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眼镜蛇
眼镜蛇的名号是所有蛇类中传的最为响亮的,我国也有独特的眼镜蛇种,那就是舟山眼镜蛇。这种眼镜蛇也被叫做中华眼镜蛇,因为当时第一次被国外探险家发现的时候是在舟山,所以被冠以舟山之名。这种蛇与眼镜王蛇很相似,能够喷射毒液,但要比眼镜王蛇小的多。
舟山眼镜蛇:中国十大毒蛇之一舟山眼镜蛇在世界上仅分布在中国、越南和老挝,且最先在我国发现命名,所以也被叫做中华眼镜蛇。舟山眼镜蛇是中国十大毒蛇之一,但要比眼镜王蛇小得多,成熟蛇类的体长在1.5~2米之间,且拥有极为致命的毒液,而且在它们上半身立起来的时候,还会向敌人喷射毒液十分的骇人。
舟山眼镜蛇喷毒
舟山眼镜蛇的毒液是神经性和血循性混合毒,排毒量非常大,毒性虽然挤不上金环蛇和银环蛇,但也是非常强劲的。由于有着血循性混合毒,所以会导致伤口面积变大,被咬后如不及时治疗会有生命危险,时间长了就算是抢救过来也可能会被截肢。不过这种蛇越来越少了,都已经块灭绝了,所以在野外遇到它们几率也不太高。
舟山眼镜蛇和眼镜王蛇的区别一旦舟山眼镜蛇发怒起来,就会将颈部平扁扩大,显露出背后如同眼镜一样的白色斑纹,这就是这种蛇类被叫做眼镜蛇的原因了。可能大家觉得大部分的眼镜蛇都是这样的,但其实舟山眼镜蛇的区别和眼镜王蛇的区别是很大的,不仅在体型上,在鳞片的纹理上也有很多不同。
1、舟山眼镜蛇头背是眼镜斑纹,或者双眼,或者单圈,眼镜王蛇只有倒V型斑。
2、眼镜王蛇有一对枕鳞,而舟山眼镜蛇是没有的。
3、舟山眼镜蛇头腹面有一对眼点。
4、发怒时,舟山眼镜蛇皮褶短而宽,眼镜王蛇窄而长。且眼镜王蛇的体型比例较长,而舟山眼镜蛇的体型比例较短。
眼镜蛇长什么样?
以我国的舟山眼镜蛇为例如下图:
中华眼镜蛇(Naja atra),又名舟山眼镜蛇,在广东、广西、香港俗称饭铲头,台湾则称之为饭匙倩、饭匙铳、膨颈蛇。属于眼镜蛇科,分布于中国南部、台湾和中南半岛的中低海拔地区。
中华眼镜蛇为大型前沟牙毒蛇。受惊扰时,常竖立前半身,颈部平扁扩大,作攻击姿态,同时颈背露出呈双圈的“眼镜”状斑纹。中华眼镜蛇体色一般为黑褐或暗褐,背面有或无白色细横纹。成蛇体全长为1.5~2米。
扩展资料
中华眼镜蛇的毒性强烈,LD50值为0.53mg/kg,其毒性能致人于死地,而中华眼镜蛇每次攻击都能排放219毫克的毒液,其毒液里含有神经毒素,会破坏受害者的神经系统。
受害者会因呼吸困难或心跳减弱而死亡,但由于现今的医疗技术越趋提高,血清的数量也颇多,所以很少有人因被中华眼镜蛇咬而死亡。