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流意
欢迎供稿 | Autodealer@163.com
“我18年买的第一辆车就是从利丰汽车城买的,车还在开着呢,但买车的那家4S店不在了。”
提及内蒙古利丰汽车的现状,一位当地车主在社交平台上发出上述感慨。
利丰汽车曾被称为内蒙古乃至华北地区最大的汽车经销商集团,如今到了被迫拍卖资产还债的地步,令人唏嘘不已。
今年2月份,据阿里拍卖破产强清平台信息显示,呼和浩特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公告,变卖金海路利丰汽车园区别克汽车特许销售店、尼桑汽车特许销售店、福特展厅、锅炉房、微车综合4S店及应分摊的国有土地使用权。
公告显示,标的物评估价2.23亿元,最终因无人出价而流拍。这已经是第三次流拍。
阿里拍卖平台还显示,2021年7月,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利丰汽车城也被拍卖,起拍价6900余万,同样因无人出价而流拍。
无独有偶。利丰汽车之外,内蒙古另一家4S集团紫维汽车今年3月也在拍卖资产,总额近4亿元。最终因无人报名导致流拍。
就当下车市行情来看,两家4S集团都难寻“接盘侠”,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其实,上半年已经有5家4S经销集团从辉煌走向衰落。4S这门生意似乎不再站在镁光灯下,汽车经销渠道残酷的淘汰赛已然打响。
2023年注定是汽车行业大清洗的一年,车企如此,汽车经销商亦是如此。
4S店退市或成常态
成立于1989年的利丰汽车,从最早的微车修理厂,成长为内蒙古地区颇具盛名的4S集团,在发展过程中不乏高光时刻。
据利丰汽车官网显示,集团业务遍布全省,代理了30多个汽车品牌,拥有100多家4S店、百余家二级网络公司。2010年,利丰集团总计销售汽车10万余辆,维修车辆百万台次,占有内蒙古自治区汽车市场50%以上市场份额。
同时,从2009年开始,集团加大了区域扩张步伐,先后在河南、辽宁、云南等跨省成立分公司,并荣膺“全国十佳服务商”称号及“全国十佳营销集团”称号。
但在迅速扩张之后,利丰集团却走上了下坡路。
据企查查信息显示,内蒙古利丰汽车有限公司目前仍是存续状态。同时,有14起限制高消费的通告,涉案金额高达8.9亿元。
利丰汽车、紫维汽车之外,AC汽车曾在文章中盘点过,今年一季度已有浙江台州中通集团、宁波海曙汽车、重庆龙华集团3家汽车经销集团相继离场。
如今来看,他们的发展履历何其相似。从赶上最早的车市红利,到赚的盆满钵满,再到“野心”膨胀开启多元化扩张,最终又因过度投入重资产造成资金链紧张,从辉煌走向落寞。
今年6月30日,国内第一家在A股上市的汽车经销商集团庞大汽车,结束了长达12年的A股之路。而庞大退市,也从侧面反映出,即便是上市汽车经销商集团,现在也面临压力。
根据2022年港股8家上市经销商集团财报情况,只有正通汽车净利润实现了增长,其他七家公司均呈现负增长。广汇宝信、和谐汽车的净利润由盈转亏,亏损额分别达6.98亿元和16.28亿元。
一个不争的事实,在新能源车加速替代燃油车的大背景下,传统汽车经销商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再叠加今年价格战、购买需求不足等多重因素影响,多数经销商都难逃销量下滑、利润亏损、甚至不得不闭店的困境。
或许,利丰遇困、紫维破产重整、庞大退市都只是开始。在不久的将来,越来越多经销商退网、退市将成为常态。
时代真的变了。
4S店尽显疲态背后,是汽车经销商的淘汰赛加速到来,且愈发惨烈。
主机厂-4S体系进入深度调整期
上半年,5家4S经销集团退出市场,其中不乏多家经营超20年的企业,令人唏嘘。
当然,若将他们凋零的原因,简单归咎于经营不善并不全面。抛开企业经营管理的问题,也有观点认为4S集团的谢幕,与其代理的车企品牌有关。
如今,合资品牌式微,尤其是二线合资品牌在中国车市进入至暗时刻。
在燃油车时代,合资车企有较高的技术壁垒,提升了品牌溢价力,并具备较强的渠道话语权,对自主品牌形成碾压之势。
如今,随着竞争的赛道正在从燃油车转向电动汽车,自主品牌开始真正成为市场主导力量,合资车企在电动化和智能化上的反应滞后,导致优势正在消退。
而自主新势力品牌崛起,离不开中国车辆智能化以及数字化的逐渐普及。
新势力车企可以从智能车载系统获取车况信息,从品牌APP上获取用户信息,并基于大量的车辆及用户数据,将以前4S模式集中起来的3个“S”【销售(Sale)、零配件(Spare part)、售后服务(Service)】,因地制宜地拆解和组合,更灵活地适应中国多层级市场的不同需求。
另一个“S”即信息反馈(Survey),是车企、4S与用户之间的交互方式。以前传统主机厂通过4S店的载体获取和收集用户信息,如今在数字化、智能化等新的“信息反馈”模式冲击下,4S这个载体在成本和效率上不再占优势。
更重要的是,在4S卖新车难赚钱甚至亏钱的情况下,还面临新车价格混乱和售后小病大修等饱受车主诟病的问题,影响了车主购车体验,伤害了主机厂的品牌形象。
而汽车行业竞争的本质就是成本和效率,当4S模式在今天变得不再高效时,等待它们的只能是被革命。
今年年初的一场价格战,足以说明传统车企急了,也更焦虑了。
价格战凸显了所有传统车企的共同困境——既舍不得割舍燃油车,因为能带来更多的利润;又不得不加快电动化转型,因为不拥抱电动车可能会被时代抛弃。
根据不完全统计,国内汽车品牌一度高达478家。但是到了2023年,还能够维持产能的已经只剩下百家左右了。短短五年时间,有三百多家车企或“消亡”或退出中国市场。
而随着中国车市的变革进入深水区,车企淘汰赛还在加速到来。
传统车企在电动化转型上的“背水一战”,必然会让传统代理制与4S店结合的经销商模式受到根本性冲击,主机厂与4S体系也将进入深度调整期。
传统经销商站在“生死关口”
5家经销商集团落幕以及庞大集团的退市,已经为4S店为主营模式的传统经销商敲响了警钟,并引发整个行业对未来出路的思考。
可以说,传统汽车经销商正站在生死存亡的关键路口。
日前,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会长沈进军在2023年中国汽车经销商大会上表示,今年汽车流通行业和广大经销商进入到了深度调整期。伴随着产品的变化,过去以燃油车产品为主体的经销商,迫切需要对产品品牌进行“瘦身”,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目的。
对于经销商的下一步发展,他建议,经销商要充分利用好政策红利,全力推动二手车发展;要全面拥抱新能源,顺势而变打造新能源汽车销售服务新模式;要牵住数字化“牛鼻子”实现精益化运营,推动用户价值增长,要以汽车零售驱动线上线下深度融合。
4S自救的方法大体上是雷同的,但是真正有变革决心和做好转型准备的未必有很多。毕竟,大象转身,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然而,帝国的崩塌,也不是一夜之间的事情。车企如此,汽车经销商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