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都要馋死!拿下戛纳最佳的“情色”片,欲望炸裂看得颅内高潮

时间:2024-08-15 11:13:06编辑:揭秘君

今天《坠落的审判》上映了,票房287万,预测最终不到3000万。

不算太好。

电影Sir之前就说过,在这里还是推荐大家有条件的就去看,毕竟这样质量的新片,在电影院看见的机会并不多。

今天Sir想聊另一部片。

它虽然在去年的戛纳“输”给了《坠落》,只拿到了最佳导演荣誉,却在今年法国送选奥斯卡国际影片的时候,打败了《坠落》,代替其“出征”。

以至于,《坠落》的导演茹斯汀·特里耶特地发文批评,并直呼“无聊”。

甚至还加上了火药味十足的一句:

“也许是太吝惜给女导演的荣誉了?”

关于是否“女导演”的问题有待商榷,毕竟前两年法国送选的都是女导演的作品。

Sir关心的其实“无聊”这个词。

在某种程度上,这似乎已经成了某种“脱离现实”的罪证:

法式火锅

导演、编剧陈英雄,影迷们熟知的《青木瓜之味》《三轮车夫》皆出自他手,主演朱丽叶·比诺什,同样是耳熟能详的巨星。

但影片却出人意料。

因为他几乎放弃了“故事”,而专心呈现“食色性也”的细节。

所以真的是“无聊”吗?

Sir倒觉得,在“抖音化”电影盛行的时代,这样的“无聊”,更值得一说。

舌尖上的法国

还是要先说一下“故事”。

本片改编自一部写于20世纪20年代的小说,讲述了两位厨师(多丹与欧仁妮)相爱多年,也共同生活多年。

多丹屡次求婚欧仁妮未果。

而偏偏有一次,在欧仁妮终于答应了求婚后,她就病逝了。

故事结束。

你没看错,这就是一个大纲写不满三行,剧本估计也只能写出几页的电影,但偏偏,陈英雄足足拍了134分钟。

拍了啥?

吃。

一方面是用镜头细致入微地呈现食物的制作过程,一方面是呈现食客们对食物的品尝过程。

这样的“白描”场景。

也难怪特里耶会觉得“无聊”了。

但真的会无聊吗?

至少Sir在看的过程中,非但不觉得无聊,反而有些食欲大振。

它就像法国版的《舌尖上的中国》。

不但告诉你某些事物的来龙去脉,还仔细地呈现每一道加工的工序,你几乎是可以当菜谱来看的。

举例来说:

如何制作法式大菱鲆。

首先要做的第一步,基本上和我们家常的做法一样。

清理内脏。

这需要在早餐之前完成。

紧接着第二步,则是去腥。

怎么去?

先将鱼放入装满葱姜之类调料的大锅中,之后倒入料酒蒸煮,并加入香料。

如此一来,煮熟的大菱鲆便没了腥味。

可这样就行了吗?

不。

这才是开始。

紧接着,等鱼煮好之后,还要把它捞出来以冰块冷却,二次过滤鱼汤。

过滤出的鱼汤分两份,一份可以当作高汤,做蛋白肉汤。

而鱼肉呢,经过冷却之后,放入另一份高汤里,倒入牛奶复烤。

出锅之后,再把肉剔出。

一道法式大菱鲆就完成了。

除了法式大菱鲆,陈英雄在《法式火锅》里还呈现了不少“菜谱”,比如烤小牛腰肉,挪威冰淇淋煎蛋卷、法式酥盒等等等等。

如此细致的呈现。

以至于主角是谁,从哪来到哪去,都被搁置一旁。

而且和别的影片直接上“道具”不同。

电影里的菜肴都由法国大厨现场制作(并且作为工作餐,都被剧组人员吃掉了),所以给观众带来的味蕾刺激是很直接的。

长镜头的游移和缓优美,串联起一个个对手部动作、菜肴、餐桌的特写,不知不觉就把人吸入了法国乡村的宁静空间之中。

食物炖煮发出的咕噜声、切菜的沙沙响声、菜下到热油锅里滋啦滋啦的声音……

加上人的呼吸、咀嚼声、窗外时不时传来的鸟鸣,如一段配上了画面的ASMR,引起人极度舒适。

仅通过画面与现场收音的配合,就能让人感到食物的香气钻入鼻腔。

为什么会这么做?

虽然陈英雄曾经说过,“电影语言对我来说是唯一重要的事情,至于其他的元素,情节啊故事啊这些东西,就跟大学里写论文一样。”

明确表达了对情节的轻视。

但放在这部影片里,这样的安排,可也不仅是刺激你的食欲那么简单。

食物之下的欲望

电影的片名叫《法式火锅》,但不知道你发现没有,片名的直译却与火锅无关,叫《多丹布法内的欲望》。

多丹指的是片中的厨师。

可“欲望”又是什么?

做出一道好菜?成为一代名厨?还是单纯地对食物的欲望?

都不是。

他的欲望,是人。

中国有一句老话,“食色性也”,具体释义各家解释不同,不过在民间,它之所以流传甚广的原因也只有一个:大多数人的享受生活,也基本上只有“食”“色”组成。

多丹也一样。

看完电影你会发现,他的生活其实异常“单调”,他并不向往虚名,也不太关心阶层,他与朋友交谈的话题甚至都只有厨师界的动向和那些名厨往事。

除此之外,他只在乎欧仁妮。

影片对他俩的关系留白甚多。

我们只知道两人是恋爱关系,但多丹并不满足于这种关系,于是屡屡求婚屡屡遭拒。

可是欧仁妮晚上又偏偏为他留门。

多丹思来想去都找不到原因。

并且,影片对二人肉体关系的描述,总是在这样的镜头中戛然而止。

对话就更是寥寥数语。

那欧仁妮到底又是怎么接受了多丹的求婚?他们之间的关系转变,到底从哪开始?

其实在一餐饭上。

《无穷动》里曾经有过这么一个观点,那就是:知识分子谈恋爱,总是要先攻占对方的脑袋。

这句话换到厨师界同样成立:

厨子谈恋爱,当然要先征服对方的味蕾。

更何况这还是两个顶级的厨子。

多丹有着比欧仁妮更旺盛的语言表达欲。

“太好吃了,欧仁妮。”他总是不吝惜对欧仁妮的赞美,也总是乐于在社交场合发表对美食的见解。

而欧仁妮总是安静而沉默。

她不多说话,是因为可以用美食与人交流。

所以,多丹前期一直动嘴皮子当然是白费力气。

追求欧仁妮,当然要用更能打动她的方式。

欧仁妮生病之后,没办法再为多丹和客人们烹饪。

这时候,多丹终于灵光一闪,开悟了:

单独为她精心准备菜肴,再把求婚戒指藏在里面,也许远比动嘴皮子更有用。

但他还是忍不住说话。

这一次,他没有傻头傻脑地请求“留门”,或者再提起结婚。

而是,在餐桌前对她讲人进食的过程。

口腹之欲在他细致入微的描述中,甚至变得情意绵绵。

让人觉得,他并没有在描述吃饭。

甚至在末了,他还不忘记提一嘴欧仁妮:而您在这儿,如此美妙。

是咀嚼、吞咽的过程如此美妙,还是欧仁妮的在场如此美妙,抑或是另有什么东西如此美妙?

欧仁妮当然立刻就明白了。

陈英雄在这里,设置了一个绝妙的隐喻。

握在厨师手心里冰凉湿润的梨子,与女人光洁的胴体合二为一。

多丹的手把玩着梨子,在欧仁妮的肉体上游走,是独属于厨师的情欲表达。

食物与情欲,一直都在陈英雄的电影中隐秘又热烈地纠缠着。

通过食物感受到多丹情意的欧仁妮当然答应了求婚。

她甚至在那道藏着戒指的菜一上来的时候,就发现事有蹊跷,不断转动着菜,寻找着什么。

她早就知道多丹的心情,只是在这一天,她才觉得多丹真的懂了她。

一个能够通过食物,与人对话的女人。

一位真正的厨师,而非用花言巧语才可以得到的女人。

在电影的结尾,有一段镜头,让人不知今夕是何夕:

按照时间线,欧仁妮此刻已经过世。

摄影机缓缓环顾厨房一周,配着欧仁妮的声音,像是欧仁妮的视角,只是不知是来自灵魂,还是肉身。

一屋二人三餐四季,曾经是爱情最美好的模样。

他们的爱,缘起于厨房、口腹之欲、肉体之欢。

却达到了对彼此的精神追求高度理解的状态。

欧仁妮对多丹抛出的问题,足以证明一切。

“我究竟是你的厨师,还是你的妻子呢?”

多丹回答,“厨师。”

你看,无需多言。

幸好还有“无聊”

回到开头,特里耶的指责也并非毫无道理,至少如果你对美食兴趣不大的话,《法式火锅》给人的感觉就是无聊。

就像豆瓣有一则短评说的:

无聊陈腐虚有其表

而关于这一点,其实陈英雄也回应过。

在第59届芝加哥国际电影节上,陈英雄有这么一段发言,可以说是为“无聊”的说法辩护:

“在拍电影的时候,你得展现角色的生活。如果这很重要,你就得实实在在地展现它。不应该害怕拍得无聊。”

而这,或许才是《法式火锅》的核心。

一个细节。

影片几乎是把吃饭当做一种仪式来拍的,但就在宴请宾客的第一场戏中,有个人迟到了,他这么解释:

今天有个可爱的小女孩降生了

花了很大力气之后 婴儿贪婪地扑了上去

面对她母亲乳房带给她的人生第一顿美餐

这句话并非是闲聊,或者随意的迟到借口。

它其实是在告诉观众,人的一生,从出生那一刻起,便与食物紧紧联系在了一起,吃,才是人生的第一件大事。

不仅如此。

影片甚至把“人生”扩展到了“人类”的范畴。

电影中提到了亚当夏娃的故事,说“婚姻是一顿从餐后甜点开始的晚餐”,而“亚当和夏娃就是第一对从餐后甜点开始的夫妻”。

这里说的是婚姻。

但同时也在说,人类的历史,其实是由“吃”开始的。

或许可以粗暴地说。

“吃”,其实几乎是我们的全部。

但现实中,展示“吃”的影视作品又太少了。

我们时常会用唯美的镜头展示食物的特写,或者夸张化的手法呈现食物制作的过程,假设把整个过程还原下来,估计很多人都会觉得无聊。

为什么?

因为电影是奇观,而“吃”,则是我们的日常。

我们很少会为“日常”的东西买单。

但。

老实说,Sir觉得这只是一个“选择”的问题,而不是“是非”的问题。

尤其是当下。

每一部电影都试图在摆脱这种“无聊”,一分钟反转六十次,或者在形式上玩出各种花样。

当这样的“抖音”式电影大行其道,更会让人去想,电影,真的只剩下投其所好了吗?

那些没有答案的思考。

那些无关当下的描述。

会因为“没有情绪价值”“没有观赏价值”而变得变得过时、没必要了吗?

所谓无聊。

本就是我们人生的常态。

那么既然这样,对于一部展现我们常态的电影,又何必用现代的节奏来指责呢?

的确,《法式火锅》是一部老派的电影。

它并没有什么吸引人的情节与套路,没有讨论热门的话题,甚至使用大量的长镜头,来拍一些快餐时代普通人难以享受到的美食,致力于为观众奉上一道愉悦的视听盛宴。

也许陈旧,也许无聊。

就像电影中那道已经快要消失的菜——圃鹀。

如今环保主义者认为圃鹀这道美食的制作方法太过残忍——人工喂肥,将圃鹀生生淹死在酒中。

但它的确曾经是一道传统佳肴。

就像《法式火锅》中美好、慵懒、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般的生活状态,也确实存在于那个年代法国中产阶级的日常之中。

既然如此。

把那些早已逝去的真实日常呈现出来,又有什么错呢?

或许这世界已经足够激烈了。

让我们偶尔回到那个不受是非侵扰的世界,仔细体会生命的纯粹。

也未尝不可。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之一

上一篇:16年前的今天,她带着“海派秧歌”走上奥运舞台

下一篇:坂本龙一之子新片曝预告 入围第81届威尼斯电影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