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崔力文
责编丨李思佳
编辑丨别 致
之前的文章中已经不止一次的提到,刚刚过去的2022年,虽然中国车市遭遇了诸多挑战与变数,但新能源板块迎来井喷式的向好,已然成为毫无争议的事实。
作为最有说服力的论据,从乘联会发布的终端成绩单来看,11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72.8万辆,同比增长70.2%,环比增7.9%;1-11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574.2万辆,同比增长104.6%。
11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到59.8万辆,同比增长58.2%,环比增7.8%;1-11月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零售503.0万辆,同比增长100.1%。
与此同时,11月新能源车厂商批发渗透率达到35.9%,较2021年11月19.9%的渗透率提升16个百分点。其中,自主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达到51.9%。
11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达到36.3%,较2021年11月20.8%的渗透率提升15个百分点。其中,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达到56.5%。
毫无疑问,一场彻彻底底的骤变正在发生。
按照目前的趋势,随着几天后乘联会12月终端成绩单的出炉,2022新能源乘用车累计批发销量与渗透率,分别突破650万辆与35%,几乎已是板上钉钉。
更加令人感到兴奋的是,根据乘联会官方的预测,2023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批发累计销量或将达到840万辆,增幅继续高达30%,前景同样可谓一片大好。
也恰恰基于这样的背景,新年第一天,几家已经实现大规模交付的新势力造车,纷纷发布了2022全年成绩单,哪吒、理想、蔚来、小鹏、零跑均成功越过10万辆大关。
要知道,整整一年前,还没有一家能够触及该里程碑。如此变化,无疑令人感到欣慰,也从侧面证明大盘的足够向好。
殊不知,一天以后,身为目前中国新能源市场中最炙手可热的车企,比亚迪拿出了一份更为劲爆的成绩单。甚至夸张到上述几家新势力造车交付量全部相加,还不及它的一半。
话不多时,直接亮结果。
刚刚过去的12月,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到夸张的23.46万辆,同比增长152.74%,首度月销突破23万辆大关,创历史新高。
2022全年,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更是达到186.85万辆,同比增长152.46%,同样创下历史新高。
其中,DM车型全年累计销量达到94.63万辆,EV车型全年累计销量达到91.12万辆。并且2022年新能源乘用车出口方面,累计销量达到5.59万辆,同比增长307.2%。
整体形势,可谓一片大好。
实际上,很多读者并不知晓这家长期以“新能源汽车领导者”自居的车企,过去365天的表现究竟有多恐怖。
更简单来说,年销超186万辆,已经可以提前官宣比亚迪正式超越一汽大众,拿下“2022中国车市厂商销冠”。
作为旁观者,必须说明的是,该荣誉过往几十年间,一直牢牢被合资品牌所掌控,自主品牌没有任何的机会染指。
显然,比亚迪的异军突起,彻底打破了僵局。
至此,不禁由衷感叹:当下的比亚迪,无疑已经成功孵化出一堆爆款,并且插混与纯电两条技术路线,极不容易的做到了齐头并进,没有太过偏科。
年初,王传福所说的那段话:“我们凭借刀片电池、DM-i超级混动、e平台3.0等颠覆性技术,坚持纯电动和插电混动两条腿走路,即将迎来技术、产品和市场的爆发。”
无须怀疑,也在真真切切的发生着。
那么,必然会有人反问:为何今年比亚迪会实现远超想象的量变?
在我看来,答案非常清晰,就像曾经屡次分析过的那样:首先,从大环境来看,终端用户对于新能源车认知层面的积极改变,肯定占据了很大的比重。
其次,从企业本身来看,无论垂直供应链端,还是成本管控端,还是产品推新端,还是技术研发端,甚至销售网络端,比亚迪的每一步都在不断累积过后踩中了正确的节点。譬如,DM-i的热销,带动了EV板块的向上。
再者,必须承认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消费者对于类似丰田、大众般合资品牌盲目崇拜的消失,以及家国情怀的泛滥,同样成为了比亚迪热销的“助推剂”。
而上述风口与节点一旦被押中,就会形成正向循环。同时,身处全新的赛道,先发优势一旦被彻底建立起来,就会像是滚雪球般越来越大。
最终,种种利好,促成了这家车企难以复制的绽放。
无独有偶,今天一早,身为比亚迪绕不开的最强劲敌,特斯拉同样正式公布了2022年产销成绩单。
位于全球共交付新车131万辆,相比2021年增长40%;共生产137万辆,同比增长约47%。其中,第四季度生产43.97万辆,交付40.53万辆,创下新的交付记录。
具体车型方面,Model 3与Model Y两款走量车型,2022全年共生产129.84万辆,共计交付124.71万辆。可以肯定的是,二者依旧是这家美国车企绝对的主销担当。
根据特斯拉官方发布的口径,它也顺势蝉联了“2022全球纯电动车销冠”。但是恰恰因为有了比亚迪开挂般的存在,其终究不可避免的丢掉了“2022全球新能源车销冠”,并且相比前者少卖出超55万辆。
更为严峻的是,如果用两个词形容这家美国车企过去一年的表现,只能说“插曲不断,后继乏力”。
最典型的论据,当属身处中国新能源市场,这家美国车企自去年10月开始,接连祭出直接官降、赠送保险、零首付购车、置换补贴甚至现金优惠等一系列手段后,才勉强维持着订单。
究其背后的根本原因,还是由于随着竞争对手的纷纷出牌,以及终端消费活力的下滑,特斯拉渐渐有些卖不动了,所以只能被迫用诚意换量。
更为严峻的是,无论Model 3也好,Model Y也罢,产品力层面的领先优势,也在被不断蚕食,潜在客户们非特斯拉不选的日子过去了。
并且类似的趋势还在不断蔓延,加之终端大环境的愈发堪忧,总感觉这家美国车企的前景充满了未知。
当然,可以预见的是,接下来特斯拉与比亚迪之间的正面交锋,只会变得越来越激烈与精彩。
两家新能源巨头,将卷着整个行业向前……
编辑 : chxiny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