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剧《我们的日子》正在热播当中,该剧将镜头对准了80年代初的大东北,王家、杨家、东方家这三家人各有各的烦恼,生活琐事与矛盾冲突兼具,让剧情颇有看点。
而且节奏张弛有度,女主刘淑霞生孩子难产的那场戏真是看得观众都不禁跟着紧张起来,同时儿子王明中意外检查出无法生育,也是把跌宕起伏的情节给立住了,忍不住好奇后续还会有什么样的命运起伏。
该剧的演员阵容扛得住年代剧这个比较厚重的题材,李小冉把那个年代知识女性的格格不入与小做作的范儿拿捏得死死的,李乃文、宋春丽等人也塑造了饱满立体的年代人物群像,以至于收获不少好评。
当然,年代剧最重要的氛围感也是剧作成功的关键因素,该剧在服化道与对80年代“穷人”们的细节刻画太到位了,让观众能够分分钟入戏。
就比如剧中的年轻小媳妇刘淑霞,扎着两个低马尾看起来青春活泼,可仔细看她头上的皮筋儿,跟当下充满设计感的款式根本没法比。
其实就是简单的黄色细胶条,估计观众们经常能在现在的外卖盒子上看到,而在那个时期就是普通穷人家女人头上唯一的装饰,大部分人连温饱都成问题,更别提有闲钱去打扮自己了。
刘淑霞、王宪平两口子虽然都是在厂子里上班,但是家里人口多,王宪平的弟弟要花钱学习技术,老母亲、小儿子都要张嘴吃饭,那个年代微薄的工资支撑一大家子生存还是不容易的。
能看到王家人平时吃饭,桌子上主要就是玉米面大馒头,管饱顶饿,一盘土豆丝小咸菜,还有一大锅白菜炖豆腐,上面都没个肉片,要不是王宪平因为快要科长涨工资,估计也不会另外买烧鸡改善伙食。
哪怕是王宪平觉得这个科长的位置十拿九稳,决定宴请好友在家大吃一顿,桌子上的小菜也就是花生米、咸鸭蛋,放到现在那真是寒酸的可怜。
而且在刘淑霞难产后听到儿子患病的消息,一着急一上火,没有奶水可以喂给小女儿,家里又没条件每天喝奶粉,只能偶尔给孩子喝点米汤凑合过,光是从吃食就能感受到角色家庭的消费水平了。
不仅如此,家具细节与服装都很符合人物设定,王家几口人住在工厂家属院,大小伙子王宪安在客厅搭个单人床,小得一翻身就能掉下去,用布帘子围出一个空间,基本上没什么隐私。
客厅与厨房的玻璃窗隔断都已经掉漆了,看起来斑驳老旧,窗子四个角都是油烟的痕迹,这种陈年老垢基本是无法清理干净的,而且那个时期也压根没有抽油烟机这个概念。
众所周知,东北的大冬天冷得不行,在家属院里没有安装什么暖气,王宪平家里就靠着炉子取暖,上面也是被蹭掉了涂层,不知道使用了多少年,放眼望去,这个家里都是只有一个字“穷”。
更不用说家里的穿着了,刘淑霞生孩子的当天因为天太冷,老公就直接给她披了一件破旧的军大衣,带着土里土气的大棉帽子。
梦想中的小汽车也没能出现,只有一辆平板车,上面铺着厚厚的格子布大棉被,好歹也给整个带蓬的啊?看到这一幕真是又搞笑又真实。
而王宪平身为一家之主,平时穿着也是怎么节省怎么来,衣服里面的绿色夹棉小袄,上面的污渍要么是洗不掉,要么是洗完没有其他衣服换着穿了。
那人和想必是很多人记忆里的姥姥形象,穿着灰黑色的破棉袄,脖子上戴着方巾,既能防止棉袄脖领子变脏,也能适当的防寒,反反复复的洗过很多遍,颜色都成了灰扑扑的粉色。
同为工厂同事的东方玉树家庭条件也一般,平时出门就在脖子上戴个针织的脖套御寒,时间一长颜色都变了,纹路上发黑,其他地方发绿,看着就脏兮兮的,想必也是洗完没有可以替换的,一戴就是一整个冬天。
那个年代的普通人家都是很珍惜家具的,毕竟从结婚开始就基本不会再买新的,为了防止磨损就用花布包起来,外面的布料洗得发白发皱,只要不破洞就能一直用。
真正的好剧是能够细节到生活里衣食住行各个方面的,看完这部剧后对于80年代穷人又有了新的认知,不知道让多少国产剧无地自容,当下的观众们不少剧作里根本看不到穷人,即便设定再穷,生活居然也比普通人要好。
就比如《加油!妈妈》里面的女主是单亲母亲,在银行柜台当职员,每个月工资也就是普通的水准,月薪一万块左右,家里又没有其他收入来源,在上海算是底层了。
这种条件下女主还要给儿子送进贵族幼儿园,学费就高达八千,还不算每天的餐食、定期的活动服装等花销,完全不应该是她能够承受的花销范围,看来有些电视剧里的工资只能听听而已,不能按照正常逻辑推敲。
还有《我的真朋友》里面女主每个月工资就两千块钱,信用卡被透支,每天还能住着装修精美得跟样板间的小洋房,吃着几十块的自热火锅,家里有一整面墙的水晶球,合着她的工资怎么花都花不完啊?
更离谱的还有《甜蜜暴击》这部剧,男主独自抚养弟弟妹妹,在校期间勤工俭学,刚要替他心疼,结果发现人家住着深圳两层小复式,家里宽敞明亮,忽然就觉得还是心疼心疼自己吧。
总而言之,求求中国导演还是学学《我们的日子》导演怎么拍“穷人”的吧,能够细致到每一个人物的家庭当中,从服装、家具到吃饭都充满了说服力,而不是靠着简单的设定敷衍观众。
眼下该剧还在更新,相信后续剧情能够带给观众更多精彩,那么你觉得国产剧还有哪些离谱的地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