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不好好吃点喝点,哪对得住自己,哪对得住这个喜洋洋的年?
比如我,见到美食就格外兴奋,简直像打了二两鸡血。
有福同享,今儿个就分享一味美食。
请准备好擦口水的纸巾,到时可别怪我没提前打招呼。
关系好才一起搞吃的
开场前,先回顾一下历史,看看它啥来头。
话说,当年舜帝携娥皇、女英二妃南巡,一路莺歌燕舞,好不快活。
到了荆州,正说要美美耍一场,娥皇却劳顿染疾,茶饭不思。
一帮人急得上火,娘娘金枝玉叶的,损了身子骨如何是好?
娥皇、女英二妃
娥皇只想吃点鱼,可又嫌鱼刺讨厌,吃起来不爽。
关键时刻,还是亲姐妹给力。女英挺身而出,发挥聪明才智,与当地渔民一道研究攻关,用鱼、肉、莲子粉等蒸成鱼糕。
不吃不要紧,吃起来真要命!端的鱼含肉味,肉透鱼香,滑嫩不腻,入口即溶。
娥皇胃口大开,连吃了几顿,病情迅速好转。
舜帝闻之,龙心大悦。
从此,女英首创的鱼糕在荆楚一带广为流传。
女英出品 绝代精品
春秋战国时,鱼糕成为楚宫廷头菜,因当时仅楚国都城有,乃名“楚糕”。
又因其表面覆有鸡蛋黄,黄白辉映,煞是养眼,亦称“花糕”。
四千多年了,鱼糕历经中国17个朝代,从楚至清,一直雄踞宫廷名菜之列,皇妃皇子们一阵子不吃,还怪想的。
乾隆爷吃得爽歪歪
风流皇帝兼美食家乾隆爷,啥没见过,啥没吃过,吃了鱼糕也惊为绝味,赞曰:“食鱼不见鱼,可人百合糕。”
这老爷子!一激动就赋诗一首。诗或许写得不咋的,但对鱼糕的感情杠杠的。
荆州素有“无糕不成席,无席不见糕”的传统,甭管上多少道山珍海味,鱼糕都是当仁不让的压轴大菜。
荆州城又名江陵城,一城二名
它怎么做的呢?说易不易,说难不难,主要是程序有点繁琐。但想吃就别嫌烦,哪有轻轻松松的好事。
首先,把鱼(青鱼最佳,草鱼次之)宰杀洗净,从背部剖开,剔去脊骨和胸刺,从尾部下刀剥掉鱼皮,切除红肉,片取白肉,以排刀法剁成茸。
猪肥膘肉(脊背部分为佳)切丁,剁成肉末。
尔后,鱼茸放入盆内,取鸡蛋清打散,掺入鱼茸拌匀,分数次加入姜水,顺同一方向搅拌(凡搅拌皆然)。
再加适量白胡椒粉、味精、葱白末继续搅拌,接着加玉米淀粉(绿豆淀粉亦可),搅拌至粘稠糊状。
像搞艺术一样做鱼糕
而后加入肉末,放精盐,搅打上劲。
此处有个检验方法,捏挤一个鱼丸丟进清水中,能浮起来,就搅好了。
倒入铺有湿纱布的蒸笼,用刀抹平,盖上笼盖,旺火沸水蒸四十分钟。
揭盖,拿干净纱布沾干鱼糕表面水汽,用刷子把蛋黄液均匀抹于其上,扣盖蒸三分钟,之后再抹一层蛋黄液,再蒸三分钟即可。
待其冷却,改切成条状糕坯,随食随切。
看着它,有没有一种冲动?
这一套制作过程,很考技术、经验、耐性和体力,过去是当一门吃饭的手艺的。从中也可看出,咱中华民族对饮食文化是如何的不懈探索、精益求精。
先前,这东西平常是见不着的,过年和红白喜事才露露面。一场宴席,有没有鱼糕,是隆重与否的重要标志。庄户人看重这个面子。
过事的人家会恭恭敬敬请来大师傅,把这项关乎家族声誉和宴席成败的大事托付给他。烟酒伺候着,好不好倒在其次,是个讲究。也是,人家大师要祭出平生所学,甩开膀子大干一场呢。
别抢!够你吃的
曾有幸目睹打糕的热烈场面,陡增唾液之外,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 七捣鼓八捣鼓,就搞出竟然比蛋炒饭还好吃的绝味,神了!
鱼糕蒸熟后,如蒙垂爱,给一小块边角料解解馋,更是意外之喜。
做鱼糕剩的鱼杂也不同凡响
吃鱼糕还能额外讨个吉利,因为鱼糕谐音“余高”,寓意“年年有余,步步高升”,尽是好事,谁不喜欢呢。
要说吃法,花样也蛮多,可清蒸,可煮汤,可油煎,可涮火锅,可煮鱼糕面,等等。口味再刁的,也总有一款适合他。
如果您到了荆州,到了湖北,或者在别的地方碰到鱼糕,建议您别客气,好好尝尝。
送您一句本山大叔的名言:谁吃谁知道!#
吃到高潮处 来曲抖肩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