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本清源(7)-民国美食家谈淮扬菜,明确“淮扬菜又称维扬菜”

时间:2023-01-10 12:58:11编辑:揭秘君

导言:

淮扬菜又名维扬菜、扬州菜。与鲁菜、川菜、粤菜并称中国四大菜肴之一,简称“鲁、扬、川、粤”,四大菜肴特点流传一句话:“食在广州,味在四川,汤在山东,刀在扬州”。淮扬菜主要奠定于两汉,成名于隋唐,完善于明清,对应扬州历史的3次辉煌。早在隋朝就被誉为“东南第一佳味”,历经唐、宋、元、明、清,直到新中国成立的前后约1500年间,一直登大雅之堂。扬州当地有句俗语:“唐宋元明清,从古看到今”。

特别说明:新来的读者最好按顺序去看我《正本清源打假集合》文章,有紧密的前后关联性,都是引经据典。

民国

民国是个特殊的时期,结束了几千年的封建王朝,也是距离封建最近的一个时期,又是承接封建时期留下的许多文化遗产,包括饮食文化。从1912年袁世凯就职首任大总统,定都北京(北平)开始,此刻北京成为全国各地饭馆、名厨集中汇聚竞争的地方,另一个是经济大城市上海,某菜系或者说某个城市菜肴水平牛不牛?主要看在这两个城市的知名度。我列举民国一些最具代表性的美食家,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所见所闻总结后的美食书作为客观切入点。

逯耀东先生

生于民国中期的江苏丰县,中国当代著名美食家、史学家。对中国美食有较深的研究,我觉得水平不比珍妃侄孙唐鲁孙先生逊色多少,写一本美食书叫《肚大能容-中国饮食文化散记》。

《肚大能容-中国饮食文化散记》

看上图,维扬作为扬州的别称,维扬和惟扬是通用的,明初官修正史记载扬州叫淮扬府,后面文献也有用别称维扬府代替的,在我第一篇文章中作了详细阐述,因此淮扬名馔,维扬美点都是专指扬州,所以淮扬菜又称维扬菜,和淮安没任何关系。淮安网友喜欢剽窃扬州淮扬菜历史,发明新野史,“说淮安是淮扬菜,扬州是维扬菜”,请停止散播这些谣言吧!

《肚大能容-中国饮食文化散记》

看上图,作者写的很严谨,写“周恩来的家乡淮扬风味”,因为淮安叫淮安菜,不叫淮扬菜,因此只能说属于淮扬风味,注意是风味;因为上面明确写了淮扬菜又称维扬菜,那是扬州菜。并且点的淮扬菜都是扬州菜。还提到民国扬州一位名厨叫莫有根。

我在这里需要解释一下:莫有根生于民国(1921年),扬州籍名厨。14岁到青岛中国银行厨房随父学徒,后拜吴松三为师。1938年以来,在香港中国银行、上海中国银行执厨。1945年,任上海中国银行主厨。1950年,与弟莫有财、莫有源合作创办莫有财厨房(今上海扬州饭店),任经理并主理厨务。他参加编写《家常菜谱》等。擅长烹制扬州风味菜肴,博采沪、粤、京等地菜肴特点。代表作有:鸡火干丝、蟹粉狮子头、蜜汁火方、松仁鱼米、三色鱼丝等。培养出全国名厨联谊会会长李耀云等一批名厨。

《肚大能容-中国饮食文化散记》

看上图,民国13年(1924年),上海媒体对当时流行在上海的餐馆都有报道,全国有名的各帮菜馆在上海都有,其中就有“扬州馆”。怎么没“淮安馆”?解放后1957年,上海市面菜馆还有“扬州馆”,同样没“淮安馆”。

《肚大能容-中国饮食文化散记》

看上图,上海开埠以后,在上海流行的还是有“扬帮菜”,依然看不到“淮安菜”。

《肚大能容-中国饮食文化散记》

看上图,在民国上海,出现了“川扬”合流的新概念,有一家名叫“梅龙镇”的酒家既经营扬州淮扬菜,又经营四川川菜,通称“川杨菜”,对外招牌主要还是打着扬州淮扬菜旗号。

《肚大能容-中国饮食文化散记》

看上图,主要讲述“扬州炒饭”的相关历史,作者说得很清楚了,广东馆子出售扬州淮扬名菜扬州炒饭,因为晚清时期,广州就有很多的江南菜馆去开店,因此粤菜就吸收了扬州炒饭。说“扬州炒饭不是扬州菜”的缪论就此打住吧。

总结:以上内容大部分是讲述民国时期的历史,都是距今约100年前后了,澄清了3个历史疑问。

1. 淮扬菜又称维扬菜,都是扬州菜的不同叫法而已,本质都是说的扬州菜。和其他城市就没关系。

2. 周总理家乡叫淮安菜,只能算是淮扬风味。叫不了淮扬菜,因为淮扬菜那是扬州菜。

3. 扬州炒饭那是扬州的淮扬名菜,是被广州粤菜吸收过去的,菜肴的文化所属还是扬州的。

参考文献:

《肚大能容-中国饮食文化散记》

上一篇:一汽红旗又稳了?首款概念级SUV官宣,预计2025年量产!

下一篇:最“仓促”的广州车展,还能撑起A级车展的场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