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中国汽车,美国酝酿2项制裁,只有华为能跨过这道坎?

时间:2024-08-17 19:05:07编辑:揭秘君

据南方都市报、观察者网报道,很多企业正在抓紧囤积芯片,这与中国汽车接下来的是否遭遇卡脖子关系颇深。不同于之前的MCU等芯片荒,此次的源起关于AI人工智能,对汽车来说打击最大的将是自动驾驶、智能驾驶。

而这一技术领域,如今也正是车企之间最激烈的竞争赛道,直接关乎着销量是涨是跌,甚至企业是否存活。7月末至今,10余天时间,头部新势力车企之间,已经撕破了3次脸,且接下来很快就有第4次。

第一次是周榜,蔚来建议不卷周榜,但理想照常发布,之后是何小鹏公开点评,“美国的FSD进步太快了,国内还在卷周榜”;第二次,是周榜的发酵,借着何小鹏讽刺卷周榜的话术,理想汽车高管@何小鹏,不用说外国的月亮比较圆,智驾也好、端到端也好,卷起来就好;

第三次还是智驾,技术路线上,据媒体公开报道三家出现选择分歧,小鹏员工和理想朗博分别发表相同观点,小鹏单Orin无法做城区NOA纯视觉方案,理想认为目前的Pro方案 应该做不了城区NOA,二者都是算力原因。但,蔚来的第二品牌乐道,最近的测试包括之前发布会的承诺,将交付就有城区NOA。

而第四次也将是智驾,即因为华为的ADS 3(参数丨图片).0开始在中国车市里以4种以上的模式推进,收割销量。

但,也就在这10天时间里,美国的2项新限制消息,引发了更多的连锁反应。

美国可能落地的新限制,卡住车企内卷的命根子

两项可能的新限制,一个主要卡软件,一个主要卡硬件。分别为,8月1日,彭博社报道,美国正考虑最早于下个月单方面限制中国获得AI存储芯片和能够制造这些半导体的设备。

8月5日,美国商务部预计将在未来几周内提议禁止在自动驾驶和联网汽车中使用中国软件。等于,禁止中国软件在L3及以上自动驾驶汽车中使用,也将禁止在美国道路上测试中国公司生产的自动驾驶汽车。同时,还关于中国智能网联软件。

时隔4天,2个可能的新限制,直指汽车圈如今最流行的技术演进,智能驾驶、自动驾驶。而这背后的落点,不仅是限制中国AI的进步速度,对中国汽车圈来说,也会让很多车企面临生死抉择。

近4年,蔚小理明面上已经分歧和PK了3次。第一次是2021年12月,李斌在发布会上说,梦想是消灭车内屏幕,何小鹏则选择站李斌,至于李想,当时收割销量靠的很重要一点就是五屏交互。进入2022年,第二次,因为换电、超充、增程的争论,这次三家各自独立。

至于眼前的第三次或者说又一次,任谁都看的出来,关系尚可的他们,其实并不会因为无关紧要的事情争论。很显然,智驾的战斗,是涉及企业命脉的。

尽管多数大众消费者认为智能驾驶在眼前,并不足以过多的影响汽车销量,但趋势已经诞生,且越是汽车销售,越能理解。

例如,今年春节前后,华为鸿蒙智行终于履约了余承东所说的“全国都能开,越开越好开”,其后续的销量增长是肉眼可见。1月,AITO问界交付3.29万辆, 2月,交付2.11万辆,3月交付3.17万辆,AITO问界继首次拿下新势力销量冠军后,完成三连;4月开始,AITO问界和智界被并入鸿蒙智行统计,4月交付2.96万辆,并登顶半年销量新势力销量冠军。

上半年新势力的战斗中,最终鸿蒙智行靠着智能的先发优势,销量上超过理想18.89万辆的数字为0.52万辆。另外,二者的内卷,也直接引发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包括奔驰GLE、奔驰GLS、宝马X5等原本低优惠的车型,订单被抢走,放开优惠。以及,奥迪Q5L等,跌进了30万元以内。

在企业内部看来,这都与智驾息息相关,具体的营销动作变化是,此前到店里看车,试驾环节是以1-2公里的草草了事收尾。而如今,是销售顾问驾轻就熟的上车设置好智驾的导航,然后车辆以接近自动驾驶的方式,完成巡游。之后,销售顾问就不用太多说话了,会主动的被问起,这是不是全国哪儿都能开,以及是什么价格。

“智驾能力好不好,其实很影响我们卖车,软件只要好,成交率提升50%问题不大。”这是销售顾问在一线每天接触不同人群的经验性结论。

诚然,多数消费者在到店之前的消费优先级是价格、好看、空间、舒适性、省油由高到低排列的,不过一旦到店试过智驾之后,会很容易推翻之前的结论,冲动消费。而这,其实也和理想此前的车内五屏联动的逻辑相同,对于孩子有极大的吸引力。

另外,理想在今年后半年跟上华为的智驾内卷频率后,其销量则开始对鸿蒙智行进行超越。7月,理想汽车交付5.1万辆,鸿蒙智行为4.4万辆,这之中除了鸿蒙智行在为接下来的享界S9、智界R7、问界M9五座版、问界M7 Pro上市调整产能和销售渠道之外。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在于,7月5日,理想汽车召开了2024智能驾驶夏季发布会。AD Max车型,无图NOA于7月内全量推送,随后就是产品差异在营销上的抹平。

华为大战蔚小理,智驾之战即将分出胜负?

但,营销上的抹平,并不等同于技术上。

因为消费者并不是汽车媒体,所以无法分辨,华为ADS2.0和理想端到端的无图NOA,在接管率、corner case、避障能力、点到点等方面究竟有多少差异。

且,对于汽车媒体而言,这也一样是个难题。因为不同企业OTA的版本速度和时间不同,所以无法横向比较。一代版本,一代神,不仅在网络游戏中出现,也同样在智能驾驶中出现。

总之,从2023年城市NOA开始进入市场至今,目前形成的局面是混沌的。华为、蔚小理这四家推进最快的企业, 技术底层和全世界基本都是相同。感知层都是BEV(通过算法,让感知从2D变成3D世界)+Transformer(人类注意力的神经网络算法),不同的则是各家的技术路径选择不同、算力利用率不同、感知数据不同、决策胆量不同,以及如今在大模型加入之后的最核心问题,训练算力的不同,甚至是电力电网的不同。

华为的不同在于,它的传感器和计算单元与云计算都是自研自产,所以配上GOD网络后,激光雷达和摄像头感知的底层数据会比多数企业更有效,这就是它目前能保持最高AEB刹停速度,以及在2023年AEB之战中赢过小鹏的逻辑原因,另外最新也加入了大模型。

理想现在和华为竞争的最新本领是是和清华大学合作的VLM上车,即融合视觉语言模型,能看懂交警指挥手势、逆行电动车等;小鹏最新的5.2.0天玑,则是XNet神经网络+轨控大模型+大语言模型;蔚来是在感知上自研了GOA(异形物体识别),再加上不久前NIO IN上发布的NWM(根据实际道路,在车端通过算力模拟出时长2分钟的数据场景),和其他车企不太一样的,还包括一个集体智慧。即,其他车辆通过某一路段后,相应数据上云,进行计算并将价值分享给其他车的智能驾驶。

不同企业之间,目前技术上有所差异。但,消费者无法分辨。因为,华为ADS能够通过的窄路,理想在几天之内也能学会。ADS3.0在享界S9上的首秀刚刚展示了能够在路口自动掉头的功能,蔚来在NIO IN上几乎是同期就进行了跟进。

类似的案例在几个头部企业之间,不胜枚举。功能实现上都是你追我赶的状态,通过内卷了半年多的时间,就连潜在消费者也发现了之中的端倪,几家头部企业之间就算产生了差异,也不用着急。等1个月左右,就能追平。

但,基于大模型的逻辑,以及美国的2项新限制,谁会被卡住,谁就会在智能驾驶竞赛中被对手甩到身后。当然,中国汽车行业里不止有这几家头部车企,还有momenta、商汤、大疆等分别提供软件、硬件或者是解决方案。但,市场的销量现实很明确,消费者不认可,于是根本没有上桌讨论的资格。

华为,能迈过这道坎儿吗?

“中国车企里目前,还没有谁是真正的大模型”,这是8月初极越CEO在接受采访时的观点,其实也是市场现实。目前出现在车市中的新技术,不论是端到端,还是大模型,都是复合模型,即用2个以上小模型来组合搭配。后续的发展结果全行业其实都很明确,最终整合成一个大模型。

但,问题在于,大模型的最核心逻辑是,模型上车只是刚刚开始。后续要靠大量的财力、数据、算力,对大模型进行训练,只有喂到一定的数量级之后,才能从量变转为质变。

例如,在享界S9发布会上,余承东刚刚讽刺过特斯拉FSD目前最新版本的下限很低,不够安全。但,仔细看看全球最先应用大模型,且没人敢对它的训练方式发出质疑的特斯拉老板马斯克是怎么做的。为了训练大模型,它的单一结构集群就有10万张H100 GPU。为了这个AI训练集群,马斯克目前已经融资64亿美元,几乎全球所有的头部基金都对此投资或者感兴趣。100亿美元,是这场AI训练的入门学废,而资金的筹集远比芯片的筹集容易,现在的状态是,即便有钱也买不齐,除非英伟达推翻自己的原有规划,溺爱特斯拉。

所以,虽然余承东批评特斯拉,但后续它要特斯拉走过的那些路。

2024年 4 月,马斯克在一次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特斯拉希望在年底前拥有 3.5 万到 8.5 万块 H100。

更夸张的则在于,xAI 号称将占用 150 兆瓦的区域供电,据彭博社报道,特斯拉这一工厂未来几个月内有望增加到 50 兆瓦。

大模型上车之后,想要跟上特斯拉的进步速度,在不考虑芯片卡脖子的前提下,至少需要1000亿元人民币的资金。这比资金同时包括建立和特斯拉基本同等的训练中心,以及相应的电网电费改造。

但,换言之,整个汽车圈里能像特斯拉这样拿出这样数字的车企,几乎没有。世界第一车企丰田,在2023年的全年营业利润为345亿美元,大众集团税后净利润179亿欧元,翻译一下,从钱的角度看,世界第二没有参与资格,毕竟这样一家巨头向前发展,每个地方都要用钱,停不下来,世界第一则是没技术能力参与。

所以,再看眼前的2个可能落地的制裁,AI存储芯片一旦受限,无法存储等于数据无法停留,等于无法进行训练。而软件在美国上车的被禁,则意味着有价值数据的入口变少,不过好在中国的路况相关数据对上美国是降维打击,这点倒是无妨。

那么,站在相同维度进行对比,在算力和电力领域,也只有华为敢于遥遥领先。

因为,从2013年开始,华为就开始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建立云数据、算力等中心,后续又布局了能源相关业务。算力层,2023年7月华为乌兰察布自动驾驶专区的数据显示,部署了单集群2000P Flops的昇腾AI云服务,训练效能可以调优到业界主流GPU的1.1倍,意味着基本追平世界主流,但对比马斯克的疯狂计划来看,还有较大差距。

相比而言,小鹏2022在乌兰察布建立相关计算训练中心,基于阿里云,算力600PFLOPS;蔚来、理想以及业内多数则是与英伟达进行相关合作,并建立。追赶华为不能说没有机会,但难度不小。

而除此之外,华为还有着相关的独家优势。2021年6月,华为就建立了数字能源技术公司,前身是华为网络能源和能源数字化。所以,局面就是,华为可以追随马斯克的AI训练计划,但蔚小理的压力明显。而同时,国内还有一家布局早、规模大的相关企业是百度,但百度的执行力和抉择相比华为又有不足。

那么,结论就是,随着数据量的起飞,谁能搞定强大的计算和训练能力,谁才能在大模型时代收获胜利。而再叠加上华为几年前就被制裁,之后转向自研资产的节奏,这一轮技术竞赛接下来,其实已经接近分出胜负。因为,当模型开跑,进入飞轮时代之后,先发优势,至少目前是无法完成后追的。

上一篇:家用车和赛车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小米SU7直接下赛道很危险

下一篇:紧急提醒!这类“宠物”千万别买、别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