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中腹地有一瑰宝——平坝,历史上它是我国中原通往西南边陲的必经之地。一条古驿道由清镇进入平坝境内,经界首铺、萝卜园、望城坡、五里屯、沙作铺、天龙镇(古称饭笼铺),一路往西向云南方向延伸。这里山川秀丽,气候宜人,地下水水质甘冽纯净,拥有着得天独厚的酿酒环境,也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这条古驿道终年人来人往,商贾云集。
民国时期,中华民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措施,奖励和保护工商业,鼓励人们兴办实业,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里有了显著的增大,实现了自身的第二次发展,对应的产业工人队伍也日益壮大。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刘氏子孙刘润群,为孝敬祖宗,便在祖宗坟地边上搭了间三十平方米的简陋茅草房,作为侍守祖坟的住所,他以卖糯米粑和豆腐来维持生计。
那时,由于酒税的施行,乡间民里便形成了许多酿酒的作坊,县城附近就有几十家酿酒作坊。刘润群因卖糯米粑和豆腐销售不畅,收入低微,次年便转入酿酒行当。
酒坊初期,采用离城两公里苗族村寨高舗子的曲,引“虾儿井”泉水酿酒。但因曲药质量和酒质不够稳定,刘润群决定自己做曲,他虚心求教,广泛搜集做曲配方,利用现有条件,将从苗族村寨高舗子买来的曲药做母子,经过一次次锲而不舍的实验,终于成功自制了米曲,又名小曲。
使用新曲酿酒后,无论是质量还是出酒率都比以前明显提高,此酒取名为“刘家酒”。经过刘润群的精心经营,久而久之打出了自己的名声,凡买酒者,首先必问是否刘家酒,喝过刘家酒的人,都异口同声赞美刘家酒好。
解放前夕,市场竞争激烈,社会动荡不安,大多店铺难以维持生计,先后被迫关门,酿酒作坊更是只剩几家,刘家酒坊凭借过硬的酒质和出酒率在这艰难的环境中生存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