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评分最高的11部电视剧”,《亮剑》第11名,第1名实至名归

时间:2024-08-18 22:00:50编辑:揭秘君

如果用一句话,形容最近几年的国产剧,那就是“面子热闹,里子空虚”。

表面上看,市场几乎每个月都会产出一部爆款,收视数据光鲜亮丽,观众追的不亦乐乎。

但这些爆剧的花期,往往很难长久,播的时候话题度拉满,风头过后却食之无味。

所以很多人宁愿回头重温那些老剧,尽管对剧情早已滚瓜烂熟,但每次看还是乐此不疲。

比如《父母爱情》,随便捡起一段来,都能看得有滋有味。

还有《甄嬛传》的“甄学家”们,不断从细节里,发现新的乐趣。

这些剧历久弥香的长尾效应,让观众愿意花费时间成本一刷再刷,成为公认的经典。

今天,皮哥就和大家盘点国内评分最高的11部国产剧,看看这些被奉为经典的作品究竟“神”在哪儿。

—11—

《亮剑》(2005)

豆瓣9.5分丨播出三千多次,男主角差点不是李幼斌

19年过去了,《亮剑》“抗战第一剧”的交椅依旧无人撼动。

期间也有剧企图复制《亮剑》的辉煌。

比如2011年的《新亮剑》,但最后4.7的评分只能说落个自取其辱的下场。

虽然《亮剑》的类型标签是“战争”,但它最难复刻的反而不是战争戏,而是人。

像楚云飞、魏和尚、张大彪、赵刚这些角色都如此鲜活,再加上演员们的传神表演,让他们拥有了不可替代的地位。

但这部剧最大胆的手笔,就是塑造了李云龙这样一个非典型英雄。

《亮剑》之前,影视剧中的英雄大多是高大全的完美人设,到了李云龙画风突变,成了一个爱骂娘暴脾气,但又满腔爱国热情的草莽英雄。

这种不经修饰的真实朴素是李云龙打动观众的原因。

一个富有反叛精神的大老粗比完美无瑕的英雄更有感染力。

值得一提的是,演员陈建斌曾自曝,当初《亮剑》剧组也找过自己演男主。

但他觉得“那些军人不适合自己,我喜欢挑战有个性的军人角色”,于是婉拒了。

因为主角行事作风原因,以及小说后半部分涉及时代背景的敏感,《亮剑》的诞生经历了不少艰难。

即使到最后,电视剧还是未能完整呈现李云龙完整的一生。

这也成为《亮剑》最大的遗憾。

—10—

《士兵突击》(2006)

豆瓣9.5分丨一部没有女性角色的剧

在它出现之前,军旅剧在国产剧里属于冷门中的冷门。

所以在《士兵突击》筹备之初,导演康洪雷到处拉投资,但很多人一听是军旅剧而且没有女主角,立马就没了兴趣。

最后还是有军旅情怀的华谊老总王中军拍板投资了这部剧,还推荐了王宝强出演。

在这部纯爷们的戏里,缔造了国产剧有史以来最生动饱满的男性群像。

王宝强的许三多,张译的史今班长,段奕宏的老A袁朗,陈思诚的成才,每位演员用无可替代的表演赋予了角色灵魂。

虽然刚开播的时候收视率全国垫底,连见惯大风大浪的台长也因为收视太差崩溃大哭;

但随后它便迎来后劲超足的长尾效应,至今已经重播200余次,成为军旅剧难以企及的天花板。

多少男性观众被钢七连的汉子们打动,特别是“不抛弃,不放弃”的许三多,让他超越角色本身成为感动一个时代的精神图腾。

这个角色也让王宝强成为家喻户晓的国民演员,就此开辟了属于他的事业版图。

前不久,王宝强凭借《八角笼中》提名百花奖最佳导演,昔日的许三多终究完成了属于他的凤凰涅槃。

—9—

《潜伏》

豆瓣9.5分丨开启中国谍战剧黄金时代

2011年春晚舞台,赵本山把余则成的名字放到小品里,一句“这都潜伏到咱家多少年了”成了当年最热的梗。

能成为本山大叔春晚play中的一环,可想而知《潜伏》当年有多火了。

《潜伏》的剧本堪称教科书级别。

导演姜伟在原作小说的基础上,又借鉴了苏联谍战剧《春天的十七个瞬间》的构思,用一场场精彩绝伦的办公室狼人杀盘活了这场潜伏大戏。

除了抓内鬼的经典谍战戏码,天津站上演的官场现形记也堪称活灵活现的职场生存法则。

办公室的人情世故,与领导同事的相处之道,办公室内老油条们的勾心斗角让人看得无比真实。

老谋深算的吴站长更是最强段子手,贡献了全剧八成以上的金句,角色表现深受观众喜爱。

《潜伏》开启了谍战剧的黄金时代,此后《黎明之前》《悬崖 》《风筝》等精品不断涌现,共同垒起谍战剧的天花板。

—8—

《走向共和》(2003)

豆瓣9.6分丨尺度最大的历史正剧

《走向共和》的幕后团队相当硬核。

制片人是投资制作《雍正王朝》的刘文武,编剧是创作过《汉武帝》《大清盐商》的盛和煜,导演则是拍历史剧手拿把掐的张黎。

这样一个1+1+1>3的王牌团队,必定不会按部就班的去拍清末民初那段历史。

在查阅6000万字的史料后,盛和煜他们明确了一个方向:那就是从艺术性和人性化的角度解读。

像是慈禧、光绪、李鸿章、袁世凯这些大人物,不只是作为史书中的纸片人,而是活生生的人来还原。

他们在内忧外患下所做的种种抉择,既有私利和错判,也能看到苦楚和无奈。

但这种对慈禧、李鸿章等人的复杂性展现,在播出后引发巨大争议,被痛批为历史虚无主义,给反面人物翻案。

因此之后十几年,《走向共和》一直处于被禁的状态,直到近些年它的价值才得到重新审视,9.6的评分就是最好的证明。

《走向共和》是一部孤品,很难再有历史剧能如此客观辩证地去讲述历史了。

—7—

《我的团长我的团》(2009)

豆瓣9.6分丨因“超前”差点被埋没的神剧

2009年,康洪雷导演的《我的团长我的团》首播,卖出了每集150万的天价。

有《士兵突击》的火爆在前,再加上“钢七连”原班人马聚首,这样的商业效果也在所有人的预料之内。

但开播后,大家等到的却不是《士兵突击》式的热血励志,缓慢的节奏加上时而晦涩的情节,直接把观众看愣了。

预定的爆款意外哑火,收视惨淡的同时又惨遭痛批,给了全剧组不小的打击。

再加上拍摄期间发生意外,还造成工作人员伤亡,《我的团长我的团》一度成为“反面教材”登上各大报纸的头条。

原以为这部剧就此沉寂,谁想几年后它会上演口碑反转,如今甚至反超《亮剑》成为评分最高的抗战剧。

它的好不是那种酣畅淋漓的爽感,而是需要静心细品的娓娓道来。

那些不被看重的“炮灰”,才是战场上最真实的人性记录,他们会有畏惧退缩但最终又甘愿牺牲奉献。

从这些小人物身上,我们能看到中国人的精神,以及中华民族屹立不倒的原因。

遗憾的是,由于资金不足无法按照原计划拍摄,不得不对后面的剧情走向进行了删改,王宝强客串的戏份也被删的一干二净。

—6—

《三国演义》(1994)

豆瓣9.6分丨滚滚长江历史东流

1994年,央视版《三国演义》播出,收视率一度高达46%,“看三国”几乎成了当时人们每晚的必备功课。

拍摄4年,投资1.7亿,单是群众演员就超过40万,这组数据放在当下也称得上鸿篇巨制。

雄厚的人力物力,再加上全体演职人员的用心创作,造就了这部艺术性与史诗性并存的精品。

它的伟大之处在于对小说原汁原味的还原,从黄巾起义到三分归晋,小说中的经典名场面都在剧中得到完美还原。

最牛掰的当属“火烧赤壁”一场戏,军队特地派出一个师的兵力和一架直升机支援拍摄,最终呈现了极其壮观的视觉效果。

《三国演义》播出后不仅国内反响巨大,就连日本、泰国都花重金买下版权,带动“三国IP”在亚洲的火热。

美中不足的是,因为拍摄时间过长有的演员无法协调时间,一些角色不得不中途换成其他演员。

比如赵云先后由三位演员扮演,还有演员洪宇宙同时扮演过青年袁绍和周瑜两个角色。

演员的变动导致看的过程中有些出戏,但瑕不掩瑜,它依旧是一部经典。

—5—

《武林外传》(2006)

豆瓣9.6分丨武侠喜剧独领风骚

18年过去,它依旧是很多观众的“下饭剧”首选。

谁能想到,这部开辟武侠情景喜剧先河的神剧,开播时扑的悄无声息。

首播当天,《武林外传》的收视只有1.95%,毕竟这样一部披着古装皮玩现代梗的剧,在当时来说太超前了。

但出乎电视台意料的是,仅仅两天后收视率开始节节攀升,最高甚至直逼《亮剑》创下的最好成绩。

之后各地电视台也争相重播,几乎抢占了各大频道的黄金时段。

《武林外传》好就好在尽管情节和台词看起来如此荒诞无厘头,却传递着最真诚平实的人生真谛。

小小的同福客栈仿若一方江湖,见证着住客与过客的悲欢离合,治愈着无数观众的心灵。

每个角色,每位演员,都是观众心中难以替代的朱砂痣和白月光。

宁财神原本只打算写40集就罢手,但在房贷压力下绞尽脑汁写到80集。

还记得当初大结局的一句“未完待续”让人期待了很久,最后却随着宁财神吸毒不了了之。

这么多年过去,同类作品里也就《鹊刀门传奇》这么一部还过得去,《武林外传》造就了武侠情景喜剧的巅峰,也成为绝唱。

—4—

《毛骗·终结篇》(2015)

豆瓣9.7分丨草根网络剧的逆袭

在这个璀璨的顶级国剧阵容里,这部由非专业团队创作的网剧显得格格不入。

它的主创是一群来自河北传媒学院的大学生,凭着一腔热血扛着自己的设备,自编自导自演了《毛骗》。

但这么一部草台班子拍出的“三无”作品,却受到全网观众的热捧,不断创下评分新高。

故事的主角,是一群混迹于城市大街小巷的骗子。

他们“狩猎”的对象,是那些赚着大钱却不干人事的有钱人,他们用各种骗术花招精心布局,等着为富不仁者入瓮。

这就像一个现代背景的武侠故事,主角团是行侠仗义的侠盗,既有传奇色彩又有对社会生活的真实记录。

从2010年到2015年,《毛骗》一共拍了三季,这部终结篇就像是对他们成长的总结,最后在主角们各自天涯的结局中和观众挥手告别。

这一系列的成功让人看到,即便没什么钱,没什么名气,依然可以拍出拍案叫绝的精品。

这群戏内处在社会边缘,戏外在影视圈亦是无名之辈的人,用他们的才华征服了观众,完成了人生最精彩的反转和逆袭。

—3—

《红楼梦》(1987)

豆瓣9.7分丨超越高鹗的完美续写

87版《红楼梦》是对原著的完美还原,也是红学家们的一次完美发挥。

但这么一部堪称艺术品的作品,起初让导演王扶林几度崩溃,差点放弃拍摄。

虽然看过很多遍原著,也研究过专家学者的相关资料,但王扶林对这部传世经典仍然没有底,也受到来自上级和社会的各种质疑。

情急之下,王扶林请来沈从文、曹禺、周汝昌等文学大家担任顾问,为剧本和场景一一把关。

有了这些大佬的护航,电视剧成功把握住原著的精髓,虽然淡化了神话色彩,但在生活细节上有了更精细的雕琢。

特别在演员的选择上,王扶林放手启用了很多新人,欧阳奋强、陈晓旭、张莉等都是导演组的“神仙选角”。

最令人惊喜的是电视剧大胆弃用了后四十回高鹗的续写版本,周岭等红学家们为《红楼梦》集体创作的后续堪称惊艳。

如果说高鹗版还给《红楼梦》留下一个希望的尾巴,剧版则是延续原著诸芳流散的悲凉基调,创造出一个凄惨破碎却又力道万钧的结局。

王熙凤死后被草席裹着丢到荒郊野外,单纯的史湘云沦为歌妓,薛宝钗流落民间,偌大的贾家终究落得“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的结局。

可惜的是,受到资金和环境的限制,原本十几集的续写内容被压缩到只有六集。

就像网友说的,当年有人却没钱,现在有钱却没人,87版《红楼梦》成了绝唱。

—2—

《西游记》(1986)

豆瓣9.7分丨老少皆宜的假期神剧

89%的收视率,重播次数超过3000次,这是86版《西游记》保持至今的惊人纪录。

作为四大名著中最早被改编成影视剧的一部,《西游记》在那个年代注定困难重重。

由于技术有限,书中的很多场景很难在摄影棚还原,杨洁导演只能带着堪景人员从南到北,跑遍大半个中国找到合适的取景地。

但最难办的是各种特效镜头,很多时候只能采用最“老土”的方法。

比如龙宫的场景,是隔着鱼缸拍摄水中镜头;

还有天宫的云雾缭绕是干冰炮制,孙悟空口吐的仙气是香烟的烟雾。

土特效在当年让无数观众为之惊叹,许多孩子竞相模仿剧中的斗法也成为一道风景。

演员传神的表演,再加上造型师王希钟的高超妆造,造就了这些至今被老百姓奉若真人的角色形象。

在技术落后、资金不足的条件下,86版《西游记》在视觉和审美效果上达到的格调是电脑时代也难以企及的。

—1—

《大明王朝1566》(2007)

豆瓣9.7分丨当之无愧的“剧王之王”?

这是一部具有历史深度的文学作品。

上至帝王权术,下至百姓民情,在既定的历史框架中纵情发挥,展现最透彻深邃的历史面貌。

虽然只是截取了大明王朝的一个横截面,但其中能看到浩浩汤汤的中国史,也有我们所处的现实倒影。

操纵棋盘的嘉靖帝,身上凝聚着中国历代帝王的鬼影;各怀心思的百官,在彼此牵制中暴露出封建制度的弊病。

正如浙江巡抚郑泌昌所说:文官袍服上织的是禽,武官袍服上绣的是兽;穿上这身袍服,你我哪个不是衣冠禽兽?

陈宝国的嘉靖,倪大红的严嵩,黄志忠的海瑞,众位演员用醇厚的表演堆积起历史的厚度。

但这种厚度和高度也成为它的门槛,很多观众觉得戏剧性不够,故事太乏味艰深,这也成为这部剧的“原罪”。

《大明王朝1566》播出后收视惨淡,之后就被湖南卫视雪藏,一藏就是十几年。

虽然如今已经为它正名,但很少有人再敢尝试拍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作品,《大明王朝1566》成为历史剧最后的高光。

以上,就是评分最高的11部国剧。

可以看出,大众对这些老剧的偏爱并非厚古薄今,而是这些剧真正具有不被时代淘汰的品质。

因为篇幅有限,还有不少同样优秀的剧集未能上榜,不知在您心中,哪些可以被列入神剧的行列?

文/皮皮电影编辑部:阿志

?原创丨文章著作权:皮皮电影(ppdianying)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

上一篇:电影《解密》南京路演获赞“高格局高质量中国大片”|解密|刘昊然|制片人

下一篇:芒果台新综艺《乐在其中》惊喜开播!接棒《歌手2024》,不火都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