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 summer
近期,社交平台上关于“重新养自己一遍”的讨论极为热烈,由此所带来的一个有趣的现象则是,00后纷纷提倡“没福硬享”。
于是,秉持着”先苦不一定后甜,先甜一定亏不了自己“的理念,年轻人们开始花钱报课外班、给自己买布娃娃、享用小时候嘴馋却没吃到的美食、看一场“有点贵”的演唱会、买一束花、学一门浪费时间的乐器,甚至是学会不在内耗,勇敢说“NO”......
事实上,从字面意思理解,“重新养育自己”,是指和过去自己所受到的养育方式告别,年轻人们希望通过重走一遍”养育自己“的过程,把自己当作新的生命体,全方位的满足、疼爱自己,自己做自己的“理想父母”。
例如,物质层面,将匮乏变为丰富,不再主打”没苦硬吃“;精神层面,崇尚鼓励教育,学会拥抱内心的小孩;人际相处上,他们不再被社会规则、人情所捆绑,而是勇敢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
他们为何热衷于”重新养育自己“?为什么会想要“重新养自己一遍”?在TOPHER看来,这与当代人自我意识的觉醒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方面,过去的人们往往被社会时钟(social clock)所限制,我们常常听到的则是”什么年龄做什么事情“,由此带来的打压式教育也对人们的性格心理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随着社交媒体网络逐渐发达,教育水平不断提升,年轻人的自我意识也在加速觉醒中。
另一方面,“自我同情”(self-compassion)意识也在同步崛起。这一理念提倡人们在面对挫折、失败时,能够对自己更温柔、更宽容,用一种更为开放的态度对待自我。基于此,年轻人开始比老一辈更加关注自己的所需所求,并敢于真正投入实践。
”重新养育自己“到底有多重要?我们该从哪些角度入手‘养育”?或许在今天TOPHER的特别策划中,你会找到最合适的方法。
PART 1 学会喜欢自己
出身日本东北乡下,在令人疲惫的亲子关系中长大,事业、婚姻、未来都在父母的规划之中,一生仿佛就要看到头时,她逃离了老家来到东京,最终成为一名漫画家。
可惜过去没有一笔勾销。无论是待人接物时的小心翼翼,面对生活细节时的茫然无措,还是习惯性地默默欺负自己,人生中的一切似乎都在提醒她,哪里终究不对。
与父母分离,断亲,经济独立,拥有自己的生活……做到这些和拥有令自己满意的生活中间,始终差了一步。于是乎,虽然又过了许多年,我们的故事才刚刚开始。喜欢自己是不需要条件的,但她在很多年里都没有接纳这一点。
她身上有许多令自己不满意的地方,她也像很多人一样尝试自律、努力、井井有条。但这些或许只是分散注意力罢了,独自静下来时,她还是会感到一切都没有改变。
事情真正开始发生转变,是在她决定陪自己重新长大时。或许每个人都有沉重的过去,但时间也会为我们积攒力量。她依然在尝试改变,但不再是为了“改正”什么,或者让自己“看起来好点”。她安慰鼓励幼时的自己,也像孩子一样重新拥抱世上的种种美好。
透过这段经历我们最终会发现,没有特别好的家世,没有特别出众的学历,没有特别富裕,没有特别美丽,不苗条,不时尚,不特别合群,甚至不十分健康……这些都不该妨碍一个人喜欢ta自己。
或许每个小孩都希望长大了能好好“放纵”,不再守家里的规矩,不再被一些东西束缚。或许我们都曾有过遗憾,想要弥补却不知如何下手。又或许在一些人生节点和十路口处,我们都期待生活迎来内在的变化,开启另一片旷野。
在《很想喜欢我自己》这本给人启发的小书中,在看到作者惴惴不安地准备登上舞台唱歌时,在看到她从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小事开始给自己鼓励时,我们同样会想起自己来。我们会想起当年未实现的愿望,会想起没有努力做到最后的事,会想起“以后再说”的计划,会想起虽然渴望却没有勇气去尝试的事情。
荐书:《很想喜欢我自己》
著绘:[日]渡部椪
译者:游念玲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品方:后浪
PART 2 跳出既有思维
不知道大家一样,每天看似很忙碌,却没什么提升,只能在日复一日中怀疑生活的意义“好累”,“这班真没意思”这些话是不是都很熟悉?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当我们好好反思自己所谓的“努力”行为时,会发现很多都是“无效努力”!当我们只会机械地投入时间、精力,这反而是一种偷懒。而当这种“无效努力”成为习惯,却没能得到任何反馈时,我们就会陷入一种“习得性无助”的困境,最终只会更加沮丧绝望。
告别无效努力/习得性无助的核心在于清醒的自我认识!如果你也想完成自我刷新,提升主体价值感,那一定要读读面试王者杨天真的新书《去遇见》,这是继《把自己当回事儿》、《通透》之后给职场打工人的第三个智慧锦囊!
首先,你需要坦诚面对自己,人间清醒如杨天真都在不断接受更多元的认知:不断地出行,不断地遇见,遇见山山水水,遇见多样性的人类,遇见宁静与喧嚣,遇见放肆与深思,遇见真正的自己。
人有时候在日复一日的规律中是没有办法跳脱出来以一种更大的视角来观察自己的,而遇到一些新的人、新的生活方式才会看到世界的多样性。
其次,需要跳出既有思维定势去遇见更辽阔的天地:旅行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拍照时间是不会停的,快门摁下的每一个瞬间都是彼时彼刻最后一次的记录,不把那个瞬间最美好的自己永远保留下来,那该多遗憾。
最终,仍需要回归到自我的核心:我们很容易被一些巨大的符号困住,比如“一定应该做某种事”“某个岁数有特别的含义”“没有某些体验就是巨大的遗憾”……但符号是被创造出来的,这也意味着它可以被随时消解,所有的意义,其实只取决于你自己。
希望所有陷入过无效努力、习得性无助的打工人都能摆脱困扰,去遇见更真实更纯粹的自己。
荐书:《去遇见》
作者: 杨天真
出版社: 太白文艺出版社
出品方:
PART 3 勇敢对抗焦虑
你是否经常反复确认门有没有锁好?
你是否喜欢囤积大量的物品?
你是不是一个停不下买买买的购物狂?
你是不是经常幻想自己会遭遇危险?
……
别怕,这些强迫行为是我们对抗焦虑的方式。
强迫行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一定要摆齐的水杯,一定要从尾部开始挤起的牙膏,一定要按照颜色排列的手机APP,反复确认门有没有锁好。作者莎伦·贝格利本书通过非常多的实际案例,重新审视了这些行为,及其这些行为背后的科学,揭示了人类强迫行为的真相。
知名科学作家莎伦·贝格利在《对抗焦虑,接纳自己》一书中指出,不管是我们普通人的一些温和的强迫行为,还是一些偏激的强迫症,其本质都是对抗焦虑,这也是大脑赠予人类的礼物。
她为人们理解普遍存在的强迫行为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通过阅读这本书,受到强迫行为困扰的人们或许会对自己产生新的认识。最终你会发现,强迫行为只是我们对抗焦虑的方式。以强迫对抗焦虑,让生活更有秩序,让工作更有效率。
这本书告诉我们,在如今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里,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焦虑已经非常普遍,人们的各种强迫行为似乎无处不在。实施强迫行为其实也是一种应对焦虑的方式,意识到这一点,我们所有的困惑和不安也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整体看来,这本书既迷人又富有同情心,兼具知识性和趣味性,应该成为每一位精神病学家的必读书,也应该成为所有故事爱好者的床头书。
荐书《对抗焦虑,接纳自己》
作者:[加]莎伦·贝格利
译者:胡珅
出版社:湛庐出版社
PART 4 不被输赢定义
随着大家对功绩、成就的追求越来越频繁,内心的焦虑也随之加重。可以看到,有关成功的解读对人类的行为取向至关重要。很多人总是陷入非赢即输的二元思维陷阱,仿佛没能实现某种成就即宣告生活尽毁。这种想法严重阻碍着我们摆脱输赢定式去探索更加丰富多彩的人生。
那么,面对失败的经历,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呢?身兼奥运亚军、资深外交官及商务精英等多重身份的凯丝·毕晓普在《长期思维:不被输赢定义的人生》一书中为我们做出解答。
本书作者以自己多种人生经历为切入点,深入观察、思考和揭示现实社会以输赢论成败的成因及其复杂性,创新性地提出了以3C理念为核心的长期思维:
厘清思路(clarity)——明确对我们最重要的是什么;
持续学习(constant learning)——用自身的成长而非外在的结果去定义自己;
相互联系(connection)——积极建立人际关系,但不拿自己与他人相比较。
本书从体育、教育、商业、政治等多个维度阐述那些我们似曾相识的故事和情节、参与者的内心深处的感受、利益相关者的心态和反应,以及旁观者所受到的暗示和影响,让你多角度、深层次地审视输与赢,建立属于自己的输赢观和长期主义思维。
作者告诉我们,要把重心放在不断总结经验和学习上,以探究之心重新审视输赢标签之外的含义。我们的生活应着眼长远,而非急功近利;我们的人生应追求多元,而非一门心思地寻找捷径、借助假设或过分简化,去追求赢家的称号或胜者的光环。
通过本书这场直击痛点的激昂之辩,我们可以看到对赢的执念深刻地影响着人生选择和生活体验。但实际上,争胜不是非赢即输的零和博弈,更不能因为自己没能达到某些方面的标准就感觉自己没有价值。每个人的处境和禀赋不同,窄化的衡量标准不足以成为众人追捧的价值尺度。
希望大家都能秉承长期思维,即使正经历失败,也应把“为什么失败的是我”转念为“失败给我带来了什么”。顺境修力,逆境修心。因上努力,果上随缘。成功本无定义,成长当无止境。
荐书:《长期思维:不被输赢定义的人生》
作者:凯丝·毕晓普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PART 5 坦然接受不可控
如果幸运女神偏不眷顾,我们究竟如何准备才能应对逆境?你能决定自己是否生病吗?你能选择要不要卷入一场意外吗?你能阻止心爱之人的离去吗?你能保证取得成功吗?你对以上事项有多大的控制力?
事实上,人们一直在思考,如何面对不幸。两千多年前,古罗马斯多葛主义哲学旨在帮助人们在起起伏伏的人生中游刃有余。他们相信,事情好坏与否,取决于我们看待事情的方式。许多痛苦都来源于盲目的期待和错误的判断。
他们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核心理念:接受不可控和保持判断力。人生诚如摔跤手必须坚持艰苦地训练,才能在面对强敌劲旅时从容不迫。同时,还须向外看,看到浩瀚的时空,认清自己只是宇宙中一个微小的瞬间,并从中获得安宁。
塞拉斯撰写的《我们可以坦然接受不可控并尽力而为》一书,则通过三位斯多葛主义代表人物(塞内加、马可·奥勒留、爱比克泰德)精彩的人生片段和理论支持,给现代人带来安慰和启发:生活中的哪些方面是你真正能够掌控的?当你不能保证一切能按照你的意愿发展时,你该怎么做?在“共同生活”这个主题上,斯多葛学派又能教会我们什么?
近年来,斯多葛主义的复兴不是偶然,我们前所未有地需要一种导引,带领我们看破对未知的恐惧,珍视短暂如奇迹般的生命,在逆境中找回勇气。
本书将斯多葛学派的关键信条提炼出来,用优雅、经济的散文,敦促我们通过专注于理性决策,成为更好、更快乐的人。
荐书:《我们可以坦然接受不可控并尽力而为》
作者: [英] 约翰·塞拉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