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宣传 | 忠义街上话“忠义”

时间:2024-08-13 07:06:32编辑:揭秘君

有诗云:“忠义垂青脉”。全国各地以“忠义”二字命名的街巷多不胜数。

在温州瑞安,就有条忠义老街,长不过数百米,却浓缩了千年县城的历史印记、文化积淀乃至瑞安人的情感寄托,成为走读瑞安古城的首选网红打卡点。

那么,瑞安忠义街到底蕴藏着怎样的过往,以至于直到今日仍焕发蓬勃的生命力?“忠义”二字又何以在此演绎、传承和发扬?

忠义街 图源:“温州发布”微信公众号

瑞安这条老街取名“忠义”的由来,最早可追溯至东汉末年。乡贤蔡敬则曾在瑞安旧城除寇保国,又打虎安民。为纪念他的贡献,孙权赐谥“忠义”,乡人建忠义庙祀之。

忠义庙的旧址最早在县治一带,明弘治戊申(1488)年迁到位于杨衙街的崇福堂基中。这条当时名为“杨衙街”的街巷,正是忠义街最初的名字。

“杨衙街”其名来源于明初乡贤杨景衡。他曾六次担任郑和下西洋的“后勤部长”,做官时为国从容筹划、调度得法,又不劳民伤财,“民望如饥渴”。时人有感于他为国尽忠、为民尽义,在他告老返乡之后,将其居所“草心堂”前面的街巷唤成了“杨衙街”。

六百多年来,街名、街貌、街景因时而变,但街的内核从未改变,忠诚于国、立义为民的“忠义文化”,世代在此绵延传承。比如明亡后,李维樾忠贞不做二臣,于此街建“素园”,皈依佛法。到了晚清时期,孙诒让在此开展“富强兴学”的探索;“东瓯三杰”之一的陈虬积极参与“公车上书”,声明变法自强;陈葆善等人利济救民、以医救国……

而如今,新改造的忠义街一边保留着前人留下的传奇,一边又融入了新的元素。你不妨走进街北的两家“李大同”糕点店,买上几块李大同双炊糕,配一壶沏得酽酽的茶,坐在街南的非遗馆、鼓词馆、南戏馆中,听上一曲《孙庞斗智七国》《天道正义》等鼓词,在那些曾经流行于民间、“负鼓盲翁”所唱的曲调中,体悟着“忠义”的内核。

忠义街牌坊

忠义街的内核,经历了千年的历史跨度,在晚清时孕育出近代史上的一个个先行者,让这里成了一处救亡图存的实践地。

清室衰微、列强侵凌,民族危亡之际,陈虬尝试以现代化的中医教学“医治”国家民族躯壳内的顽疾。1885年,国内最早的一所新式中医学堂——利济医学堂在瑞安忠义街10号诞生。

学堂用西方的办学制度改造了中医教学。采用前屋看病、后屋上课的方式,颇有现代教学的味道;又秉持“读遍经书万卷,不如栽药一区”的理念,设立了药局和鲜药圃,让学生们能躬行实践。18年间,从这里走出的300多名优秀的中医医师,将利济救民的火种播向整个浙南地区。

“兴学”是孙衣言、孙诒让父子的救国之举。忠义街太平石巷2号的邵屿寓庐是孙氏父子的居所,孙衣言于居所西侧开办了诒善祠塾,打破了私塾只招族内子弟的传统,聚乡里英才而教育之。而孙诒让更进一步,将父辈的教育实践扩展到温州、丽水两地,倡办学校300余所,以办学开风气为己任。

忠义街历史文化街区街景

教育家张伯苓曾提出“救国之法厥为教育”。无论是旧学私塾教育,还是新式教育,抑或是专科化教育,忠义街的仁人志士以兴教育的方式兴国家、强国家,此可谓“大忠”。

邵屿寓庐的东侧,坐落着浙江四大私家藏书楼之一的玉海楼,楼里的八九万卷藏书、四千多册珍善本是孙氏父子倾注一生心血的收藏,但他们无偿向全社会公开。一百多年前的玉海楼曾有约定:“乡里后生,有读书之才,读书之志,而能无谬我约者,皆可以就我庐,读我书”。

私人藏书楼毕竟受限于属性和规模,难以做到阅读的普泛化,位于忠义街西北侧的心兰书社应运而生。它采用了“信用借阅”、限额免费借阅等现代图书馆的运作方式,又大批引进当时前沿、时髦的读物,如《天演论》《时务报》《苏报》等书刊,以至于在“苦无书读”的“浙江尽头”,走出了大批深受维新思想影响的“慷慨闳达之材”。

有人说,公共图书馆是市民的第二起居室。如今的心兰书社,融入“玉海缥缃”的品牌,业已建设成为瑞安的城市书房、文化驿站,每年举办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心香一瓣,兰室千秋”,继续绽放在当地市民的日常生活中。

永嘉学派的代表人物叶适曾认为:“笃行而不合于大义,虽高无益也”,忠义街上的“大义”实践,既救治得了人的身体,又能医治人的思想。

忠义街上的夏日露天电影深受市民喜欢

清代文学家钱泰吉曾夸赞瑞安:“吾浙之学,犹有永嘉,真脉乃在瑞安。”忠义精神为本,永嘉学派为要,透过忠义街,我们足以窥见两者的共融和共生。

“义利并举”的探索。永嘉学派倡导“义利并举”。从忠义街走出的乡贤们并未将视野局限在一街之隅,而是在瑞安和温州等地创办了一系列农渔、矿业、运输等方面的实业。单从盈利的角度来说,这些企业大多具有探索性质,难言有稳定前景,支撑他们不断探索的核心动力并非利益计算,而是匡扶时弊、救亡图存的努力。

这种内具传统士人品格、外建经世功业的品格融入温州人的潜意识中,孕育了改革开放后的“四千精神”“温州模式”,并汇入“浙商精神”的大河中。

“道器不离”的实践。永嘉学派强调“道不离器”“道不离物”,也就是说,抽象的道理需要落地的实践。中国第一所新式中医学校利济医学堂、最早的公共图书馆心兰书社、最早的高校专业科技期刊《利济学堂报》……都在忠义街上诞生,靠的是对道的追求和在实践层面的开拓。又如,孙衣言在开办诒善祠塾时就颇具远见地设有“历算”一科,后其子孙诒让与至友黄绍箕等人在此基础上,于1896年倡导成立“专治算学”的瑞安学计馆,成为全国最早的数学专门学校。这些创造性成果,为遥远且抽象的“西体”找到可以承载、实践和发展的具体情境。

“实干为要”的方法。知行合一、实干为要,是永嘉学派一以贯之的方法。比如,史学家陈黻宸无论是“举其修脯所得”帮助朋友筹办利济医学堂,还是加入求志社,终生布衣不改、参与心兰书社的运行,都践行着“有慨于时局之艰危、民生之凋敝,讲求利世经物之学”。再如,孙诒让前半生是潜心于书斋的书生,写出章太炎所赞许的“古今之言《周礼》者,莫能先也”的《周礼正义》,后半生他走出书斋,给清廷呈递《变法条议》,提出立宪制、申民权、废跪拜等方案,又将精力投于教育、实业、文化中,一腔热血尽托于实干。

敢为人先,务实创新,是温州人的精神写照。曾见识过国家激荡、“开眼看世界”的乡贤,在忠义街上所开展的探索和创新,汇入了一个时代的潮流,也不断充盈和丰富着忠义街的内涵和价值。

上一篇:“体育是我们增进友谊的纽带”

下一篇:Flyme AIOS再升级:魅族20获推新版本,魅族21内测版也有新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