蝾螈简介?
“史前霸王蝾螈”是个什么鬼
史前霸王蝾螈,一头全身赤红,满嘴尖牙的巨型怪物。
《鬼吹灯之精绝古城》中,王胖子和雪莉杨对峙之时,胡八一制止了他们,把包交给了陈教授,陈教授确认这包里的笔记本就是他们一直寻找的雪莉杨父亲留下的笔记本。
这时,一名考古队员竟然忘了开闪光灯拍照,彻底惊醒了塔楼里的火瓢虫。火瓢虫朝着众人一拥而上,众人丢下行李惊慌逃窜,情急之下,胡八一带着众人跳入了暗河中,火瓢虫团紧随其后冲入水下,却一一淹没在水里身亡。
众人躲在水里逃过一劫,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正在胡八一他们刚上岸不久,水里渐渐浮现出一头全身赤红,满嘴尖牙的巨型怪物——早就应该灭绝的史前霸王蝾螈。
蝾螈的详细资料
蝾螈(Salamander),又称火蜥蜴,娃娃鱼,全世界大约有400多种,分属有尾目下的10个科,包括北螈、蝾螈、大隐鳃鲵(一种大型的水栖蝾螈)。它们大部分栖息在淡水和沼泽地区,主要是北半球的温带区域。
它是蝾螈科的1属。体全长61~155毫米。头部扁平;皮肤较光滑有小疣,脊棱弱,舌小而厚,卵圆形,前后端与口腔底部粘膜相连,四肢细弱,指、趾无蹼;尾极侧扁。现有6种及亚种,均分布于亚洲东部。日本有剑尾蝾螈和红腹蝾螈两种。中国有4种及亚种,以东方蝾螈分布最广,常见于华东和华中地区;蓝尾蝾螈有两个亚种,指名亚种见于贵州水城;楚雄亚种见于云南中部;呈贡蝾螈仅见于云南呈贡。
蝾螈犁骨齿呈“∧”形,唇褶较显,前颌骨1枚,鼻突中间无骨缝;上颌骨和翼骨均短,二者相距远。基舌软骨有1对指状突,2对角鳃骨均骨化或仅有1对骨化,上鳃骨仅1对。幼体有平衡枝,外鳃3对,羽状;尾背鳍褶始自体前部,鳍褶低而平直。
蝾螈属动物生活在丘陵沼泽地水坑,池塘或稻田及其附近。10月到次年 3月多在水域附近的土隙或石下进入冬眠。3~9月多在山边水草丰盛的水坑或稻田内活动。底栖,爬行缓慢,很少游泳。多在水底觅食蚯蚓、软体动物、昆虫幼虫等。在寻求配偶时,雄螈经常围绕雌螈游动、时而触及雌螈肛部,时而在头前,弯曲头部注视雌螈、同时将尾部向前弯曲急速抖动,如此反复多次,有的可持续数小时。当雄螈排出乳白色精包(或精子团),沉入水底粘附在附着物上时,雌螈紧随雄螈前进,恰好使泄殖腔孔触及精包的尖端,徐徐将精包的精子纳入泄殖腔内。精包膜遗留在附着物上。纳精后的雌螈非常活跃,尾高举与体成40□~60□,约1小时后才逐渐恢复常态。雌螈纳精1次或数次,可多次产出受精卵,直至产卵季节终了为止。在产卵时雌螈游至水面,用后肢将水草或叶片褶合在泄殖孔部位,将卵产于其间。每次产卵多为1粒,产后游至水底,稍停片刻再游到水面继续产卵;一般每天产3~4粒,多者27粒,平均年产220余粒,最多可达668粒。一般经 15~25天孵出。即将孵出的胚胎有3对羽状外鳃和 1对细长的平衡枝。蝾螈是较好的实验动物和观赏动物,也能捕食水稻田中的水生昆虫。
蝾螈身体短小,有4条腿,皮肤潮湿,体长大约在10—15厘米,大都有明亮的色彩和显眼的模样。中国大蝾螈体型最大,体长可达1.5米。
蝾螈都有尾巴,体形和蜥蜴相似,但体表没有鳞。它与蛙类不同,一生都长着一条长尾巴。
蝾螈的视觉较差,主要依靠嗅觉捕食,以蝌蚪、蛙、小鱼,孑孓、水蚤等为食。
蝾螈的四肢不发达,成体可分为水栖、陆栖和半水栖几类。水栖类型在水中产卵,陆栖类型在繁殖时回到水中产卵,少数种类在潮湿的陆地产卵,朝鲜族后幼体要在水中发育成长。
目前,世界上有几百种蝾螈,分布各地的潮湿环境中。
因为蝾螈的体表因半透性,而导致水份的散失,所以多数的蝾螈都栖活于潮湿的环境中,陆栖能力好一点的种类可以离水较远,但生活的环境仍以潮湿的苔癣环境为主,至于那些如大鲵等对水份较为依赖的种类,则多偏好生活在低温且水质清洁的环境中。由此得知在饲养蝾螈时,环境中接近饱和的湿度,与可供进食、躲藏及休息的水塘是不可或缺的。多数的蝾螈都是个性相当温和的种类,所以饲养者可以依据饲养的能力与空间的调配来决定饲养密度与数量。 饲养蝾螈可以观察到相当多奇特的生物行为,而其中又以足部的再生、奇特的交配行为与陆栖与水栖型的交替最具有色。蝾螈具有相当强的生命力,格外是其自愈能力相当优异,所以有时发现个体因为机械性的外伤而断肢时,不出多久便会由伤口长出一肉芽,并逐渐发展修复成原先的状态。
而蝾螈雄雌间的交配行为亦相当特殊的,雄性个体会将其精液包在一个如胶囊般的精荚中,当排出体外时便会在短短的时间内由雌体吸入体中,以完成交配行为;出生的卵粒一如青蛙卵,在外围有如胶状物质缠裹保护,以使幼体能安然的度过发育前期。而陆栖型与水栖型的交替则发生于部份的种类,因为栖息环境的改变而造成其外型与色彩上的改变,例如六角恐龙的陆栖型与水栖型便是最常见到的例子。
虎螈主要生活在北美,最常见的种类生活在墨西哥,身长在二十五厘米左右。鉴于虎螈的一生非常特殊,科学家借助虎螈来研究两栖动物的生长与进化过程。
采收加工:
夏、秋季捕捉,洗净,用酒闷死,然后微火烘干或鲜用。
药材性状:
本品长7厘米左右,躯干浑圆,尾部侧扁,尾梢钝圆。头部扁平,头顶平坦,吻端钝圆,鼻孔极近吻端,眼径约与吻等长或稍短,口裂恰在眼后角下方。四肢较弱而长,指趾略扁平而细长,末端较尖圆,基部无蹼。尾长,略小于全长的1/2。皮肤较光滑,头、背、体侧及尾侧满布小痣粒;腹面有横细沟纹,在浅色区可见黄色小腺体。
功用:
除湿,止痒,镇痛,清热解毒。用于皮肤痒疹,烧、烫伤。
性味:
咸,凉
【补充介绍】蝾螈Cynops orientalis David
(Fire-bellied salamander;东方蝾螈、水八狗、四足鱼、潜水狗)
分布于我国的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湖北、云南等地。
体长约7-9厘米。背和体侧均呈黑色,有蜡光,腹面为朱红色,有不规则的黑斑;肛前部橘红色,后半部黑色头扁平,吻端钝圆;吻棱较明显;有唇稽;皮肤较光滑,有小表粒。躯干部背面中央有不显著的脊沟;尾侧扁。犁骨齿两长斜行成^形。四肢细长,前肢四指,后肢五趾;指、趾间无践。雄性肛部肥大,肛裂较大;雌性肛部呈丘状隆起,肛裂短。
生活在山区清冷的静水池沼、小河或稻田中。以水生昆虫、昆虫卵及其他小型水生动物为食。3-5月间产卵,而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高峰期。雄蛹在排出精包之前,表现出求偶行为。平均每只雌塘可产卵100多枚。约经15-25天孵出,刚孵出的幼体全长10-12毫米。 能消灭农田的害虫及蚊子。
霸王蝾螈的介绍。
霸王蝾螈( róng yuán),又名科尔鳄螈,巨蝾螈!是一种远古的蝾螈物种。
属于蝾螈科(Salamandridae),蝾螈属(Cynops),分布于欧洲、北美洲、日本,是目前最大的蝾螈。两栖动物,形状似蜥蜴。头扁平,四肢细长,无蹼,尾侧扁,卵生。
生活于清冷的池沼内,亦见于湿地的草丛中。小型两栖动物中之一种、包括有尾目(Cudata)、外表类似蜥蜴类、但无鳞片、身体为软和湿润的皮肤所覆盖、成体通常是半陆栖性的、生活在潮湿阴暗的地方。
1、形态特征
霸王蝾螈,两栖动物物种,在2亿年前生活在恐龙崛起之时,是当时地球上的"顶级捕头"中的一员猛将。
在挖掘了埋藏在葡萄牙南部一个古代湖泊中的骨骼化石之后,古生物学家确认这种看起来像大鲵的生物,是史前物种。
霸王蝾螈这个物种是原始的两栖动物中的一员,在2.2-2.3亿年前广泛分布于低纬度地区。
2、生活习性
栖息于森林、河川、溪流、池沼等地。有完全生活于陆地的陆栖种,也有完全生活于水中的水栖种。
肉食性,以昆虫、节肢动物、甲壳类、贝类、蚯蚓、其他小型两栖类的卵和幼体等为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