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码率
1、码率一般指比特率,是表示单位时间内传送比特的数目。单位为比特/秒(bit/s或bps)、千比特/秒(kbit/s或kbps,k=1000)或兆比特/秒(Mbps,M=1000000)。比特率越高,每秒传送数据就越多,画质就越清晰。
2、码率根据每帧图像存储时所占的比特数和传输比特率,可以计算数字图像信息传输的速度。信道编码中,K符号大小的信源数据块,通过编码映射为N符号大小的码字,则K/N成为码率。码率高,音视频的质量就越好,但编码后的文件就越大;如果比特率越少则情况刚好相反。
什么是码率
码率就是数据传输时单位时间传送的数据位数,一般我们用的单位是kbps即千位每秒。
通俗一点的理解就是取样率,单位时间内取样率越大,精度就越高,处理出来的文件就越接近原始文件,也就是说画面的细节就越丰富。但是文件体积与取样率是成正比的,所以几乎所有的编码格式重视的都是如何用最低的码率达到最少的失真,围绕这个核心衍生出来的cbr(固定码率)与vbr(可变码率),都是在这方面做的文章,不过事情总不是绝对的,从音频方面来说,码率越高,被压缩的比例越小,音质损失越小,与音源的音质越接近。
在通信和计算机领域,比特率(Bit rate,变量Rbit)是单位时间内传输或处理的比特的数量。比特率经常在通信领域用作连接速度、传输速度、信道容量、最大吞吐量和数字带宽容量的同义词。
在数字多媒体领域,比特率是单位时间播放连续的媒体如压缩后的音频或视频的比特数量。在这个意义上讲,它相当于术语数字带宽消耗量,或吞吐量。
比特率规定使用“比特每秒”(bit/s或bps)为单位,经常和国际单位制词头关联在一起,如“千”(kbit/s或kbps),“兆”(Mbit/s或Mbps),“吉”(Gbit/s或Gbps) 和“太”(Tbit/s或Tbps)。
虽然经常作为"速度"的参考,比特率并不测量"距离"/时间,而是被传输或者被处理的"二进制码数量"/时间,所以应该把它和传播速度区分开来,传播速度依赖于传输的介质并且有通常的物理意义。
在电信和计算机科学中,比特率 (bit rate) 是指信号(用数字二进制位表示)通过系统(设备、无线电波或导线)处理或传送的速率,即单位时间内处理或传输的数据量。
通常单位为“位每秒”( bit/s, b/s),也写作bps。“b” 应该总是小写,以避免与“字节每秒”(Bytes/s, B/s)混淆。——字节(Byte)是构成信息的单位,在计算机中作为处理数据的基本单位,1字节等于8位,即 1 Byte = 8 bits。
通信和计算机行业内经常利用“类似国际单位制”的前缀来表示更大的衍生单位:
比特率常用于衡量音频文件的质量。[1]
1000 bit/s = 1 kbit/s (一千位每秒)
1000 kbit/s = 1 Mbit/s (一兆或一百万位每秒)
1000 Mbit/s = 1 Gbit/s (一吉比特或十亿位每秒)。
(此处K和M分别为1000和1000000,而不是涉及计算机存储器容量时的1024和1048576)
大的比特率,使用国际单位制词头:
1,000 bps= 【1kbps】 =1,000 bit/s= 0.97656 Kibi bit/s
1,000,000 bps= 【1Mbps】 =1,000,000 bit/s= 0.95367 Mebi bit/s
1,000,000,000 bps= 【1Gbps】 =1,000,000,000 bit/s= 0.93132 Gibi bit/s
常利用比特率衡量声音和视频文件质量。例子:音频文件中: 8 kbps 通话质量, 32 kbps 中波广播质量, 96 kbps FM广播质量, 128 kbps 普通MP3质量,1411 Kbps 16位CD质量当描述比特率的时候,二进制乘数词头几乎从来不使用而基本使用国际单位制词头作为标准,十进制含义,不是旧的计算机初始的二进制含义。二进制更多的应用于单位字节/秒(byte/s),而不是电信相关的典型用法。有时在一些特殊的上下文中有必要查找单位的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