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昂的简介
陈子昂 (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24岁中进士,得到武则天赏识,历任麟台正字、右拾遗等职。
他“感时思报国”,是个有政治抱负的人,屡次上书指陈时弊,不避权贵。陈子昂自知忠谏不能为时所用,即于698年毅然辞官回乡,武三思随即指使县令段简诬谄他,于是被捕下狱,忧愤而逝。
陈子昂在诗歌发展史上的贡献,既有理论上的建树,又有创作上的成就。他在 《修竹篇序》 中,严词抨击了统治诗坛近五百年的形式主义诗风,主张恢复诗歌反映现实生活的优良传统。
还有著名的《感遇诗》三十八首,也是陈子昂的代表作,诗中或感怀身世,或讽谏朝政,风格高昂清峻,为历代诗评家所盛赞。这位诗歌改革者还写过大量散文,突破了骈偶格局,也为文体的革新起了先驱作用。
扩展资料
1、陈子昂存诗共 100多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感遇》诗38首,《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7首和《登幽州台歌》。《感遇》诗不是一时一地之作,内容颇为丰富,反映了较广阔的社会生活和复杂的思想感情。
2、感叹自己的抱负无法施展,都从不同角度对时政进行了批判。还有部分诗篇,感叹祸福无常,向往神仙和隐逸生活,表现了消极遁世的苦闷情绪。
陈子昂简介
1、陈子昂(659年—700年,有争议),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唐代文学家、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
2、陈子昂青少年时轻财好施,慷慨任侠,文明元年(684年)举进士,以上书论政得到女皇武则天重视,授麟台正字。后升右拾遗,直言敢谏,曾因“逆党”反对武后而株连下狱。曾两度从军边塞,对边防事务颇有远见。圣历元年(698年),因父老解官回乡,不久父死。陈子昂居丧期间,权臣武三思指使射洪县令罗织罪名,加以迫害,最终冤死狱中。
3、陈子昂存诗共100多首,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登幽州台歌》《登泽州城北楼宴》和组诗《感遇诗三十八首》《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1960年中华书局出版《陈子昂集校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