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去看过电影了。本来就没怎么去过影院,如今这几年的疫情,更是不进影院了。听别人在讨论有些不错的影片,于是想着是不是也去一趟影院。想起了小时候看电影的那些事情。
小时候看的电影基本上都是露天放映的,如今几乎要绝迹了,偶尔见一次,也只有寥寥几人,蹲在空旷的荧幕前,大多是老人,也不是在看电影,主要是在聊天。有几次在影院看的电影也是学校统一组织的教育片,几乎没留下什么记忆,印象中就只有露天电影。
小时候看电影是极为稀罕又热闹的事。农忙结束后的夏夜,放映员来到村里,半下午就在大队部外面的平地上架起了荧幕,因为经常停电,还备有一台发电机。当天有电影要放,村支书在晚饭前就会通过大喇叭向全村吆喝一通,这样家家都提前做晚饭。吃过晚饭,大人小孩都提着板凳拿着蒲扇,向大队部进发。有些积极的,连晚饭也不吃,早早拿了板凳抢好位置了。
通常电影开始前会先放几段科教片,多是病虫害防治之类。小孩子一听到放映声就着急了,一直催促大人快点,但大人们多数都不慌不忙,吃完饭,收拾妥当,才慢悠悠到大队部来。小孩子自然冲到最前面。到了,开始争抢好位置,荧幕正前方早被占了,能抢到侧边近处也算好运了。来晚的人很多就在荧幕背面看,也没多大影响,当时也没有字幕,正反面的影响很难看出来,无非就是左右手的问题。
放映员开着三轮来,车厢里放着装胶片的铁箱子、大荧幕和架子还有一台柴油发电机。傍晚前来到,架好荧幕,就去大队部吃晚饭。等人都来得差不多了,才开始开箱试机。放一段教育片,把人尽快聚拢起来,最后才开始慢悠悠稳当当地放正片。每个铁箱子上都有片名,机灵点的人早就看到了,很快就在人群中传开了,今晚放映《烈火金刚》,就有人议论着这片子看过了,还不赖。当然片子都是在各村镇间轮着放映,有些人听到别处有电影,约几个人一起去看,这在村里常有。但大多数人还是老实等着轮到本村放映。我也曾想过要提前跟着别人去看,但回来时要到很晚,而且还要走挺远的夜路,家长还老是吓唬,就一次也没敢去。
人们摆好板凳,摇起蒲扇,坐好,和周围的人散烟,聊天,怀里抱着小孩子。聊上好一阵,电影才开始。广场上瞬间就安静下来,能听到胶带“吱呀吱呀”转动的声音。电影开始。音箱就挂在旁边的大树上,声音很大,震得靠近荧幕的人耳朵疼。但还是有很多人挤到前面去看。总有人会在胶片放映的光柱前伸手比个鸽子投到荧幕上,引来几声喝骂。
通常,中间会停一次电,这时突然安静一下,马上全场就高叫起来,还有打唿哨的,各处的手电筒亮起来,胡乱照射。放映员的手电最亮,照着三轮车上的发电机,一会儿发电机就“突突”响起来。电影继续放映,广场上立马安静下来,只有电影声发电机声还有胶片的转动声。偶尔会有孩子的一两下叫声,很快就被旁边的大人压制下去了。
电影结束已是深夜。很多人在片尾出现时就开始起身搬凳子往回走,但仍有不少人要一直等到完全结束,最终只剩下满屏雪花和一片白光时才会依依不舍地起身离去,还有几个人要一直看到放映员在灯光下盖上胶片箱卷起幕布才会离开。回来时谁都兴奋睡不着,一直在讨论着。小孩子更是闹得大人心烦,怎么催就是不睡。一场电影会兴奋很久。
后来电视普及,露天电影越来越少,而且每次也少有人来看了,都是些老片子,又热又困又有蚊子咬,远不如坐在家里看电视舒服。终于就无人再去了,放映员也就不再来。露天电影消失了。
再看电影已是很多年以后了。走进了电影院,氛围音效都是没得说,效果比露天电影好太多了,而且还都是时新大片。可是就是没有那种滋味啊,无论再好的片子,也只是在片场兴奋一下,出了影院几乎就留不下什么东西了。竟怀念起露天电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