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渝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的名人,有不少人都拿诸葛亮与其他人物比较,而诸葛亮吊孝正是后人拿诸葛亮与周渝相对比,两人都是三国时期的才子,他把周渝气死后,觉得自己少了一位竞争对手很可惜,于是就到周渝棺材前大哭。
一、诸葛亮吊孝的由来诸葛亮吊孝是说诸葛亮与周渝的故事,诸葛亮气死周渝,但是感觉很惋惜,于是就前往东吴,替周渝吊唁。但是没想到他刚刚看到周渝的棺材,就立马失控大哭出来,亲自给周渝祭奠,很多人看到后都说,明明就是被你气死的,你竟然还有脸来,于是后人把诸葛亮吊孝称为是不是真心的意思。
在历史上,周渝其实并不是被诸葛亮气死的,只是《三国演义》中,作者为了能吸引大家眼球,才说周渝是被诸葛亮气死的,也是为了能让读书觉得这本书很好看才这样写,而现实中,周渝的才华不比诸葛亮差。
只是历史上诸葛亮的名声太好了,感觉所有的才子都不如他,都在他的掌控中,有人表示,诸葛亮这么做是为了显示自己才能,在吊孝中凸显自己的口才,其实在诸葛亮骂王朗中已经看出他的口才了,如今面对东吴的百姓们,更能展示他的宽容和智慧。
二、诸葛亮吊孝的故事《三国演义》中,刘备到荆州并没打算还孙权,但是周渝却想要拿回荆州,可惜的是自己每次的计谋都被诸葛亮看穿了,加上自己败仗后身上的旧伤复发,于是说出“既生瑜,何生亮”,一时间气还没顺过来,就去世了。于是出现了诸葛亮吊孝的故事。
周渝的家属认为诸葛亮很虚伪,平时都是他在羞辱周渝,这时候竟然还过来痛苦,但是诸葛亮当场的表现无懈可击,哭的时候很真实,并没有假惺惺,在场看到的人都表示诸葛亮看上去很伤心,因此也没有说什么了。
从诸葛亮吊孝这件事中,可以突现出诸葛亮的情商,虽然两人是对手,但是最终诸葛亮为了对手的去世而没有得意,更是展示出自己的能力,宽容的体格,不得不让天下百姓们都非常敬佩他。
三、“诸葛亮吊孝”歇后语但是通过诸葛亮吊孝,周渝却落下一个心胸狭窄的名衔,诸葛亮的举动其实是想要化解东吴和蜀汉,希望可以联手对抗曹操,如果他们之间先因为对方而打战的话,这样曹操就坐收渔翁之利了,这是对双方都不利。
从诸葛亮吊孝中,可以看出在政治上一定要有自己的手腕,这也是在处理外交事宜上,是一个很好的故事,同时更是很值得为大家学习的。如今诸葛亮吊孝更是成为一句歇后语,后半句是假仁假义。
周渝的简介
周瑜(175-210),字公瑾,东吴四英将第一位,庐江舒城人。幼年与孙策相识,结为生死之交。后孙策脱离袁术自立后,周瑜主动投奔孙策。在孙策平定江东的战争中起到了谋士和武将的双重作用,用计谋收服了太史慈。孙策平定江东后,周瑜任水军都督。200年,孙策早逝,临死前对孙权说“外事不决问周瑜”。孙权继位后,也十分信任周瑜。208年,孙权西征黄祖,周瑜立下了大功。208年,曹操南下,目标直指江东,孙权战和未定。周瑜及时从鄱阳湖赶回,正确分析了曹操远来的种种弊端,使孙权决定与曹操一战。周瑜身为水军大都督,用火攻之计大破曹操,这就是有名的赤壁之战。赤壁之战后,周瑜攻打南郡时中毒箭,但还是拼死取下了南郡。随后周瑜割长江南岸给刘备,但刘备至京口见孙权,要求得到整个荆州,孙权同意,因此周瑜只得退往柴桑郡养伤,在生病期间周瑜提醒孙权要提防刘备。210年,周瑜领兵攻打西川,行至巴丘城时箭伤发作,英年早逝,年仅36岁。孙权闻讯后,立即素服迎接周瑜灵柩回柴桑。
历史上的周瑜风姿英发,心胸广阔。东吴老将程普,早年跟随孙坚,自以功高,瞧不起年轻的周瑜。但周瑜并不与程普计较,最后使程普自己折服,程普说道:“与周公瑾交,如饮醇缪,不觉自醉。”到宋代时,世人还是很喜欢周瑜,这一点从苏轼的《念奴娇》一词中就可以看出。但到了元代以后,人们就逐渐对周瑜进行丑化,至到《三国演义》成书时,周瑜就完全成了另一个人了。这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周瑜和刘备的关系,周瑜一方面主动割长江南岸地给刘备,但这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外交行为;另一方面周瑜又看出刘备的枭雄本色,不愿刘备一天天壮大,因此上书孙权,要求孙权将刘备软禁在京口(这就是《三国演义》中美人计的由来,但其实周瑜本人并未施美人计,孙尚香也是由孙权主动嫁给刘备的),但孙权不愿。在对刘备一方的态度上,周瑜和鲁肃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方法,周瑜是激进派,而鲁肃则眼光看得更远。遗憾的是,千百年之后,这两个人都成为了当时还默默无闻的诸葛亮的垫背人,周瑜成了心胸狭窄的代名词,而鲁肃则变成了一个老实得笨得出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