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中国历史上的书院,最让大家耳熟能详的可能就是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等,而书院在中国特有的,历史上是用来接受教育的机构,最早出现在唐玄宗时期,是由学者和富商自行筹款组建而成,而历史上世纪建设有很多著名的书院,那中国较有历史氛围的书院都有哪些呢,本文就为大家盘点并简单介绍中国古代最有名的十大书院,看看你去哪里实地看过吧。
应天府书院,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古城南湖畔,应天府书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五代时的后晋,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正式赐额为应天书院,庆历三年改为南京国子监,为北宋最高学府,也是古代书院中唯一一个升级为国子监的书院,被尊为四大书院之首。宋钦宗靖康元年金兵南侵,应天府书院毁于战乱。同时也因南宋偏安,就读于书院的文人、士子纷纷南迁,中国书院教育中心向南移,在南宋理学大盛日时,应天府书院已不如白鹿洞书院,未能扮演文化传承角色。
应天书院的意义:
应天府书院伴随了北宋168年的政治生涯,对于北宋的政权巩固、人才培养和教育普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一千年来的中华教育史上,其地位没有能取而代之的。北宋应天书院在中国教育史上的地位,历来不容轻视。无论《中国书院辞典》、《中国古代书院》、乃至《四库全书》等国家典集及史书记载,都名列前茅。
位于泰山的徂徕书院曾在中国书院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历史上,南宋宰相范成大最早提出了古代四大书院之说“诸郡未命教时,天下书院四:徂徕、金山、岳麓、石鼓”。中国古代四大书院的说法,即起源于此。和泰山徂徕书院有紧密联系的当时著名的学者孙复、石介和胡瑗。也就是,当时著名的“宋初三先生”。
徂徕书院的意义:
泰山徂徕书院是北宋初年山东境内最早、最著名的书院。山东徂徕书院,开启了宋代古文运动的序幕,代表了儒家的一种积极入世的文化,流动着儒家文化的风骨,它在齐鲁文化中,应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所有这些,不仅对于中国古代书院史的考察,而且对于思想史、文化史、政治史的研究,都具有相当重要的价值。
岳麓书院位于湖南长沙南岳七十二峰最末一峰的岳麓山脚,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古代书院。岳麓书院始建于北宋初期开宝六年(973),岳麓书院还以保存大量的碑匾文物闻名于世,如唐刻“麓山寺碑”、明刻宋真宗手书“岳麓书院”石碑坊等,曾集聚了一代常识博洽、德高望重的大师,培养出诸如王夫之、左宗棠、曾国藩、郭嵩涛、杨昌济等著名的湖湘学者。1903年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1926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至今仍作为湖南大学下属的办学机构。
岳麓书院的意义:
现在的书院为康熙年间重建。现存建筑大部分为明清遗物,完整地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气势恢宏的壮阔景象。今天的岳麓书院不仅是湖南大学的文史哲人才培养和研究基地,湖南省旅游胜地,更是是整个长沙市的文化窗口和文化名片。
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省庐山五老峰南麓后屏山下,唐代很多高雅之士来此读书。书院“始于唐、盛于宋,沿于明清”,至今已有1000多年,曾被誉为海内书院第一、天下第一书院。南宋时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朱熹筹款建屋,征集图书,聘请名师、广集生徒,亲任洞主,亲自讲学,并制定了有名的《白鹿洞书院揭示》,自此这个教规成为南宋以后中国封建社会七百年书院办学的样式,也是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规章制度之一。
白鹿洞书院的名称由来:
据传李渤在此隐居时,曾养一白鹿自娱,因此人们称李渤为“白鹿先生”,又因此地四山回合,由山麓小路进去也有数里之遥,真有点入洞之感,所以称为白鹿洞。南唐升元年间,白鹿洞正式辟为书馆,称白鹿洞学馆。
嵩阳书院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嵩山南麓,背靠峻极峰,面对双溪河,因坐落在嵩山之阳而得名嵩阳书院的中国十大书院之一,这个创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时称嵩阳寺,唐代改为嵩阳观,周代改建为太室书院。明末书院毁于兵燹,清代康熙时重建。先后在嵩阳书院讲学的有范仲淹、司马光、程颢、程颐、杨时、朱熹、李纲、范纯仁等二十四人,嵩阳书院正是拥有了得天独厚的师资条件,声名大振,四方生徒摩肩接踵,成为北宋影响最大的书院之一。
嵩阳书院的意义:
嵩阳书院为宋代程朱理学的发源地之一。其建筑风格是研究中国古代书院建筑、教育制度以及儒家文化的“标本”。嵩阳书院作为已经消失的制度的文化载体,对研究中国古代书院建筑、教育制度以及儒家文化都有重要作用。作为历史纪念碑,其对于现代教育文化的意义也是重大而深远的。
石鼓书院位于湖南省中南重要城市衡阳市石鼓区石鼓山,是湖湘文化发源地和湖南第一胜地,始建于唐元和五年(公元806年~公元820),迄今已有1200余年历史。是由唐代处士李宽步李泌后始建,北宋宋景祐二年(公元1035年),宋仁宗赐额“石鼓书院”,与应天书院、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并称全国四大书院。是衡州学者讲学之所,在中国书院史、教育史、文化史上享有极高的地位。
石鼓书院的意义:
石鼓书院是一座历经唐、宋、元、明、清、民国、共和国七朝的千年学府,书院屡经扩建修葺,众多历史名人在此执教,在衡阳培育了一大批对中国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名人,历史上众多文人墨客接踵至此,或讲学授徒,或赋诗作记,或题壁刻碑,或寻幽揽胜,其状蔚为壮观。是中国四大书院中创建最早并具有确切史志记载的书院。作为宋代“四大书院”之首和湖湘文化发祥地 ,石鼓书院鼎盛数千年,在中国书院史、教育史、文化史上享有比较高的地位。
东林书院创建于北宋政和元年,是当时为北宋理学家程颢、程颐嫡传高弟、知名学者杨时讲学的地方,中国历史上十大书院之一,后废。公元1604年由东林学者顾宪成等人重新修复并在此聚众讲学,倡导“读书、讲学、爱国”的精神,引起全国学者普遍响应,成为江南地区人文荟萃和议论国事的舆论中心。明朝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由东林学者顾宪成等人重新修复并在此聚众讲学,顾宪成撰写的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在心"更是家喻户晓。
东林书院意义:
东林书院曾激励过多少知识分子,对我国传统文化思想发展促进极大。因此倾动朝野,海内一些抱道忤时的士大夫等都仰慕应和,闻风响附,皆以东林为归,学舍至不能容,一时盛况空前,成为江南人文荟萃的一大区会。
东坡书院始建于北宋绍圣五年(1098年),位于海南省儋州市中和镇,这个坐东北朝西南,院内建筑按三轴线布列,主体建筑均布列于中轴线上,依次为头门、载酒亭、载酒堂、正殿、东西两庑廊,东轴线布列钦帅堂、西轴线布列陈列馆;书院四周构筑围墙,头门前立保护标志牌。内部藏有藏有名家字画400多幅,历代楹联13幅,名匾10块,历代碑刻13通,明代陶器罐1个,元代石雕人1尊。此外,还有古典和近代图书资料等。
儋州东坡书院的来历:
北宋绍圣五年(1098年),载酒堂始建,系苏东坡居儋期间讲学会友的场所。泰定三年(1326年),重修东坡祠,恢复载酒堂旧名。明代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载酒堂改称“东坡书院”;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重修东坡书院。
丽泽书院,原名丽泽堂,亦叫丽泽书堂,在金华明招山。丽泽书院与岳麓、白鹿洞、象山并列而称南宋四大书院,是中国古代最有名的书院之一。为南宋著名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吕祖谦(1137-1181,金华人)讲学会友之所。丽泽诸儒的理学学术活动,贯穿在整个“丽泽”的历史变迁过程中。绍定三年(1230)刻印的司马光《切韵指掌图》至今犹存,是宋版书院的珍本书。
丽泽书院名称由来:
据宋·楼钥《东莱吕太史祠堂记》记载:“其地在光孝观侧(清金华县学后,今市内一览亭东北),四方学者皆受业于此”。因屋前临二湖,故取堂名为“丽泽”,人称“丽泽书堂”。另一说认为:“丽泽”之名取于《周易》“兑封”象义:“丽泽,兑。君子以朋友讲习。”“丽泽”意为两泽相连,其水交流犹如君子朋友通过讲会而交流知识、学说。
茅山书院,又名金山书院,由处士侯遗北宋天圣二年(1024)创建于江苏句容的茅山,是北宋六大书院之一,遗憾的是,目前已无历史遗存,最早的旧院址在江宁府三茅山后侧,南宋咸淳七年(1271年),迁至金坛县顾龙山之麓。今日探究茅山书院之兴衰,既能体察中国书院历史的变迁,也可重温金坛崇文尚学的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