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谢明宏
编辑 | 李春晖
第一次,素人比艺人在综艺里受到了更严格的 " 审判 "。开着弹幕看《十天之后回到现实》,你会以为自己在看道德观察,而非生存综艺。
当然这绝非要开始审判观众的意思,而是一个逼出了参与者真实反应的综艺,也势必会引出观众对过于真实的人性的评判与思考。谁精致利己、谁弱者有理、谁疯狂内耗、谁一马当先,不止一个观众说好像看见了 " 讨厌的同事 "。
而当观众之间也无法就 " 游戏规则就是不顾一切获得生存 " 和 " 无论如何不能暗处玩心机 " 达成一致时,要体面,要心安,还是要赢,这个价值观问题也在每个人心中盘旋。
39 名闯关者在 2000 万平的封闭实景游戏空间内,与世隔绝地生活十天。为了维持生存资格,他们每天都需要面对不同的关卡和考验。而与传统生存类闯关综艺不同的是,《十天之后回到现实》没有明晃晃的综艺花字和 MC 内心独白,有的只是让人喘不过气的压力和挑战。
失败当然不会像无限流小说那样 " 永远回不来 ",但在节目设定的人性试炼场里,闯关者和观众多少会被真实的人性 " 吓到 "。硬糖君这种应激型人格,更是每次听到 GM 播放的音乐都头皮发麻。戏假情真,虚虚幻幻,谁还不是一名首次登陆地球的普通玩家?
假如有剧本,人生会好吗?
被讨厌的往往不是被安排好的人生,而是并非自己主动挑选的剧本。从抖音到小红书,社交媒体上的年轻人越来越倾向于为自己设置一个剧本情境——假如自己是甄嬛回宫、是安陵容重生。
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甄嬛变身钮祜禄要回宫复仇,安小鸟不再任人宰割要建立自己的传奇。当人们明确 " 人生任务线 " 后,只朝着一个方向使劲儿就成了。本质上,这是某种逃避复杂现实的 " 偷懒 "。但当《十天之后回到现实》真正设置了末日空城和一个个游戏单元,竞争看似有序却更加激烈,这是一种异化加强版的 " 超级现实 ",智能上、体能上、人性上的选择反而更复杂了。
《十天之后回到现实》没有终极目标。如果有的话,那就是在 10 天内尽量待下去。现实结局是闯关者脱下玩家身份,换上原来的社会角色。而设定中的那些人,却并不知道 " 十天之后 " 的这面墙后有什么。就像等待戈多的困境,奋斗的终极意义被消解,留下心灵无穷的困斗。
在节目设置和游戏模式上,明显可以看到《十天之后回到现实》擅做加减法。虽然分成四大登陆区分组晋级,但并行不悖的故事线组成了完整的叙事结构。即当你在筹谋如何继续生存时,在世界上的某个区域也有一群人在这么做。以宏大的设定和分场景增强观看的代入感,这是节目的加法。
而在硬糖君这样的数学天残视野里,节目也彰显了足够的低门槛和友好度。此前实景创关综艺的游戏模式都比较复杂,有的光宣布规则就要个十分钟。但《十天之后回到现实》化整为零,用一个个 " 小游戏 " 串联起大世界。单个单个地看,它们都不难而且很有延展性。
游戏原理由经典博弈模型衍生,但又有明显的创新。如关灯游戏其实是 " 尼姆博弈 ",X 房间的设定让双方的优势和劣势不断转移。在复活岛上,它甚至被简化成了 " 积木版 "。老实说,大楼豪华版是氛围组,积木精简版才真正让人看透原理。
" 苏格拉底的苹果 " 则让人想起狗熊掰苞米的传统智慧,想捡后面的 " 大苹果 " 却发现最初就已经错过,考的就是玩家能不能及时决策,当代内耗人、选择困难人真是伤不起;" 石头剪刀布 " 也让人眼前一亮,乍看是童年游戏但实际却是卡牌抵销下的博弈。战胜别人不是最优解,把不平衡的牌面给消平才是中庸之道。
全员认真琢磨游戏这件事,也算是当下的 " 综艺奇观 " 了。应该说,《十天之后回到现实》的极限设置逼出了嘉宾的真实反应和观众的真实体验。综艺形态的 " 新 ",唤醒的是综艺久违的 " 真 "。
" 逼 " 出来的真实
通常说的牌品见人品,游戏人格反映现实人格,在《十天之后回到现实》里依然有效。这里有最磨人的游戏,也有最真实的人性。如果说节目是一场大型实景实操 MBTI 测试,那么它测出了一个缩微社会或者说人类丛林会有以下 " 人格 ":
最先浮出水面的是 " 智力带飞型 ",当你还在咬手手时,这类闯关者已经在计算必胜法了。曹奂东、石明鑫、廖雨苇就是其中的代表。
曹奂东长于计算,但是选择了君子游戏,把所有人以平局带离困境。那句 " 我不想把它变成一个骗人的游戏 " 让人印象深刻。石明鑫则有冷眼看世界的超脱,他对胜负不感兴趣,只想观察 GM 想干啥,并得出了 " 它是在做一个封闭人性观察实验 " 的结论。
既讨喜别人、也造福自己的还是 " 钝感力型 "。侯明昊智商情商在线,但没有绝对的胜负欲,给出了游戏的另一种解法。复活岛被骗展示才艺的时候,弹唱的《修炼爱情》清丽脱俗。别人都在浴血厮杀,只有他找准机会苦中作乐;沈月也非常可爱,别的组在疯狂计算,她说:" 我在等他们计算失误,下午体力比赛干死他们。" 别说,还真有次被人算错让沈月组躺赢了。
" 规则破坏者 " 也颇有人格魅力,陈靖可利用规则嫁接苹果,林更新为了公平削掉部分大苹果,都让人惊诧 " 还能这么玩?" 这么看,《十天之后回到现实》确实像一个封闭的社会系统,有规则遵从者,也有规则破坏者。他们特立独行,想走自己的路。" 欢迎酒会 " 投票时,陈靖可疯狂要求队友把自己票出去。" 我就想出去看看,这是我的爱好,你们不能磨灭。"
内耗反思型,总是让硬糖君看到自己的影子。明明没有那么强的能力去帮助所有人,但还是会感到自责。李雪琴那么难过,大概不是通常说的 " 入戏 ",而是把游戏的离别体验代入到了真实情感联结中。或许陈妍希才反映了普罗大众最真实的状态:" 人就是很奇怪,当你面对淘汰和生存时,你就是会很认真。"
这些生存游戏和极限环境逼出来的真实人性,又如一出寓言,照映着人们的现实生活,难免要对号入座,激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共情。" 领地争夺战 " 中,因为陈冰求情,凌智选择了退让,最终和阿代琇一起被淘汰。生存竞赛里,到底应不应该放人一马呢?或者说弱者求助本身就是一种披着求胜外衣的陷阱?
李罗罗隔着玻璃对侯明昊表示歉疚,侯明昊则明确表示这是一个生存游戏,不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借此,《十天之后回到现实》撕开了佩戴已久的 " 综艺假面 ",急于求胜并不需要被指责,过度的情感泛滥其实会让所有人尴尬。既然躬身入局,就需全力以赴。
突破国综天花板
" 这个节目有很强的宿命感。我们发现某一天的时候,大家都在看日出,都在不同的地方做着同样的事情。" 庞博的 " 剧透 ",在某种程度上点出了《十天之后回到现实》这类生存闯关综艺的意义和独特吸引力。
因为在庸常的都市节奏里,大部分人钝化了对生活本质的感知力。《十天之后回到现实》则像双倍辣度的火鸡面,可以放大生活中那些一闪而过的细节、浓缩那些幽微难解的人性,让我们更看清世界、也看清自己。
GM 是节目很有意思的一个设定,容易让人想起《三体》里的智子、《流浪地球》里诞生了自我意识的 AI 莫斯、甚至是《生化危机》系列让人不寒而栗的超人工智能 " 红皇后 "。
作为全知全能的存在,GM 在《十天之后回到现实》宛如一个 " 赛博上帝 "。它把人囚禁在圆形监狱里,没有感情却擅长挑拨人性的欲求和阴暗面,始终凝视着、观察着每一个玩家。" 欢迎酒会 " 中,当闯关者都没改票而 GM 选出新人时,观众立刻心领神会:它就是搞事的。
但又和无限流的 " 绝对残酷 " 不同,《十天之后回到现实》给观众提供的是一个反观自身的机会。面对危机和挑战,其实我们最缺乏的是对自己的认知。与观众建立情感连接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主动凝练总结赢得观众的共鸣,另一种是把选择权交给观众," 推着 " 他们自己去探索和发现。无疑,《十天之后回到现实》是后者。
" 综艺得变成连续剧 ",这是今年上海电视节期间硬糖君听到的最有趣的新观点之一,来自《十天之后回到现实》的总导演、爱奇艺高级副总裁陈伟。在他看来,"剧式综艺区别于片段娱乐式综艺,更像一部跌宕起伏的电视剧,每一期节目都会伴随剧情的推动对下一期的走向产生影响,潜移默化引导观众跟随剧情主线,观看一季完整故事。"
这种创作思路、综艺形态上的革新,正是延续了爱奇艺在 2017 年率先提出并实践的剧情化真人秀方向。这是网综发展到新阶段必然的样态变革,也回应了年轻观众对文娱消费的新需求:更加连续化、沉浸化、整体化。
人人都在抱怨今天的综艺不够真,一方面是觉得综艺脚本无远弗届每句话都给写好了,另一方面任何人面对镜头都难免一定程度的主动 " 作伪 ",我们自己在朋友圈不也要装点三分。
那么综艺怎么才能够真,尤其是 " 让人相信那是真的 ",《十天之后回到现实》终于突破了综艺形态和创作思路的天花板。剧式综艺的足够长度和封闭空间令人难以作伪,并且拉足了悬念。它像生活一样真实莫测,又比生活高度浓缩,由此达成了游戏般的刺激和寓言般的深省。
很长一段时间,国综都沉浸在微创新中,我们也知道有一些选题永远不缺话题,比如男欢女爱家长里短。但我们仍会惊喜于每一次真正的创新,它不止令人耳目一新,也让我们相信还有人并未止步于此,国产综艺不止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