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市场,还是“低空经济”?问一问刘亦菲也拉不起的西锐飞机

时间:2024-08-20 02:27:18编辑:揭秘君

(文/贺喜格 编辑/周远方)

在刘亦菲主演的电视剧《玫瑰的故事》中,有一段女主考取飞行执照的情节。

在社交媒体上,带火了一波“黄亦玫同款飞机”的话题。

剧中黄亦玫第一次体验时乘坐的机型为西锐SR-20,这是一款号称“空中宝马”的单活塞轻型飞机,采用全复合材料机身,整机可搭载4人,最大巡航速度为155KTAS(约287公里/小时),55%功率下最大航程约1313公里,最大有效高度5334米。

西锐飞机是一家创立于美国的私人飞机制造商,从事设计开发、制造和销售单引擎活塞式飞机以及小型喷气式飞机,其产品线包括SR2X系列和Vision Jet喷气式飞机。该公司已于2011年被中航通飞收购,成为一家具有国资背景的公司。

就在《玫瑰的故事》播出同期,西锐飞机启动了IPO,并于7月12日正式登陆港交所(西锐 02507.HK)。

中国国资控股的全球最大私人飞机制造商

西锐与中国市场和产业有紧密的联系,从股权结构来看,上市前西锐由中航通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航通飞)100%持有,而中航通飞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国有企业。

西锐是全球私人航空市场中最大的私人飞机制造商。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按已交付量计,2023年的市场份额为32.0%,按销售收入计,于2023年的市场份额为24.9%。

而西锐国资背景的缘由,还要从2008年金融危机说起。

2008年,起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迅速扩散至全球金融市场,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如航空业这类与宏观经济环境联系紧密的行业都遭受了重创,此前几年经历过一轮快速扩张期的西锐飞机,也卷入了这场风暴之中。

事后来看,在危机爆发之前便已有一些带着危险气息的信号传出。此前几年西锐出货量的高速增长戛然而止,在2007年首次出现了负增长,2008年时则下降了22.68%,甚至超过了行业大盘的跌幅,2009年同比则下滑了51.55%。

销量的暴跌,也让西锐的财务状况捉襟见肘,一个直观的体现便是西锐的数次裁员。2008年9月,西锐裁掉了100名员工,同年10月底,西锐再度裁员105人。在裁员的同时,西锐还让500员工停产休假。

巅峰时的西锐,其员工数量大约有1300名左右,在经过几轮裁员后,到2009年6月时还有810名员工,减少了将近四成。

西锐也随着需求疲软下调了产量,曾一度将产量调整为每周3架至4架,以适应低迷的需求,而巅峰的时候,西锐每周生产约12架飞机。

动荡并不限于产量和员工数量的调整,公司的管理层也迎来大变动。“公司业绩为先”和“实现创始人愿景”的矛盾爆发了出来,创始人之一、公司董事长、CEO艾伦·克拉普梅尔 (Alan Klapmeier)最终遗憾出局。

毫无疑问,作为创始人的克拉普梅尔兄弟都热爱飞机,都对航空事业怀揣理想。但兄弟二人又显露出不同的特质,哥哥艾伦通常被认为是具有“创造性愿景”的人,而戴尔(Dale Klapmeier)则是实际问题的解决者。戴尔说:“我们两人的区别在于艾伦是一个梦想家,他对自己想要的东西非常积极,我比他保守得多,而且我一直喜欢亲自动手做事。”

那个时候的西锐,没有经济条件支撑起艾伦的愿景,由于缺乏资金,他们希望能开发出“一款革命性的私人喷气机”项目进展缓慢。尽管管理层同样认可公司的未来可能取决于这款飞机,但首先要保证公司还能有未来。

从西锐的境况以及结合管理层的只言片语,可以看到当时的西锐需要的不是一个梦想家,而是能够帮助公司脱困的人。艾伦和西锐缘尽于此。

2009年2月,此前担任公司总裁、首席运营官的布伦特·沃特斯(Brent Wouters)临危受命,接替了艾伦空出来的CEO职位,同年8月,艾伦卸任董事长,正式离开了自己一手创立起来的公司。

沃特斯的一句话,明确了那一时期西锐的重心——公司的注意力必须放在最大限度提高效率上。

公司的变革大刀阔斧,甚至连创始人之一都被迫出局,沃特斯称,“在很多方面,我们完全成了一个不同的组织。”但在当时的经济环境下,西锐的努力还不足以让其扭亏为盈。

有西锐的高管在2011年时对媒体称,公司已经连续亏损三年,尽管亏损较前两年有所收窄,上年的销售额接近2亿美元。三年的财务困境期间,西锐曾拖欠过租金,亦一度被曾经的供应商传过即将破产的消息。

另一方面,西锐的喷气机项目由于资金问题陷入停滞,2010年时西锐表示,在这个项目上投入的资金已超过6000万美元,而估计的开发成本则达1.4亿美元。这样的投入对于年销售额不到2亿美元、还处在持续亏损当中的西锐来说是个很重的负担。

种种因素叠加在一起,西锐亟需外部“输血”度过难关,而挽救西锐的,则是中国国资。2011年2月,西锐以2.1亿美元被出售给中航通飞。

这笔交易当时在美国引起不小反响,其中也不乏反对的声音,德卢斯当地的一家报纸便称这笔交易给美国带来“即将遭受损失的沉重感”。当时的明尼苏达州共和党众议员奇普·克拉瓦克(Chip Cravaack)还给时任美国财政部部长、外国投资委员会主席写了封信,反对中航通飞收购西锐。至于理由,一方面他担忧可能给当地带来失业问题,另一个便是美国那“事关国家安全”的陈词滥调。

对此西锐CEO沃特斯直接回怼道:“完全与事实不符 ”,而戴尔则对克拉瓦克提出对这笔交易的质疑时明显带有政治因素而感到失望,“他的担忧毫无根据。”

最终这笔交易在2011年6月成功完成,不过中航通飞也和德卢斯当地签署了一份“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备忘录,承诺西锐将继续留在当地发展。此外,西锐飞机的管理团队也以美国团队为主。

被收购的西锐最终也于香港上市,15.09亿港元的募资金额,是今年截至目前港股募资规模第二大的IPO。在近期港股新股屡现“首日破发”的情形下,“低空经济第一股”在上市首日“掠过”了破发价,当日收盘报27.5港元/股,与发行价持平,总市值100.6亿港元,在随后的交易日西锐股价一直在发行价附近振荡。

在所有权上,西锐成为中航通飞的全资子公司,但从实际运营层面来看,西锐仍然保持了相当程度的独立性。为了保留被收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技术优势,这在跨国并购中也是较常见的一种模式。

上一篇:线上领券线下体验!暑期美食市集亮相大兴机场|打卡

下一篇:那么多综艺,有几部你能完整追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