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省旌德县档案馆,珍藏着一尊银质半身马克思雕像。这尊银像为国家一级文物,是1924年共产国际组织在莫斯科东方大学赠给10多个国家的共产党组织的银像之一,编号为6号,由萧劲光带回至安源路矿。安源工人运动遭镇压后,党组织将银像交由青年党员、安源路矿工会秘书梅大栋。近日公映的电影《6号银像》讲述了梅大栋接受党组织委托保管银像后,将其带回家乡旌德县,继续组织开展革命活动,并组建农村党支部,对这尊象征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银像进行生死守护的故事。
影片依托相关史实展开故事讲述。开篇,影片将黑白影像史料画面与彩色摄制画面交替呈现,艺术展现了共产国际组织向学员代表颁发马克思银像的肃穆场景,萧劲光代表中共党组织上台领取银像。在安源路矿,梅大栋等加入中国共产党时,在这尊银像前庄严宣誓。镜头一转,风雨交加的天气,工人视死如归的抗争,安源工人运动遭受着残酷镇压。危急关头,梅大栋接到党组织下达的一项特殊任务:带着银像迅速撤离,保护好银像,继续传播革命火种,展开革命工作。“人在银像在,人不在银像也在!”面对党组织的信任与嘱托,梅大栋眼神坚毅、语气坚定。影片以小故事折射大时代,通过一尊银像拨开历史烟霭,追溯革命故事。
以守护银像、传播马克思主义为叙事线索,该片着力塑造了梅大栋、梅大梁兄弟信仰坚定、不遗余力领导农民革命运动的革命者形象。回乡后,梅大栋以农民夜校为阵地,以通俗生动的讲解向农民传播革命思想,让农民知道什么是剥削压迫,要想过上平等自由的幸福生活,唯有起来斗争。弟弟梅大梁受其感染,也作为农民夜校的教员投入到传播革命思想的阵营中。在农民夜校被查封后,梅大梁主动腾出自己的婚房,让梅大栋将讲学的地址改到家里,继续组织农民学习先进思想。兄弟二人还组织农民走上街头,进行抗租减租运动,组建旌德农民自卫军,发动旌德农民武装暴动。梅大栋、梅大梁怀抱着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深信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引领中国走向光明。在白色恐怖的岁月里,梅大栋、梅大梁相继被捕入狱。面对反动派的威逼利诱和严刑拷打,他们视死如归,坚守信仰,拒绝交出银像。梅大梁在19岁的青春年华中,为了信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反动派搜查梅家,将梅大栋的儿子扔进水井溺亡,梅母和梅大栋的妻子在巨大的悲痛中,依然坚守着保护银像的誓言。梅大栋在被革命同志救出后,才知道了弟弟被枪杀、儿子被溺亡、妻子和母亲面临生命危险的噩耗。他将个人的悲伤深埋心底,以更加坚毅的姿态投身于革命中。1962年,梅家后人将珍贵的银像上交给中共旌德县委。
片中塑造了多位受梅家兄弟影响,走上革命道路的有志青年形象。马青红为了给妻子治病,不得不向地主借贷,在不断遭受地主的欺压下陷入了“利滚利”的漩涡中,不得已靠偷盗来抵债。在接受了革命教育后,他看清楚了自己被剥削的处境,毅然投身于革命,为农民暴动建言献策、冲锋陷阵,并在梅家兄弟被捕后积极组织营救。在狱中,马青红带着一丝迷茫和对未知未来的渴望,向梅大梁提出了一个沉重的问题:“我们死了,后人会记得我们吗?” 梅大梁回答:“百年以后,人们可能不知道梅大梁和马青红,但他们一定会记得有一群有信仰的人斗争过。” 还有保长的女儿莫秀儿。片中,她对父亲在灾荒之年增收地租的行为很不满,父女俩为此发生激烈争吵。她倾慕梅大梁,反对父亲包办自己的婚姻,坚持去农民夜校学习,为表明革命志向剪了短发。在被父亲关到家中后,她设法逃出家里,拿着宣传资料毅然赶去与农民暴动队伍会合。在暴动斗争中,她不幸被父亲误杀。在梅家兄弟的影响下,革命信仰如同一束光照耀在马青红、莫秀儿等青年身上,引领他们奋起反抗,以满腔热血投身革命运动。
梅大栋、梅大梁等革命者的身影,虽已消逝在岁月的长河中,但他们的精神和信仰,如同那尊熠熠生辉的马克思银像,矗立在我们心头,激励着我们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