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乡愁密码:曹雪芹与江南的不解之缘

时间:2024-08-15 00:34:04编辑:揭秘君

“中国有四座城市与曹雪芹以及《红楼梦》的关系最为紧密。南京是曹雪芹的诞生之地,北京是曹雪芹创作《红楼梦》之所,而扬州和苏州则是对曹家兴衰荣辱影响至深的地方。”8月10日,中国红楼梦学会名誉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名誉所长张庆善于南京市博物总馆江宁织造博物馆,为广大读者带来了一场关于《红楼梦》的精彩讲座。

乡愁,乃是一种历久弥新的记忆。那么,曹雪芹的“乡愁”究竟栖身何处呢?张庆善以“《红楼梦》:曹雪芹的‘乡愁’——曹雪芹的‘秦淮旧梦’与《红楼梦》创作”为题,从曹雪芹的“秦淮旧梦”、写不尽的“乡愁”、思念在“江南”、燕市悲歌著“红楼”这四个方面,深入剖析了曹雪芹在《红楼梦》字里行间中流淌着的“乡愁”。

许多江南人在阅读《红楼梦》时会倍感亲切,原因在于全书中存有相当数量的南京话、苏州话、扬州话。

例如在第三回中,贾母对林黛玉说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泼皮破落户,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据说,这里的“辣子”便是南京话。此外,还有“老爹”“花胡哨”“清爽些”“汗巾子”等,也皆为南京话。在第七回里,秦钟拜见王熙凤时,“说着果然出去带进一个小后生来。”“小后生”属于吴语。《红楼梦》中还时常能听到扬州话,像“这会子”:“这会子二爷在家”“我这会子跑了来”;还有“才刚”:“才刚打水的人”。

《红楼梦》中的“江南色彩”与“江南味道”亦是美不胜收。贾宝玉初见林黛玉时“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宝玉在梨香院见薛宝钗时,她身着“玫瑰紫二色银鼠比肩褂”、史湘云穿的“一件水红装缎狐肷褶子”,以及书中提及的“卍”字锦,这些皆为江宁织造供皇宫所用之物,也就是南京云锦。书中两次提及惠泉酒,它是无锡的特产。第十六回中王熙凤所说的“火腿炖肘子”,第八回贾宝玉在薛姨妈家饮用的“酸笋鸡皮汤”,第六十二回芳官食用的“虾丸鸡皮汤”“酒酿清蒸鸭子”“胭脂鹅脯”等,皆为江南菜肴。

此外,林黛玉沿运河前往京都、香菱学诗时与林黛玉谈及乘船回京都等书中情节,皆流淌着“大运河”的印记。

“曹雪芹祖籍为东北辽阳,且其大部分时间生活于北京,但在他的内心深处,老家却仅有一处,那便是江苏。因为曹雪芹一家在江南生活了长达65年之久,曹家的兴衰荣辱与南京、扬州、苏州紧密相连。”张庆善认为,《红楼梦》既是曹雪芹“乡愁”的产物,亦是曹雪芹的“伤痕”。

林黛玉究竟是哪里的姑娘呢?熟读《红楼梦》的人皆知晓,林黛玉在母亲病亡后,辞别了在扬州担任巡盐御史的父亲,来到了姥姥家荣国府。然而,林黛玉实则并非扬州人,她出生于苏州。

“《红楼梦》第一回,开篇为何要从苏州写起呢?这是因为曹雪芹的爷爷曹寅到江南担任的首个职务是苏州织造,还因为江南曹家的衰落始于苏州织造李煦家被抄家。而曹寅也曾担任过巡盐御史,在扬州天宁寺书局病逝后曹家开始走向衰落,如此一来,大家对于《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这段经历便不会感到奇怪了。”张庆善强调,唯有洞悉曹雪芹那份深植于心的乡愁,了解他与江苏南京、扬州、苏州以及大运河的不解之缘,方能理解曹雪芹为何能够写出《红楼梦》,以及他为何对秦淮旧梦、扬州旧梦念念不忘,进而更深刻地体悟曹雪芹的家国情怀、盛衰感叹以及人生体味,感知《红楼梦》丰富的内涵。

据悉,“都说《红楼梦》”大讲堂由南京市博物总馆(江宁织造博物馆)与中国红楼梦学会、江苏省红楼梦学会联合推出,现已连续举办两季。第二季大讲堂深入挖掘了《红楼梦》与运河文化相互交织的魅力,以五场系列讲座为桥梁,推动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让《红楼梦》的古典之美在当代社会绽放出璀璨的光彩。

“第二季大讲堂以地域文化的视角作为切入点,围绕《红楼梦》与大运河、江南文化、金陵文化的关系,开展了五场讲座,本场讲座亦是第二季的最后一讲。”在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江苏省红楼梦学会会长苗怀明看来,《红楼梦》不仅是一部百科全书,更与当今的生活息息相关。“第三季大讲堂将围绕戏曲、书法、美食等更贴近生活的主题展开,其主要目的在于更广泛地普及推广《红楼梦》,让《红楼梦》以更为多元的方式走进千家万户,赢得更多人的喜爱。”

从民族舞剧《红楼梦》成为全国爆款,到南京市越剧团为其量身定制越剧《织造府》,再到江宁织造府推出《大梦·红楼》沉浸式体验空间,这部名著在“文学之都”拥有了越来越多的打开方式。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红楼梦》,江宁织造博物馆被誉为《红楼梦》之源,肩负着传承与推广《红楼梦》的历史使命。”江宁织造博物馆常务副馆长黄晨透露,第三季“都说《红楼梦》”大讲堂将在今年秋季以更轻松、更通俗的形式与公众见面,旨在搭建更大的平台,以更加多元的方式,让《红楼梦》通过“两创”的方式,跨越时空的界限,更好地传承下去。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陈洁

上一篇:独家:佟大为聚餐出门走路踉跄 卷着衬衫袖子穿着随意

下一篇:菌中“王者”!云南南华“十大菌王”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