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井泉简历
李井泉,是我国优秀的共产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他的一生原本应该是辉煌灿烂,受到国人追捧的。但是在现在经历过大跃进运动的老人心中,李井泉是一个十恶不赦,罪大恶极,恨不能食其肉,饮其血的人。为什么原本有功的共产党员在人们心中会是这样的形象,在那段时间到底发生了什么,而李井泉又做了什么举动让百姓如此恨他?让我们通过李井泉简历来深度挖掘出那个时代的李井泉。
李井泉和毛泽东合照
在如今大多数年轻人中,是很少有人知道李井泉的,在网上搜他的信息,也只是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那么他到底有过什么样的功绩和过错让共产党对他的过去既往不咎呢?李井泉简历又记载了什么?
李井泉出生于江西省,享年80岁。他是家中最大的男孩子,因此担任了家中重体力活的主要劳力。但他勤奋好学,努力上进,他父亲也望子成龙,故而坚定地将他送往学校念书。他还参加“读书会”来讨论马克思理论等无产阶级知识。
他在1927年投身革命,最先参加了武昌起义,他负责鼓舞士气,振奋人心。之后他在艰苦地区担任一系列书记、秘书长等职位。他在1930年底,正式加入共产党,并担任毛泽东的秘书长。
在抗日战争时期,有无数投身革命并作出贡献的人,那么李井泉又是怎么被大众所知的呢?李井泉之所以出名,其实是因为大跃进时期得到所作所为。在三年大饥荒时,他执掌四川,原本为天府之国的四川竟然饿死超过1000万人,之后的浮肿病更是达到了53.97%的死亡率。世人都道他是臭名昭著,但谁又知道他内心的苦楚和良苦用心呢!
从李井泉简历中可以看出他是有过大贡献的人,但是粮食丰富的四川饿殍遍地的现象也是事实。李井泉这个人在后世所有中国人眼中只能说是毁誉参半。
李井泉的下场
在新中国建立时期,中国有过两段最为黑暗的时期,一为大跃进时期,一为文化大革命时期。在这两个时期,多少名人文士、多少革命功臣陨落。李井泉其中之一,他在大跃进之后作出了让他的一生都为之灰暗的决定,在文化大革命时期遭到了妻离子散的迫害。那么如今李井泉的下场是什么呢?
李井泉文革时期照片
在大跃进后期,由于国内许多地方虚报粮食产量,导致很多人饿死。而整个国家的状况也非常地艰难,饿殍遍地。哪怕是北京、上海等地都缺食短粮。最终迫于无奈,党中央作出了一个十分痛苦的决定,放弃十分富硕的四川,将四川人民的粮食调往全国各地。作为当时四川最高领导人的李井泉最终接受这个命令,将四川众人的粮食一次又一次地调离,与此同时,四川人们正出现大批大批饿死的状况。
当国家熬过了困顿的时期,全国总共死了4500万人,但四川整个省份饿死了1000万人,剩下的人,还有一半病死。由此可见,四川为整个中国所做的牺牲。但是随之而来的不是人们热切盼望的光明的时代,而是更加黑暗的文化大革命。李井泉作为四川省下令将粮食调离的长官,首当其冲,被人们批斗。四川到处都挂着关于打到李井泉和肖里的横幅。李井泉在七千人大会上自我检讨,声泪俱下,但是由于四川省的巨大灾情,导致他的检讨无法被认可,之后他再次检讨,在许多国家领导人的帮助下,才得到谅解,但是他的妻子在监狱中死去,他的二儿子在批斗中被打至重伤,活活被烧死。
这就是革命功臣李井泉的下场,他当时下的命令,是党和国家的共同决定,他却默默地背负了这个遗臭万年的名声,不解释,不抱怨。也许对于四川人们,李井泉是有罪的,但是对于整个国家而言,他是恩人,是救星。
李井泉是哪里人
你知道晋朝时期陶渊明是哪里人吗?知道宋朝的欧阳修和王安石是哪里人吗?知道明朝第一位内阁首辅解缙是哪里人吗?知道开国元勋李井泉是哪里人?知道逗逼邓超是哪里人吗?没错,他们都是江西人。
李井泉照片
江西,一个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的地方。那里有开满油菜花的婺源,有滕王高阁临江渚的南昌,有千年瓷都景德镇。总而言之,江西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故而江西辈有才人出,不说有着桃花源梦想的陶渊明,不说有改革精神的王安石,但就新中国建立时期就有一位重要成员是江西人。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李井泉这个人,知道他与四川的渊源颇深,这导致很多人误以为他是四川人。那么李井泉是哪里人呢?他是江西人。李井泉在1909年出生于江西省,是江西省临川人,就读于江西省立第三师范学校。
虽然李井泉出生在江西,但他的一生成败都与江西无关。他从1937年参加南昌起义开始,就将他的一生奉献给了党和人民。之后,他经历长征、抗日战争等一系列事件。而他真正出名是在四川,可惜出的不是好名,而是恶名昭著。
李井泉其实为四川人民付出良多,他主张修复都江堰,开发水利工程,为四川粮食产量的提高带来了极大便利。他还开通四川各地的铁路以求开发四川的经济。但是无论他前期做了多大的贡献,后来而死1000万四川人成了他一生抹不去的阴影,抹杀了他的全部功绩,也使他成了四川人民心中最恨的人。哪怕时至今日,四川部分批斗过李井泉的人仍然不后悔,觉得自己没错。
李井泉简历
李井泉(1909年—1989年),江西省临川人;1926年在省立第三师范读书时参加学生运动;翌年春加入共青团;8月组织农民参加南昌起义队伍,后留广东丰顺一带坚持斗争;1930年夏进入中央苏区,同年转为中共党员。历任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政委办公室秘书长、红三十五师政委、红军独立第三师政委,红三军团第一、第三补充师政委。 1934年参加红一方面军长征;次年6月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调红四方面军工作。1936年6月红四方面军与红二六军团在甘孜会师,7月红二方面军正式组建,任第二军第四师政治委员。10月抵达陕北。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一二○师三五八旅副旅长、政治委员,率部挺进晋西北岢岚、五寨一线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参加创建晋西北抗日根据地。 1938年6月任八路军一二○师大青山骑兵支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率部由五寨进入雁北地区,继向绥远挺进,开辟了包括绥南、绥中、绥西地区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粉碎日伪军多次围攻。 1940年11月晋西北军区成立,任第三五八旅兼第三军分区政治委员、大青山支队政治委员,顽强进行反“扫荡”、反蚕食、反封锁斗争,在绥西、绥南坚持抗日游击战争,保卫陕甘宁边区。 毛泽东视察长江时与李井泉、林一山等交谈
1942年9月中共中央晋绥分局成立,任组织部长。同年冬,任抗日军政大学总校政委,为人民军队输送大批军政干部。1945年7月任晋绥野战军政治委员,协助贺龙领导晋绥军民展开对日伪军的攻势作战,攻克和挤掉日伪军据点,解放大片土地。 抗日战争胜利后,任中共中央晋绥分局书记、晋绥军区政治委员,领导晋绥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支援西北人民解放战争。 1949年赴四川,负责中共四川工委工作,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向西南的进军。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共川西区党委第一书记、川西行政公署主任兼军区政委,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席,西南协作委员会主任委员,西南三线建设委员会主任,中共四川省委第一书记兼省军区第一政委,中共中央西南局书记、第一书记兼成都军区第一政委。 当选为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第十、十一届中央委员,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第三、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89年4月在北京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