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奥运,香港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
先是击剑队三天夺两金。
刷屏的江旻憓以262分保持女子世界一姐地位,张家朗则以252分重返男子「世一」。
接着,何诗蓓在自由泳项目中夺得两面铜牌。
在为他们取得奥运佳绩感到骄傲的同时,深扒这些奥运健儿成长经历,我还发现了港式教育的魅力所在。
01
— 湾妈看世界 —
文武双全的奥运选手
香港是中西文化的交汇点,教育与国际接轨。
既有DSE为主的本土教育,也有领先全球的IB课程,还有AP、A-Level等等。
多元化的教育体系,让学生有了更多升学选择。
香港今年的奥运选手不仅体育成就有目共睹,也是妥妥的学霸,更是香港多元教育体系的受益者。
尤其是集美貌与才能于一身的江旻憓和何诗蓓。
刷屏多天的江旻憓,即便她拥有着林志玲一样甜美的面容,但与她赛场上的表现相比,美貌瞬间不值一提。
被网友称为「微笑剑后」的江旻憓是缔造港队历史的风云人物。
她是首位赢得世界杯(四次)、大奖赛(两次)和奥运(?次)的香港女剑手,也是香港首位世锦赛奖牌得主,世界排名多次位居第一。
奥运金牌得主光环之下,她也是顶级学府的光顾者。
小学和中学分别就读于英基学校协会旗下的毕架山小学和沙田学院。
英基是香港老牌的国际学校,IB状元无数,培养了众多哈佛、哥大、斯坦福、牛津剑桥等名校学生。
2012年江旻憓就以IB41分的高分考入了美国斯坦福大学,主修国际关系,辅修心理学专业。
本科毕业后又回到中国人民大学攻读法律硕士,2021年又进入香港中文大学修读法律博士学位。
她的梦想是进入联合国工作,而这些过往求学的经历为她的事业发展搭建了坚实的基础。
何诗蓓有着「香港女飞鱼」的称号。
她是爱尔兰、香港混血儿,在香港生活和长大,4岁进入游泳班,6岁正式接受泳队训练。
现在是香港首位世界游泳锦标赛、世界短池游泳锦标赛、世界青年游泳锦标赛冠军以及亚运游泳金牌得主,五度当选“香港杰出运动员”,是多项香港、亚洲游泳纪录保持者。
在世界舞台上闪闪发光的何诗蓓同样也是运动和学业两不误。
但与走IB国际体系的江旻憓不同,何诗蓓接受的是香港本土教育。
小学就读于圣保禄天主教小学,毕业后又升入了直属中学——圣保禄中学。
这是香港Band1的传统女子强校,是DSE状元的摇篮,今年10位DSE状元有2位来自何诗蓓的母校。
在香港高考DSE中,何诗蓓获得了7科35分的好成绩(通识教育5*、英语5、数学5、企业会计与财务概论5、中文4、化学4及英语文学4)。
凭借优异学业成绩和运动表现,何诗蓓成功获得美国密歇根大学的录取并在这里主修心理学专业。
今年巴黎奥运4X100米混合泳上,由何诗蓓、欧铠淳、简绰桐及谭凯琳组成的港队成员的背景也令人惊叹。
年仅22岁的简绰桐是何诗蓓的师妹,正在密歇根大学就读。
欧铠淳被称为“泳坛蔡依林”,18项香港纪录保持者,多次代表香港参加世界性赛事。
她当初也以DSE6科23分的成绩成为体坛「武状元」,拿着奖学金入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谭凯琳在传统名校拔萃女书院就读,本科入读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运动机能学,曾代表香港出战两届亚运会及两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
香港多元的教育发展路线,可以让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家庭、职业发展来选择升学路径,避免走上害怕无学可上的内卷之路。
02
— 湾妈看世界 —
职业运动员不必二选一
运动员生涯极其有限,往往会在升学的黄金时期为了追逐运动梦而放弃学业。
但除了走学业路线,即在坚持艰苦训练的同时完成学业,香港也为全职运动员提供了更多的教育机会。
今年奥运花剑金牌得主张家朗就走的是体育专业路线。
他在北角官立小学毕业后,先后就读于传统名校英华书院及盛产体坛名将的林大辉中学,中四时退学转为全职运动员。
他父母很有远见,身为篮球运动员的他们深知运动员的生涯短暂,便与张家朗约定两年内无成绩就要重新返回读书,结果不负众望,由此诞生了“香港剑神”。
但即便运动取得了佳绩,张家朗也没有忘记对学业的追求。
他在2022年通过「优秀运动员入学计划」与其他5名精英运动员入读了香港浸会大学的体育及康乐管理课程。
(图|2022年入读浸大的15名精英运动员)
香港名校针对体育等特长生都设立了录取政策。
浸会大学2016年就推出过「精英运动员入学计划」,至今已经录取了超过70名运动员。
后来该计划又做了优化,改为「优才运动员入学计划」专为优秀运动员而设,以便发挥体育和学术方面的潜力。
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有学生运动员入学计划(SAAS);
香港教育大学于2022/23学年推行精英运动员提名计划,来支持香港年轻运动员及肯定他们的成就,为香港的运动发展作出贡献。
岭南大学推出的顶级运动员直接入读计划(DESTA),除了提供医疗保障,还有高达40万港币的奖学金;
香港大学实施顶尖运动员直接入学计划后,吸引了多位顶尖运动员入读,比如奥运击剑选手崔世安、奥运乒乓球选手林少恒等等。
不仅仅大学阶段,其实从中小学开始香港的体育基因就已经被注入了。
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自2001年起推行「学校体育推广计划」。
让全港中小学及特殊学校的学生均可在课余时间参与体育活动,以此来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发掘有运动潜质的学生。
香港击剑和游泳的实力与日俱增,尤其是一年夺下两枚金牌的击剑,站稳世界顶尖队伍之列,这卓越成绩的背后都离不开香港对体育事业的重视。
以前击剑是贵族活动,但随着香港经济起飞、中产阶级的崛起以及可负担家庭越来愈多,学习击剑的学生从中学逐渐提前到小学、幼儿园,最早的甚至3岁就有开始学的。
据圈内人士称,香港击剑人数保守估计多达2万人,主要来自大中小学校队以及香港剑击总会旗下近50间私人剑校。
03
— 湾妈看世界 —
填鸭式教育已成过去式
早些时候,香港教育一直被外界称为以应试为目的的填鸭式教育。
但今年奥运选手的四面开花,不仅打破了这种谣言,还让香港追求全人教育一夜天下知。
江旻憓的经历想必大家早已有耳闻,11岁之前探索过跆拳道、溜冰、古筝、画画、芭蕾舞...;
11岁在父母的鼓励下接触击剑,便一发不可收拾最终成为「剑后」。
现如今的她精通各项才艺,跆拳道黑带,钢琴演奏级水平,是当之无愧的名校才女。
何诗蓓的音乐才华也不容小觑,她在4岁时便开始学习钢琴,已经获得了八级钢琴,同时她还是时尚界宠儿。
欧铠淳不但学业和泳技了得,还在运动之外尝试拍电影、音乐MV、以及执笔写书,此前客串《春娇救志明》获得香港金像奖「最佳新演员」的提名。
在大众认知中,运动员可以靠领高额比赛奖金和代言来赚大钱。
但实际上,只有1%的运动员能够实现这种梦想,而99%的人淹没在人群里。
一旦退役进入社会,曾经赛场上风光无限的运动员因为没有更多技能很容易成为弱势群体,
而香港采取全人教育,沿袭欧洲教育模式,培养国际化视野,强调学术自由和开放的教学环境,注重综合能力的发展,这有利于运动员发展多元兴趣,找到第二专长。
所以我们今年能看到众多香港奥运选手能文能武,即便选择退役,他们依然能够在下一个领域成就自己。
正因为港式教育的这些魅力,大批内地中产父母就算斥巨资也甘心情愿把孩子送去香港读书,接受中西合璧的港式教育。
近些年来,香港推出各项人才计划,也吸引了大波内地家长前往香港,享受名校录取和学费优惠。
从2022年底到今年6月底,包括优才、高才、专才等各项人才计划申请人数已超过32万人。
现在已经获批近20万人,其中13万多人已经到港工作或是生活。
今年年底优才计划不限制额度申请即将结束,未来如何变化无处得知。
同时高才计划因为爆火之后引进了大批不符合要求的人才,今年下半年也将迎来大检讨。
随着香港教育名气不断上升,未来的升学竞争也会异常激烈,只有拿到香港身份,才能和一众学霸同台竞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