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批评?输不起?太脆弱?60招拯救孩子的“玻璃心”

时间:2022-11-06 11:01:22编辑:揭秘君

现代的孩子,大多是在舒适、富足的物质条件下长大,聪明伶俐,似乎被教育得很好。然而,他们一旦遇到一点困难,就会表现出脆弱、不堪一击的一面,要么以哭闹的方式应对,要么想方设法逃避。当哭泣和逃避都解决不了问题时,他们就会恼羞成怒,肆意发泄自己的情绪,甚至做出一些过激的行为。

在幼儿时期,孩子的这种行为倾向可能并不是很明显,但进入青春期之后,在即将步入社会的阶段,就会暴露出严重的问题。意志力、忍耐力、独立生存能力是现在孩子最欠缺的能力,那么,父母要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把孩子培养成能在遭受打击后坦然面对生活的人呢?让孩子不因一些不如意感到痛苦,用从容不迫、悠然自得的心态度过一生。

最近正在看一本《父母的习惯:反脆弱养育》,有很多共鸣。

这本由日本著名教育家多湖辉写给富足时代父母的韧性养育术,用60个反脆弱养育技巧,让孩子拥有在残酷社会中独立生存的强大意志力,非常值得一看!

书中有几个我感触特别深的好方法,摘录出来同大家分享:

一、用“我讯息”替代“你讯息”

不论是表扬还是批评,“你讯息”的表达方式都是针对孩子进行评价,无法向孩子传达父母的真实感受和想法。与孩子沟通时应多用“我讯息”,即多用带“我”的句子。

比如“你肯帮我做这件事真是帮了我大忙了”或者“我很开心你能自己整理玩具”,这样孩子会知道父母的感受,并从中获得满足感。

?

二、有时沉默比责骂更有效

有的孩子不论父母如何批评教育,他们还是会一如既往地继续犯同样的错误。实际上,在犯错时,孩子十分清楚自己做了一件不好的事情,甚至在犯错之前就已经想到了父母会如何批评自己,他们觉得一旦挨完批评,就是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应有的代价,于是又毫无心理负担地开始犯同样的错误。

这个时候,如果父母能够一反常态,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沉默,孩子就不得不去体会父母这种反差,进而反省自己。

?

三、仅此一次,下不为例

孩子之所以不听话,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父母总是不停地重复同样的话。孩子觉得那些话反正随时都能听到,于是就不会太用心去听父母的说教。

想让孩子听进父母的话,最好在开头强调一句“仅此一次,下不为例”,明确告诉孩子“只能容忍你这一次”,孩子可能就会把注意力集中到爸爸妈妈说话的内容上。

?

四、规定期限

孩子还不能像成年人一样用长远的眼光考虑问题,父母不停地催促“快点、快点”,只会让孩子更加焦虑,父母要做的就是帮助孩子学会做好规划。

对于小孩子来说,以两个小时为跨度训练他们的时间概念会更合适,有了明确的期限,孩子就可以知道自己需要忍耐多久时间,以及忍耐之后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这样孩子行动的意愿就会变得更强烈。

?

五、孩子也需要“放松日”

一味地付出、忍耐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对于成年人来说是这样,对于小孩子来说更是如此。就像爸爸偶尔喝一杯让自己放松一样,父母也应该时不时地为孩子创造一个“放松日”。这样孩子就可以将一段时间内积攒的不满彻底地宣泄出来。

?

六、每天坚持做一件小事,长时间内完成一件大事

日本的一所小学给孩子们布置过一个暑假作业“细水长流 惊天动地”,“细水长流”指的是在暑假期间,孩子们要每天坚持做同一件小事情,而“惊天动地”则要求孩子们利用暑假时间完成一件大事。

在时间上,可以先设定为一个月,然后再不断延长,从三个月、半年再到一年,这样孩子的耐力会不断得到提升。

?

最后,借用书中的一段话与同为父母的你共勉:考入屈指可数的顶尖大学,或者进入一流企业工作并不是幸福的必要条件,只有拥有了强大的意志力和独立生存的能力,孩子才有可能幸福地度过一生。

上一篇:容错对于游戏体验的重要性

下一篇:相比结局,这部台剧讲述的故事背后,才让我后背发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