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洋洋
虽然是个十足的吃货,视体重为无物,视美食为全部,却也时常拉些仪式来粉饰贪吃的嘴脸。
这不,循了“头伏饺子二伏面”的传统,我吃了饺子再吃面,大言不惭吃得是理直气壮!
饺子的历史可追溯到一千多年前。伏日里天气炎热,人们食欲不振容易消瘦,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不知道千多年前的饺子长啥样包啥馅,反正每年头伏我是要包一屉猪肉茴香馅饺子的。茴香原名小怀香,据说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和B族维生素,所以具减脂消肥美容养颜之功。我半辈子算下来,每年吃它总有百十来个吧,脸上属实皱纹不多,但腹部的游泳圈却是一层一层,所以我眼里,茴香的功效孰真孰假?唯一无可争辩的,是茴香无论与谁搭配,包出来的饺子都汁香四射。
前几年总在对面市场一个重庆妹子家买碱面和饺子皮,后来那市场拆了变成过街天桥的一个桥墩的位置,我就再也没买到过那么好用的饺子皮了。
我平时只用面包机代替手工和面,这倒方便我每每往面里加点菠菜汁、南瓜粉、红曲粉或蝶豆花粉,反而和出了五颜六色的面团,或单独使用,或揉在一起,擀成红红绿绿的皮儿,包出花团锦簇的饺子。只是至今还没尝试用墨鱼汁包那种黑黑的饺子。
吃完头伏的饺子,二伏的面就准备隆重登场了。比头伏还要热的天儿,人们总是喜欢吃点儿凉凉的面——用凉水拔、使电扇吹……甭管用什么手段,把面弄凉了,再淋上各种浇头。
曾经,在后海住的夏天,我会时不常骑车去地安门的新川凉面,来一碗麻酱鸡丝凉面再配一碟酸辣黄瓜条,一碗面下肚,外面的暑气似乎都凉下去好多。
后来,凭着舌头上密密麻麻的味蕾,我在澥好的二八酱中加入熬熟的酱油、陈醋、白糖、花椒粉、姜粉、芥末油和白开水,调成不稀不稠的料汁,浇到电扇吹凉的碱面上,竟有了一点到人家面馆门口摆摊儿的冲动,幸亏已经过了轻易行动的年龄!
把瘦肉丝和榨菜丝一起煸得干干的,简单倒点酱油和白糖,扣在用冰水拔凉的面条上,重口味的再淋上蒜末醋汁,开心开胃杀菌消炎。
凉面清爽开胃又消暑,但传统中医却认为酷夏应该吃热面“以热制热”,吃一碗热汤面出一身汗,带走体内的暑湿之邪。
民间有种说法,“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在三伏天这个全年最热的时期,喝一碗小火慢煮的羊汤,暖胃驱寒恢复元气。如果担心吃纯羊肉上火,也可以加些山药、萝卜、白菜、冬瓜,做成羊肉氽面,煮熟再撒上红色的枸杞、绿色的小葱香菜末……您就尽管大碗喝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