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何晓婷
这个暑期档,“第二季”来了场大PK:腾讯的《长相思2》时隔一年回归,随后,爱奇艺的《唐朝诡事录之西行》、优酷的《少年白马醉春风》(《少年歌行》前传)接连开播。
作为三大平台的重点项目,三部剧的播出成绩都很亮眼:《长相思2》开播第四天,腾讯站内热度破30000;《少年白马醉春风》开播第六天,优酷站内热度破10000;《唐诡西行》于7月28日在爱奇艺的站内热度值破10000,也是今年爱奇艺热度破万的第二部剧。
但三部剧中,只有《唐诡西行》兼顾热度与口碑:《长相思2》开播不久便从爆剧变闹剧,“三男争一女”剧情被指太过矫情;《少年白马醉春风》不像武侠像玄幻,演技、打戏皆不行,后续走势乏力,比第一部的质量差远了。
今年也是“季播剧”涌现的一年:年初有《大江大河之岁月如歌》,后又有《欢乐颂5》《庆余年2》,待播剧还有《白夜追凶2》《猎罪图鉴2》,之后《御赐小仵作2》《唐诡3》也将陆续开机……
以往常让观众意难平的电视剧续集,如今也有了不少成功案例。《唐诡西行》《庆余年2》等给创作者们提供了更多解题模式。
“季播剧”究竟应该怎么拍?
大火过后
这些“季播剧”为何翻车
国外,季播剧有较高的工业化体系,形成了成熟的IP产业链:编剧在提交第一季故事大纲时,会附带后续几季的故事方向,并提前和演员签订几季合约。同时,边拍边播的模式还可根据观众反馈做内容修改。这样的生产流程下,很少出现续集口碑与前作差距太大的情况。
但国内的制作模式与国外有很大不同。
影艺独舌曾将国产季播剧总结为三种类型:一是原班人马拍摄的续集,比如《庆余年》系列、《大江大河》系列;二是一岁一枯荣型的,如《乡村爱情》系列,保留故事模式和主要演员,更像流水线产品;三是像《长相思》这样一次拍完,但因集数限制必须分成两季播的“伪季播剧”。
通常,国内更多的季播剧模式是,在第一部反响不错的情况下,筹备第二季。但往往第一季火了,第二季也会有更多资本介入干预创作,演员的身价也会暴涨,集齐这批“大牌演员”也成了大问题。
同时,由于第一季的成功,观众对第二季会抱以更高的期待,这使得续集须要交出更高质量的创作才能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
即便是《庆余年2》,在开播前期都曾遭遇了口碑危机,被指广告多、塞资源咖、笑点尴尬,好在后期成功靠扎实的内容找回了观众。
正午阳光在系列剧的开发中也踩过坑,比如《欢乐颂》。《欢乐颂》在第二季就遭遇口碑滑铁卢,过硬的广告植入和注水剧情导致豆瓣评分由7.3分跌至5.3分,三、四、五季没有延续一二部的原班人马,剧组一次性拍了3部120集,本想用原IP热度打造新五美,结果第三季刚上线就引发了诸多批评,四、五季自然也没人关注了。
第一季火了,第二季再回归时,有的片方甚至还会把编剧“踢”出团队。
去年,2022年的黑马刑侦剧《猎罪图鉴》第二季官宣启动,编剧贾东岩却发文退出。后来,他在采访中回应自己和片方在创作上存在难以调解的分歧,不仅片方给出的创作时间非常有限,而且编剧对内容的创作决策权变小。
贾东岩一开始的期待是,将《猎罪》做成《神探夏洛克》这样的长寿人物剧,每隔两年推出一季,没想到第一季后就在项目中失去了话语权。更换编剧后,《猎罪图鉴2》遭到大批剧粉的抵制。
主创分析
季播剧应该怎么拍
各种失败案例已给片方上了沉重的一课:季播剧虽然自带更多流量,但为IP续命还得靠扎实的内容。
《大江大河》系列成为叫好又叫座的现象级作品,靠的还是故事。剧集聚焦宋运辉、雷东宝、杨巡三人的奋斗历程,以小见大地描绘了国营、集体和私营企业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发展经历,每一部都对应着中国发展的不同阶段,反映不同的经济形态的发展历程。
7年,150多万字,编剧唐尧和马骋怡做了大量走访、调研,观察分析真实的人和世界。他们说,写剧本的这些年,有时候会感觉自己好像不是在创作,而是在观察和陪伴着一群朋友。
刚刚收官的《唐诡西行》,在故事、场景、细节、人物设定等各个方面超越前作,打破了“续集魔咒”。原班人马的全员回归,全面升级的场景和服化道,历史相关风俗、器物的多样还原,节奏快且效率高的故事推进,带给了观众一个接一个的惊喜。
郭靖宇团队,从早年的《灵魂摆渡》系列到《唐诡》系列,在创作上一直秉持着“内容为王”:重视故事,把重点放在内容上,剧本才是一剧之王;不会为了流量选演员,只选对的演员,郭靖宇对演员要求全程不许跨剧、中间不许参加综艺,仅这一点大牌明星和流量明星往往难以做到;非常用心听取观众提出的意见,喜欢的演员让他们在第二季亮相或返场,观众说凶手太好猜,第二集就增加难度。
导演柏杉说,观众是我们的上帝,必须尊重他们。
很多时候,创作者也该多听听观众的意见。
《庆余年2》热播时,编剧王倦和导演孙皓在接受潮新闻采访时也曾表示,在续集创作中,必须要考虑到观众审美的变化,观众是很好的镜子:“有争议,那我们会思考问题出在哪里,为什么没有给到应该要有的情绪,接下来的创作中可以避免很多类似的问题,观众的感受永远是最重要的。”
季播剧制作模式
国产剧精品化的新方向
近年来,不少制作方更多地尝试规范季播剧制作流程,用长线思维统筹规划,在前期做更多规划,也出现了一些精品,最大化地扩展IP效应。
对行业来说,季播剧是国产剧迈向专业化、精品化和产业化的一大趋势。
《庆余年》开发时就定下季播模式,编剧王倦将庞大的故事分为了3季,以范闲成长为主线构架故事:第一季做棋子,第二季成棋手,而第三季的主题是掀棋盘,换规则再斗。第一季的成功,使得第二季还未开播就被认为是“剧王”,开播57分钟,该剧在腾讯热度峰值便突破30000。
去年开播的《无所畏惧》,定位为精品季播剧,第一季开播前,第二季就已经开拍,编剧赵冬苓在剧本创作时已经做好了更长远的规划:“要让每一季的故事有重点,还要让人物不断成长、人物关系能一直顺下去。”同时,根据第一季的观众反馈及时调整第二季的剧情,拍观众想看的。
郭靖宇,在别人买大IP时走了不一样的道路:自己做原创IP。
早年,业内还鄙视做网剧的时候,他坚信网剧是未来,力排众议,有了《灵魂摆渡》系列。
《唐诡》第一季开机时,监制郭靖宇就告诉杨志刚和杨旭文“好好拍,这可能是个长期饭票”,最后还真成了,第一季收官四个月后,第二季就开机了。
特别的是,第二季中,编剧魏风华还做了“唐诡宇宙”横向故事的延续,每个配角都是自己人生的主角:以第一季为基础,选出可继续生发故事的单元进一步展开故事,于是有了“轻红”和“独孤遐叔”第二季的返场。
目前,第三季的剧本正在创作中,第一季呼声很高的“刘十八”也将返场展开新的故事。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