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茂利 北京报道
日前,乘联会发布2023年1月销量数据,2023年1月乘用车市场零售达到129万辆,同比下降37.9%,环比下降40.4%。
对此,乘联会方面表示,无论同比增速还是环比增速都是本世纪以来1月最低数据,车市没有实现1月开门红,这是符合预期的合理走势。
其中,1月全国常规燃油乘用车零售96万辆,同比下降44%,环比下降37%。1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到33万辆,同比下降6.3%,环比下降48.3%。
《中国经营报》记者关注到,对于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下滑,乘联会特别提到,新年伊始进入消费者对政策观望的过渡阶段,去年新车销量的爆发也让春节假期充电高峰期的服务难题再次凸显。疫情后,新能源刚需车型成本继续承压,补贴退坡带来的价格复杂调整,新能源车市场格局正在重塑。主流合资品牌零售47万辆
具体来看,乘用车市场,1月自主品牌零售64万辆,同比下降31%,环比下降40%。
2022年自主品牌国内零售累计份额47%,相对于2021年同期增长了6.1个百分点,2023年继续保持提升趋势。2023年1月自主品牌国内零售份额为49.4%,同比增长4.3个百分点。
值得一提的是,自主品牌在新能源市场和出口市场获得明显增量,头部传统车企转型升级表现优异,比亚迪汽车、长安汽车、吉利汽车、奇瑞汽车等传统车企品牌份额提升明显。
1月主流合资品牌零售47万辆,同比下降45%。其中,德系品牌零售份额22.9%,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日系品牌零售份额16.6%,同比下降2.8个百分点。美系品牌市场零售份额达到7.7%,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
自主新能源车零售份额达70.6%
1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到33万辆,同比下降6.3%,环比下降48.3%。
从渗透率指标来看,1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25.7%,其中,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43.8%;豪华车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21.4%;而主流合资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2.7%。
从月度国内零售份额看,1月主流自主品牌新能源车零售份额70.6%,同比增加3.3个百分点;合资品牌新能源车份额4.4%,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新势力份额13%,同比下降5.8个百分点;特斯拉份额8.1%,提升2.6个百分点。
中国汽车出口方面,1月新能源乘用车出口7.4万辆。对此,乘联会指出,伴随着疫情下复工复产政策的支持,中国制造新能源产品品牌越来越多地走出国门,随着海外的认可度持续提升以及服务网络的完善,市场前景向好。
比亚迪宋夺取SUV市场冠军
分车型来看,1月轿车车型与SUV车型销量各占半壁江山。1月轿车销售60.9万辆,同比下滑39.2%。SUV车型销售62.3万辆,同比下滑36.2%。MPV车型销售6万辆,同比下滑40.9%。
轿车车型当中,1月,销量“前三甲”分别是新朗逸、轩逸、速腾,分别取得2.69万辆、2.35万辆、2.05万辆的成绩。
SUV车型中,比亚迪宋以4.97万辆的成绩取得冠军宝座。亚军长安CS75、季军哈弗H6销量分别为2.16万辆、1.67万辆。SUV车型中销量前三名,除了比亚迪宋同比增长121.4%,其他两款燃油车型销量同比下滑超30%。
1月高端轿车销量排行榜中,前三名宝马5系、奔驰E级、奥迪A6L三款车型销量分别为1.61万辆、1.45万辆、1.25万辆。值得一提的是,榜单前10名中有两款车型,分别是蔚来ET5、宝马3系BEV。第6名蔚来ET5销量为5795万辆。
1月高端SUV销量排行榜中,“前三甲”分别是奔驰GLC、特斯拉ModelY、宝马X3,销量分别为1.43万辆、1.42万辆、1.06万辆。值得一提的是,理想L9、理想L8两款新能源车分别取得第四、第六的名次,销量分别为7996辆、6099万辆。
1月新能源轿车销量排行榜前三名分别是比亚迪海豚、宏观MINI、比亚迪秦。在新能源轿车量排行榜(15款)上,比亚迪有五款车上榜。新能源SUV销量排行榜榜单前三名分别是比亚迪宋、比亚迪元PLUS、特斯拉Mode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