想色彩。诗中大量运用古代神话和传说,通过极其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并采取铺张描叙的写法,把现实人物、历史人物、神话人物交织在一起,把地上和天国、人间和幻境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瑰丽奇特、绚烂多彩的幻想世界,从而产生了强烈的艺术魅力。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是什么意思?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意思是这是我心中追求的东西,就是多次死亡也不后悔。出处:战国 屈原《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脩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译文:我揩着眼泪啊声声长叹,可怜人生道路多么艰难。我虽爱好修洁严于责己,可早晨进谏晚上即遭贬。他们弹劾我佩带蕙草啊,又因我采白芷加我罪名。这是我心中追求的东西,就是多次死亡也不后悔。扩展资料《离骚》赏析:《离骚》作为长篇巨制,所表现的思想内容极其丰富,主要可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描述了诗人和当朝统治者的矛盾,即理想与现实的对立;二是描述了诗人心灵的痛苦和纠结,进取和退隐的矛盾。屈原在《离骚》中成功地塑造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形象丰满、个性鲜明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体现了屈原伟大的思想和崇高的人格。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出自什么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出自屈原《离骚》。这句话的意思:自己所坚持和向往的东西,即使死了千百次也不悔改。这两句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理想执着追求的精神。
《离骚》是中国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创作的诗篇,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此诗以诗人自述身世、遭遇、心志为中心。前半篇反复倾诉诗人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表达要求革新政治的愿望,和坚持理想、虽逢灾厄也绝不与邪恶势力妥协的意志;后半篇通过神游天界、追求实现理想和失败后欲以身殉的陈述,反映出诗人热爱国家和人民的思想感情。全诗运用美人香草的比喻、大量的神话传说和丰富的想象,形成绚烂的文采和宏伟的结构,表现出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并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骚体”诗歌形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主要注本有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南宋朱熹的《楚辞集注》、清代戴震的《屈原赋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