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二岁而孤
翻开历史的画卷,会发现有许多像范仲淹一样,发奋苦读,成就大业的人。范仲淹二岁而孤的故事,以朴实的文字,介绍了一代名家范仲淹幼年丧父,仍坚持发奋读书,最终位极人臣的励志故事。范仲淹二岁而孤,不畏少年时的贫苦,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来改变命运,值得每一个人学习。
范仲淹二岁而孤的故事范仲淹,北宋名臣,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范仲淹二岁而孤的故事,讲述了他少年丧父,但胸怀大志,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的故事。
在历史上少年家贫,但苦学成材的人有很多,比如“凿壁偷光”的匡衡,“囊萤映雪”的孙敬等人。
范仲淹二岁而孤的故事,同样是一个苦学成材的故事,用范仲淹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只有发愤图强、勤奋学习,才能创出一番大事业。
一个人不怕少年穷,只怕自己不努力。在少年时代,能够刻苦学习,吃苦耐劳,敢于磨砺自己,则将来一定会有所成就。
《范仲淹二岁而孤》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范仲淹二岁而孤》的译文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没有依靠。范仲淹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把治理国家作为自己的责任,发奋苦读,有时晚上疲倦了,就用冷水洗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
范仲淹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以至于有人说他坏话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做邓州太守。
范仲淹刻苦读书、勉励自己,每餐不吃两种以上的荤菜,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仅刚够罢了。
范仲淹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
《范仲淹二岁而孤》的阅读感想范仲淹的一生,通过自己的拼搏进取,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走上了人生的辉煌之路。从范仲淹二岁而孤的故事,以及范仲淹苦读的故事中,均可以看出范仲淹少年心有大志,志存高远,并坚持不断地努力,才有了后来的成就。
范仲淹在仕途上,虽然一直经历坎坷,但从未想过放弃,仍一心辅佐宋仁宗治国理政,推行“庆历新政”,虽然新法的执行并不顺利,且最后以失败而告终,但范仲淹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后人学习。
范仲淹在文学上的成就,也是后人所不能及的。范仲淹在宋词上的研究与成就,无人能望其项背。范仲淹的诸多名作,如《岳阳楼记》、《渔家傲》等,均是传诵千古的名篇佳作。
范仲淹的生平简介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教育家,世称“范文正公”。
范仲淹少年家贫,但胸有大志,以天下之忧为己任,发奋苦读,终成一代良将与贤臣。在北宋宋仁宗时,担任右司谏。
景祐五年(1038年),在西夏李元昊的叛乱中,与韩琦共同担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协助夏竦平定叛乱。
庆历三年(1043年)富弼、韩琦等人参与“庆历新政”。提出了“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等十项改革建议。历时仅一年。后因为遭反对,被贬为地方官,辗转于邓州、杭州、青州,晚年知杭州期间,设立义庄。
皇佑四年(1052年)病逝于徐州,谥文正。范仲淹的谥号“文正”,这是古代文臣在死后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也是天下的文人们最盼望得到的一个谥号,足见宋朝皇帝对范仲淹一生功绩的肯定与赞誉。
《范仲淹二岁而孤》的译文
原文: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译文:
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没有依靠。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把治理国家作为自己的责任,发奋苦读,有时晚上疲倦了,就用冷水洗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
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以至于有人说他坏话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做邓州太守。范仲淹刻苦读书、勉励自己,每餐不吃两种以上的荤菜,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仅刚够罢了。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
范仲淹生平经历:
先祖是唐朝宰相范履冰,世居邠州。范仲淹高祖范隋,唐懿宗时渡江南下,任丽水县丞,时逢中原兵乱,遂定居吴县(今苏州市)。
五代时,曾祖和祖父均仕吴越,父亲范墉早年亦在吴越为官。宋朝建国后,范墉追随吴越王钱俶归降大宋,任武宁军节度掌书记。
宋太宗端拱二年(989年)八月丁丑日(10月1日),范仲淹生于徐州节度掌书记官舍。
淳化元年(990年),范墉因病卒于任所,母亲谢氏贫困无依,只得抱着两岁的范仲淹,改嫁淄州长山人朱文翰,范仲淹也改从其姓,取名朱说(yu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