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中,素食者并不鲜见。蛋奶素、纯素不含五辛、弹性素食等,各种素食友好餐厅遍地开花。作为其中一支,“食生者”非常小众。
食生(Raw Vegan)是一种纯素饮食方式,主张以不超过46℃的处理纯植物性饮食的方式,保留食物中的活性酶和食物营养的完整性。食生者认为,这些充满活性酶的食物,具有高度的生命能量,能够提供身体需要的所有营养, 也是与自然其他物种和谐共存的体现。
第一家纯素生食餐厅
芳芳(刘惠芳)是践行了十多年的食生者。八年前,她开始全身心推广生食,成为国内生食文化发展的开拓者和见证者。两年前,她在大理开出国内第一家纯素生食料理餐厅,每周在线下分享生食烹饪知识。
芳芳在大理的餐厅。图片如无特殊标注,均来自被采访者
这两三年,她感受到明显变化:相比以往人们普遍恐惧抗拒,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抱着开放的心来学习。这家餐厅的装潢不像常规的餐厅,没有灶具锅具,台面上摆满各种漂亮的食器。因为不需煎炒烹炸,靠搅拌机和风干机就可以完成绝大多数食物的料理。
生食餐厅也有独特的原则和坚持:双手接触食材传递爱的能量/菜单随食材变动而更换/不执着追求固定口味,更重视能量的流动、食材的生机及其带来的惊喜/所有食材及配料皆优先为有机。
生机勃勃的线下课程
这几年很多人抱着各式原因尝试生食料理。其中包括芳芳的个人魅力——一个奔向6字头的女人,眼神明亮,动作轻快,精力旺盛,头脑清晰,身体轻盈,浑身散发着能量感。
前不久,中国绿发会华茻会发布了中国首个Vegan市场研究和生活方式报告,详细披露了中国素食餐饮行业现状。素食人群不过3%,一家素食餐厅里的小众餐厅,面临的困境显而易见。更何况,生食文化还在挑战源远流长的喝热水、忌生冷的饮食习惯。
这家餐厅的所有蔬果均为大理当地新鲜食材。她有固定的有机食材供应商,部分来自餐厅不远处的良道有机农场。大理汇聚了很多心怀农业理想的人,许多人来遵循有机原则种植农作物,自然走到一起,互相支持合作。
她也有自己的神秘渠道。比如,会特地向一位快团团的团长订购一种半野生的香蕉。半野生的,意味着基本没有污染,有着“特别惊人的美味”。这样的信息也意味着后面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
2021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旗舰报告。图片来自网络
有意识的饮食
前不久,一则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消息显示:“如今我们的食品供应系统正处于关键转型期——以迅猛的速度向更可持续、更具弹性、更公平、更滋养的农食系统过渡,需要由公共和私营利益相关者在地方、国家、区域和全球层面,共同采取行动,覆盖农业、贸易、政策、健康、环境、性别规范、教育、交通和基础设施等多个领域。”
无论政府还是民间,关注可持续饮食和农业生态学的动向越发涌现。芳芳的餐厅算是其中小小的缩影。
这个五一假期,餐厅没有开张。当地刚举办了盛大的市集活动,加上成千上万旅行的人潮,交通状况十分堪忧。这个季节,大理时常下雨,无论外出购买食材还是客人要进店吃饭,都变成突破万难才能达成的冒险,芳芳索性不开门,专注在外卖接龙和线上课程。
生食推广势必要应对各种挫折感。但她的心态和认知已经建立好:作为小小的个体,尽自己的力,不断继续做自己的事就好。
有人抱着好奇心态,想尝试生食知识,但后续发展有时远超预期。有人吃到食物如此饱满鲜活而露出久违的笑容,有人从40%生食者逐渐变为60%、80%,有人也成为100%生食推动者。
芳芳在进行生食摆盘
从“在厨房是浪费生命”到“每天都在做菜”
芳芳的一天从4点多开始,起床后一两个小时的瑜伽冥想,早餐一般是各种水果、生坚果等;然后开始忙碌,饿了就吃,不需遵照几点吃饭的原则,午餐、晚餐可以没有特别变化,有时在农场或山上采摘过程中就完成一餐,蔬果昔、风干的各类小饼干、生植物奶等交替食用,用最新鲜的食材低温烹饪,好吃又好饱。生食有很多营养搭配、色香味的审美创造,芳芳至今开发出超过1200道生食食谱。
她不是天生对食物有感觉的人,也从没想过自己会围着厨房打转。
即使爸爸很会烧菜,但小时候她认为“吃饭只是生存必需”。21岁时,她成了一名素食者。那时她就读哲学系,研读各种中西方哲学,对佛学经典和生命课题的深入,让她意识到食物选择的重要性,很快做出了决定。
与好吃的甜菜叶合影
现在看起来,她属于“现代素食者”人群。这个词汇在前述首个中国vegan市场研究报告里出现。报告将国内的素食人群进行了完整梳理:传统素食者、现代素食者、健康素食者、颜值素食者、美食素食者。
其中,一类“现代素食者”格外突出,他们大多有海外学习和生活的背景,具备全球化视野,很容易一开始就从生命平等的立场看待饮食。除了健康、口味等,他们对食物的追求,会更加注重对环保、生命关怀等方面的影响。
比如,相比其他种类的素食者的各种层面考量,对现代素食者来说,其原因往往直白而简单。很多年轻人从纪录片里看到畜牧业现状,知道肉是怎么来的,就决定成为素食者。越来越严重的气候危机,让更多年轻人开始探索和学习关于可持续生活的知识,现代素食者的涌现速度越来越快。
素食10年后,在纽约追求艺术生涯的芳芳,读到一本叫《RAW》的书,打开是一本食谱。她照着学做,即刻体验到身体和精神的震撼:生食是如此好吃!两三个月后,她从素食者进入到生食者,完成了百分百生食的过渡。
《RAW》,作者是 Juliano 。图片来自网络
这源于她尝试生食后的体会。多年的鼻炎自行消失,皮肤变得无比细腻,看起来超级年轻,每天非常开心。“走在路上被光包围,像神仙一样。”自此,她知晓这是要走向的生命状态。
人生剧本还在继续,在艺术领域打转多年,芳芳进入婚姻家庭,成为母亲后,想给女儿一个更好的环境,全家从北京误打误撞来到了大理。
12年前,大理没有当下的各种便利条件。因为对家庭妥协,她没有继续百分百生食,但大理丰富的植物物产和自然环境依然滋养着她。婚姻结束后,生命自动进入下一个阶段,她没有了牵绊和顾虑,活出她的生食人生。
生命是来自自然的盛宴
最让芳芳骄傲的,不是个人厨艺的呈现,而是学员由此获得的超越与新生。这展现了纯素生食最核心的部分——食物与生命和自然的关系。
就像她和女儿的相处。43岁才生下女儿,她从没担心过什么,多年的植物饮食经验让她有足够的自信和松弛感,孩子出生后,身体恢复很快;不到14岁的女儿如今个头170cm,个性平和快乐,运动细胞突出,平衡力超强。两个人都爱动物,家里一猫一狗,什么都可以聊。到了青春期,女儿个性明显增强,两个人有时会拌嘴闹闹小别扭,但很快又能抛到脑后恢复正常相处。
作为母亲,她奉行的教育原则是:点到为止,绝不说教,提供支持,信任生命。女儿一直把她当作倾诉对象,分享自己生活的点点滴滴,无需有所隐藏躲避或压抑,这也成为芳芳很大的安慰和成就感来源。
至于未来,她相信女儿会自然找到她自己的方向和人生道路。她只希望她能够成为“很完整的人,能够拥有一些好的品质,能够去快乐”。
回头看看,芳芳的人生轨迹没有主动设计,但又因饮食方式而一路改变,从台北到纽约,从北京到大理,兜兜转转成为走在生命饮食前沿的探索者,她将自己对哲学、营养学等认知融合其中,让转变生命的饮食走进更多家庭。这一看似宏大的愿景,成为她生活和事业的日常,一步一步走。
对她而言,生而为人,与大自然其他物种和谐共生,是最简单、最丰盛的生活。这也是她认为的最朴素、最切实可行的自然保护行动。
(作者强婷系独立撰稿人,资深茶人,自然主义生活美学倡导者。感谢王婷为内容、图片提供修改意见。王婷系香港中文大学博士后, 从事湿地景观与环境人类学研究)
个人能为环境做什么?普通人如何在自然中自处?
“普通人的自然”(A New Normal for Nature)专栏记录普通人与自然相遇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