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我们都对源远流长的中国菜引以为豪,然而当我们走出国门,却发现中国菜并不普遍,相对日本料理、印度菜来说很少受到外国人的认同,在各种评分、评奖上也难觅中国菜的踪迹。说到中国菜我们的民族自豪感总会油然而生,但放眼世界,中国菜的认可度并不高,这一点我们也无须回避。中餐被誉为世界三大烹饪体系之一,我们以中餐为荣,不仅在国内,
而且认为我们的中餐已经走向了世界。当央视《舌尖上的中国》播出后,中餐引起的民族自豪感更是掀起了新一轮的热潮。不过实际上令人遗憾的是,中餐的地位在世界上并不高。在国外,虽然中餐很普及,但是中餐明显地位比法国、意大利菜要低得很多。在一些地方,甚至我们的中餐还不如印度菜以及越南菜出名。世界饮食文化更加博大精深,众口难调:中国菜好吃,但世界上好吃的菜肴也很多,所以我们可能没有高估中国菜的口味,却低估了世界饮食文化的精彩。
普遍性来说,外国人吃中餐的频率远远不如日料、印度菜和泰国菜。还有我们低估了其他我们认为小众的菜系,如泰国菜,在国际上地位很高,比如甲抛炒肉。可以看到并不是很高,因为我们国家的餐厅不受到那种青睐吧,因为都没有办法标准化,很多时候个人口味非常严重,而且像加东西都是适量,很难做一个标准。在很多欧美人看来,中国货就是质量差,廉价的代名词。这话虽然很难听,但事实就是如此,我们也不必避讳。
就以中餐馆来说,大部分国外的中餐馆都是华人或者移民开设的。这些中餐馆大多是类似于国内的苍蝇馆子,无论是装修布局还是服务水平都不上档次,这也更加加剧了国外人对于中餐廉价质量差的印象。
这当然有历史方面的原因,当第一批到达美国或者欧洲的中国人基本上都是劳工。他们也带去了自己家乡的美食,但显然这些人的文化素质并不高,所以开设的中餐馆也大多是面向本地的华人。在餐饮文化冲突之下,社会对于中餐的负面印象也一直流传了下来。
所以对于美食,可谓众口难调,由于长期饮食习惯的差异,不同地区,不同环境必然造成不同的口味和不同的喜好。欧美人做菜的时候考虑的是怎么做才能使用刀叉吃,而我们则考虑的是怎么做才能好吃。饮食结构的差异,呈现出的又是地域文化的不同。那就是欧美人其实喜欢用分餐制,而中国人明显却喜欢在一个盘子里吃饭,显得既热闹又好吃。中餐无论是烹饪方式还是摆盘方式,明显都不太适合欧洲人的分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