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蔻是多少岁
引语:豆蔻年华是用来形容人的年龄,那么一般指几岁?妙龄少女一般特指134岁的少女,在这个年龄段,是人生的大好河山。把二十多岁的女人也叫做豆蔻年华,在很多作品中都是不正确的。
豆蔻的意思是多少岁。
豆蔻年华其实专指十三、四岁的少女,但在许多文学艺术作品中总是用错,甚至于认为二十几岁的少女也是豆蔻年华,更甚者以为只要是未婚的女子,就可称之为豆蔻年华。
豆蔻的起源
许多人对豆蔻的使用有误,可能是因为不了解这个成语的具体来源,甚至不知道豆蔻是什么。豆蔻年华来源于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诗《赠别》,诗中写道:娉婷袅袅十三枝,豆蔻梢头二月初。此处诗人用早春美丽的豆蔻花来形容一位可爱的歌女,人们都觉得十分贴切,甚至于妙趣横生,因此流传至今。
这首诗的背景是杜牧在江西任职时,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很不愉快,此时到扬州游玩,心情很好。而且在去参加晚宴之前,他遇到了年仅13岁的歌妓张好,她年纪很小,相貌娇艳,就像一朵还没开的豆蔻花,让人看了就觉得很可爱,于是杜牧就写了一首诗。
此后,由于当时的社会背景,这首诗流传较广,豆蔻年华被用来形容十三、四岁的少女。杜牧不愧是中国伟大的诗人,观察得相当细致,用词更为精确,豆蔻年华这一形容也很妙。觉得杜牧连唐宋八大家都比不上。
豆蔻,外形与芭蕉相似,为南方多年生草本植物,花开时会长出嫩叶,叶渐展,花开时又开。花色一般为浅黄色或浅棕色,含苞欲放的花又称含胎花,常被用来与处女相提并论。而且杜牧所说的豆蔻花就是这种含胎花,张好不但年纪小,相貌也很漂亮,这个比喻相当特别和独特。
有的人还想问,“豆蔻年华”只指十三四岁的女孩子,其实也不仅仅限于这个年龄,但也要有一个基本的限度,千万不要把二十多岁的女孩子叫做豆蔻年华。
“总角、垂髫、及笄、豆蔻、弱冠”各指多少岁啊?
1、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2、垂髫:三四岁至七岁(女)、八岁(男)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顶自然下垂的短发)。
3、及笄:古时称女子年在十五为"及笄",也称"笄年"。笄是簪子,及笄,就是到了可以插簪子的年龄了。
4、豆蔻:十三四岁,是指女孩的年龄段,文学作品中的豆蔻:诗文中常用以比喻少女。
5、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所以主以"弱冠"代称20岁,弱是年少,冠是戴成年人的帽子,还要举行大礼。
扩展资料:
儿童称谓:
童孺:儿童。
垂髫[tiao]:指儿童。儿童垂发叫髻。垂髫:髫[tiáo],指古代儿童犹未束发时自然下垂的短发。因而就用“垂髫”称幼儿或指人的幼童阶段。也有说“垂发”的,意思相同,如《后汉书·吕强传》就有“垂发服戎,功成皓首”句。
垂髫:小孩子头发扎起来下垂着,指幼年。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垂髫(tia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
龆[tiao]:儿童换牙。龆年:童年。
髫[tiáo]年:童年。
髫[tiáo]龄:童年。
束发:是指青少年。
稚:称年龄小的为稚。
膝下:幼年,言子女幼年仅能依附父母的膝下。《孝经圣治》:“故亲生只膝下。”
孺子:儿童。《孟子离娄上》:“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也用作老人对年轻后生的称呼。《史记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
成人称谓:
冠者:指成年人。
待年、待字:指女子成年待嫁的年岁。“爱自待年金声夙振”(《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女子许嫁,笄而字。”(《礼记·曲礼上》)
有室、有家:男子娶妻、女子出嫁之年。《孟子·滕文公下》:“丈夫生而愿为有室,女子生命而愿为有家。”朱熹集注:“男以女为室,女以男为家。”
怨女:指年龄大而没有结婚的女子。〈孟子梁惠王下:“内无怨女,外无旷夫。”
旷夫:指年龄大而没有结婚的男子。
老人称谓:
杖家之年:五十
杖乡之年:六十
杖国之年:七十
杖朝之年:八十。
《礼记·工制》:“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九十者天子欲问焉,则就其室。”
斑白:老人。老年人头发斑白,因代指老人。
黄发:是指长寿老人。:指老人,老人的头发由白变黄。“黄发”是枯黄的头发。人老了,头发上由黑变白,白发则黄。
皓首:白头,指年老。
久寿:长寿。
眉寿:耄[mao]寿,长寿。人老了眉毛长,所以称眉寿。
姥[mu]:年老的妇人。
暮齿:晚年,暮年。
暖寿:旧俗在过生日的前一天,家里的人和关系较近的亲友来祝寿。
万寿:大寿,高寿之意。
遐龄:指人长寿高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