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般称七月初七的这一天是“七夕节”,但其实这一天并不是我们一般理解的情人节,更不是220或者520那种习气很重的非正统表白日。
七夕节的正式称呼应该是“乞巧节”,沿用了唐宋时期的传统,好几百年来一直没有改变。
其实“乞巧”正符合这一天的风气。
在古人的传统中,女性向来是被尊重的,何况了我们这里还是庆祝女性身上的一种美德。
七月初七意味着半年过去了,因为这一天是个弯月,所以古人就觉得,如果女子们在这一天仔细观察,就能看到天上那弯新月上的织女。
所以这一天女子们都会展示自己的手艺,祈求变得心灵手巧。
也许现在对乞巧节的理解与五彩七色、浪漫的情人节有些距离,但是曾经古人庆祝乞巧节的方式也可以说是又华丽又热闹。
尤其是在庙会上,占地千亩的庙会,场面可想而知。
而这些场面之中,最容易吸引人的消费必然就是美食了,因此在庙会上,各地的美食必然都会有,不仅美味,还反映了各地的传统。
浙江温州的乞巧节美食就是传说中的“巧果”。
这个“果”字不要误会,其实是一种用面食掺芝麻或者糖做出来的小饼,如今其实可以算得上是最古老的零食之一了。
面食是古人的普遍饮食方式,所以制作面食也是无处不在的,当时如今的“巧果”其实就是当时民间祭祀中用的一种面食。
面食普遍是软的,大家都知道在古代没有面粉这种烘烤的面食,因此当时人们要想吃面食,面食的种类几乎就是现在我们看到的饺子、馒头、馄饨等。
在这样的面食中,其实也有人会囤积积粮,等到年底之时,有丰收的日子过的时候,人们就会用这些面粮烘烤出来吃。
当时人们烘烤面食的方式,常常会用柴火进行,所以烤出来的面食石破天惊的香。
因此,温州的七夕节是庆祝织女与银河的节日,所以人们在这一天做巧果,就是把织女织的细密的灵巧手艺和银河中璀璨的星光寄托在这上面,希望能悉心在七夕这天祭奠织女,从织女的手中学习勤快衣食,丰富自己的家庭的生活。
因此温州的巧果也是有民间传说传承下来的,当时织女借了老牛和弟弟的鹤嘴唤醒大哥,告诉大哥对自己的心意时,给他们弟弟留下的巧果上就有“我今生今世的心意就是你”等等爱的信物,所以巧果从此也成了温州的传统美食。
这个美食长什么样呢?
其实类似我们现在吃的“糕黄”,巧果外面一层东西,里面是豆沙,每一层中间都加了一点点形状。
除了这个以外,当地人吃巧果的时候还喜欢吃炸的,这样就酥脆有层次了。
说起和巧果同样卖相出众的美食,胶东地区就想起来了巧酥。
巧酥也是一种和巧果类似的糕点,但是它和巧果不同的是,巧酥的饼屑非常小,并且巧酥的里面会有一颗花做的小饼。
巧酥最早也是古代祭祀的时候吃的,味道上跟巧果也差不多。
胶东地区是黄河入海口,这里的资源丰富,鱼虾比比皆是,所以巧酥和黄河进入黄海口的时候水体交融的寓意联系在一起,加上巧酥用了鱼形的小饼做核心,所以胶东地区的巧酥祭拜织女也有平安的意思。
巧酥的外卖就是一种酥皮,这种酥皮其实是用麦粉和黄油做的,所以即使放了好几个月,这种酥皮吃下去的时候也十分的酥脆。
酥皮内的馅则是用红豆泥炒的,胶东地区的红豆奇小无比,所以胶东地区的巧酥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又小又薄,做出来的时候非常的考究。
同时,玻璃透明的巧酥外形和里面的红豆泥颜色搭配在一起,就像是桃花一般,吃巧酥的时候如果将巧酥从小小的鼻子露出来,还会有一种五彩斑斓的感觉。
因此胶东地区的女子们在七夕节的时候都会做巧酥送给自己的儿子,希望儿子能够健康快乐,与这个世界美好的事情接触,所以巧酥是非常有意义的美食。
顺便一提,巧酥的颜色其实不止红色,大家可以吃到用蓝莓酿成的巧酥、用菊花酿成的巧酥等等,因此吃巧酥也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
除了巧酥和巧果之外,蛮多地方还有其他的食俗。
在闽南地区,知道了这地方的人肯定能一猜,那就是石榴了。
石榴有七月初七就熟的传统,七月初七是七夕,那么人们就会给孩子买个石榴让孩子吃,意思是让孩子能够健康成长,石榴籽发育茂盛,孩子也就能够发育好。
当然,祈祷孩子平安茂盛也是学习的,因为这个时候上学快开始了,所以只有孩子好好学习的时候才能够在以后的职场上能够立足。
还有一些家庭,男女老少,因为在七月初七这天吉祥,就会蒸鸡蛋吃。
不能蒸太多,因为男人吃了容易发胖,女人吃了容易瘦。
最后一种,是中国七夕节非常重要的食物,那就是红糖糯米饭。
大家玩儿各自的时候,每个人都有可能吃红糖糯米饭,吃了红糖糯米饭之后,其实胃口是非常好的,但同时也会有点口渴。
这个时候女人们就会把红糖糯米饭给老公吃,弥补夫妻之间的温暖。
乞巧节是传统文化中比较有意思的日子,不同的地方都有人们自己的食物,这些美食也是对传统文化的认同。
现在的人们,不同城市的人有时候都是阅读和ipad就已经足够的了,而不是吃一顿好吃的。
但是终究还是有一些人的,有些人也没有忘记自己的传统,所以现在还是有人非常认可这些美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